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有关回结肠交界部运动功能研究的进展报告。回结肠交界部结构兼有机械性瓣膜和功能性括约肌的作用,可比拟为“肠胃”。其生理学行为不仅依赖括约肌本身,也取决于末端回肠及近端结肠的特殊运动功能。回结肠部发生反流时,回肠能感知结肠内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存在,从而引起蠕动,这是纠正结回肠反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肠道内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浓度很高.他们是微生物自身以及宿主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Ss)的能量来源,促进细胞生长,降低结肠内环境pH值,减少有害菌生长.近年研究证实,SCFAs能够调节宿主肠道免疫力,降低结肠炎症反应;抑制结肠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影响原癌基因表达.本综述将详述SCFAs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途径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途径,引起中性粒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应答,降低结肠炎;增强IESs屏障功能;抑制结肠肿瘤增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肥胖.  相似文献   

3.
对77例有持续呼吸道症状(白日或夜间咳嗽、哮鸣及/或反复肺炎发作)、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人进行了食管测压和食管内pH的24小时监测,以了解有无隐性胃食管返流。食管测压时令病人吞咽10次以上,看食管有无运动异常(同时及/或重复收缩)。若20%以上的食管收缩异常,则食管有运动紊乱。食管的pH<4表示有返流。返流后3分钟内发生咳嗽、哮鸣者表示症状因吸入返流的胃酸而引起。咳嗽、哮鸣在返流前3分钟内发生者则表示返流因咳嗽、哮鸣时胸、腹部压力变化所引起。若咳嗽、哮鸣时pH>4,或在监测期内无咳嗽、哮鸣表示症状与返流无关,而是由于肺部原发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及返流性食管炎病人在发生与吞咽无关的食管下括约肌自发短暂松弛(TLESR)时常出现胃食管返流。本研究目的为确定自发TLESR是否伴有食管体平滑肌收缩性的抑制并分析返流引起的食管酸化或充张在此抑制的诱发中所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有证据提示短链脂肪酸(SCFAs)在维持正常肠粘膜方面起重要的作用。SCFAs主要成分醋酸盐、丙酸盐、丁酸盐是由肠腔内未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而生成,且其在结肠中以相对固定的比例存在,其中丁酸盐是最易被吸收和代谢的物质。已有研究显示丁酸盐是结肠粘膜代谢的底物,能刺激结肠粘膜吸收钠、  相似文献   

6.
皱皮木瓜总黄酮松弛胃肠平滑肌的效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皱皮木瓜总黄酮(FLC)松弛胃肠平滑肌作用机制及其与Ca~(2 )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兔离体空肠、回肠和结肠带生物测定法,在离体标本灌流槽中以Tyrode's液平衡家兔空肠、回肠和结肠带,分别观察FLC对空肠自律性收缩、对Ach诱导空肠收缩、对高钾所致结肠带收缩、以及CaCl2诱导回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FLC和Ver对高K~ 去极化所致结肠带收缩呈剂量依赖性松弛作用,压低最大效应(Emax);FLC(8g/L)对空肠自律性收缩(频率:5.83±2.64 vs 12.52±0.41,P<0.01;张力:0.76±0.26 g vs 2.13±0.21g,P<0.01)和Ach诱导的收缩反应(频率:7.00±2.44 vs 13.10±0.90,P<0.01;张力:0.87±0.34 g vs 3.47±0.57g,P<0.01)均具抑制作用;FLC剂量依赖性抑制Ca~(2 )诱导回肠收缩作用,4、8 g/L时收缩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53±0.45,1.35±0.57 mm vs 5.41±0.64mm,P<0.01).结论:FLC抑制胃肠平滑肌的功能与阻断电压依赖性的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35例(男34,女1,平均年龄67岁)有食管功能障碍症状而X线检查有自发、反复的非推进性食管收缩的患者作食管内镜及活检、食管内24小时持续pH监测及食管压力测定。X线检查,19例有轻度的非推进性收缩,即第三期收缩,6例为中度,呈“螺旋状食管”,而10例为严重,呈串珠状食管;14例有滑动性膈疝,全都有胃食管返流。据食管pH监测,膈疝的存在与胃食管返流无显著相关性。不过,X线检查示有返流的14例患者中,10例(71%)在持续pH监测时发现有胃食管返流。放射检查示,无一例患者呈现由食管炎或  相似文献   

