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补氧部位、补氧流量以及呼气阀对无创呼吸机监测潮气量的影响,指导临床应用无创通气时选择最佳的补氧方案和呼气阀。方法 模拟临床无创通气,在此基础上分别在面罩上、呼气阀后和呼吸机出气口给予补充氧气,测量潮气量和氧浓度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相同条件(Inspiratory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IPAP:18 cmH2O;Exhal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EPAP:6 cmH2O)下,不同呼气阀(平台阀、静音阀、侧孔阀)间对潮气量存在影响(P<0.05)。应用静音阀、平台阀、侧孔阀时补氧部位在测压点前补充氧气,测定的潮气量均较测压点后高。相同条件下补氧部位在面罩上补充氧气,测定的氧浓度高于呼吸阀后和呼吸机出气口的氧浓度;无创通气应用侧孔阀时测定的氧浓度高于平台阀和静音阀。无创通气应用平台阀时,平台阀采用出口端端口补充氧气,测定的氧浓度高于入口端端口。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时,相同条件下不同类型呼气阀之间的潮气量、氧浓度存在差异;随着补充氧流量增大,测定的潮气量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呼气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给氧方法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严重低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氧合效果。方法:按患者自身交叉配伍设计,把具有严重低氧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呼吸机面罩上给氧(对照组)与呼吸机面罩内给氧(试验组)两组血气及指末梢脉氧改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在使用呼吸机前PaO2为(58.26±7.52)mm Hg(1 mm Hg=0.1333 kPa),使用呼吸机2 h后PaO2为69.80 mm Hg;试验组在使用呼吸机前PaO2为(57.68±6.45)mm Hg,使用呼吸机2 h后PaO2为80.53 mm Hg。两组在使用呼吸机2 h后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2、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使用呼吸机10 min、30 min、1 h后的SpO2分别为(85.7±10.44)%、(84.3±8.98)%、(85.3±9.35)%,试验组分别为(92.6±8.62)%、(95.2±7.76)%、(95.5±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面罩内给氧较呼吸机面罩上给氧对严重低氧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更有助于改善氧合,且不会引起二氧化碳储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尽早应用无创机械通气以纠正低氧血症的技术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氧合功能不全患者60例(治疗组),以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PSV PEEP),待氧合功能不全纠正后撤机。选择同期住院相同病情的氧合功能不全患者60例接受简易面罩吸氧(对照组)。两组吸入氧浓度(FiO2)均为40%,观察10min后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及30min后血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指标相仿(P>0.05);给予面罩吸氧5min后,SaO2分别为94.7±5.3%和81.1±7.2%(P<0.01),30min后,氧合指数(PaO2/FiO2)331.2±18.3和220.3±14.5mmHg(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6±7.1和61.7±5.6mmHg(P>0.05)。结论:氧合功能不全患者尽早使用经鼻面罩吸氧无创机械通气可明显纠正氧合功能不全,而对二氧化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肺水肿(ACPE)4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NPPV组。NPPV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通过面罩与呼吸机相连,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面罩吸氧。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气、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临床指标,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NPPV组24例患者中有3例改行气管插管;对照组24例8例改行气管插管。NPPV组的症状缓解时间40(5—7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45(49—263)min,NPPV在第1个2h内迅速改善氧合。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能快速改善氧合、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呼吸困难,减少气管插管,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李娟 《黑龙江医学》2012,(11):834-835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早期ARDS患者采用德国VELA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辅助通气,观察治疗1 h、24 h后呼吸频率、心率、氧合指数的变化(治疗失败改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28例顺利转出ICU,8例失败,成功率为77.8%。结论早期ARDS使用NPPV可明显缓解病情,改善患者预后;NPPV联合常规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6例ARDS患者采用面罩实施NPPV,根据NPPV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记录两组病人NPPV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NPPV治疗成功9例,成功率为56.25%,7例NPPV治疗失败后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其中5例死亡,总死亡率为31.25%.NPPV成功组9例均为ARDS早期患者,治疗2 h后PaO2/FiO2、HR、PaOz、SaO2、RR都有明显好转.NPPV治疗失败组全为呼吸窘迫较严重的ARDS患者,治疗两小时后PaO2/FiO2、HR、PaO2、PaCO2、SaO2、RR无明显变化.结论 NPPV对部分ARDS患者有良好的通气支持作用,尤其是ARDS的早期阶段.选择适当的患者应用NPPV进行早期干预,合理选择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注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有效改善肺的氧合,缓解呼吸窘迫,减少有创通气.若NPPV治疗失败,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做有创通气,避免盲目的 观望等待,延误了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7.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36例AECOPD合并中-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低流量吸氧(2L/min),试验组接受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h及24h分别记录心率(HR)、呼吸(RR)、SpO2%及动脉血气指标(pH、PaCO2、PaO2)。结果NPPV通气治疗2h和24h后,试验组pH、SpO2和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HR、RR和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各项指标也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合并中-重度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即时效应,可作为其首选的通气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iPAP Vision无创呼吸机的特点及在产科危重病人综合救治中的使用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使用BiPAP Vision无创呼吸机的产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流程和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脱机成功,15例无创正压通气(NPPV)24h内成功脱机,占35.71%(15/42),27例NPPV时间超过24h,占64.29%(27/42).NPPV4h呼吸频率下降、PO2/FiO2上升(P<0.05).无转为有创机械通气者,亦无发生NPPV相关并发症者.结论 BiPAP Vision无创呼吸机因其具有流速大、漏气补偿完备、氧流量控制精确和通气模式多样等优势,在产科危重病人综合救治中提供了有效的呼吸支持,保障了病人的成功救治.注意定期对呼吸机进行维护和使用中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模式是安全、有效使用该设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董涛  宋修响  王素庆 《吉林医学》2013,(33):6910-6910
