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患者,女,51岁。胸闷、呼吸困难3天急诊入院。既往有反复咳嗽、气喘病史3年余,按慢性支气管炎治疗1年余,症状无明显改善。入院后胸部CT扫描:主气管肿瘤,距隆突约2 cm,大小约4.2 cm×3.8 cm(占主气管腔约4/5横截面)。动脉血气分析:pH 7.317、HCO338.4 mmol/L、PO255 mmHg(1 mmHg=0.133 kPa)、BE 3 mmol/L、TCO241 mmol/L、SO284%。手术在左腹股沟区局麻下进行,在股动脉(15F)-股静脉(19F)插管体外循环辅助下(采用5070ml/kg·min中  相似文献   

2.
我院外科收治196例胃肠肿瘤中有3例空肠肿瘤病人,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男,46岁.因反复上腹部隐胀痛伴黑便2年,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有1cm×1cm癜痕,粘膜糜烂,少量出血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内科治疗1年,症状不缓解.复查胃镜仍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均1cm×1cm瘢痕,粘膜充血,仍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瘢痕约2cm×2cm大小.行胃肠吻合时发现空肠距屈氏韧带约28cm处肠系膜缘上有一个4cm×2cm×1cm肿瘤,肠腔外生长,基底部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无出血.手术切除肿瘤及部分空肠,术后解剖标本见十二指肠球部瘢痕约2cm×2cm质硬,粘膜皱折消失,有出血点.肿瘤基底部向肠腔内突出约1cm×1.5cm,肠粘膜结构破坏,粘膜糜烂出血.病理检查,诊断空肠类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随访9年,健康.  相似文献   

3.
尹哲生  庞金池 《河北医药》1991,13(4):242-243
本文报道我科2年来,对膀胱肿瘤32例,前列腺增生18例共50例,作改良气钡造影检查,并通过与膀胱镜检、CT检查、B超及手术病理检查比较,本法优于后几种检查方法,对诊断膀胱肿瘤及前列腺病变有独特的X线表现,膀胱肿瘤正确诊断率96.8%,前列腺增生88.6%,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临床资料本组50例,膀胱肿瘤32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6.5岁,肿瘤最大约6.3×6.7cm最小约0.5×0.5cm。病理分类:良性乳头状瘤3例,平滑肌肉瘤1例,鳞状上皮癌1例,移行上皮癌25例,多发性复发的移行上皮癌2倒。前列腺增生18例,年龄57~74岁。本组病例均行气钡造影,CT、B超,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80岁。主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0 d,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1 d入院。术中见膀胱肿瘤位于膀胱左前顶部,有蒂,大小约8 cm×7 cm×7 cm,表面附有脓苔,呈菜花样。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肿物1个,8 cm×6·5 cm×6·8 cm大小,肿物表面见不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质软。镜检: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4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月余。拉网检查:找到鳞癌细胞。在全麻下行食管大部切除,见肿瘤位于食管中下段,长约6.7cm,中部3~3.5cm侵犯全肌层。病理检:盘:切除之食道长■cm,距一切除端1cm处见一菜花状肿物,约4.5×2.5×1.5cm,表面粗糙,暗红色,切面全层灰白色,其旁可见一息肉状肿物突入腔内,有蒂和管壁相连,大小约3.5×1.5×1.5cm,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岁。因发热、干咳、胸闷半月入院。X 线胸片及断层见右后纵膈约10×20cm 大小分叶状,密度均匀一致,高密度影。B 超:探及后纵隔约8.0×13cm 大小混合性回声团状影。术前诊断:后纵膈肿瘤。行右侧开胸探查术:见肿物位於后纵膈。约10×20cm,呈分叶状:较硬,里不规则形.占据胸腔1/3,右肺下叶发育不良。行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病理诊断:后纵膈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术后10天治愈出院。讨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多发生在交感神经节处,胸腔较为少见.多数在出生时已存在.属先天性肿瘤,年龄越小,恶性度亦越高。(1994—06—27收稿)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7月2日我科收治1例45岁女性患者,因右侧胸痛伴胸壁包块2年入院,入院后体检发现右侧胸壁乳房下方有约15cm×13cm×8cm的质硬肿物,边缘欠清,活动度差。胸部CT显示右侧胸壁巨大肿瘤并已明显突入右侧胸腔内。术前诊断为右侧胸壁巨大肿瘤,于7月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胸壁巨大肿瘤切除术+右侧胸壁重建术,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大小约为15cm×13cm×8cm,胸壁缺损范围约20cm×15cm,缺损胸壁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5岁。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伴血块1月入院。超声检查:膀胱后壁探及约6.5cm×5.0cm大小的低回声光团,形态不规则。临床诊断:膀胱肿瘤。给予手术治疗术中见膀胱右后壁有一6.5cm×5.0cm大小菜花样肿块。术后病理检查:巨检中灰白灰红色结节状肿物1个,大小8.0cm×6.5cm×3.5cm,切面灰白灰黄色,部分区域呈鱼肉状。镜检:肿瘤细胞梭形排列,异型性明显,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瘤细胞间可见粘液分布,部分区域可见席纹状排列。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泡沫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组织:CK(-)、Actin(-)、Desmin(-)、…  相似文献   

