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与复方丹注射液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冠心病心绞痛7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其中36例用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作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2周。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2组分别为91.7%与52.6%(P<0.01),心电图疗效为66.7%与44.1%(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检查示低切变下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显下降(P<0.01或P<0.05),且其血液流变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理想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2.
对52例老年冠心病伴高粘滞血症患者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同时与能量合剂进行比较。结果:黄芪对冠心病心绞痛及心悸、胸闷症状有非常显著疗效(P<0.01),总有效率88.5%,并对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P<0.01),总有效率59.8%,对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对照组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均连续应用两个疗程,每个疗程14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能减轻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缓解中医证侯,配合精心的护理,疗效优于单用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对照组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均连续应用两个疗程,每个疗程14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能减轻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缓解中医证侯,配合精心的护理,疗效优于单用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测定了黄芪注射液治疗40例冠心病心绞痛一个疗程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经此疗法后,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及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沉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为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报供了依据.表明黄芪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缓解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6.
脑外伤患者NSE和MBP含量变化及黄芪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根水  沈玉明 《临床荟萃》2001,16(15):700-701
我们自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6月,运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CHD)患者49例,并与消心痛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的38例作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7例,CHD诊断符合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乏力、胸闷或胸痛;心电图均有ST段水平下移(≥0.05mV)或伴T波倒置或心律失常的改变。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CHD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49~84岁,平均(58.0±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在急性肺损伤(ALI)时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评价黄芪在ALI中的治疗机制。方法:制备内毒素(LPS)性ALI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1ml/kg)、模型组(LPS5mg/kg)、黄芪治疗组(黄芪8mg/kg)。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HGFmRNA表达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HGF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ALl时H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黄芪能促使HGFmRNA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ALI时HGF阳性细胞表达产物增加(P〈0.01),黄芪能促进HGF的表达(P〈0.05)。结论:黄芪通过促进HGF的表达来促进ALI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经头颅CT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按顺序分为2组,均在发病48小时内应用药物治疗。治疗组静滴黄芪注射液,对照组静滴维脑路通,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与90.0%,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在24小时内用药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分数分别为(11.78±3.08)分和(8.96±2.8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黄芪注射液与维脑路通临床疗效相近,但早期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者疗效优于维脑路通治疗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与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40例HIE患儿,按入院时间顺序以单双号分为黄芪治疗组(20例)及常规治疗组(2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HIE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器官功能障碍及合并症的发生率;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观察黄芪注射液在体外对PBMC产生IL-6及TNF-α能力的直接影响。结果与常规治疗相比较,黄芪注射液治疗后患儿异常的原始反射、肌张力、意识障碍及惊厥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高胆红素血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黄芪注射液治疗后血浆及PBMC 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而常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将黄芪注射液直接加入PBMC培养系统后,其IL-6及TNF-α产生明显受抑制(P均〈0.05)。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抑制PBMC产生IL-6及TNF-α等损伤性细胞因子,发挥减轻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损害、缩短病程等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脉图测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生脉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前后各自的E峰、A峰及E/A比值的变化来比较其对左室舒功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62例,随机分成2组:生脉注射液治疗组31例;黄芪注射液对照组31例。结果峡谷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及心肌缺血情况均有改善。结论生脉注射液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改善明显优于黄芪注射液组(P〈0.05),表明其在冠心病的早期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其对HIE患儿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HIE患儿5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1.4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6,P〈0.05)。NBNA评分在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18,P〈0.05),第14天优势更明显(t=2.79,P〈0.01)。结论 黄芪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缩短疗程,提高NBNA评分,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1年6月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0例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首先将3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0例,静脉滴注硝酸甘油lOmg。同时静滴黄芪注射液40ml,每日一次,连续使用两个疗程,每疗程为20天。B组100例,单独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0mg,使用时间疗程同A组。结果:黄芪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6.5%,ECG总有效率71.5%,临床主要症状总有效率97.5%,总疗效评定有效率93%,黄芪组上述指标优于单独硝酸甘油组。结论:黄芪配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独硝酸甘油组,且长期使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冻干粉针剂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2-03-2005-03本院内科160例E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和丹参冻干粉针剂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血脂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和丹参冻干粉针剂联用能改善E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微循环,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左旋咪唑口服。治疗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u=2.46,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中IgG和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加镁极化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90例。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996年2月~1998年2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50例,诊断均符合文献〔1〕标准。心电图检查出现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主要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毒素(ETx)和内皮素-1(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瘀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分段随机方法将150例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均分成常规治疗组、肝素治疗组、黄芪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黄芪川芎嗪治疗组;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和4周COPD患者的ETx和ET-1水平,并计算治疗前后两者的相关回归方程。结果治疗前COPD患者ETx和ET-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4周,COPD患者ETx和ET-1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O.01),但ET-1水平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患者治疗前血浆ET-1和ETx相关系数(r)=0.401,治疗后r=0.544,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均〈o.01)。各治疗组治疗后随时间延长,ETx和ET-1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O.05或P%0.01);治疗后2周黄芪及黄芪川芎嗪治疗组的ETx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治疗后2周和4周川芎嗪及黄芪川芎嗪治疗组ET-1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均〈O.05)。结论ETx可激活血管内皮系统,致COPD患者ET-1分泌增加,直接影响COPD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变化;益气、活血治疗能有效清除血浆ETx,降低血浆ET-1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39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用抗感染、强心、利尿、吸氧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卡托普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1.4%)和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55.5%和83.3%)。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芪生脉散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生脉散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型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黄芪生脉散结合尿激酶(UK)溶栓治疗AMI患者22例(治疗组),并与20例单用UK溶栓治疗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冠脉再通率为72.7%,对照组冠脉再通率为65.0%(P〉0.05);治疗组胸痛发生率13.6%,对照组胸痛发生率50.0%(P〈0.05)。实验室检查示: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39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用抗感染、强心、利尿、吸氧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卡托普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1.4%)和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55.5%和83.3%)。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