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芎茶调散加味袋泡剂治疗慢性鼻窦炎1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芬兰 《四川中医》2004,22(12):84-84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味袋泡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味,制成袋泡剂(川芎、荆芥、防风、薄荷、白芷、羌活、细辛、黄芪、黄芩、苍耳子、辛夷等)治疗慢性鼻窦炎。结果:有效率96.3%。提示:本方具有疏风清热,散结排脓,透窍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川芎茶调散为一古方,除原有散剂外,近年来改革的剂型有:水丸、浓缩丸、片剂、袋泡剂和口服液等。实验以薄层色谱法对6种剂型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散剂、水丸、袋泡剂的三项鉴别呈正反应;浓缩丸和片剂有二项为正反应;口服液仅有一项为正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药袋泡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世安  刘文成 《中成药》1990,12(12):36-37
近年来许多药学工作者对袋泡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与传统煎剂作了一些对比,结果,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煎剂的不足及袋泡剂的可行性、可靠性,认为袋泡剂可以代替一部分煎剂。现就近年来中药袋泡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供大家参考。一、制剂工艺方面依制剂过程中对药物的处理方法,袋泡剂可分为全生药型和半生药型两种。所谓半生药型袋泡剂是将部分生药破碎成颗粒状,部分生药煎汁,浓缩成浸膏后吸收到生药颗粒中,经干燥而成。此法可用于轻泡药材和难煎药材的处理,但应根据生药颗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糖耐量异常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笔者运用中药糖平散治疗糖耐量异常 5 0例 ,收效良好 ,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 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 31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4 8岁 ;合并高血压 10例 ,冠心病 5例 ,高脂血症 2 1例。所选病例均已排除其它因素所致的继发性糖耐量异常。2 治疗方法控制饮食及体重 ,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并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糖平散。药物组成 :黄芪 30g ,山药 10g ,生熟地 (各 ) 10g ,枸杞子 10g ,何首乌 10g ,仙灵脾 10g ,丹参 30g ,泽泻 10g ,桑叶 10g。服法 :上述药物由本院制剂室制成袋泡剂 ,每袋含生药 10g ,每次服用 1袋 ,开水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对慢性头痛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16例慢性头痛患者,以川芎茶调散为基本方治疗4周。采用四级分类量表评价干预前后头痛程度。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川芎茶调散后头痛缓解。服用川芎茶调散前2周内头痛程度最重时评分均值为(2.75±0.45)分;服药后第3~4周内头痛程度最重时评分均值为(1.81±0.75)分。干预前后头痛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结论:川芎茶调散能够改善慢性头痛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6.
1 材料 加玉袋泡剂(玉屏风散加味)由本院制剂室提供,用蒸馏水配制成每ml合生药3.2g、LACA系小白鼠,体重18±2g,雌雄兼用。2 方法与结果2.1 加玉袋泡剂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2.1.1 对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脏器重以mg/10g体重表示。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7.
