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氧化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直接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门脉穿刺插管技术的进步,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直接门脉穿刺造影是显示门脉情况、了解门脉血流动力学和成分最客观、最直接的方法。临床上可用于诊断门脉本身的病变如门脉闭塞、门脉栓子及栓子活检以确定栓子性质,还可用于采集门脉血标本以测定胰岛素或胃泌素浓度,对胰岛素瘤或胃泌素瘤作定性诊断。在治疗上可用于进行门脉栓塞术、溶栓术、门脉内化疗灌注或灌注营养素和胰源性激素以营养肝细胞以及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1]。虽然应用常规碘造影剂造影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图像,但各种反应的发生率为3…  相似文献   

2.
肝脏局灶性肿块的血管造影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回顾了血管瘤,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再生结节,肝细胞癌,胆管癌,转移癌,CTA的血管造影表现,重点讨论了各种不同局灶性肿块的影像学的血管造影表现及鉴别诊断。认为血管造影术能用于设计局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肝肿瘤的诊断颇有价值。我院对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500例进行了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前的血管造影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二氧化碳在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经证明二氧化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准确,安全适于临床应用的血管造影方法,并具有无肾中毒和过敏,对病人痛苦小的优点,本文回顾它的历史,理化技术和应用CO2-DSA的病理重学改变及一些临床实验,还讨论了CO2在血管性介入治疗和其它成像中的应用,以及CO2-DSA的优点与限度。  相似文献   

6.
7.
肝结核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结核的血管造影表现李良,许达生,全显跃肝结核的血管造影表现,国外只有个例报道,国内少见报道。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肝结核报道如下。例1男,24岁。剑突下隐痛,反复低热2个月余,体温在38~39℃之间,胃纳差,体重下降。体检:腹平软,肝脾未扪及...  相似文献   

8.
9.
近几年来,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机器性能的改善及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使血管成像越来越清晰,目前大有取代常规血管造影及DSA之势。目前,国外已将此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胸腹腔及四肢血管的检查,并取得了很好的诊断效果,下面就成像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CT血管造影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CTA的成像技术和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一定扫描参数,造影剂的应用方法和血管重建方式进行了36例不同部位的CTA成像,并按标准对CTA图像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本组I ̄Ⅱ级优良图像约占91%,尚能诊断的Ⅲ级约9%。结论:恰当地使用CTA成像技术,能获得满意的CTA图像。CTA是一种成功的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1.
肝左叶占位病变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晓峰  李彦豪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4):206-208,T034
  相似文献   

12.
肝脏疾病的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等9种疾病的血管造影表现;讨论了肿瘤血管、病变密度、病变染色顺序等血管造影的征象鉴别,着重讨论了病变染色顺序在肝癌和血管瘤这两种肝脏最常见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本组材料显示:呈自内向外顺序染色者97%(32/33)见于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占93.8%(30/32),8例直径小于3cm 的无肿瘤血管征象的小肝癌均呈自内向外顺序染色;血管瘤无1例呈此征象;呈自外向内顺序染色者可见于较大的肝癌(直径6~24cm,中位13.9cm)和血管瘤,前者有肿瘤血管,后者则无肿瘤血管,鉴别不难。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14例直径在3.0cm 以下小肝癌的 CT、血管造影和 CT 血管造影检查征象和结果,其中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提出自内向外顺序染色征象,及其对小肝癌的检测和诊断价值进行了讨论,强调 CT 和血管造影显示此征象对诊断小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表现。方法:应用对比剂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成像(contrast pulse sequenuce sound,CPS)技术对25例28个肝血管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对比剂在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表现。结果:26个(92.9%)病灶动脉期呈环状增强伴附壁结节或球状突起,门脉期呈缓慢向心性充填,21个病灶呈完全充填,5个病灶呈不完全充填,延迟期与周围肝实质期比呈相对高增强;另2个(7.1%)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肝血管瘤的典型增强表现为动脉期环状增强,门脉期缓慢向心性充填,延迟期呈高增强。  相似文献   

15.
肝脏转移性肿瘤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发现了海绵体内平滑肌松弛是阴茎勃起的机理,推动了对阳萎的科研。这一发现导致了勃起生理概念的改变,静脉闭塞机制的存在,建立诊断和定量静脉闭塞功能不全的方法,认识频发的静脉源性阳萎,动脉成象技术的改进以及实用的药物治疗方法。血管造影在研究勃起功能和功能不全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为充分评价其功能,常规血管造影的方法是不够的,需要新设备和技术。放射  相似文献   

