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合性、非隔离式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感染高危病区,外科系统和ICU内50%的死亡患者与医院内感染有关,控制和预防ICU医院获得性感染显得十分重要。 1ICU感染的分类及危险因素 根据医院感染来源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ICU感染主要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胸外科术后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ICU内肺部感染是指入住ICU48h后发生的院内感染,但不包括入住ICU前在其他病房获得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胡飞燕 《吉林医学》2012,33(3):621-622
目的:探讨层流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层流ICU病房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层流ICU病房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结论:必须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士行为,ICU管理制度化,日常工作标准化,是控制ICU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ICU发生的院内感染进行调查,对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危重病患者、老年体弱者易发生医院感染,侵入性操作与感染关系密切,ICU设置的不合理增加感染的可能。结论加强ICU管理,加强危重患者保护性隔离,ICU设施的改进,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冰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43-44,46
目的调查研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ICU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2月~2011年5月在我院ICU住院的1092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率为26.28%,多因素结果显示,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10d、机械通气时间〉5d是ICU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10d、机械通气时间〉5d是ICU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刘朝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298-299
目的:重视边远地区综合ICU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照医院管理年感染控制要求及ICU设置的基本要求,分析边远地区综合ICU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对策,规范感染控制工作。结论:通过2年边监测边整改针对性措施的执行,ICU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效防止了ICU医院感染的爆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7.
刘婕 《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70-7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45例ICU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ICU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营养状态、年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无菌操作不严等为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ICU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重视ICU患者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避免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指导是预防和治疗ICU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以主动监测方法对2005年2~10月ICU住院患者538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诊断。结果ICU住院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68.08%,医院感染的高位因素为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及侵袭性操作等。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单位,应根据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感人群,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赵霞 《中原医刊》2007,34(12):66-67
目的探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入住ICU患者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5%,多见于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和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结论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晓芳  黄寨 《广西医学》2006,28(3):377-379
目的探讨外科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外科ICU住院超过48h的85例术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外科ICU院内感染与患者的住ICU时间长短、疾病种类、手术部位有关,但与病人年龄无明鼢显关系.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要降低外科ICU的院内感染,就要尽量缩短住ICU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发生医院感染的ICU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率为22.6%,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为48.2%,是ICU医院感染的最危险因素。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致病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应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时ICU有病原学诊断的31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ICU医院内感染中,仍以G^-杆菌为主,念珠菌次之。肺部感染占90%,败血症占19%,泌尿系感染占9.6%。结论 加强ICU医院感染监测,重视ICU病房管理,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廖红 《包头医学》2015,(3):153-155
目的:探讨在ICU病房感染管理中制约护理人员实施感染措施的原因及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本院ICU科3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病房感染管理中制约护理人员实施感染措施的原因:护理工作繁忙琐碎,人员不足、各种防止感染的设施不合理不到位、感染知识不足,获取感染知识途径较少、多部门间相互配合不足、护理规章制度与感染管理制度部分相互独立等.结论:在ICU病房感染管理中配备合理的人员比例、落实各项有效的感染设施、加强多部门间的合作及感染知识培训有利于ICU病房的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留置导管、并发生感染的1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未发生感染的123例ICU置管患者作对照组,分析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结果: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包括严重创伤、重症肺炎、严重脑损伤、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置管类型以人工气道、保留导尿、留置胃管为主,置管时间过长是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分析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置管操作,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可有效提高ICU患者救治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ICU相关性导管感染是指在ICU病房中由于侵入性检查或治疗操作后所致的感染,属于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一种特殊的类型,由于院内感染是ICU患者常见并发症.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基础疾病复杂,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检查治疗操作等多种原因,ICU相关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工鼻对ICU负压病房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以及人工鼻对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播散的拦截效果.方法:使用人工鼻前后,计数ICU负压病房空气中菌落株数并比较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而研究人工鼻对ICU医院感染细菌扩散的拦截作用.结果:使用人工鼻前后计数ICU负压病房空气中菌落株数及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对ICU负压病房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作用以及对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播散的拦截效果显著,对于预防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ICU(重症监护室)是各专科危重病人集中在一起进行治疗、护理的场所,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如果ICU病房感染不尽快控制,受感染的专科病人又回到其专科,势必造成全院病人的交叉感染,显然杜绝ICU院内感染的来源、恰当的感染控制措施及严谨的科学管理,ICU病房的院内感染将得到较好的控制及预防.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在ICU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查找导致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的对策,达到降低感染率的目的。方法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综合ICU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用ASIA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825例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7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6%,患者日感染率为51.17‰,根据病情的平均严重程度经ASIS法调整后的日感染率为13.33‰;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日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感染居首位,留置尿管相关感染次之。结论ICU患者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准确地获得ICU医院感染资料,利于制定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是一种科学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控制 ICU 院内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50例 ICU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护理,研究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后,50例 ICU 患者均没有发生院内感染现象。结论:加强 ICU 管理能够有效降低 ICU 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院感综合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护理预防。方法:对我院ICU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分析统计和监测并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ICU院感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在各管道感染中最严重,ICU环境污染监测中,各项指标有待提高。结论:必须加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严格执行洗手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及管道留置的护理,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管道留置时间,是预防与控制ICU院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