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动脉是高血压病最早受累的血管之一。由于颅骨对超声的衰减大,以往未能应用多普勒直接测量脑动脉血流。近年来,国外使用专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获得成功,国内尚处于研究发展阶段。我们用双功能经颅彩色多普勒显像(TCDD)检测高血压病100例,能较早地检出脑动脉硬化,报告如下。正对象和方法1.1对象高血压病100例,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4.3岁,平均病程10年。根据我国1979年制定的高血压病分期标准,I期33例,巨期25例,旦期42例。血压最高25/1.6kPa,最低ZI.3/127kPa。经CT检查40例,其中腔隙性脑栓塞12例,脑…  相似文献   

2.
颅外颈内动脉损伤诊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外颈内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82~ 2 0 0 2年共收治颅外颈内动脉损伤 8例 ,其中颈内动脉破裂并休克 3例 ,并发栓塞 4例 ,假性动脉瘤 2例。行颈内动脉修补 2例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端端吻合 1例 ,颅内 -外动脉搭桥 2例 ,手术取栓 1例 ,瘤体切除加动脉修补 2例。结果无死亡 ,4例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1例经颅内 -外动脉搭桥后完全康复 ,1例经取栓术后改善 ,2例经保守治疗症状轻度改善。余 4例除 1例遗有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外 ,均痊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颈内动脉修复重建是降低死亡率 ,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瞻性评价腹壁下动脉深穿支(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术前3.0T钆剂增强MRI对腹壁下动脉(IEA)穿支的定位作用。方法 本研究免除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及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数据的采集和储存按照HIPAA法案。19例病人(平均年龄46.3岁)在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前接受了三维3.0T钆剂增强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TCD诊断为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分析其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血管搏动指数(P1),判断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并以30例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其颅内血流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TCD检测侧支循环开放例数与DSA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二者无差异(P〉0.05)。结论TCD能准确地检测到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在3.0T设备上行下肢高空间分辨力MR血管成像时,是否可在对比剂剂量减少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好的影像质量。方法45例病人(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岁)在3.0T设备上行下肢增强MR血管成像检查。本研究经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可免除知情同意书。16例采用高剂量(约0.3mmol/kg),15例采用中等剂量(约0.2mmol/kg),14例采用低剂量(约0.1mmol/kg)的马根维显溶液进行3站双相注射检查。将动脉系统从腹腔干到跖动脉分成34个节段评定积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MRI前瞻陛评估动脉转接术(ASO)后病人的主动脉管径、主动脉弹性、主动脉瓣顺应性、左室收缩功能的初步研究。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获得了地方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参与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共15例病人[11例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16±4)岁,术后MRI检查时的年龄为(16.1±3.7)岁],15位年龄和性别匹配者作为对照组[11位男性,4位女性,平均年龄(16±4)岁],以速度编码MRI评定主动脉的频谱速率(PWV),以超快平衡场回波序列(balanced turbo-field-echo sequence)评估主动脉根部扩张性。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锁骨下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锁骨下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76例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的患者行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所有患者均有椎基底动脉和(或)上肢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术前DSA证实锁骨下动脉狭窄69例,完全闭塞7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68例,置入支架8例。结果:PTA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45例患者锁骨下动脉窃血被纠正,有3例出现并发症(2例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术中一过性眩晕暧间恢复)。经4-35个月的随访(平均29个月),发生再狭窄3例。结论:PTA治疗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是有效和安全的,并发症低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特点与颅内动脉狭窄关系。方法对52例低灌注脑梗死患者进行影像学特点总结,并对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病变进行比较。结果(1)低灌注脑梗死病变影像学表现以分水岭脑梗死及多脑叶多发脑梗死为主要表现;(2)52例患者狭窄病变血管中颈内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18例,椎基底动脉7例,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狭窄共计7例,无血管病变6例。结论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有其特殊性,病因与动脉血管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病,病变累及呼吸肌或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跳骤停常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急重型患儿常需进行监护。自1993年1月至1996年10月,收治急重型GBS42例,其中应用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21例,另21例为对照组,应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随机选择21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采用IVIG治疗,平均年龄7.3岁(3~14岁),治疗前平均病程3.5天。余21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7.5岁(3.5~14岁),治疗前平均病程3.吕天。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飞行职业对飞行员的脑动脉弹性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现役飞行员125名,平均年龄为(32.26±4.47)岁,对照组为89名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为(29.80±7.58)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观察受试者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流速(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及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和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以年龄为协变量,对数据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飞行员组的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s、Vd、Vm及PI与对照组同侧相比,均无差异(P〉0.05);但飞行员组的左侧大脑前动脉的RI值低于对照组人群[P=0.0464,(0.527±0.005)vs(0.542±0.006)]。结论飞行职业对飞行员的脑血流参数无明显影响,但飞行职业能提高飞行员脑血管调节能力,提高血管顺应性。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肺癌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探讨病灶最大径〈3和≥3cm肺癌患者及正常人的支气管动脉内径差异。方法对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17例,年龄19~82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3cm以下的小肺癌15例,≥3cm的肺癌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组支气管动脉,测量支气管动脉的内径。正常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2~78岁,中位年龄53岁。对3组支气管动脉内径行方差分析。结果15例小肺癌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1.9±0.4)mm,29例大肺癌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2.5±0.5)mm,28例正常组支气管动脉内径的平均值为(1.6±0.4)mm,大、小肺癌及正常组之间支气管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肺癌的支气管动脉均增粗,大肺癌较小肺癌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颅外段颈/椎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住院病例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2±5)岁。临床表现:合并高血压者8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3例;合并痛风1例;余3例未发现明显的危险因素。11例患者均在造影同时行血管成形术,包括对狭窄的颈内动脉/椎动脉进行球囊扩张和置放支架。其中7例颈内动脉植入自膨式血管支架9枚,4例椎动脉植入支架4枚。术后均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术后及出院后随访3~29个月。结果 11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狭窄的动脉血流通畅,内径渐恢复正常,夹层动脉的动脉瘤也明显缩小。术后随访,均未见相关临床症状复发。结论介入治疗颅外段颈/椎动脉夹层及动脉瘤,损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宋玉丽  刘倦生 《武警医学》1999,10(3):139-140
对104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检测及血浆内皮素测定,并与52例正常人做对照,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脑梗塞组:104例,男67例,女37例,平均年龄73±5岁。均系我院经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收治的173例颈内动脉TIA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将存在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73例中,154例(89.0%)检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病变血管共304支,其中颅内动脉狭窄212支(69.7%),颅外动脉狭窄92例(30.3%),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外动脉(P〈0.05)。青年组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占79.3%;中年组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发为主,占90.0%;老年组以单纯狭窄为主,占86.6%。3组间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中年组高于青年组,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DSA检查有助于明确血管性病变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MRI前瞻陛评估动脉转接术(ASO)后病人的主动脉管径、主动脉弹性、主动脉瓣顺应性、左室收缩功能的初步研究。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获得了地方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参与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共15例病人[11例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16±4)岁,术后MRI检查时的年龄为(16.1±3.7)岁],15位年龄和性别匹配者作为对照组[11位男性,4位女性,平均年龄(16±4)岁],以速度编码MRI评定主动脉的频谱速率(PWV),以超快平衡场回波序列(balanced turbo-field-echo sequence)评估主动脉根部扩张性。  相似文献   