8.
黎文华 《胃肠病学》2010,15(7):436-43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甚至全结肠和末端回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UC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但其癌变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体外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证实丁酸对结直肠癌具有化学预防作用。本文就UC的癌变机制、丁酸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及其与UC相关结直肠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时主要引起食管、胃静脉曲张,仅少数病人发生异位静脉曲张,它单独或与食管、胃静脉曲张并存,可发生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及腹膜等部位,极少数发生在阴道和膀胱(附表)。异位静脉曲张由肝内门脉高压所致者比肝外门脉高压多见。门脉高压所致静脉曲张出血有1.4~5%是由异位静脉曲张引起,  相似文献   

10.
一些作者认为肺功能异常与胃食管返流(GER)之间有关联。这一观点经对返流者作手术或药物治疗后哮喘持续状态得以减轻甚至消失的报告而得到支持。为确定哮喘患者的GER发生率和检出其特征,24小时食管pH监测对哮喘者出现GER的机制有两种不同的假设:(a)微量胃内容物吸入肺部而引起粘膜渗出性反应;(b)GER激活食管至肺的迷走神经反射弧导致支气管收缩。  相似文献   

11.
非毒性巨结肠是全结肠或结肠一段呈高度扩张不伴有全身或结肠中毒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根据它是否由机械性因素引起结肠完全梗阻或部分梗阻而分为两类:机械性因素有肠扭转、术后吻合口狭窄、肠憩室症伴痉挛、结肠癌引起部分梗阻;结肠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非毒性巨结肠(急性假肠梗阻)为原发性盲肠扩张(OgilVie综合征)、全结肠巨结肠和急性粘液水肿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和内毒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及内毒素的动态变化。 方法 腹腔注射半乳糖胺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10只;B组12只,C组18只(均为肝衰竭大鼠)。实验开始时(A组)、造模后24 h(B组)和48 h(C组)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并检测肝功能,定性、定量分析空肠、回肠及结肠菌群,定量测定门静脉、右心室血,回肠及结肠内毒素。 结果 肝功能检测显示:B组大鼠的肝脏损伤最为严重;与B组相比,C组大鼠的肝功能开始好转。肠道菌群分析显示:B组大鼠肠道内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加(空肠、回肠间,P<0.01;结肠间,P<0.05)、乳酸杆菌下降(P<0.01);与B组相比,C组空肠和结肠内的肠杆菌科细菌出现下降(P<0.05)、乳酸杆菌增加,以空肠为显著(P<0.05)。内毒素测定表明B组回肠内毒素增加(P<0.05);C组空肠和回肠内毒素继续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门静脉内内毒素在B组最高,与A、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存在菌群失调、肠杆菌科细菌过度生长,菌群失调程度与肝损伤程度有关;肠道菌群失调伴有回肠和结肠内内毒素升高;门静脉内毒素的增加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伴严重二尖瓣返流对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40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严重二尖瓣返流分为严重二尖瓣返流组与非严重二尖瓣返流组,严重二尖瓣返流组84例,二尖瓣返流较轻或无返流256例,归为非严重二尖瓣返流组,比较两组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附壁血栓发生率。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严重二尖瓣返流组的左室附壁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严重二尖瓣返流组(11% vs. 22%,P<0.05)。严重二尖瓣返流组的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均大于非严重二尖瓣返流组(均P<0.01)。严重二尖瓣返流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严重二尖瓣返流组。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及后壁厚度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伴严重二尖瓣返流时可能有降低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回结肠代食管治疗小儿食管良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附有回盲瓣的回结肠肠段替代食管术治疗小儿食管化学灼伤性狭窄,并对该术式的应用解剖研究和术后早期对代谢的影响作出评价.方法1992/1999采用顺蠕动回结肠肠段经胸骨后途径替代食管术式共12例,另以50具尸体观察、测量回结肠肠段的血管配布状况及20只仔猪的动物模型检测手术前后与手术组及对照组间的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12例获平均3 a随访,无手术死亡,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回结肠肠段的静脉配布较动脉恒定,动脉配布分7个类型,边缘动脉未见吻合中断;整段切除仔猪50 cm末端回肠、盲肠和50 cm的升结肠后,短期内影响胆汁酸(胆盐)的肠-肝循环,进而可影响脂肪代谢;因缩短了水分在肠道内吸收的时间和面积,引起粪便变稀以及失去回盲瓣的"细菌栅栏"作用导致结肠内细菌迁入回肠并大量繁殖.结论利用回盲瓣的抗反流功能施行回结肠代食管术临床已获满意疗效,掌握回结肠肠段的血管配布特点和手术后对代谢的影响将有助于指导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龄大鼠肠道组织衰老与自噬水平变化规律及其内在联系。方法选取体重一致的老龄(24月龄)雄性SD大鼠为老龄组,青年(5月龄)雄性SD大鼠为青年组,分析两组肠道组织形态变化,测定肠道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LC3)-Ⅱ的浓度变化。结果老龄组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绒毛高度较青年组显著萎缩变短,十二指肠与结肠隐窝深度显著缩短,回肠和结肠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变小(均P0.05),老龄组肠道组织LC3-Ⅱ表达量较青年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衰老过程中,大鼠肠道组织萎缩,LC3-Ⅱ显著上调,自噬流受阻可能是加剧肠道衰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哮喘病人患胃-食管返流(GOR)较正常人群多,统计数字为30~89%不等,一般认为约50%。胚胎期食管与支气管均由前肠分化而来,通过两者共同的自主神经支配,胃酸返流可由迷走神经介导的反射促发支气管收缩,炎症食管中的酸性物质作用于暴露的受体,然后通过迷走神经使得气管的高反应进一步增强。对于胃-食管返流与哮喘相关机制的这一假设最为广泛接受,这一机制反过来使气道对其他能引起支气管收缩的外来刺激更为敏感。在某些病人,哮喘可能是胃食管返流的病因;这种论点认为,气管受阻时,跨横膈压力上升,可将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17.
肠道疾病所致的代谢紊乱可以引起尿路结石。这些结石可分为尿酸结石和草酸钙结石两个类型。两者的形成条件不同,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患者的7~15%并发尿路结石,因肠病作手术后发生率大大增高。尿酸结石:炎症性肠病引起的尿量减少和酸性尿是尿酸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在局限性回肠切除或回结肠转流术后发生率增高。回肠造瘘越靠近端,水和电解质的丧失越严重。回肠内pH值接近8,因此重碳酸盐的丧失导致尿液酸化。尿酸的解离常数(pK)为5.7,尿液的pH每降低1,尿内不溶性尿酸和可溶性尿酸盐  相似文献   

