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补阳还五汤由清代名医汪清任所创,见于<医林改错>一书;主治由元气亏虚,瘀血阻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症, 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组成.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气足则血行;当归尾、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而和营;桃仁、红花、地龙化瘀通络脉.全方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而病愈.故补阳还五汤用于气虚血滞,瘀血阻络所致的各种疾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本方治疗多种神经科疾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1 面神经麻痹女,40岁,1996年9月1日初诊。患者因睡觉吹电风扇,次晨醒后,发现左眼流泪,闭合不能,口角歪向左侧。右侧鼻唇沟变浅,经某医院诊为面神经麻痹,先经抗炎、扩血管等治疗近1个月,效果不显著,经加用中药、针灸治疗月余,仍无明显进展,遂来我科治疗。症见:面色萎黄,口眼歪斜,舌淡,苔薄润,脉细,按之无力。平素体质虚弱,易感冒。证属气虚邪中,脉络痹阻,拟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用:生黄芪60g,桃仁、红花、赤芍各9g,葛根、当归尾各12g,白附子、地龙各10g,全蝎(研末吞服)3g,水煎温服。连服5剂,左眼睑已能闭合,鼻唇歪斜基本恢复,续以原方去全蝎,再…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笔者采用本方治疗其他病症,每获佳效,兹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客观性耳鸣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治愈由节律性腭咽肌阵挛引起的客观性耳鸣 1例 ,报道如下。患者女性 ,2 4岁 ,农民 ,1 992年 2月 1 3日初诊。持续性双耳鸣半年 ,呈“喀哒”声 ,曾用镇静剂、针灸等治疗均无效 ,检查 :双外耳道清洁、通畅 ,双侧鼓膜完整 ,标志清 ,距右耳 5 0cm、距左耳 70cm处可闻及“答答”声 ,查咽部见软腭呈节律性阵挛 ,压舌及间接喉镜检查时阵挛停止 ,耳鸣也消失 ,但过后又出现 ,纯音测听、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先用 0 5 %普鲁卡因封闭双侧下颌区 (每侧 2mL) ,注药 5min后 ,耳鸣缓解 ,5日后耳鸣如故。症见 :心悸、气短、…  相似文献   

6.
补阳还五汤治疗皮肤病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绍爱  秦春 《山西中医》2002,18(4):63-63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主治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语言謇涩 ,口角流涎等”。原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笔者辨证加减治疗皮肤科多种疾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王某某 ,男 ,60岁 ,1 998年 4月 8日初诊。患者于 1 997年 9月感冒后数天 ,左下肢外侧部位出现簇集的红斑、水疱 ,伴有烧灼痛 ,诊断为带状疱疹 ,经中西药治疗月余后疱疹消退 ,痂皮脱落 ,但疼痛一直未缓解。曾用维生素、芬必得等治疗 ,均未见明显好转 ,遂来我科就诊。刻诊 :左下肢大腿外侧部位 ,刺痛不可触摸 ,以夜间为甚 ,气短懒言 ,神疲…  相似文献   

7.
8.
9.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王氏用于“因虚致瘀”的经验名方,现代临床上也主要用于心、脑血管及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笔者曾用其治疗胃病和肾脏病,收效颇佳,现举例如下。1萎缩性胃炎患者,男,59岁,2003年5月7日初诊。自诉食后胃胀1年余。胃镜检查提示: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生。症见:胃脘部痞胀不适,食后尤甚,有时伴隐痛,嗳气,偶尔有泛酸,食欲减退,大便略溏,日一行。望诊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暗,有淤斑,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痞满;证属脾胃虚弱夹瘀证。投以补阳还五汤加味:炙黄芪4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2 g,桃仁9 …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年在临床中将补阳还五汤广泛用于治疗正气亏虚导致血瘀诸症,每多应手取效。现举治例如下;术后发热柔张某,男,57岁。1992年2月28日因嵌顿性混合痔人院手术。术后旱天,体温渐升,持续于37.2~37·8℃间,伴有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脉细涩。此乃久病失血致气血亏虚,血虚则瘀,全遏肌肤所致。方用补阳还五汤加白薇、丹皮、白没、棕炭。服药5剂,体温降至正常,余症悉减。盗汗寨王某,男,68岁。1993年4月26日来诊。患者有30年痹证史。自叙半月来每于睡眠醒后发现上半身汗出法泽,犹如水洗,伴头晕乏力,气短纳…  相似文献   

