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检测STAT3和Cyclin D1在恶性黑素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20例恶性黑素细胞瘤组织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切片进行STAT3和Cyclin D1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其灰度值.STAT3和Cyclin D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均呈弱阳性表达,在恶性黑素细胞瘤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P<0.05);STAT3和Cyclin D1在恶性黑素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在恶性黑素细胞瘤中过度表达的STAT3和Cyclin D1可能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检测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transporters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和HLA-I类分子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恶性黑素瘤组织TAP1、TAP2和HLA-I类分子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以20例色素痣组织作为对照研究.结果:在77例恶性黑素瘤组织中,TAP1、TAP2和HLA-I类分子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8%、11.69%和63.64%,HLA-I类分子的表达与TAP1和TAP2成正相关;而TAP1、TAP2和HLA-I类分子几乎在所有的色素痣组织中都为阳性表达.结论: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TAP1、TAP2和HLA-I类分子的表达水平下降,可能与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表型有关.TAP1和TAP2的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HLA-I类分子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能以自身RNA为模板不断合成端粒,与细胞的永生化、癌变有关.端粒酶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恶性黑素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6.
nm23蛋白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m23蛋白在恶性黑素瘤(恶黑)中的表达及和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法)对30例恶黑中nm2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nm23的表达与恶黑淋巴结转移、有复发、脏器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生存期呈正相关(P<0.001)。结论:nm23蛋白表达对恶黑的转移、复发具有负调控作用,nm23蛋白低表达恶黑具有高转移潜能,而高表达者预后相对好,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脏器转移率均低,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7.
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能以自身RNA为模板不断合成端粒,与细胞的永生化、癌变有关。端粒酶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恶性黑素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恶性黑素瘤中细胞周期素D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及37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中细胞周期素D3和PCNA的表达,并以20例良性痣作为对照。结果①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及转移性恶性黑素瘤中细胞周期素D3的阳性表达及PCNA的表达较良性痣均有不同程度增强:转移性恶性黑素瘤中两者的表达较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也有不同程度增强。②两者在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与病理Clark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显著相关。③浅表扩散性恶性黑素瘤中细胞周期素D3阴性组的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细胞周期素D3阳性组,浅表扩散性恶性黑素瘤及结节性恶性黑素瘤中PCNA低表达组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PCNA高表达组。④浅表扩散性恶性黑素瘤及转移性恶性黑素瘤中细胞周期素D3阳性表达与PCNA高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周期素D3及PCNA的表达可能与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细胞周期素D3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浅表扩散性恶性黑素瘤临床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12.
目的 研究皮肤恶性黑素瘤(CMM)皮损中STAT3和活化STAT3(p-STAT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聚合物酶标二抗法,检测22例CMM皮损和23例皮肤色素痣STAT3表达和p-STAT3水平,分析其对CMM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结果 CMM皮损STAT3表达显著高于皮肤色素痣(阳性率分别为95.5%和56.5%,χ2 = 9.23,P < 0.05),且其p-STAT3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皮肤色素痣(阳性率分别为90.9%和43.5%,χ2 = 11.38,P < 0.05)。CMM皮损STAT3表达增加对CMM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影响(P > 0.05),而p-STAT3水平升高为预示CMM淋巴结转移的危险信号(OR = 1.88,95% CI为1.05 ~ 3.38,P < 0.05)。 结论 CMM细胞STAT3的表达增加和活化水平升高在CMM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其活化水平升高有助于CMM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nm23/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表达与人恶性黑素瘤(恶黑)转移潜力的关系,我们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恶黑组织中nm23基因的表达,以及表达程度与组织病理、细胞DNA含量、增殖指数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发现nm23/NDPK在转移性恶黑及原发性恶黑伴淋巴结转移时表达减低。其表达程度与DNA含量及增殖指数呈负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无关。另外,nm23/NDPK表达程度高者生存时间较表达低者长。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 探讨p-Akt(Ser-473)表达水平与恶性黑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1例恶性黑素瘤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中p-Akt的表达,以21例色素痣作对照,分析其与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Akt在转移性黑素瘤的表达阳性率(67%)高于原发性黑素瘤(56%),而在色素痣中表达阴性,三组间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肿瘤浸润深度及年龄与p-Akt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和0.53,P均 < 0.05)。p-Akt的强表达与恶性黑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r = 0.41,P < 0.05),而高危黑素瘤(浸润厚度 > 1.5 mm)患者中p-Akt的强表达与生存率的相关性更为显著(OR = 2.586,95%可信区间为0.906 ~ 7.382,P < 0.05)。结论 p-Akt的表达随着恶性黑素瘤的浸润程度和进展显著提高,并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此外,p-Akt可能有利于判断高危黑素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
患者男,77岁。左侧腰部斑块10年。左中下腹黑褐色斑疹4年,同时全身阵发性皮肤瘙痒15年。皮损组织病理诊断:①Bowen病;②恶性黑素瘤。经手术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9岁。全身出现结节2月。早期出现肝脏、肺和皮肤的多发转移灶。皮肤病理检查:皮下结节示典型的结节性恶性黑素瘤的表现。本文讨论了恶性黑素瘤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