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1例大肠癌患者和8例肠道非恶性病变手术患者的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结果8例胃肠道非恶性病变手术患者、8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CK19mRNA无阳性表达;41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单次外周血采样CK19mRNA阳性表达率为41.5%;两次采样总阳性率大肠癌患者为65.9%,外周血重复采样阳性率高于单次采样(P〈0.01)。DukeC、D期患者CK19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Duke B期(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检测大肠癌微转移的指标并指导其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应用套式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套式RT-PCR检测在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CK-20mRNA为靶基因,应用套式RT-PCR方法检测10名健康人,17名非恶性消化系疾病患者,32名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3天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结果:CK-20mRNA在空白对照组中均呈阴性表达,大肠癌患者CK-20表达情况为:2名Duke'sA期患者外周血中未检出CK-20阳性细胞,15名Duke'sB期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4例,10名Duke'sC患者外周血CK-20mRNA阳性表达6例,5名Duke'sD期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率达4例。32名大肠癌患者术,术前CK-20mRNA阳性总检出率为43.8%;A、B期阳性率为23.5%;C、D期阳性率为66.7%。结论:以CK-20为靶基因,应用套式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是一非损伤性且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检测方法。它将有助于肿瘤经血液微转移的早期诊断,并将有助于指导辅助化疗和监测其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和CEAmRN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76例,健康志愿者30例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和CEAmRNA水平。结果76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为5 962.5±19 926.1 copies/ml,其中38例阳性,阳性率为50.0%;CK20mRNA的水平为6 244.3±15 113.1 copies/ml,其中28例阳性,阳性率为36.8%;CEAmRNA的水平为7 377.0±26 281.5 copies/ml,其中36例阳性,阳性率为47.4%。对照组30例未见表达。单项检测阳性率较低,联合其中二项检测阳性率较高,联合三项阳性率可达68.4%。结论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和CEAmRNA可作为大肠癌微转移辅助诊断指标,联合二至三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定量检测有助于大肠癌微转移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乳腺癌、胃癌及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 2 0 (cytokeratin2 0 ,CK2 0 )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乳腺癌、胃癌及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 0mRNA ,并以 6 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6 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K2 0mRNA均为阴性。实验组 138例CK2 0mRNA表达阳性为 5 3/ 138,其中CK2 0mRNA表达阳性分别为乳腺癌 16 / 4 4 ,胃癌 2 2 / 5 7及大肠癌 15 / 37。CK2 0mRNA表达阳性在TNM及Dukes(大肠癌 )分期中分别为 :I期 (乳腺癌 1/ 6 ;胃癌 2 /11) ,II期 (乳腺癌 2 / 12 ;胃癌 4 / 19) ,III期 (乳腺癌 10 / 18;胃癌 12 / 2 1)及IV期 (乳腺癌 3/ 8;胃癌 4 / 6 ) ,(P <0 .0 5 ,I,IIvsIII,IV) ;大肠癌A期 (1/ 7) ,B期 (4 / 16 ) ,C期 (7/ 10 )及D期 (3/ 4 ) ,(P <0 .0 5 ,A、B及C、D期间 )。胃癌及大肠癌病理改变在低未分化及中高分化癌间经 χ2 检验有显著差异。结论 :RT -PCR方法检测乳腺癌、胃癌及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 0mRNA表达与其临床及病理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5.
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CK19mRNA和CK20mRNA的表达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8例肺癌患者、8例肺良性病变和3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EAmRNA、CK19mRNA和CK20mRNA水平。结果4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水平为(16264±28765)copies/ml,其中26例阳性,阳性率为54.2%;CK19mRNA的水平为(14891±27244)copies/ml,其中27例阳性,阳性率为56.3%;CK20mRNA的水平为(10924±21678)copies/ml,其中20例阳性,阳性率为41.7%。8例肺良性病变中CK20mRNA阳性1例(12.5%),CEAmRNA和CK19mRNA均为阴性,健康志愿者30例未见表达。单项检测敏感度和准确性较低,联合其中二项检测敏感度和准确性较高,联合三项敏感度达77.1%、准确性可达87.2%。CEAmRNA、CK19mRNA和CK20mRNA水平和阳性率与肺癌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有关。结论CEAmRNA、CK19mRNA和CK20mRNA可作为标志物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联合二至三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定量检测有助于肺癌微转移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RT-PCR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CK20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B)患者尿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mRNA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6 1例TCCB患者、19例非肿瘤患者及 11例健康志愿者尿脱落细胞CK2 0mRNA。结果  6 1例TCCB患者中 5 2例尿脱落细胞CK2 0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85 .3% ,对照组 30例中 2例表达 ,阳性率为 6 .7%。各分期尿CK2 0mRNA阳性率T1为 83.9% (2 6 / 31) ,T2 4期 86 .7% (2 6 / 30 )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分级G1为 82 .8% (2 4 / 2 9) ,G2 85 .0 % (17/ 2 0 ) ,G3 91.7% (11/ 12 ) ,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保留膀胱手术患者 5 1例 ,其中 4 2例术前尿CK2 0mRNA表达阳性 ,术后36例阴性 ,术后转阴率 85 .7%。 5 1例中有 2 9例 (术后尿脱落细胞CK2 0阳性表达 4例 )随访 6个月 ,4例CK2 0阳性表达者有2例 (5 0 % )复发 ,2 5例CK2 0阴性表达有 1例 (4 % )复发 ,两者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5 )。