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致甲沟炎并发破伤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成年人外伤致甲沟炎并发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后均未及时行TAT预防注射,采用非特异性的综合疗法治疗。结果7例全部治愈。结论外伤致甲沟炎并发破伤风患者在早期应彻底清创,预防性使用TAT;治疗中使用安定控制抽搐和解除痉挛,适当把握气管切开指征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保证能量供给,可提高破伤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破伤风3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旨在提高破伤风的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38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8例中治愈30例,死亡8例,病死率21%,其中早期气管切开,补充能量,疗效较好。结论 对重症破伤风患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必要时行机械通气,早期彻底清创,应用胃肠外营养及大剂量安定均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破伤风感染的救治经验,探索降低破伤风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2013年收治的破伤风病例2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救治经过,总结救治破伤风感染的经验。结果24例破伤风病例中,Ablett分级Ⅰ级9例,Ⅱ级7例,Ⅲ级8例,发病平均潜伏期为11 d,平均住院时间26 d,存活率100%。结论创面彻底反复处理;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对于重症破伤风患者强调早期气管切开及镇静、肌松是破伤风救治的最主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经验。方法:采用静脉、鞘内、脐周封闭3种途径同时应用,总剂量1-3万U。结果:较单独途径给药疗效好,病死率由40%降至16%。结论:3种途径同时1次给药是一种最佳疗法。  相似文献   

5.
我科1984~1986年采取鞘内大剂量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在门诊共治疗6例破伤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2岁。除1例2年前曾有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注射史外,其余5例均无破伤风抗毒素及类毒素注射史。按传染病学分型标准分型,轻型4例,中型2例。鞘内注射TAT前,先作TAT皮试,肌肉注射安定10毫克。采取常规腰穿方法,腰穿成功后,在注射TAT时,要注射与回抽交替进行,即脊髓按摩。TAT用量,成人30,000单位/次,儿童4,500单  相似文献   

6.
王莉  刘艳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6):76-77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3例特重烧伤合并破伤风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40~67岁,火焰烧伤2例,媒矿瓦斯爆炸伤1例,TBSA 90%~95%,深Ⅱ°~Ⅲ°,不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所有患者均于伤后2h内入院,即予抗休克、常规清创、TAT(破伤风抗毒素)1500U皮下注射等治疗,休克期度过后,于伤后8~27d出现破伤风症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苦笑面容、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精神差、伴谵语等。1.2方法本组患者均采取隔离、静卧、彻底清创、大量TAT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第…  相似文献   

7.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广泛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其过敏反应已早为人知。但TAT所致迟发型过敏性休克似还没有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将笔者所遇到的2例注射”TAT后引起迟发型过敏性休克报告如下,并加以讨论,以冀引起同道重视。病例1,患者男性,21岁,个体户。1993年4月26日晚因头部被他人用菜刀砍伤后来院急诊。体格检查:T、P、R、BP正常、意识清晰。头顶部皮肤有一长6.0cm伤口.排除颅骨骨折后行清创、缝合。询问过去对TA3无过敏走后予脱敏注射。具体方法:肌内注射4次,每次间隔20分钟,血清稀释l…  相似文献   

8.
蒋新霞  吕哲 《新医学》2006,37(5):324-325
总结324例小儿急性喉炎的诊疗体会,结果显示应用足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尽早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采用雾化吸入疗法、掌握气管切开适应证,可降低气管切开率,有效治疗小儿急性喉炎.  相似文献   