11.
12.
谢某某,46岁,农民,1985年11月4日就诊。患者四年前因主祸致骨盆骨折,愈后即发阳萎。多方求医,壮阳填精之品累进,终无效验,苦不堪言。后求诊于余。患者阳事不举,阴坠胀,性欲减退,头晕少气,纳减神疲,舌质淡暗,舌下络脉青紫显露,苔薄白,脉细涩。证属气虚血瘀,脉络阻滞,宗盘失养而萎废不用。治当补气活血,散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生黄芪60克,当归  相似文献   

13.
临床观察心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多与虚损有关,大量的文献资料也证实气虚血瘀是导致衰老和多种老年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冠心病张某,女性56岁,1997年10月6日初诊。患者冠心病、心绞痛史10年,长期不规律服用复方丹参片、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等多种中西药物。近因劳累生气致心前区疼痛加重,伴胸闷,心烦气短,神疲乏力,眠差,舌体胖大,苔薄腻,脉沉弦涩。心电图示ST段改变。证属心阳不足,胸阳被遏,瘀阻脉道。治以益气化瘀,通阳散结,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二例不通临床病例,加减用药。结果:二例不同病例现已痊愈。结论:补阳还五汤临床疗效显著,应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阳还五汤载于《医林改错》,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是治疗中风后遗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常用方剂。近年来,笔者运用本方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溃疡、末梢神经炎等病机属正虚脉络瘀阻者,常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者,闭塞不通也,临床上根据风寒湿邪的偏胜不同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10余年来,笔者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34例痹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0天。西医疾病范围:肩周炎、增生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风”之名始于《内经》,见于历代医家论说中。《金匮要略》以邪之深浅、病情之轻重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元·王履将中风分为真中和类中两类。当今所说的中风乃为类中风,属中经、中腑、中脏之类。轻则眩晕,语言障碍,半身不遂;重则神志不清。在脏属心,在腑属脑,累及经络。病机无非虚、火、风、痰、气、血六端,或有兼夹之轻重,主次的不同,总有虚实夹杂的表现。或以肝风为主,则有肝阴不足之因;或以血瘀为主,则有气不行血之前兆;或以火旺为主,则有阴虚在先;或以痰阳为主,则有脾肺气虚为由。多以内邪为主,风、火、痰、瘀为标。从正气来…  相似文献   

18.
产后硬皮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属祖国医学“皮痹”范畴,虽其病因并不复杂,但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举例如下:病例一、李××,女,30岁,干部1997年5月20日初诊。患者一年前因侧切产后高热,经治疗后热退出院,继后周身...  相似文献   

19.
何善明 《山西中医》1994,10(6):31-31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广西中医学院(530001)何善明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是临床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名方。在临床中,笔者根据王氏立方之意治疗其他疑难病证,多获良效。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冠心病孙某,男,...  相似文献   

20.
田玉宝 《陕西中医》2002,23(12):1133-1134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其具有活血补气 ,疏通经络的功效。主治气虚而血不行的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以及外伤性伤性截瘫。笔者根据此方的功效性能 ,运用此方在治疗伤科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佳效。现介绍如下。   1 脊柱外所致的不全瘫 张某 ,男 ,49岁。患者于是 2 0 0 0年 6月 9日伐树时不慎被砸伤腰背部 ,致腰痛不能站立行走 1 h而急诊送入我院。入院时患者诉腰背部剧痛 ,,腰以下不能活动。查 :一般情况可 ,被动体位 ,右肺无呼吸者 ,叩诊呈实音 ;左肺呼吸音粗 ,有哮鸣音 ;腰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