结论 RT PCR检测尿脱落细胞CK2 0mRNA表达是诊断TCCB一种简便方法 ,其敏感性为 85 .3% ,特异性为 93.3% ,有助于膀胱TCCB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观察 ,可作为膀胱肿瘤的筛查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荧光定量RT-PCR(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ilsctiptase po1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肺癌外周血中微转移情况。方法 用荧光定量RT-PGR方法检测10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和CK20mRNA表达。结果 10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检测阳性35例,阳性率33.98%;CK20mRNA检测阳性17例,阳性率16.50%,其中6例患者CK19、CK20mRNA均阳性。统计结果显示外周血CK19、CK20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别无关。结论 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和CK20mRN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早期筛选亚临床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和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对NPC伴颈淋巴结转移组19例和NPC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13例(共计32例)CK20mRNA表达进行检测。CT证实两组患者均无远处转移病灶。对照组1为8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阳性对照分别为B95-8细胞株和NPC组织。结果NPC伴颈淋巴结转移组CK20mRNA阳性表达率为21.1%(4/19),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为7.7%(1/13),两组间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K20mRNA阳性表达与鼻咽癌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无关。对照组1均为阴性表达。结论NPC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作为NPC细胞血行播散的指标可能是有价值的,有助于评估NP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EA及TGA 72联合检测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 36例大肠癌患者 ,17例非恶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及 5 0例健康人粪便中CEA和TAG 72的含量。结果 正常人及非恶性胃肠道疾病患者粪便中可含有少量癌相关抗原 ,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大肠癌患者CEA和TAG 72含量均高于健康人及非恶性胃肠道疾病患者 ,差异显著 (P <0 0 1)。CEA、TAG 72联合检测大肠癌敏感度 80 11% ,特异度70 5 9% ,准确度 81 13% ,假阳性率 2 9 4 1% ,假阴性率 13 8%。结论 粪便中CEA和TAG 72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并可增加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的敏感的分子检测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有核细胞,用TRzol提取RNA,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特异引物扩增CK19mRNA,凝胶电泳观察结果,以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CK19mRNA扩增结果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7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39例CK19mRNA阳性,阳性率为51.3%(39/76),27例肺良性病变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3.7%,15例健康对照者为阴性。[结论]巢式RT—PCR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量转移癌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K19-mRNA可作为一个标志物来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K18mRNA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对食管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套式RT-PCR方法检测50例无远处转移、10例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及10例食管良性病变对照和1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CK18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食管良性病变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均未检测出CK18mRNA阳性细胞。50例无远处转移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18mRNA表达阳性率为38.0%(19/50)。10例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18mRNA表达阳性率为90.0%(9/10)。食管癌Ⅳ期与Ⅱa、Ⅱb、Ⅲ期相比,其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各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食管癌患者临床早期已有癌细胞发生微转移。应用套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K18mRNA靶基因有助于食管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评价其在微转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60.8%(29/46),而慢性胃炎组和健康志愿者组均表达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胃癌组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状态、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无关。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微转移的判断指标,可对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微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2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以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健康女性外周血为对照。结果: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女性外周血中均无CK20 mRNA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均有CK20 mRNA表达。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11例检出CK20 mRNA阳性表达,阳性率27.5%。CK20 mRNA阳性检出与临床分期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CK20 mRNA阳性率明显增加。CK20mRNA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早船可能已出现微量癌细胞的血行播散,CK20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血行转移的分子标志之一,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可能成为改进分期、评估预后、提供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外周血微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并分析黏蛋白1(MUC1)mRNA、角蛋白19(CK19)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60例NSCLC病人(肺癌组)的外周血MUC1 mRNA、CK19 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10例肺良性病变病人及15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作对照。