9.
龚圣勇  肖阳  文长友  闻吉军 《安徽医药》2012,16(8):1130-1131
正患者,女,69岁,发现右侧颞部皮肤小包块1年余来院就诊,专科检查意见:考虑为皮肤肿瘤。双侧颈部及腋窝、腹股沟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术前胸部X光片及CT显示:左下肺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肺癌,纵隔及全腹CT未见明显病变。术中见:(1)右侧颞部皮肤包块大小约1 cm×0.8 cm×0.5cm,边界不明显,完整切除瘤体及周围部分皮肤组织。(2)左下肺近肺门处有一大小约8 cm×6 cm×5 cm肿块,周围边界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7岁.因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3年,不能还纳l d人院.查体:腹部略膨隆,全腹轻压痛,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右腹股沟区肿物坠入阴囊,约6 cm×5 cm.入院诊断右腹股沟斜疝嵌顿,行手法复位成功.复位后腹胀等症状无明显减轻.腹部平片示腹腔内多个气液平面,肠管扩张明显.经24 h非手术治疗后出现上腹部绞痛并腹胀加重.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明显扩张,小肠距回盲部约90 cm处肠管疝人文氏孔内嵌顿.将小肠自文氏孔拉出,见疝入肠管约20 cm,淤血、水肿明显,肠管无坏死、穿孔,文氏孔约四指宽,间断缝合3针封闭文氏孔,并缝合右内环口.术后病人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17,(5):358-360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各种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胸腔镜治疗各种纵隔肿瘤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前纵隔肿瘤30例,中纵隔肿瘤5例,后纵隔肿瘤10例,均采用胸腔镜全麻下双腔气管插管纵隔肿瘤切除术,根据肿瘤在纵隔不同位置,采用不同体位,前纵隔一般采用患侧抬高30°,中纵隔采用健侧卧位,后纵隔肿瘤采用健侧卧位(稍前倾20~30°),采用2~3个长度约1~4 cm的手术操作切口完成手术。结果:45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操作,其中40例采用胸腔镜下完成,5例辅助长约5~8 cm的手术切口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围术期死亡,随访1~8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患者男,54岁,沈阳市人,职员。发现膀胱结石35年,间断肉眼血尿伴尿痛1年余,于2005-04-08入院。体检下腹部可扪及边界较清楚、质硬、无活动度的包块。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切开取石、探查术,术中见膀胱结石约9cm×8cm×7cm,表面欠光滑,底部较固定,完整取出。膀胱右侧壁肿瘤广泛浸润至盆壁,姑息性切除肿瘤,病理诊断膀胱腺癌。术后未行化疗,10个月仍生存。2讨论膀胱结石一般体积较小。本例结石约9cm×8cm×7cm,是少见的巨大结石。由于病程长、结石巨大、患者未能及时就医,结石长期存留刺…  相似文献   

13.
1病例简介患者,41岁,因右中下腹肿块1年住院,该肿块无痛感,未见消化道症状,生长速度较快,半年内体质量增加4kg。于2011年3月6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均无阳性体征,血红蛋白144g/L。右侧腹部隆起,大小约15cm×12cm,有一定的活动度,肠鸣音正常,右侧睾丸缺如。腹部彩超提示:右侧中下腹可见以大小约14.2cm×9cm的实性包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周围有血流信号。行择期手术,术中见瘤体位右中下腹呈椭圆形,固定于侧后腹膜上,肿瘤大小约14.7cm×12cm,沿包膜下钝性分离,小心结扎血管,  相似文献   