川芎茶调散出自《和剂局方》。由川芎、荆芥、白芷、甘草、羌活、细辛、防风和薄荷组成。共为细末,每服两钱,饭后清茶调下。近代多做汤剂,主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效果显赫。因本方全由风药组成,故古今医家公认为内伤头痛所禁忌。吾多年来,在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基础上常以川芎茶调散(后简称茶调散)全方做使药,治疗多种内伤头痛,每每获效。有时竟是多年沉疴,一剂霍然,突出意外,妙不可言。现分述于下:一、益气茶调散(即党参、黄芪、白术、蜈蚣加茶调散全方)。用于气虚头痛。证见: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所致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鼻渊患者均给予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川芎、白芷、羌活、苍耳子等,日1剂)治疗.结果: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7.9%.结论: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引起的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服用加味川芎茶调散,对照组30例服用尼莫地平片,疗程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紧张性头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筛选出田基黄袋泡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及服用方法。方法:应用双方差因素分析,从药材粉碎粒度、加水量、水温、浸出时间、浸泡次数及与煎剂比较等因素与浸出率的关系进行优选,筛选出田基黄袋泡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及服用方法。结果:田基黄袋泡剂粉碎粒度以2号粉(10~24目)为最佳;以加150~200ml开水,加盖浸泡10~15min,冲泡3次,为最佳的冲泡服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川芎茶调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小鼠多巴胺(DA)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5月龄的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川芎茶调散高、中、低(75,50,25 g·kg~(-1)生药量)3个剂量组、模型组.每组8只动物.观察爬杆实验测试行为学改变,HPLC检测小鼠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小鼠黑质中TH阳性细胞数,荧光比色检测黑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高、中、低剂量川芎茶调散对帕金森氏病(PD)小鼠的行为损害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0.01);川芎茶凋散高剂量组小鼠纹状体中DA含量及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川芎茶调散中、高剂量组相对于模型组,SOD活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可明显改善MPTP所致的小鼠PD模型的运动障碍,同时能对MPTP引起的DA神经元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川芎茶调散对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生脉饮原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药组成,但因人参价昂,且一般又认为党参有与人参类似的补气作用,故后人久已习用党参代替该方中的人参,中国药典1977年版中该方即以党参入药,应用甚广。我所制剂室根据该方原用散而后又复用煎剂的情况对该方进行了剂改研究,制成生脉饮袋泡剂。为此我们对该袋泡剂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头痛在临床见症十分广泛,大抵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易治,内伤头痛难疗。因为五脏六腑的虚实、阴阳气血的盛衰均可导致头痛,所以治疗十分棘手。笔者30年来精心研究,反复验证,揣出一套以川芎茶调散(以下简称茶调散)类方治疗各种头痛的方法。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太医局的《太平惠民和剂局  相似文献   

14.
采用TLC方法对川芎茶调袋泡剂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并测定了其挥发油含量和水溶性浸出物总量。以此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TLC方法对川芎茶调袋泡剂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并测定了其挥发油含量和水溶性浸出物总量。以此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
邵家德 《中成药》1999,21(10):548-549
藿香正气散系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所载制剂,具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历经近千年的临床应用,疗效确切。由于散剂服用时药末残留于齿缝舌间,难以吞咽,倍感不适,且无法即时使用,必须取生姜大枣煎汤后服用,甚为不便。故自本世纪50年代末至今已相继将其剂改成丸剂(水丸、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浓缩丸)、片剂、合剂、口服液、酊水剂、袋泡剂、冲剂(颗粒剂)、胶囊剂(硬、软胶囊)等10多种制剂。对经典古方的剂型改进,其组方药物或配比均应严格按原方执行,剂改后的…  相似文献   

17.
袋泡剂为一种新剂型,具有溶出快、体积小、服用方便等优点。实验比较了生脉饮袋泡剂及煎剂的质量,选择了二个参数(水总溶出物、乙醇沉淀物)和三个主要成分(总皂甙、五味子乙素和还原性游离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袋泡剂均高于煎剂,其中总皂甙高2.7倍,五味子乙素高3倍,水总溶出物高3.03倍,乙醇沉淀物高7.25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麻黄汤、桂枝汤、香薷散、四逆散等四种袋泡剂的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液的pH值、药液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以及药液中指标成分的含量等测试数据与相应的煎剂作了系统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袋泡剂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或相当于煎剂。实验还对袋泡剂的溶出速率与菌检进行了研究,结果也体现了袋泡剂剂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袋泡剂由传统的汤剂和煮散衍化而来。它将处方中药材粉碎成粉末,直接用粉末或制成颗粒,按一定量分装于通透性好、机械强度高、耐高温浸泡的滤纸袋中,服用时将其浸泡在开水中,去渣饮汁,是一种新型中药制剂。近年来,袋泡剂引起了国内外医药界的普遍重视,受到了广大患者的热烈欢迎,被视为传统汤剂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袋泡剩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作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口服氟桂利嗪5mg,每晚1次;治疗组42例予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2组均以服用20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7%,对照组为73.6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可明显改善头痛症状,调整颅内血管弹性及平衡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