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生前甲基对硫磷与氯氰菊酯混配染毒,对大鼠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方法]48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4组,于妊娠第1~15天用农药甲基对硫磷与氯氰菊酯进行连续灌胃染毒,对照组采用溶剂灌胃.甲基对硫磷剂量分别为:0,0.0230,0.0725,0.2300mg/kg体重;氯氰菊酯剂量分别为0,0.8000,2.5265,8.0000mg/kg体重.甲基对硫磷与氯氰菊酯采用等毒性混配,即分别为:0、1/300 LD50、1/95 LD501/30LD250,对349只仔鼠进行早期神经行为发育指标的测试;对64只仔鼠进行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测试. [结果]仔鼠断崖回避达标率在出生的第5、6天,高、中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视觉定位达标率在出生的第16天下午,高、低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 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指标,各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 [结论]大鼠孕期暴露于甲基对硫磷与氯氰菊酯混配农药,对仔鼠的神经行为发育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大鼠脑细胞经不同浓度液态甲醛体外染毒后所致的DNA损伤。方法Wistar大鼠脑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液态甲醛(0.005,0.025,0.125和0.625mmol·L-1)中,染毒1h,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的DNA损伤。结果浓度为0.005和0.025mmol·L-1的甲醛,可造成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而0.125和0.625mmol·L-1的甲醛则引起显著的交联作用。结论液态甲醛可造成脑组织DNA的断裂和交联。  相似文献   

3.
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在急性和亚急性经口染毒试验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染毒剂量(10m g/kg、30m g/kg 和50m g/kg)丙烯腈(ACN)及不同染毒时段(2h、14d、28d、和42d)对大鼠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情况。[结果] 在急性和亚急性染毒试验中,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均随ACN 染毒剂量增大或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并显著高于对照组或染毒14d 组(P<0.01),且存在较好的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P< 0.01)。亚急性染毒试验中,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程度可达到饱和。染毒组细胞DNA 损伤反应模式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单个细胞间的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随染毒剂量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也逐渐增大。[结论] ACN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损伤程度和模式受ACN 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硒对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硒的遗传毒性,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亚硒酸钠对离体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8.75μmol/L,17.50μmol/L,35.00μmol/L的亚硒酸钠可以引起肝细胞DNA单链断裂,出现拖尾的彗星细胞。  相似文献   

5.
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对小鼠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肝、脾、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了解其损伤的可能靶部位。方法 用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进行静式吸入染毒 ,采用微量血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 ,检测不同染毒浓度 (2 82 ,5 6 4 ,112 8mg/m3 )及不同染毒时间 (每天 1h ,连续染毒 3,6 ,9,12 ,15d)八氯二丙醚对小鼠外周血细胞的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染毒后小鼠血细胞DNA出现了明显损伤 ,表现为第 3天时DNA损伤程度最高 ,随后第 6天、 9天、 12天、 15天损伤降低并趋于稳定。肝、肺及脾细胞DNA亦出现了明显损伤 ,且存在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P <0 0 5 ) ,其中以肺细胞DNA损伤程度最重。结论 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可引起小鼠外周血细胞及肝、脾、肺细胞DNA的损伤 ,提示肺细胞可能是主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6.
予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2.5、25.0和50.0mg/kg)的乙二醛后16h采血,分离淋巴细胞,做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另分离正常大鼠淋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25、0.50和1.00mmol/L)的乙二醛孵育1h,做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结果显示,(1)大鼠腹腔注射25.0和50.0mg/kg的乙二醛,淋巴细胞拖尾率与彗尾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体外染毒0.50和1.00mmol/L乙二醛,大鼠淋巴细胞拖尾率与彗尾长均高于对照组,且各剂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腹腔注射25.0和50.0mg/kg及体外染毒0,50和1.00mmol/L乙二醛可致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且随着染毒剂量增加,DNA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7.
