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病人合并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病变的研究刘剑,冯懿正,郑树,余海,王兢,李润春笔者最近对4个家系中8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病人与4个正常亲属进行了眼底检查,发现病人均合并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CHRPE)病变,本文探讨...  相似文献   

2.
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氧合酶(COX)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关键限速酶。非甾体类抗类药(NSAIDs)能减少人和实验动物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并能减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息肉数量和体积。资料表明NSAIDs是通过抑制COX-2来达到抗肿瘤作用的。本文综述近年有关NSAIDs、COX-2、CRC三者之间关第研究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与核仁组成区 …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核仁组成相关嗜银蛋白(AgNOR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红细胞花环试验以及AgNORs测定方法,对59例肺结核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C3b受体花环率(E-C3bRR)与红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AgNORs面积(GA),核面积(NA)及GA  相似文献   

4.
家族性息肉病的研究陆立1刘景坤2付田池3SubjectheadingsAdenomatouspolyposiscoli/pathology主题词腺瘤息肉病,结肠/病理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35近年对家族性息肉病(FAP)研究较多,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5.
肝血管瘤中VEGF的表达及其与AgNOR定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肝血管瘤石蜡切片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妈SABC法)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计数方法,研究VEGF在肝血管瘤成因中的地位。结果显示:48例肝血管瘤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5.0%,其中(+)者9例,(++)者11例(+++)者16例,且VEGF表达强度在不同的组别间AgNOR计数差异显著(P〈0.01)。提示VEGF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肝血管瘤石蜡切片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即SABC法)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计数方法,研究VEGF在肝血管瘤成因中的地位。结果显示:48例肝血管瘤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5.0%,其中(+)者9例,()者11例,()者16例,且VEGF表达强度在不同的组别间AgNOR计数差异显著(P<0.01)。提示VEGF在肝血管瘤的成因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APC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美国,每年死于结直肠癌的患者约有55000.目前结直肠癌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与环境、饮食及遗传等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polyposiscoligene,APC)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的致病基因[1],与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关系仍不很清楚,本文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老年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PASO)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作者对72例PASO病患者进行红细胞C3b(RBC.C3b)受体,红细胞CIC(RBC.CIC)受体和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进行检查,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  相似文献   

9.
采用嗜银染色技术研究正常肝、慢性肝病、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变化。正常肝组织AgNOR数低于慢性肝病和癌旁肝组织(P〈0.05),后二者低于肝细胞癌AgNOR数(P〈0.01)。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AgNOR数无差异(P〉0.05)。1年内死亡者与生存1年以上者癌组织AgNOR计数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AgNOR计数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肝病,对肝癌预后的判断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CEA和AgNOR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癌胚抗原(CEA)、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良性胸腔积液和5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积液CEA水平,并同时作胸腔积液沉渣细胞涂片行AgNOR染色,观察良性胸腔积液间皮细胞和恶性胸腔积液癌细胞核内的AgNOR数目和形态。结果:恶性胸腔积液平均CE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癌细胞AgNOR形态以弥散型为主,且其平  相似文献   

11.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致Graves’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Y. E 菌) 感染和 Graves’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 O:3 Y. E 菌免疫新西兰兔,研究 Y. E 菌抗体( Y E Ab) 和 T R Ab 的相关性及其对 F R T L5 细胞释放c A M P 的影响。结果  O:3 Y. E 菌免疫12 周后,其中4 只兔(4/10) 产生了 Y. E 菌抗体( Y E Ab) ,滴度为1 :5000 ~1 :25000 ,同时免疫兔甲状腺功能( T3 、 T4) 也明显升高。交叉吸附试验表明 Y E Ab 和 T R Ab 能竞争性地与 T S H 受体蛋白结合,另外, Y E Ab 阳性血清中提取的 Ig G 能刺激 F R T L5 细胞释放c A M P。结论 在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水平证实了 Y. E 菌感染与 Graves’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小玲  陈晖 《山东医药》1999,39(6):16-17
对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粘附率,结果发现EPO治疗后CRF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Ic花环率、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粘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认为EPO可以明显的改善CRF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雄激素致不孕大鼠肥胖—无排卵机制及滋肾阴药作用 …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9日龄雄激素致不致孕大鼠肥胖-无排卵机制及滋肾阴药的作用。方法给出生9日龄SD雌性大鼠-一次性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建立9d-ASR模型。检测雌激素受体和神经肽Y(NPY)神经元共存情况;检测9d-ASR下丘脑ER、NPY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变化;测定血雌二醇(E2)、睾酮(T)、瘦素,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的变结果ASR呈能旦失衡致肥胖状态,血E2、T、瘦素水平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34例新近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和22例术后随访病人(生存5年以上及半年内复发死亡各11例)的标本进行AgNOR染色,以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作对照。结果食管癌细胞核AgNOR均数显著高于正常食管上皮(P〈0.001),34例新近切除组织的AgNOR均数随细胞分化等级的增加而增加。术后生存5年以上病人的AgNOR均数显著低于术后半年内复发死亡者(P〈0.01),提示AgNOR均数与食管癌恶性程度和预后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雄、雌激素受体的变化.方法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吸附法检测21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同时测量7例男性肝硬变患者肝组织中的AR和ER.结果癌组织中AR阳性率(71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13%)(P<001)及硬变肝组织(P<005)中的AR阳性率(286%),而ER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R表达的增加与肝细胞的癌变有关,部分HCC具有雄激素依赖性,为HCC可能的内分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70例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变化细胞核内AgNO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头状增生结节滤泡上细胞核内AgNOR颗粒均数分别与胚胎型、胎儿型、胶质潴留型结节和滤泡型结节的均数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作者认为AgNOR染色方法对地方性甲状腺肿各结节类型的区别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舒林酸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舒林酸对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全结肠镜及结肠造影观察10例FAP患者服用舒林酸400mg/d后3、6、9、12个月全结肠腺瘤的数目、大小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用药前后腺及平坦粘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Bcl-2的表达。结果用药后3、6、9、12个月较用药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雌激素受体表达及内分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内分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Lee氏荧光配体细胞化学法检测41例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ER的表达.本组男38例,女3例,年龄25岁~72岁.同时检测肝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血清AFP及CEA.6例ER阳性者采用他莫昔芬治疗(每次20mg,2次/d,长期服用)并观察疗效.结果肝癌组织ER阳性20/41例,阳性率488%.ER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AFP、CEA含量及组织类型(梁状型ER阳性450%,腺样型333%,实体型714%,硬化型667%,透明细胞型250%;P>005)无明显关系,与肿瘤体积(≥10cm,ER阳性率750%;<10cm,ER阳性238%;P<001)和分化程度(分化好26例,ER阳性346%;分化差15例,ER阳性733%;P<005)有显著关系.本组ER阳性病例中6例经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有效5/6(833%),其中4例AFP下降.结论ER阳性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2例食管鳞癌患者联合化疗前后活检或手术标本进行核仁形成区(AgNORs)染色,比较同一患者化疗前后癌细胞AgNORs颗粒数,分析颗粒数变化与临床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显示12例化疗有效(CR+PR)者AgNORs颗粒数均明显减少(P<0.001),化疗无效(SD+PD)者颗粒数都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同一患者化疗前后癌细胞AgNORs颗粒数变化可做为评价疗效的一个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的棒状体蛋白(Rhoptryprotein,POR)是棒状体分泌的对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其中研究最多的是ROP1及ROP2。研究认为ROP2是最具潜力的疫苗候选因子,已用于弓形虫病的ELISA检测,本概述了ROP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