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邪与痰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巧妍 《吉林中医药》2008,28(9):697-697
湿邪和痰饮都是津液代谢失调的病理产物,并且都以气机不利为病理基础[1].<景岳全书·杂证谟·湿证>从外感湿邪,居住环境,苏力汗出,内伤脾胃几方面谈论湿邪致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汗证从湿瘀痰论治柴可群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杭州310007)王德玉杭州下城区人民医院汗证无论在外感及内伤疾病中都极为常见,特别是在内伤疾病中,往往成为病人的主诉症状。且汗与人体阴阳的盛衰、气血的盈亏、营卫的和谐与否、腠理的开合、疾病的进退紧密相关。张...  相似文献   

3.
汗证辨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证无论外感及内伤疾病都极为常见,特别是在内伤病中往往成为病人的主诉症状。历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文章中,都从不同角度对汗证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以内伤杂病所致汗证为主,将近年来有关汗证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月 《国医论坛》2011,26(1):12-13
汗证乃临床常见但西医尚缺乏理想疗法的病证,祖国医学对其病机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常采用辨证论治手段治之,颇多良效。所谓汗证,即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自汗、盗汗及无汗,可出现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中,特别是在内伤疾病中往往成为病人的主诉。汗出无度,势必造成机体阴血的损耗,至阴损及阳,还可引起心肺等内脏功能的紊乱和障碍,故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5.
汗证辨证治验40例曾炳杨江苏省武进市坊前乡卫生院213174汗证在外感及内伤杂病中都极为常见,特别是在内伤杂病中成为病人主诉的症状,故对汗证的辨治,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意义。1一般资料本组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22例。属于湿邪不化,汗出肌...  相似文献   

6.
咳嗽是最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中医将咳嗽又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李际强通过临床实践与文献调研,发现无论是内伤咳嗽还是外感咳嗽,其以湿邪饮邪为患者在临床较为多见,应用小青龙汤加减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咳嗽病因病机、《伤寒杂病论》经典条文、小青龙汤源流及方药特点,并将临床中应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嗽的适应症、证型、疾病等进行分析,归纳出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要点与临床加减方法。李际强认为小青龙汤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方剂,临床治疗湿邪饮邪为患咳嗽多能收良效,无表证者亦可应用,并强调临床运用时,有是证用是方,并注意药证对应,并根据病机用药,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汗法是张仲景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不仅用于外感病还可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祛风湿散水饮是张仲景汗法的一大特色。张仲景汗法论治湿、水、饮病的机理在于宣发腠理给水液以通路,病在表者汗而发之,肺与皮毛相通,发汗宣肺互相为用,其汗法的论治思路在于微汗祛湿,发汗散水,宣肺化饮。张仲景发汗善用麻黄,随证配伍,功用各异。  相似文献   

8.
正病理性汗出有外感汗出和内伤汗出2种分类,其中内伤导致的病理性汗出主要包括肺卫不固、营卫不和、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证型。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辨证不明而效果不佳。叶品良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四川省名老中医,从事方剂配伍研究与中医临床四十余年。本则医案系笔者在跟随导师门诊时所记录,旨在讨论寅时汗出的特殊性,强调其独特的意义,以求拓宽汗证及其他病证的时间辨证思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汗法适用于外感病证、湿邪所致疾病、痹证、出疹性疾病、郁热内蕴证、水肿病症、头痛、鼻疾、喉疾、脾胃疾病、外科疾病等多种病症,实际治疗时应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准确掌握中医汗法的治疗机理、治疗方案、用药规律、配方组成等,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对汗法的治疗机理与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为中医治疗方案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也是八法中的第一法,主要是通过人体汗出达到营卫和,肺气畅,腠理开,血脉通等以祛邪外出,调和正气的目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疾病的治疗。东汉张机(字仲景)治疗痹病依据《黄帝内经》中“外因多责之于风寒湿邪”的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汗祛湿”的基本治法。汗法通过调和营卫开通毛窍,调节气机,可用于治疗内伤杂病。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汗法有所继承和创新。现代临床尤其注重采用汗法治疗早期痹病,这对阻断病情的发展尤为关键。在历代应用汗法治疗痹证的方药中,首先以祛除湿邪为主,且遵循张机的经验以“微汗法”为要,以防“风去湿存,痹不除”,突出强调“祛湿邪,助正气,汗出有度,存津液”等应用注意要点。文章结合案例,总结历代汗法治疗痹病理论及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柴瑞震 《河南中医》2010,30(10):937-939
《伤寒论》中的汗、吐、下后变证很少因为汗、吐、下而引发,而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病或多发病,是机体健康失常下自然产生的病或证,所谓汗、吐、下后变证证治,其实就是临床杂病杂证之证治。  相似文献   

