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钢  吴桂深  吴美英 《广东医学》2001,22(6):510-511
目的 评估肠外深静脉营养 (TPN)在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TPN治疗ARDS患者 2 4例 (A组 ) ,并与随机选择的 2 8例非TPN治疗的ARDS患者 (B组 )进行比较。结果 A组平均机械通气撤除时间 (5 0± 1 8)d ,病死率 33% ;B组平均机械通气撤除时间 (8 5± 2 2 )d ,病死率 5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PN在ARDS治疗机械通气撤除时间提早 ,病死率降低 ,TPN在ARDS治疗中应作为常规治疗措施 ,而且临床应用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营养支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将ICU 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30例和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30例,监测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问及死亡率.结果 EN+PN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明显短于PN组病人(P<0.05),EN+PN组病人死亡率明显低于PN组病人(P<0.05).结论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EN+PN治疗可以明显缩短饥械通气治疗时间,同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例ARDS患者,总结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结果:治愈14例,死亡1例,其中2例因连枷胸反常呼吸,行气管切开.结论:严重肺部创伤患者应早期进行诊断,并及时处理可能存在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胸部创伤首选CT、胸片、血气分析,并以胸片、血气分析作为治疗效果的评判标准.早期的呼吸支持是治疗、阻止ARDS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患者心理安慰及必要的心理支持是疾病康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其特点是起病急、呼吸频速、发绀进行性加重、呼吸>30次/分,且不能用原发病解释、一般氧疗难以缓解低氧.早期无阳性体征,中期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喘鸣音,后期出现肺实变,呼吸音降低并闻及水泡音.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急、口唇发绀等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从观察病情深度、建立通畅气道、改善运气功能、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呼吸机使用护理药物护理及心理护理入手,经大量实践,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护理人员要提高对ards的预见性,及时去除诱发因素,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处理ards,尽早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肺水肿的一种形式,可以迅速导致呼吸衰竭.也称为休克肺、僵硬肺、白肺、湿肺或Da Nang肺,它可继发于直接或间接性肺损伤.目的 讨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金璐  张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04-106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92例肝癌术后并发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随着对ARDS病理改变认识加深和现代医学工程的进步,近年来对ARDS的机械通气技术、概念发生很大改变。1 ARDS传统的机械通气策略以往认为,发生ARDS时,双肺存在着分布较为均一的肺损伤,双侧肺泡广泛水肿、萎陷,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肺顺应性降低,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胸片上为双肺弥漫对称性浸润影[1],故传统的机械通气策略是推荐使用超生理的大潮气量(VT:10~15mL/kg)低PEEP,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复张,采用流量控制,容积切换的辅助/控制通气模式,I/E<1,P…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类型之一,多指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大手术等严重疾病的过程中继发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尽管现代复苏技术和危重疾病早期抢救水平提高,并在ARDS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呼吸支持等方面亦有显著进展,但其病死率仍达50%~70%.现选取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病人的临床护理和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骨科护理具体措施.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型态,同时避免皮肤受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对策,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7例SAP并发ARD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67例患者中,治愈61例,无效5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1.04%;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在SAP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严密监视患者病情变化及早期进行机械通气,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严重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估计,严重创伤经积极治疗后仍未能挽救的患者中,约1/3是由于发生了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故近年来对此已引起更多的重视.这种综合征并不具有独特的病因和病理改变,而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以及预防感染等方面。结果36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和有效的临床护理后,其中总有效率为88.8%,无效率为11.2%。结论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采取密切的病情观察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谢艳兰 《广西医学》2004,26(6):900-90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于肺内外各种原因引起肺实质性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其病死率高达5 0 % [1] 。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外,积极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999年1月至2 0 0 3年5月,我院收治外伤致ARDS共1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安静平卧时呼吸频率大于28次/分,且有明显缺氧表现,血氧饱和度小于90%,经常规给氧方法 不能缓解.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可以选择插入口咽导管、建立口咽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1],近年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发病率在16/10万~28/10万,病死率达30%~60.9%[2,3]。多种危险因素都可导致ARDS的发生,其中也包括遗传因素。随着研究疾病相关基因定位理论与实验  相似文献   

1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凶险,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师实行肺保护性策略(压力、容量限制性通气、最佳PEEP、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俯卧位通气和侧卧位通气).并加强气道管理、液体平衡的管理、生命体征监护、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基础护理等综合治疗及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何晶 《吉林医学》2013,(30):6391-639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临床急性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病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过有效护理之后,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并且家属的满意度呈现大幅度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