17.
肝癌射频治疗后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肝癌射频治疗后的DSA征象 ,为评价肝癌射频治疗的疗效和选择理想的术后影像学随访手段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 8例 ,原发性肝癌 7例 ,转移性肝癌 1例 ;6例为单发病灶 ,2例各为 2个病灶 (1例为原发 ,1例为转移 ) ;肿瘤直径 3~ 7.5cm(平均 4 .3cm)。肝总动脉及可疑区域供血动脉超选择性造影。结果 DSA表现 :射频治疗的肿瘤区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无染色的低密度区 ;边缘区可见以下几种征象 :(1)局部染色 ;(2 )肝动脉门静脉瘘 ;(3)边缘区出血 ;(4 )边缘复发 ;(5 )无异常造影征象。肝内异位复发灶造影表现同其原发肿瘤常见造影表现。本组 7例造影发现原位边缘复发和 /或肝内异位复发灶。结论 发现和鉴别射频治疗区域的边缘征象是判断局部复发的关键。 (1)肉芽组织染色为治疗区边缘常见征象 ,多见于治疗后 1个月内。 (2 )局部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射频治疗的并发症 ,常因局部肝动脉灌注不足和门静脉异常灌注 ,掩盖局部复发征象。 (3)边缘出血与局部复发的鉴别要点在于 :前者为片状染色 ,时相更早 ,门静脉显影后仍有对比剂存留 ;边缘复发多为结节状 ,分布不均 ,突出于治疗轮廓以外。 (4 )射频治疗 3个月后 ,原肿瘤病灶边缘应无异常血管征象 ,若有染色应考虑复发。DSA在检出 <1cm的边缘结节复发和肝  相似文献   

18.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60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 3DDCEMR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 3DDCEMRA包括 4 4例病变血管和 16例正常血管。选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 ( 3DFFE)序列 ,行3DDCEMRA检查 ,主要参数为TR 9毫秒 ,TE 3毫秒 ,翻转角 3 0° ,矩阵 12 8× 2 5 6,快速注射 0 2mmol/kg钆 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 ,注射速度 1 5~ 2 0ml/s ,延迟时间依据病情而定 ,其中 3 6例 (病变组 3 4例和正常组 2例 )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 (IADSA)或 (和 )手术证实 ;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 3级评价 ,并计算出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60例 3DDCEMRA图像质量优良者 5 7例 ,占 95 %。5 0例 ( 16例正常组与经手术、IADSA证实的 3 4例病变组 ) 3DD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4 1%、87 5 %和 92 0 % ;假阳性 ,假阴性各 2例 ,病变程度高估 3例。 3 4例各类血管和相关病变的 3DDCEMRA结果与IADSA或 (和 )手术符合率为 85 3 % ,主动脉及其主支病变则分别为 10 0 0 %和77 3 %。结论  3DDCEMRA是一种有效、微创技术 ,评价主动脉病变可与IADSA媲美 ,对主动脉主支病变与IADSA尚有一定差距 ,通过提高扫描速度和改善重建技术 ,有望能逐步替代IADSA。  相似文献   

19.
肝癌氩氦刀术后的DSA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肝癌氩氦刀(ECS)术后的DSA影象特征。方法 本组对38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32例,转移性肝癌6例)作氩氦刀治疗,术后分别在7d左右、30~60d行肝动脉或超选择血管造影。结果 单个冰球覆盖的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5cm以下的单发病灶,冰球覆盖较完全。冰球叠加覆盖的病灶形态多为不规则形。巨块型,弥漫结节状,治疗区内可见到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冰球覆盖遗漏区18个,肝动脉-静脉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各4例,穿刺道出血5例,造影剂外溢6例。ECS治疗区域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ECS治疗术后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病例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 ①直径5cm以下的单发病灶,ECS治疗效果满意;②直径5cm以上的富血型肝癌病理血管对ECS不敏感;③巨块型,弥漫结节状,不规则状肝癌ECS治疗后遗漏区较多;④近肝包膜或肝门附近的病灶,ECS治疗时容易出现并发症;⑤ECS治疗术后7d左右行TACE可提高肝癌综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二氧化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动物实验任安姜卫剑张雪哲朱建钢黄振国刘瑞宏尤国庆任树勇章建伟马占超冉志民周万里谭必勇王春红1982年Hawkins[1]首次报道20例二氧化碳数字减影动脉造影(CO2-DSA)。目前,CO2-DSA技术在国外已广泛用于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