18.
<正> 二尖瓣装置包括瓣环、瓣叶、腱索和乳头肌,其中任何部分的解剖和(或)功能的异常均可导致二尖瓣返流。在二尖瓣装置障碍时,随左室收缩,除部分血液进入主动脉外,还有相当部分血液返流至左房,甚至返流量可达有效搏出量的数倍。左室舒张时,返流至左房的血液,连同肺静脉回流的血液一起流入左心室,使左室血量较正常增多,久之导致左室扩张和肥大,最后引起左心衰竭。由于左心室和左心房持久的压力增高,故产生肺瘀血和肺动脉高压,甚至引起右心肥大和衰竭。有手术治疗适应症者,术前正确判断患者的心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尤其重要,二尖瓣返流患者常用的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有:  相似文献   

19.
慢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手术后左室功能一直被认为是减退的。作者评价二尖瓣返流患者外科手术后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对象为14(男12、女2)例慢性二尖瓣返流患者,12例心电图正常,2例房颤。8例做二尖瓣瓣膜重建,6例切断腱索做瓣膜置换。同步进行血管荧光电影照像和左心室测压,评价14例慢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平均为22个月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引起肠道菌丛质量变化的研究很多,但很少涉及肠道菌丛的代谢活性.由于短链脂肪酸(SCFAs)是正常人结肠中厌氧菌代谢的最终产物,粪便中SCFAs的排量可以反映肠道菌丛的代谢活性.本文报告以此法研究口服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和灭滴灵对肠道菌丛的影响.研究对象:健康女学生18人,平均年龄22岁(19~30岁)平均体重58kg,均分为三组.检查前3个月无感染,胃肠道疾病亦未服任何抗菌药物.口服抗生素6天用氨苄500mg qid,氯林可霉素150mg qid或灭滴灵400mg qid.粪便SCFAs在服药前1周测定二次,服药第1,3,6天以及服药后1周和5周分别测定.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