结果肺癌组外周血MUC1 mRNA阳性表达21例(35%),CK19 mRNA阳性表达18例(30%);对照组MUC1 mRNA和CK19 mRNA表达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7.292、5.921,P〈0.01、0.05)。结论MUC1、CK19基因均可作为RT—PCR法检测NSCLC病人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肺癌转移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和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mRNA作为大肠癌围手术期血行微转移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外周血CK20 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并对不同分化程度、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患者CK20 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4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率,术前分别为47.5%(19/40)和45.0%(18/40),术中为70.0%(28/40)和70.0%(28/40),术后为10.0%(4/40)和32.5%(13/40).除术后hTERT mRNA阳性率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外,术中外周血CK20 mRNA、hTERT mRNA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与内参照β-actin比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P<0.05),术后明显低于术前和术中(P<0.01).hTERT mRNA在低分化肿瘤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而CK20mRNA在低分化肿瘤的表达强度低于高、中分化组(P<0.01).大肠癌围手术期Dukes B期和C D期之间CK20 mRNA和hTERT mRN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血行微转移的发生几率较高,病理分化程度低者更易发生,但与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CK20 mRNA和hTERT mRNA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血液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判断围手术期血行微转移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癌胚抗原(CEA)mRNA和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84例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中CEAmRNA和CK19 mRNA的表达.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与CK19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3%(59/84)和67.9%(57/84);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与CK19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c=0.333).CEA与CK19呈阴性表达的NSCLC患者,其生存例数显著性多于阳性组(P<0.01~0.05).接受化疗者CEA与CK19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与CK19的表达呈正相关,检测血液中CEA和CK19表达有助于客观评估NSCLC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鸟甘酸环化酶 C ( GCC )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对32例大肠癌患者、25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GCC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大肠癌病理指标与GCC mRNA 表达阳性率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32例大肠癌患者中,GCC mRNA 的阳性检出率为65.63%(21/32),良性组中 GCC mRNA 的阳性检出率为20.00%(5/25),而对照组中未见 GCC mRNA 表达;三组外周血中表达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患者 GCC mRNA 表达水平与Duke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结论 GCC mRNA 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率较高,特别是复发或转移病例,可作为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早期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40例有明确临床肿瘤病灶存在的结肠癌患者,20例结肠息肉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以逆转录PCR(RT-PCR)检测其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结果 40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45.0%(18/40),而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例结肠息肉患者中CEA mRNA表达阳性率为10%(2/20);CEA m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期相关,而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并不相关。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的检测对肿瘤的分期、决定治疗手段、判断疗效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肺癌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探讨其作为判断晚期肺癌外周血检测其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可行性。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CK20mRNA、MMP-9mRNA的表达量,按表达阴阳性作为标准对其临床资料及短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CK19、MMP-9及CK20表达阳性率化疗3疗程后均下降,其中CK19、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3、0.007);CK19mRNA、CK20mRNA和MMP-9mRNA表达阳性率化疗前后与性别,分化等均无相关性(P&gt;0.05);其中化疗前CK19mRNA表达Ⅳ期阳性率高于Ⅲ期患者(P=0.01);腺癌患者CK19mRNA与MMP-9mRNA表达,化疗前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0.04);化疗后腺癌CK19mRNA、CK20mRNA、MMP-9mRNA表达较鳞癌表达下降明显(P值为0.04、0.03、0.02);治疗前CK20mRNA和MMP-9mRNA表达与有无疗效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4、0.0.02),CK19mRNA表达无相关性。化疗后CK19mRNA、CK20mRNA表达与有无疗效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0.02),MMP-9mRNA表达无相关性。结论通过CK19、CK20、MMMP-9mRNA表达检测,判断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指导用药,提高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的监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