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严重的眼部糖尿病并发症人们想到的第一个糖尿病眼病,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变开始为“非增殖期”,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闭塞,  相似文献   

2.
韩萍 《大众健康》2010,(12):42-43
2010年的”月14日是第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广泛流行的疾病。据2008年统计,我国糖尿病总的患病人数已达9千2百万,糖尿病前期人数达1亿4千8百万以上。我围总体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糖果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造成糖尿病人致残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肥胖和糖尿病密切相关.但是“密切相关”不是“划等号”.不能说胖人一定得糖尿病、糖尿病者一定就肥胖。而且.糖尿病也不仅仅是肥胖的缘故,非肥胖糖尿病也占相当比例,遗传、环境、疾病、情志因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桂枝  刘易之 《中国校医》1997,11(4):268-269
根据1992年11月日内瓦召开的“糖尿病预防研究组会”的精神,我国卫生部及有关专家提出了在我国“应积极开展三级预防”的要求[1,2]。我们于1995年底对两所高校教工的糖尿病患病率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两所大学教职工总人数为8732人.男5048人,女3684人。1995年底前为止,两校中通过不同途径确诊的全部糖尿病病人。1.2方法由人事档案部门提供人群的性别和年龄组资料,对原先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复核。对全部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发现方式及目前血糖控制水平。2结果2.l糖尿病患病率ZI‘l总患…  相似文献   

5.
黎衍云 《大众医学》2011,(11):50-50
4类人组成糖尿病“后备军” 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糖尿病.但有些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这些人一般具有以下4种导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我们称之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管理对象综合防治效果。方法对所管理的393名糖尿病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了解有关健康知识、行为状况和疾病控制情况。结果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对糖尿病可引起全身并发症知晓较少,占49.62%。仅有23.16%的研究对象曾检查过眼底,1年内看过眼科的占8.90%,91.61%、86.51%、82.19%、、88.04%和90.59%的人具有较好的饮酒、吸烟、饮食、休闲活动和睡眠习惯。空腹血糖、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LDL—C、HDLC、三酰甘油达到“理想”和“一般”控制的比例分别为53.44%、81.68%、73.28%、82.70%、75.32%、80.41%和75.06%。BMI控制在“理想”和“一般”的比例为男性81.48%,女性65.80%。结论规范的随访管理和广泛深入的健康宣教在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并主动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后应注重开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预防和定期检查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信息     
《大众医学》2010,(12):79-79
2010年9月10日,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在广州宣布其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产品重和林在华正式上市。调查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9.7%.这个发展趋势将驱动中国对糖尿病治疗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重和林是一款人胰岛素。与人体内源性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委翁建平教授说:“严格控制血糖能够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概率。而人胰岛素经过多年大规模临床使用的验证,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达9.7%,全国糖尿患者数为9200万,糖尿病前期人数约1.5亿之多。糖尿病这种来势凶猛的“甜蜜杀手”正在四处蔓延,对人们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不少准妈妈都听说过妊娠期糖尿病,但往往是只知其名,在心理上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所以对它的认识并不充分。而一旦不幸成了“糖妈咪”。只会措手不及。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准妈妈们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加科学预防.才能过好孕期的“无糖”生活。  相似文献   

10.
陆健 《社区卫生保健》2006,5(3):203-204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对虹口区乍浦社区内221例诊断明确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21例糖尿病患者中知道空腹血糖正常值的占34.4%,知道糖尿病空腹血糖诊断标准的占31.8%,知道“食品交换法”的占19.4%,不清楚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占1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糖尿病防治、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健康教育及自我监护,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儿童被查出患糖尿病后.家长的反应出奇地一致:不相信事实。“怎么会”“怎么办”被反复挂在嘴边:当辗转多家医院被确诊后.家长转而迫切想知道儿童糖尿病能不能被根治.治疗会不会影响发育。  相似文献   

12.
《家庭健康》2007,(1):50-51
2006年11月14日是第16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保健.关注糖尿病弱势群体”。为了配合这一重要的国际卫生节日的科普宣传主题,让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怀,尤其要让糖尿病弱势群体能获取更多的医疗资讯和健康教育,山东省立医院于近日举办了世界糖尿病日大型义诊活动暨“山东省立医院糖尿病教育中心和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及动态血糖监测培训中心”挂牌仪式。  相似文献   

13.
《健康人生》2008,(6):28-29
据调查,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倍数增长,目前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然而,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仅分别为33.3%和27.2%。知晓率低是因为早期糖尿痫“不疼不痒”。过去人们认为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但事实上,占糖尿病患者总数95%的2型糖尿病并没有这些典型症状,越来越多的患者是偏胖者。由于早期糖尿病没有明显症状.不影响吃喝.因此易被人忽视,贻误了治疗时机。为此,专家建议,每个人都应该一年至少检测1次血糖。  相似文献   

14.
王建华 《家庭健康》2010,(12):44-44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中国糖尿病协会最新的调查显示。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全国糖尿病患者接近一个亿。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且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瘸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被称为“百病之母”,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糖尿病本身不可怕.而这些并发症才最要命。但大多数人往往只知降糖,不知预防并发症.往往是眼花、脚麻很严重了,才意识到危害严重.甚至有很多患者因为糖尿病而失明.或糖尿病足而最终不得不截肢。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降糖固然必不可少,但和降糖同等重要的就是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王建华 《家庭健康》2014,(11):47-47
对于1型和2型糖尿病大家都比较熟悉。前者多见于青少年,体型多偏瘦、起病急、“三多一少”症状显著,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后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体型多偏胖、起病缓慢、“三多一少”症状常不典型,无明显酮症倾向。此外,临床上还有一种介于1型和2型之间的糖尿病,故称为“1.5型糖尿病”,学名叫“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锡山市居民中糖尿病的流行情况,依据“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的研究”项目操作指南,按照分层抽样原则,调查锡山市4个点共2083人,结果显示:20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的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74%和3.60%,糖耐量低减的粗检出率3.79%,标化检出率3.64%,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率和糖耐量低减检出率分别是<40岁人群的3.80倍和2.35倍,提示40岁以上人群是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8.
山石 《中老年保健》2009,(12):48-48
“我是糖尿病病人.能吃什么?”北京市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陈伟说.作为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结构上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别人能吃的你都能吃。患者需要关注的是”吃多少”.而不是“吃什么”。  相似文献   

19.
饮食控制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岭 《健康博览》2009,(1):19-20
糖尿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21世纪的灾难”。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大约为2.46亿,我国糖尿病患者目前已接近4000万,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推动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早在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就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从2009年1月开始,本刊新开设“糖尿病之友”专栏,从各个角度全面介绍有关糖尿病最新的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20.
《健康世界》2007,(12):92-92
经常听到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症状,请问具体是怎样的? “三多一少”分别指的是一一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而体重减少。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当心是否是糖尿病的征兆了。不过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三多一少”的症状。因此,建议45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血糖化验.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