12.
杨涛莲 《国医论坛》2012,27(5):40-41
汗证是以汗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临床有自汗和盗汗、热汗和冷汗、黏汗和稀汗、内伤汗出和外感汗出、全身汗出和局部汗出之别,局部汗出又有头汗、五心汗、腋汗、手足汗、阴汗、偏沮等之分,还有战汗、脱汗、黄汗等之别,分类繁琐。且引起汗证  相似文献   

13.
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和北苍术或关苍术的根茎。功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临床常用于湿阻脾胃,食欲不振、院门呕恶、腹痛泄泻,湿邪偏重的痹证【门。它不仅用于内科脾胃部证诸病,还可用于外科湿疮等病患,现对其临床应用作一概述。l用于内科疾病1.1治感冒头痛《用药法象》谓;"苍术能除湿发汗。"临床常以苍术配羌活、防风、菊花、甘草等,治疗外感风寒夹湿的头痛、身疼、恶寒无汗等证。据现代药理研究,苍术有抗菌、抗病毒之效。《医方集解》中的神术散,既苍术伍防风、甘草,治内伤冷饮外感风寒之邪而无汗者。可见苍术治无汗…  相似文献   

14.
湿邪为病,其性重浊,临床帕金森病(PD)中医证候要素兼夹湿邪并不少见,常表现为双下肢沉重、懒动、大便黏滞、舌苔厚腻、痰黏难咯、流涎多、汗出如油或黏汗等。提出在帕金森病的治疗过程中,兼夹湿邪是影响PD治疗效果的阻碍因素,重视辨证祛湿是提高PD治疗效果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合谷、复溜治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谷、复溜治汗探析姚玉芳(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合肥230038)主题词汗证/针灸疗法,穴,合谷,穴,复溜汗证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既可表现为当汗不汗,也可表现为汗出不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之中。针灸治疗汗证,常以合谷、复溜为主穴。本...  相似文献   

16.
谢军教授根据其临床经验将汗证分为气虚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湿热内蕴4型。本病患者常因不重视,以致虚实兼见或者相互转化。谢军教授在坐诊中多遇湿热内蕴型为主的汗证患者,其通过灵活运用三仁汤治疗湿热内蕴型汗证,根据患者三焦湿邪的偏盛情况对此方进行加减,以达到通畅三焦气机,清利三焦而止汗的目的。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湿为六淫之一。四季皆发,尤以长夏多见,乡村发病率较高。现将个人多年来,对湿证治疗体会浅述如下:湿证的治疗原则《金匮要略》云:“……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治湿应根据发病季节,人体的差异及湿邪停留的部位,用药不能拘泥一方,应随症加减,药量适宜,分别采用解表祛湿,芳香化浊,淡渗利湿。若湿邪从寒热转化,应清热利湿,温阳化湿。总之,以健脾利湿,舒畅气机,利其小便为主。临证病例(一)解表祛湿法主要应用于表湿证,湿邪留于肌表,治宜微微汗出,禁发大汗,否则湿邪未  相似文献   

18.
“自汗”、“盗汗”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以在许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其病因、病机各不相同。《金匮》汗证,分为自汗、头汗、冷汗、黄汗及盗汗五种,其证候各不相同,在临床上以自汗、盗汗为多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一书中运用汗法治疗的病、证达20种以上,微汗法出自《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原文第18条,用于治疗外感风湿表实证,亦可治疗历节病等,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若大发其汗,则风邪虽除,而湿邪仍留滞不去,久则化燥伤阴,耗伤卫阳。广东地处岭南,常年湿邪较盛,故正确的方法是"微微似欲出汗"。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微汗法治疗类痹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黄维良 《新中医》1997,29(12):2-3
本文根据小儿的生理特性,结合小儿汗证在临床上的表现,阐述了本病的发病机理多属阳作用于阴,不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均易从阳化热,热证居多。从而认为小儿汗证不能皆以虚实作为瓣证纲领,通过对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通腑泻热、清热化湿、清热导滞法,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