16.
周成山 《人民军医》1998,41(2):80-80
近2年来,我们收治急性动脉血栓栓塞症26例,参考国内最新治疗方法[1],全部溶栓治疗,取得理想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52~78岁,平均61.2岁。发病后5~12d开始治疗。均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典型临床特点[2]。伴有脑血栓病史8例,冠心病11例(其中心房纤颤6例),单纯性肢体动脉粥样硬化7例。共累及3O支动脉,其中股动脉14支,■动脉11支,防动脉3支,锁骨下动脉2支。以股动脉和■动脉发病最多(83.3%)。1·2方法采用溶栓、降纤、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综合溶栓方法。(1)溶栓:采用国产尿激酶,首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肱动脉放置颈动脉支架主要见于个案报道,本篇文章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们医院经肱动脉放置颈动脉支架的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方法:从2003年~2008年,我们放置的299例颈动脉支架中有12例(占4%,男11例,女1例)是经肱动脉放置的,其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7.4±9.75)岁。用多普勒和DSA评估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其中多普勒显示狭窄程度为81.5%±10.66,DSA为75.9%±9.75(NASCET标准)。其中9例(占75%)因为症状性狭窄而治疗。结果:12例经肱动脉放置支架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8.
脑血栓的微导管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血栓用微导管溶栓治疗的时间、方法及后处理,以提高脑血栓治疗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本组16例,其中颈内动脉血栓形成5例,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8例,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3例。从出现症状到溶栓治疗时间:10min 1例,4h1例,6h7例,8h5例,22h2例。15例经CT证实无脑出血。行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将微导管超选择插入靶动脉内,采用接触+贯穿法溶栓。尿激酶用量最大者60万U,最小35万U。结果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13例,其中11例血栓完全溶解,肌力从0级升至Ⅳ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预后良好;2例血栓不全溶解,动脉造影复查显示靶动脉通畅70%,3d后肌力从0级升至Ⅱ级。3例椎基底动脉溶栓后造影显示2例血栓完全溶解,1例血管复通40%;3例中,1例预后良好,2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1)溶栓时间越早越好,如果能在超梗死期开始溶栓其预后是良好的。(2)接触+贯穿法溶栓,可加速血栓溶解,缩短脑细胞的缺血时间,提高溶栓效果,同时可明显减少尿激酶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前瞻性地评价不可切除陛肝细胞癌病人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1个月内对比剂增强和扩散加权MRI上的数据的连续性变化。方法 本项符合HIPPA法案的研究经机构审查委员会同意。对24例肝细胞癌病人(男21例,女3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9岁和62岁)在TACE前、TACE后24h以及术后第1、2、3、4周行连续MRI。  相似文献   

20.
富血供巨大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动脉栓塞术(TAE)对巨大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巨大富血供脑膜瘤患者(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8~65岁,平均56.5岁)为确认肿瘤供血动脉,先经选择性血管造影(DSA),随后又经术前TAE。全部TAE操作是采用Seldinger技术将150~300μm的聚乙烯醇(PVA)微粒或海藻酸钠(KMG)微球超选择地注入病灶血管床及供血动脉完成。对全部患者获自DSA与TAE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DSA证实,在32例脑膜瘤患者的肿瘤供血动脉中,主要为颈外动脉分支供血者见于22例,颈内、外动脉供血各占50%者6例,颈内动脉供血者占90%以上者4例;脑膜瘤供血动脉大部分栓塞者15例,部分栓塞10例,未栓塞7例。在肿瘤大部分栓塞患者的切除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肿瘤易被彻底切除。未发生与栓塞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脑膜瘤术前介入栓塞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可作为富血供脑膜瘤切除术前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性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