14.
鲁金胜  王智勇  方明星 《河北医药》2004,26(10):798-798
患者 ,男 ,43岁。主因右髋肿瘤关节离断术后年复发入院。6年前主因右髋部软骨肉瘤在我院行右髋关节离断术。半年前右髋部有肿物生长且迅速 ,查肿瘤体积约 3 0cm× 3 0cm× 2 3cm。胸CT示双肺未见明显转移病灶。拟行全麻下右髋部巨大肿瘤切除术。术前合血 3 0 0 0ml。术中可见肿瘤破坏整个右侧髂骨至部分骶骨 ,向下侵至耻骨联合 ,肿瘤大小约 3 5cm× 3 0cm× 3 0cm ,质韧。术中结扎右侧髂总动静脉。肿瘤切除术后创面巨大 ,渗血较多 ,估计出血量 10 0 0 0ml,术中输全血 960 0ml,聚明胶肽 60 0 0ml ,盐水 2 0 0 0ml,凝血酶原复合物 60 0U ,冻…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1岁,因"腹痛、腹胀1个月,加重半个月"拟"右侧卵巢巨大肿瘤"于2011年6月13日收住入院.患者平素月经尚规则,7/31-32 d,量中,色红,无血块,轻度痛经.自述近1个月腹部胀痛,尤以右下腹为主,腹痛牵涉及腰部,近半个月自觉腹部膨大明显,伴食欲不佳,腹泻5-6次/日.体征: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腹部可及巨大囊性包块,上界达剑突下3指,右缘达右腋前线,活动度差,有压痛.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畅,后穹窿可触及一结节状肿块,大小扪及不清,质地硬,活动度差;宫颈轻度炎症;宫体前位,略大;附件区盆腔偏右侧扪及一直径40 cm大小囊性包块,压痛明显,活动度差.阴道B超示:子宫大小约8.3cm×5.1 cm×8.8cm,子宫右侧见巨大囊性包块,大小约40.1 cm×39.4 cm×15.2 cm,内见细弱点状回声,囊壁光滑,基底部位于子宫右后方,可见实质性中等回声约9.3 cm×8.3 cm突入囊腔,有血流显示.提示:(1)腹盆腔巨大囊实性占位,考虑来源于右侧附件;(2)盆腔积液.入院后查肿瘤标记物CA125:105.900 U/ml;全腹部磁共振提示:盆腔巨大囊实性包块,考虑来源于右侧附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腹腔中等量积液;B超引导下行腹水穿刺,抽出8 ml血性腹水送脱落细胞检查,脱落细胞检查阴性.拟"盆腔巨大肿瘤,性质待查"于2011年6月20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探查见盆腔内中等量淡血性腹水,抽取腹水约50ml送脱落细胞检查,另见右侧卵巢巨大肿瘤约40 cm×40 cm× 10 cm大小,表面光滑呈灰白色,基底部可及10 cm× 10 cm×8cm大小的结节状肿块,质地硬,表面尚光滑,肿瘤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子宫前位,增大如孕50 d大小.在做好防止囊液进入腹腔的保护措施下,抽吸咖啡色囊液约1000 ml,经腹壁中等长度切口成功脱出该巨大肿块,术中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示:腹水未见恶性细胞,右侧卵巢纤维瘤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患者顺利恢复,1周后出院.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肿瘤。我院收治1例膀胱癌术后80天,肺、胸膜早期转移的病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魏××,男,42岁。住院号:B27604。该患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5个月,膀胱镜检查:膀胱左侧壁肿瘤,左输尿管外上约1cm有一约2×2.5cm的乳头状肿物。门诊以膀胱癌收入院。IVP:双侧肾未见异常,膀胱左侧可见2×2.5cm大小的占位性病变。X线胸透:心肺未见异常。尿培养:无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8岁。因反复腹痛伴恶心、呕吐6个月加重1周入院。入院后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升段梗阻。腹腔彩超检查示:空腹胃腔扩张8.2cm,内有液体潴留,空肠扩张4.2cm,肠壁呈“齿梳状”,左上腹见一13.5cm×5.7cm的腊肠形包块,横切呈“同心圆”征。考虑肠套叠。行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Treitz韧带10cm处近端空肠套入远端空肠,长约50cm。复位后距Treitz韧带20cm可见一灰白色肿瘤,直径约3cm大小,外生性生长,质地坚硬,肠系膜上可见10余枚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光镜所见肿瘤组织呈腺管状、乳头状排列,细胞核…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0岁。因下腹部包块2周入院行盆腔肿瘤部分切除术,术后1月行放疗治疗。于术后10个月入院复查。查体:右下腹可触及约6cm×5cm包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表面光滑,不活动,无压痛。辅助检查:B超、CT均提示膀胱后方巨大占位性病变。再次行盆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盆腔右侧多个圆形肿块,由膀胱直肠窝向腹腔内突出,挤压肠管向左侧移位,肿瘤与大肠、膀胱及大网膜粘连成团,大者6cm×5cm,小者2cm×1cm,呈暗红色,表面光滑。术后病理检查:巨检:肠管一段,长17cm,肠系膜处见多个结节状肿物,总体积15cm×9cm×7cm,切面灰白、灰红、多彩状,质软鱼肉样…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12天。因蹩气家长给患儿滴用小儿滴鼻净约3—4ml。用药后2小时发现患儿呼吸不规则,蹩气加重,并有双吸气,口周发绀,皮肤呈花斑状,急来我院治疗。查体:体温35.3℃,发育营养中等,精神萎靡,不睁眼,嗜睡,反应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皮肤有花斑,四肢凉,呼吸32次/分,不规则、浅表,有时有双吸气。前囱3×4cm,矢状缝及冠状缝裂开约1cm,张力不高,瞳孔直径0.3c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弱。两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率132次/分,心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64岁。绝经12年,因下腹部坠胀1年,阴道出血2个月入院。B超示:子宫后壁见约9.5 cm×8 cm的回声团,边界不清。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大体检查:全子宫标本,大小14 cm×13 cm×9.5 cm,宫腔内子宫后壁处见直径10.5 cm的肿块,边界不清,切面实性,局部出血、坏死,质中脆,并侵犯子宫肌层。镜检:肿瘤由癌和肉瘤样成分混合存在,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