芥子气对大鼠骨髓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芥子气 (MG)对大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6组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NS)、丙二醇、MG(0 .2、0 .4、0 .8、1.6mg/kg体重 ) ,分别于染毒后 0、2 4、4 8、72h处死各组的 5只大鼠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析大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在染毒后 0h各组的大鼠骨髓细胞DNA损伤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丙二醇组的大鼠骨髓细胞DNA迁移率和迁移度在染毒后 2 4、4 8、72h分别为 15 .4 %± 0 .2 1%、16 .0 %± 0 .19%、15 .7%± 0 .2 3%和 (11.4±0 .2 )、(13.5± 0 .3)、(12 .8± 0 .2 ) μm ,明显高于在同时刻的NS组水平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各MG组的大鼠骨髓细胞DNA迁移率和迁移度在染毒后 2 4、4 8、72h分别高于在同时刻的NS组和丙二醇组水平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G对大鼠骨髓细胞DNA有损伤作用 ,随剂量的增大损伤有上升的趋势 ,损伤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镉对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一定剂量的氯化镉对离体和在体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作用。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或慧星试验。结果 在2.185μmol/L、4.375μmol/L、8.75μmol/L、17.50μmol/L、35.00μmol/L的剂量条件下,氯化镉均可引起离体大鼠肝细胞DNA损伤。5μmol/kg、10μmol/kg、20μmol/kg的氯化也可引起在体大鼠肝细胞DNA损伤。氯化镉引起的离体和在体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醋酸铅致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情况,了解铅的遗传毒性.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分别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体内染毒24h及取正常大鼠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染毒1 h,然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别测定各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 体内实验组见淋巴细胞边缘不光滑,毛糙,体外实验各处理组都有明显彗尾形成,体内外实验各染毒组彗星出现率、DNA迁移长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醋酸铅对大鼠淋巴细胞DNA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番茄红素对镉中毒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多的色素之一,其生理功能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番茄红素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是所有类胡萝卜素中最有效的单线态氧淬灭剂。镉是一种重金属环境污染物,是较强的脂质过氧化剂,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镉能使DNA单链断裂,并有氧化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ine,8-OHdG)的生成[1]。本实验采用大鼠镉暴露损伤模型,观察番茄红素对镉中毒大鼠的保护作用。1材料与方法1.1试剂及仪器番茄红素油树脂,从成熟番茄中提取,使用时用色拉油稀释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胚肝细胞(L-02细胞)的毒性作用特点,为建立AFB1致L-02细胞DNA损伤的体外实验模型打下基础。方法以L-02细胞为靶细胞,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将其分为3组:(1)空白对照组;(2)溶剂对照组;(3)AFB1染毒组,分别使用5,10,20,40mg/L 4个剂量染毒。各组细胞染毒培养24h后,收集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试验,观察细胞DNA损伤情况;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结果(1)SCGE试验结果显示,染毒浓度达到40mg/L时L-02细胞出现DNA损伤,其尾长和Olive尾矩值与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5);(2)各AFB1染毒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的AST和ALT含量,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FB1染毒浓度达到40mg/L的浓度时,就能够诱导L-02细胞DNA出现损伤,但肝功能AST和ALT却未见异常。实验结果表明,在L-02细胞未出现急性损伤的低浓度AFB1染毒状态下,其致肝细胞DNA损伤的作用就已显现。  相似文献   

12.