9.
总结31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护理措施.其护理要点包括迅速减少毒物的吸收,早期给予复能剂及早期足量的长托宁达到长托宁化,紧急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及气管切开.认为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气管切开对于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进行气管切开治疗重症破伤风的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运用Revman 4.2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合并OR值和95%可信区间的计算.结果 对气管切开组与非气管切开组治疗重症破伤风效果进行比对,气管切开可以改善重症破伤风的预后,降低死亡率,OR值为0.12,95%可信区间0.05~0.27.漏斗图对称性较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但是对研究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计算, 其结果的一致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合并结果的可靠性.结论 气管切开对于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可以改善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方爱清 《临床医学》2003,23(11):63-63
创伤后为避免破伤风的发生 ,常规对外伤患者进行破伤风抗毒素 (TAT)注射。而皮试呈阳性者多采用脱敏注射。笔者在为 1例患儿行TAT脱敏注射后发生过敏性休克 ,现将抢救、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报告患儿 ,男 ,2岁 ,因头部外伤来我院就诊 ,行清创缝合后 ,追问接种史及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伤后预防性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500例外伤后预防性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预防破伤风的护理特点.结果 本组共发生过敏反应4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 肌内注射TAT时应掌握适应证及皮试液浓度,备好急救药品,谨慎判断皮试结果,才能达到安全用药,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周玲 《家庭护士》2008,6(5):1407-1408
破伤风抗毒素( 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后采集,含有抗体的血浆或血清经精制而成的.它可中和破伤风毒素,临床应用于治疗和预防破伤风感染.但它对人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若皮内试验阳性时,须按脱敏疗法进行注射.我院急诊室在给1例TAT皮试阳性病人采取脱敏注射TAT第1次5 min后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经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病人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破伤风抗毒素( 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后采集,含有抗体的血浆或血清经精制而成的.它可中和破伤风毒素,临床应用于治疗和预防破伤风感染.但它对人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若皮内试验阳性时,须按脱敏疗法进行注射.我院急诊室在给1例TAT皮试阳性病人采取脱敏注射TAT第1次5 min后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经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病人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性过敏反应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兆容 《天津护理》2004,12(5):294-294
在急诊工作中 ,常在外伤清创后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下简称 (TAT)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本门诊部在 2 0 0 3年 1月 - 3月接诊过 2例因肌肉注射TAT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的患者 ,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 1 患者男性 ,35岁 ,2 0 0 3年 1月 13日因交通意外致左下肢外伤而就诊 ,在清创缝合后遵医嘱应用TAT ,按常规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TAT 15IU皮内注射 ,观察 30min局部无红肿、硬结、伪足、水疱 ,即按医嘱肌肉注射TAT 15 0 0IU。注射后经观察 30min患者自觉无不适自行回家。 6天后出现皮试处 (左前臂内侧 )红肿、硬结形成 ,直径为 3.5cm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早期切开组)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非早期切开组)各60例,伤后24h内切开气管为早期,伤后24h后切开气管为非早期,观察两组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结果早期切开组患者在应用呼吸机治疗时间、ICU监护时间、难治性肺炎、并发ALI或者ARDS等方面均优于非早期切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重残死亡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月~2004年9月,我院共收治破伤风患者58例,为保证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16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破伤风患者气管切开16例,男9例,女7例,17~80岁。2护理2.1体位护理避免过多刺激及不必要的搬动,防止气管内出血。保持气管套管在正中位置;给患者翻身时,保证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直线;翻身动作要轻柔,避免患者在翻身时抽搐。2.2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正确使用气囊气管切开时,应按患者年龄和身高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如需要接呼吸机或为避免误吸,可将气囊充气,一般注入气体3~5ml,每隔1~2h放气1次,3~5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效的气管内给药护理方式,降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气管切开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我院ICU及感染内科87例气管切开患者,其中26例给予间歇气管内滴药,34例给予气管内喷雾,27例给予持续气管内滴药。采用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及痰液细菌学培养的方法,对上述三组方案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持续气管内滴药组在各时间点所测得的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该组痰液细菌培养阳性例数所占比例也要低于其他组。结论:采用持续气管内滴药的方法,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改善预后方面的疗效要优于其余两种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9.
173名中等严重的破伤风患者,76人接受青霉素G肌注150万单位一日三次,97人给灭滴灵(metronidazole)500mg口服、一天4次或1gm直肠给药一天三次。如有伤口,则行清创术,全部患者均注射抗毒素、静脉输液、肌注松弛剂和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20.
破伤风抗毒素(TAT)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它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时容易出现变态反应。因此,使用前必须做变态试验,经试验证实为阳性者,如病情需要必须注射,可采用脱敏疗法,即小剂量分次注射药液以减少变态反应发生机会。我院在脱敏注射TAT中,有2例病人出现了变态反应,其中1例为过敏性休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病人,男,28岁,干部。右前臂被狗咬伤清创后,TAT皮试为阳性,按常规脱敏注射TAT。刚给予第1个注射剂量(0.1mL)后约8s,病人突然烦躁不安、胸闷、憋气、面色潮红、恶心、腹痛、有濒危感,脉细数,继之意识丧失,测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