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33例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干预,并与同期单侧胎盘早剥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组和单侧胎盘早剥组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产前及产后合并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发病凶险,及早发现、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母婴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合并胎盘早剥患者 17例 ,孕妇的发病年龄为 2 1~ 3 8岁 ,平均年龄 2 7 5岁 ,其中初产妇 6例 ,经产妇 11例 ;未婚先孕 3例。 17例孕妇中行产前检查 9例 ,行规律产前检查 0例。1 2 临床表现 :妊高征、胎盘早剥诊断标准按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教材[1] ,本文 17例患者中 ,重度胎盘早剥、胎死宫内 12例 ,胎儿宫内窘迫 3例 ,轻度胎盘早剥 2例。其中阴道出血占 72 % ,背部疼痛占 67% ,胎儿宫内窘迫占 18% ,子宫高强性收缩占 5 7% ,“特发性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伴胎盘早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收治的51例妊娠期高血压伴胎盘早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按1∶2的比例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102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终止妊娠时间、早产率、分娩方式、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孕妇早产率、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21.6%、80.4%、2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9%、21.6%、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胎盘早剥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增加剖宫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应加强孕期保健,科学管理和预防,提高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与单纯胎盘早剥妊娠结局以及分娩方式的差异。方法将102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胎盘早剥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以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死胎、胎儿窘迫、胎盘卒中、新生儿窒息和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顺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妊娠结局总体较差,对子痫前期的早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胎盘早剥产妇妊娠结局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22例,均行B超和实验室血液学检查,确诊后均立即终止妊娠,4例经阴道分娩,18例行剖宫产术。结果产妇死亡1例。低体重儿3例,早产儿2例,新生儿窘迫4例,胎儿窘迫6例,死胎2例,死产2例,新生儿死亡3例,病死率31.8%。结论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属于妇产科常见病症,会对患者造成严重身心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孕产妇中比较常见,大约占了全部妊娠的5%~10%,其极易造成孕产妇死亡,死亡率在妊娠死亡总数中占了大约10%一16%,若合并胎盘早剥,更易造成孕产妇及胎儿(婴儿)死亡,故而必须做好早期诊断与治疗。为了提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的确诊率与治疗效果,就应加强该类患者的临床分析,比如说其发病机理、致病因素、临床处理方法及护理策略等,为此该文针对这几个方面展开了探讨,希望对相关医疗事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河南医学研究》2017,(23)
目的研究分析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合并宫颈感染孕妇妊娠结局。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9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患者为观察组,49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结局以及剖宫产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04%(1/49)、0.00%(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剖宫产后感染率33.33%(14/42)高于对照组6.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PIH合并宫颈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和剖宫产术后感染率较正常孕产妇高。 相似文献
8.
罗兆芹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2):135-13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胎盘早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胎盘早剥患者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并适当使用降血压、解痉、促肺成熟药物治疗,急诊手术终止妊娠。选取同期收治的正常孕妇46例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人数、孕产妇的孕龄和围生儿死亡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胎盘早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较严重,会影响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共80例,其中重度妊高症38例,轻中度妊高症42例,与50例正常妊娠分娩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三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高血压产妇的孕周及胎儿出生重量明显少于正常妊娠分娩产妇.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期死亡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分娩产妇,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妊娠高血压产妇的胎儿出生重量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妊娠高血压产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妊娠高血压产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对于妊娠结局具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其对于母婴结局的影响也在加重,应该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其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Ninecasesaboutplacentalabruptioninbackutericausedbypreg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胎盘早利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好高征)严重并发症之一,而位于子宫后壁的胎盘早剥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故易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将1992年2月~1998年12月收治的9例妊高征并发子宫后壁胎盘早剥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年龄23~35岁,孕次1~3次,初产妇6例,经产妇3例,孕周28+2~38+2wk,孕期检查有轻度妊高征病史,近期无外伤史,发病前住头痛、头晕等症状,按感冒治疗。孕前无慢性肾… 相似文献
11.
梁哨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1):3169-317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妇产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64例,根据有无并发胎盘早剥分为胎盘早剥组和无胎盘早剥组各3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血细胞比容、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胎盘早剥组和无胎盘早剥组孕妇在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胎盘早剥组剖宫产25例,阴道分娩7例,无胎盘早剥组剖宫产17例,阴道分娩15例,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分娩结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率)等比较,胎盘早剥组远高于无胎盘早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孕妇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其中剖宫产术也是其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防治妊高症是预防胎盘早剥的关键,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的临床处理可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的病死率,改善孕妇及胎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河南医学研究》2018,(3)
目的探讨高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潢川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5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观察组,92例)以及同期收治的<35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对照组,89例),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产妇子痫、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早产等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畸形以及胎儿窘迫等围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及时终止妊娠可以减少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2011年4月收治的152例妊高征患者,按照其病情程度分为重度组和轻中度组,并选取同期80例正常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三组产妇妊娠结局,观察妊高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轻中度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2.5%,明显低于重度组11.0%(P〈0.05);对照组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妊高征产妇,且轻中度组新生儿的各项指标优于重度组(P〈0.05)。结论产妇的并发症以及妊娠结局与妊高征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对其采用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可以提高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的防治方法及对母婴结局改善的重大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抗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早产儿、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DIC、产褥病及严重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改善母婴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 51例住院分娩妊高征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 ,并与 80例正常妊娠分娩产妇比较。结果 妊高征组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 38.0 2± 2 .72周和 2 80 9.0 0±71 7.86g ,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的 38.94± 1 .81周和 30 56 .88± 439.0 5g(P <0 .0 5) ;其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及手术产率、产妇并发症等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 (P <0 .0 5或 0 .0 1 )。重度妊高征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轻、中度组 ,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并发症高于轻、中度 (P均 <0 .0 5)。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母婴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而且病情越重 ,母婴预后越差 ,严密的监护和合理的治疗措施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征)是胎盘早剥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妊高征本身对母儿生命威胁很大,如再并发胎盘早剥,子宫卒中大出血,母儿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对我院10年间收治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26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分娩的23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发现妊高征产妇96例,其中轻度妊高征产妇57例,中重度妊高征产妇39例。分别定义为轻度组和重度组。记录并分析轻度组和重度组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结果:轻度组孕周(36.5±3.8)周、孕次(1.2±0.5)次、产次(0.6±0.8)次,重度组孕周(35.8±4.2)周、孕次(1.3±0.8)次、产次(0.7±0.7)次,轻度组和重度组孕周、孕次、产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28、0.34、0.27, P >0.05)。轻度组和重度组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死亡比例分别为5.26%、12.3%、3.51%、0%和12.8%、25.6%、20.5%、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孕期保健,及早发现并干预妊高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慢性高血压与胎盘早剥的关系。方法结合临床病例1例进行讨论。结果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致胎盘早剥发生率增高。结论慢性高血压妇女妊娠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慢性高血压病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10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41)、中度组(n=38)和重度组(n=26),比较3组产妇母婴妊娠结局.结果 轻度组产妇胎盘早剥、剖腹产、产程异常、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最低,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最高,差异均显著(P<0.05);轻度组发生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早产、围生期死亡的概率最低,其次是中度组,重度组的发生率最高,差异均显著(P<0.05);重度组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母婴结局具有严重不良影响,随着其程度加重,对母婴的影响加大,临床应尽早控制病情进展,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正常晚期妊娠的孕妇125例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临床相关详细资料的调查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妊娠高血压疾病史与基础血压(P<0.05)。所有孕妇都顺利分娩出新生儿,观察组的新生儿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妊娠高血压疾病史与基础血压明显相关,多导致妊娠结局不良,临床医生应及早采取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