DNA损伤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又称为彗星实验,是一种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断裂的技术。近年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特定的DNA损伤、DNA特异性染色、DNA修复、遗传毒理、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实验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使改进后的方法更加快速简捷、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光气致BALB/c小鼠肺水肿模型的肺脏的DNA损伤和凋亡。方法26只二级BALB/C小鼠,雄性,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染毒组,各13只。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空气,染毒组小鼠给予11·9mg/L剂量的光气,时间均为5min,染毒后4h,比较2组小鼠肺脏的湿干比、病理学变化,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2组肺Ⅱ型细胞DNA损伤情况及对小鼠肺脏进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11·9mg/L的光气染毒5min,小鼠肺脏湿干比(6·42±1·00)比正常对照组(4·25±0·47)显著增加(P<0·05);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可见肺水肿发生;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染毒组肺Ⅱ型细胞的尾长、尾部DNA、尾距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DNA梯状样改变。结论光气染毒可造成小鼠肺水肿,引起肺Ⅱ型细胞发生DNA损伤和肺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神经管畸形DNA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大鼠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DNA损伤及影响因素.方法 Wistar孕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神经管畸形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于孕13d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2.5mg.(kg·bw),正常对照组于孕13d给予0.3ml的生理盐水.孕14d时各组随机处死2只孕鼠.每只孕鼠各取3只胎鼠的脑组织,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胚胎神经细胞DNA损伤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孕20d时处死各组动物,检测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各组的畸形发生率.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胎鼠神经细胞呈现典型的圆形,而模型组出现特征性彗星形态,即很小的彗星头,大而圆的彗星尾,且彗星尾长[(16.35±5.59)μm]明显高于对照组[(7.28±1.76)μm].于孕20d时处死各组动物,发现模型组动物胎鼠的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长、体重和尾长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畸形发生率(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悬液和胶的浓度、裂解及荧光染色的时间是影响实验的因素.结论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以检测神经管畸形发生时胚胎神经细胞中DNA损伤情况,注意实验的影响因素可增加该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别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SCGE)及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电离辐射对作业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和染色体损伤效应。方法 观察不同辐射剂量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及迁移率 ,同时观察不同剂量组下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结果 各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 ;接触射线的作业人群 ,彗星细胞率及DNA迁移长度明显超过对照组 ;同时 ,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大 ,细胞DNA损伤级别亦有加重趋势。结论 SCGE技术可以检测电离辐射对作业人群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6.
乙醇醛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雅静  李才  侯芳玉 《卫生研究》2004,33(2):214-215
目的 观察乙醇醛对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技术检测不同浓度乙醇醛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 当乙醇醛浓度为 0 0 1mmol L时即能引起脾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损伤 ,DNA损伤率为 8% ,DNA平均迁移距离为 ( 14 32± 2 84 ) μm。随着乙醇醛浓度的升高DNA损伤率和DNA平均迁移距离均以浓度依赖方式增加。结论 乙醇醛可引起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7.
铅对妊娠期及新生期大鼠神经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妊娠期及新生期母体铅暴露对新生仔鼠神经细胞DNA损伤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铅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6组,妊娠第1d至新生仔鼠出生后第28d进行醋酸铅[Pb(CH3COOH)2]0,50,80,120,200mg/(kg·bw)连续经口灌胃染毒。取出生8d的新生仔鼠的海马和皮层细胞,进行单细胞分离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检测细胞,观察DNA迁移长度及拖尾细胞百分率。结果各剂量醋酸铅均可引起神经细胞DNA的单链断裂,出现彗星拖尾,其拖尾细胞百分率DNA迁移长度均随醋酸铅剂量的增加而增长,各剂量与阴性对照的结果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铅可引起神经细胞DNA损伤,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单细胞凝胶电泳是检测神经细胞遗传毒性及细胞凋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酞酸酯类对DNA的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对增塑剂(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致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6细胞)DNA损伤、损伤程度以及有无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检测.方法将溶剂二甲基亚砜处理的3T6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用H2O2染毒的3T6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80μmol/L H2O2染毒),将不同浓度DEHP处理的3T6细胞设为4个剂量组(62.5,125,250,500μg/ml)进行SCGE检验.结果各染毒组细胞DNA损伤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DEHP染毒浓度增加,3T6细胞DNA损伤程度加重,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DEHP体外染毒对3T6细胞能造成损伤,且随剂量的增加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粒径及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铝颗粒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DNA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索纳米氧化铝颗粒遗传毒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13、50 nm和10μm 3种粒径的氧化铝颗粒为3个粒径组,每种粒径氧化铝又分别设低剂量(15 μg/ml)、中剂量(30 μg/ml)、高剂量(60μg/ml)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染毒24 h后处理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cy5.5荧光标记纳米颗粒进入细胞的情况.用单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SCGE)检测DNA损伤,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评估氧化应激反应的指标.结果 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在细胞核周围分布.SCGE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染毒剂量组Olive尾矩有增加趋势,中、高剂量组Olive尾矩均明显增加(P<0.05).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各种氧化应激指标明显变化,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氧化铝颗粒可以引起CHL细胞DNA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导致遗传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