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争艳 《北方药学》2012,9(9):42-43
目的:观察注射用尿激酶与同一批号的氯化钠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5%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三种输液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方法:选择同一批号的三种输液各500ml,用常规正确的输药加药操作方法,在BJJ净化台及净化环境下用一次性注射器分别将注射用尿激酶6万单位加入我们选择的统一批号的NS、5%GS、5%GNS3种输液中混合,并作以编号1、2、3,1号为注射用尿激酶与氯化钠注射液(NS)配伍,2号为注射用尿激酶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配伍,3号为注射用尿激酶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配伍,采用GWJ-4智能微粒测定仪测定微粒数,作为实验组。然后进行比较三组不溶性微粒情况。结果:配伍以后,采用GWJ-4智能微粒测定仪测定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加,而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临床在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时,尽量将其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G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注射用尿激酶与肝素钠注射液在输液中配伍,产生不溶性微粒数量变化的观察。 方法 模拟临床常用的加药浓度及方法,制备注射用尿激酶与肝素钠注射液同三种输液配伍的溶液,并测定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 结果 注射用尿激酶与肝素钠注射液在5%葡萄糖输液中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无明显变化;在5%葡萄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输液中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增加,应引起重视。 结论 建议临床将注射用尿激酶与肝素钠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考察配伍前后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莉  戴丹 《华西药学杂志》2004,19(4):325-326
目的考察配伍前、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采用自动微粒分析仪测定输液配伍药物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与结论输液配伍药物后微粒显著增加,配伍药品数越多,微粒污染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典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做出明确的规定 ,不溶性微粒≥ 10 um不得超过 2 0粒 .ml-1,≥ 2 5um不得超过 2粒 .ml-1。但对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引起的微粒变化未做规定。已有文献报道输液中加入西药针剂后的微粒变化。中草药注射液由于制备工艺特殊 ,成分复杂 ,受 p H值、贮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澄明度较易发生变化 ,本文对 5种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加入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进行检测 ,现报道如下。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  ZWF- 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 ) ;净化工作台 (苏州净化仪器厂 )。1.2 试药 …  相似文献   

5.
双黄连粉针剂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粒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是影响输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对双黄连粉针剂与输液配伍前后的微粒测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122,自引:3,他引:122  
几种常用中草药针剂与输液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变化的观察。方法::模拟治疗常规的加药方法,制备几种常用中草药针剂与输液配伍的溶液,并测定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增多,应引起重视。结论:建议再版的中国药典对供静脉注射的小容量注射液应规定进行不溶性微粒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7.
静脉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定量检测不同厂家、规格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调研静脉药物输液在不同条件下配置所产生的微粒变化情况。方法:按中国药典采用光阻法对输液及在不同环境下配置的复配液进行微粒测定。结果:不同规格输液微粒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洁净环境下复配的药物微粒数较病房配置的明显减少。结论:注射剂及大容量输液的质量、后期复配的环境、操作都是决定输液中微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峻  刘炜 《海峡药学》2003,15(2):19-20
目的 考察红花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前后24h内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 用ZWF一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5种输液加药前及加药后0、2、4、6、24h的微粒数。结果 与输液自身空白参照,加药后输液微粒数变化不大。结论 红花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及英国药典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三种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三种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量变化进行观察。方法:采用ZWF-4微粒分析仪检测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结果: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增多。结论:中草药注射剂中的微粒必须加以控制.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引起不溶性微粒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野  黄文远 《中国药师》2006,9(12):1163-1165
目的:检查输液与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方法:按照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检查微粒。结果:输液与药物配伍后,微粒数增加,不同剂型增加差异较大,药物配伍品种愈多,微粒增加也愈多。结论:微粒愈多对人体危害愈大,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考察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在不同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不同浓度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然后将配置好的溶液放置于室温、遮光、光照(4 500 Lx)、40℃恒温环境下,定时考察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的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数和艾司奥美拉唑的含量。结果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在放置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颜色变化,变化程度:40℃恒温 > 光照 > 室温 > 遮光。在4种条件下成品液pH值均相对稳定,pH值12 h内几乎无变化,24,48 h内略微下降,40℃恒温下降较多。