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于1885年首次由Haab描述,1904年Oeller提出采用黄斑盘状变性专用名词,其后在1926年Junius和Kuhnt对此种病变撰写了分类的专题文章,故又名Ku-hnt-Junius病.是发达地区50岁以上常见的致盲眼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指标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相关性。方法 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0例AMD患者设为AMD组,另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98例健康者设为健康组。记录并比较两组血常规、肝功、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包括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嗜中性粒细胞(NEU)、单核细胞(MON)、血小板(PLT)、白蛋白(ALB)、白球比(A/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RP。比较两组外周血慢性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间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外周血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CRP与白蛋白比值(CA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结果 AMD组ALB、A/G、LYM均低于健康组,WBC、MON、PLT、NEU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D组LMR低于健康组,NLR、D-NLR、PLR... 相似文献
4.
陈学国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14(2):102-102
背景与目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lion,AMD)是引起北美50岁以上人口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它明显降低了这些人的生活质量。在未来的25年50岁以上人口将是目前的两倍。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老年性黄斑变性引起视力丧失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结果。过去使用光凝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但光凝会损害正常组织。黄斑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不能使用光凝治疗。最近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应用于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利用维替泊芬光动力学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 ration,AMD)发生于55岁以上人群,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中心视力不可逆损害,严重者视力丧失导致失明。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及社会老龄化的到来,AMD的人数逐渐增多,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唐柳苹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6,15(1):30-32
目的探讨氩激光和半导体激光对黄斑玻璃膜疣和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黄斑部有软性玻璃膜疣的60例90只眼患者,随机分为氩激光组、半导体激光组和对照组,激光组分别采用直接光凝和间接光凝2种不同的方法,利用阈值下的激光能量光凝玻璃膜疣;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后根据患者视力、眼底变化、FFA检查结果综合评价疗效.结果随访9~18个月,氩激光组和半导体激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7%和53.3.%,均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对照组6只眼(20.0%)玻璃膜疣增加.结论利用阈值下的氩激光和半导体激光能量,对早期后极部玻璃膜疣光凝治疗,可促进玻璃膜疣的吸收,减少病变扩大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血明目片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AM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06至2018-06收治的96例(96只眼)wAM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只眼)。治疗组给予雷珠单抗球内注射联合和血明目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雷珠单抗球内注射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区视网膜中央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黄斑出血面积、渗出面积及累积损伤面积等情况,随访结束后黄斑水肿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 (1)BCVA: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比治疗前升高(t=8.320,t=4.689,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t=2.509,P<0.01);随访3个月后,两组均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9,t=3.808,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t=3.164,P<0.01)。(2)CRT: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t=16.864,t=14.175,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2);随访3个月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78,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2.687,P<0.05)。(3)治疗后3个月,两组眼底出血、渗出及总的累积损伤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均<0.05),且治疗组眼底出血面积(t=2.893,P<0.05)和累积损伤面积缩小幅度(t=2.164,P<0.05)较对照组更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5)。结论 抗VEGF球内注射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wAMD的临床疗效肯定,联合治疗在控制黄斑出血及水肿复发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10.
目的:探讨微脉冲低能量激光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与疗效.方法 食管癌、胃癌和十二指肠癌患者21例行静脉注射癌光啉5mg/kg,4~48 h通过内镜孔插入光纤,以波长630nm的半导体激光照射病灶,功率密度100~150 mW/cm2、能量密度180~270 J/cm2、时间30 min的半导体激光照射病灶.同时密切注意患者心理治疗及个体化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术后1个月复查,完全显效4例(19.0%),明显显效5例(23.8%),部分显效12例(57.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的护理配合及术后的病情观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最初用于肿瘤的治疗,1991年国内首次将其应用于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PWS)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就PDT治疗PW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光动力疗法作为治疗肝癌的新方法,能直接杀死肝癌细胞,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调节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机制,有创伤.小、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患者一般情况尚可但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多次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次治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利用光敏剂、光和氧,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地治疗实体肿瘤和癌前病变,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鲜红斑痣(Port-winestain,PWS)、感染等良性病变,以及抗菌的新型疗法。PDT作为国际前沿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光子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无论是PDT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延长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时间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病史,经FFA、ICG、OCT、彩色超声造影(CDFI)、以及眼眶MR确诊为脉络膜血管瘤的患者9例9只眼,男性6例6只眼,女性3例3只眼;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48岁,所有病例病变均累及黄斑区,引 相似文献
16.
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和评价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各期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行PDT/以P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PDT治疗后随访1~6个月,其中3例早期肿瘤患者局部肿瘤完全消失,随访期无复发;17例晚期患者PDT治疗后CR9例,PR8例。20例患者中3例死亡,死因与PDT无关。结论PDT对早期肿瘤有根治效果,对晚期肿瘤的局部病灶也有较好的近期疗效,PDT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可选择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光动力疗法治疗胃肠道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疗法(PDT)是利用肿瘤组织能较长时间潴留光敏物质(HpD),并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下,使该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和光生物学反应,破坏肿瘤组织微血管和肿瘤细胞的生物膜,从而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1],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现就PDT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研究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1 发展简史1972年,Didmond首先应用HpD光动力疗法治疗动物肿瘤,证实PDT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1974年,光动力学治疗先驱Dougherty以HpD为光敏剂和红光相结合对乳腺癌、子宫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进行诊治,收到良… 相似文献
18.
19.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建立在光敏剂基础上的治疗方法。当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质,从而造成细胞的损伤和死亡,以达到治疗目的。早期PDT在皮肤科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并取得疗效,新近研究者应用PDT治疗银屑病,也取得一定疗效。然而尚需大量的比较性研究以及PDT治疗方案的优化以确定PDT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放疗联合光动力疗法(PDT)在治疗肿瘤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细胞水平、动物水平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来看,放疗联合传统PDT可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降低放疗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近年发展起来的自发光光动力疗法可以不再需要额外的光源,与放疗的联合应用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亦有效解决了外部光源穿透力弱、诱发PDT效应差的弊端。自发光光动力疗法比放疗与传统PDT的简单联合应用更具优势,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就放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