高浓度溶液在40℃恒温条件下于48 h不溶性微粒数超出药典规定,其他所有溶液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药典要求。48 h内艾司奥美拉唑的含量也有所下降,40℃恒温条件下降较多。结论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在40℃恒温条件下最不稳定,遮光条件下溶液最稳定。因此建议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成品溶液保存在室温条件下,尽量避光,同时避免高温影响,低浓度溶液(0.4 mg·mL-1)在配置后12 h内使用,高浓度溶液(1.6 mg·mL-1)8 h内滴完。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生脉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玉蓉  许群芬 《中国药业》2007,16(14):29-29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的生脉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配伍液的稳定性。方法:将生脉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按10:250,20:250,30:250,40:250,50:250,60:250(v/v)的比例混合后,检查配伍液的不溶性微粒、pH值。结果:随着配伍比例的增加,配伍液pH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P〈0.05)。结论:临床应用时,应重视生脉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配制后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质量稳定性。方法 将10 mL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配伍后,放置于室温(10~30℃)、光照(4 500 Lx)、40℃恒温环境下,在不同时间点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和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结果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配伍溶液在放置过程中性状无明显变化,12 h内pH值几乎无变化,24 h内略微下降。光照条件下,溶液在24 h微粒数超出药典规定;其他条件在24 h内微粒数均未超过药典规定。红景天苷含量受光照影响在24 h时下降了5.34%,在室温和40℃恒温条件下放置24 h比较稳定。酪醇24 h内在以上条件下均比较稳定。结论 建议配制后的大株红景天溶液在12 h内输注完毕,超过24 h后需谨慎使用,同时应该避免强光直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布美他尼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等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25℃,将布美他尼注射液加入4种输液中,模拟临床用药浓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的吸收度(A),同时检查配伍液的pH,外观变化。结果:布美他尼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后在25℃放置8h其外观、pH值、含量基本不变。结论:布美他尼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在8h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L60-IL6单核细胞活化反应法在注射用胶原酶和尿激酶热原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93,确定注射用胶原酶和尿激酶最小有效稀释浓度。通过细胞增殖抑制试验、热原干扰试验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干扰试验探讨对HL60细胞生长,对热原和IL-6测定无影响的供试品浓度,进而确定适用于注射用胶原酶和尿激酶体外热原测定的HL60-IL6方法。用该方法对2批注射用胶原酶、19批注射用尿激酶供试品进行热原测定。结果注射用胶原酶最小有效稀释浓度为0.04U·mL^-1,当浓度≤60U·mL^-1时对HL60细胞生长无影响,浓度≤6 U·mL^-1时对IL-6和热原测定无影响。注射用尿激酶最小有效稀释浓度为100 U·mL^-1,当浓度≤1 000 U·mL^-1时对HL60细胞生长无影响,浓度≤500U·mL^-1时对IL-6和热原测定无影响。因此,适合HL60-IL6单核细胞活化反应法的注射用胶原酶和尿激酶浓度分别为6,500U·mL^-1。用该方法对供试品进行热原测定,结果均未检出热原。结论 HL60-IL6方法适用于注射用胶原酶和尿激酶热原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和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在室温(25±1)℃下放置6h,观察配伍液外观、微粒数量及pH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甲肟的含量变化.结果 头孢甲肟与5种输液配伍后在6h内外观、pH和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微粒数量符合要求.结论 5种输液与头孢甲肟配伍稳定,均可作为头孢甲肟的溶媒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不同浓度舒肝宁注射液配制后成品液在不同条件下的质量及稳定性。方法 将10 mL或20 mL舒肝宁注射液与250 mL 10%葡萄糖溶液配伍后,放置于室温、光照(4 500 Lx)、40℃恒温环境下,在不同时间点考察舒肝宁注射液的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有效成分(绿原酸、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舒肝宁注射液成品液在放置过程中性状无明显变化。室温和光照对pH值的影响较小,40℃恒温时低浓度和高浓度溶液随着时间的延长,pH值略有下降。舒肝宁注射液成品液在室温、光照和40℃恒温条件下不溶性微粒24 h内没有超限,符合药典规定。舒肝宁注射液在室温下放置12 h,低浓度和高浓度溶液中3种成分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含量变化均不大;24 h光照和40℃恒温条件下3种成分含量均有下降,而40℃恒温对其影响更大。结论 舒肝宁注射液在光照和40℃恒温条件下绿原酸、栀子苷和黄芩苷含量均有下降,室温时比较稳定、下降较少。因此配制后的舒肝宁注射液应放置在室温条件,避免强光照射;建议成品液尽可能在12 h内输注;超过24 h后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高分子杂质的稳定性。方法建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在3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中的高分子杂质测定方法,分析混合液6 h内高分子杂质的稳定性。用葡聚糖凝胶G-10为填料,以p H=7.0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流速为每分钟0.6 m L,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在室温30℃条件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在3种配伍液中2 h内基本稳定,且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高分子杂质在6 h内基本稳定。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最好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注射用氨曲南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为糖尿病患者输液时溶媒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观察注射用氨曲南与3种输液配伍后在室温下6h内氨曲南的含量、微粒数量、溶液pH值及其他物理变化。结果:配伍液在6h内含量、pH值、微粒检查均符合要求。结论:注射用氨曲南在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11月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溶栓治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溶栓之后心电图ST段回落值、心肌酶谱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并测定15d后治疗后的EF值,统计分析所有的数据,检验了两组差别。结果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效果都要好于对照组,而且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增加溶栓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