目的:讨论密闭通气型口咽通气道接面罩结合呼吸机、喉罩结合呼吸机、仰头抬颌法面罩结合呼吸机对低氧血症患者进行急救给氧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需要机械通气患者135例,其中心肺复苏(CPR)患者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3例,颅脑外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45例、B组45例、C组45例。A组行密闭通气型口咽通气道接面罩结合呼吸机给氧,B组行喉罩接呼吸机给氧,C组行传统仰头抬颌法面罩结合呼吸机给氧,比较三组患者气道建立时间和预氧合(SpO2≥98%)所需时间。结果:A组气道开放所需时间和氧合(SpO2≥98%)所需时间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不良反应例数A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密闭通气型口咽通气道结合面罩可以迅速安全的开放气道,给氧效果优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肺功能中重度减低行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胸外科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NPPV组(32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雾化吸入、止痛、营养支持等治疗。NPP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PPV治疗。对照组采用文丘里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浓度30%50%。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气分析、胸腔管拔除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PPV组术后氧分压[(74.20±9.41)mm Hg vs.(60.30±8.22)mm Hg]、二氧化碳分压[(40.38±7.66)mm Hg vs.(48.34±8.46)mm Hg]、pH值(7.385±0.059 vs.7.315±0.039)、拔管时间[(3.2±1.4)d vs.(5.3±1.2)d]、总引流液量[(638.6±32.2)ml vs.(850.8±68.4)ml]、住院时间[(10.3±2.4)d vs.(15.8±2.6)d]等均明显改善(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NPPV组为21.9%(7/32),低于对照组的57.2%(16/28)(P<0.05)。结论对于肺功能中重度减低行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NPPV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周家仍 《医学综述》2013,(24):4597-4599
目的分析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联合用药通气组患者给予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单纯正压通气组单纯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指标、呼吸机指标、并发疾病情况等差异。结果联合用药通气组患儿治疗后6 h、12 h血氧分压及pH值均著显高于单纯正压通气组(P〈0.05),治疗后6 h、12 h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单纯正压通气组[(40.21±5.98)mm Hg vs(46.34±5.29)mm Hg]、[(38.76±5.23)mm Hg vs(44.34±5.78)mm Hg](P〈0.05);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呼吸频率均显著优于单纯正压通气组[(16.42±2.75)cm H2O vs(20.86±2.18)cm H2O]、[(3.21±1.37)cm H2O vs(5.03±1.26)cm H2O]、[(56.42±7.43)次/min vs(63.24±6.39)次/min](P〈0.05);总并发疾病概率显著低于单纯正压通气组[2.5%vs 10%](P〈0.05)。结论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部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气道痰液引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宿迁市钟吾医院ICU收治的28例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镇静、肌松、持续俯卧位通气状态下监测初始仰卧位、俯卧位1h、俯卧位2h、恢复仰卧位2h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痰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与初始仰卧位比较,患者俯卧位1h、俯卧位2h时PaO2[(85±12)mmHg和(97±10)mmHg比(65±11)mmHg]、PaO2/FiO2[(150±37)mmHg和(158±50)mm如比(130±28)mmHg]明显升高(P〈0.05),且恢复仰卧位2h时持续存在[PaO2(87±11)mmHg,Pa02/Fi02(150±52)mmHg,P〈0.05],MAP、HR、CV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2h时气道痰液引流量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15.3±2.0)mL比(8.1±1.1)mL,P〈0.05],而俯卧位1h、恢复仰卧位2h痰液引流量与初始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0)mL和(8.3±1.2)mL比(8.1±1.1)mL,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可改善气道痰液引流,但恢复仰卧位后改善引流作用消失;俯卧位通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俯卧位通气可用于严重吸入性肺炎并ARDS的辅助治疗,需气道充分引流的患者可适当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一代比例辅助通气模式(PA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提供辅助呼吸时,不同辅助比例(PA)对患者通气、氧合及呼吸功耗状况等相关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交叉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随机选取PAV模式中的三个辅助比例,即80%PA、60%PA、40%PA先后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每个辅助比例持续时间均为30 min;在应用不同辅助比例前均先给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辅助呼吸,持续时间30 min。比较不同PA及PSV模式条件下通气、氧合及呼吸困难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不同PA时患者呼吸做功(WOBp)及呼吸机做功(WOBv)的变化。结果共28例患者入选。随着PA不断下调,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潮气量(VT)逐渐降低(P〈0.05),呼吸频率(RR)逐渐加快(P〈0.05),分钟通气量(MV)、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p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无明显变化(P〉0.05)。与在PSV模式时相比,PIP在80%PA时显著增高(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Pm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VT在80%PA时显著增高(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RR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增高(P〈0.05);MV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随着PA不断下调,Borg评分及呼吸肌做功评分逐渐增加(P〈0.05)。与在PSV模式时相比,Borg评分及呼吸肌做功评分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增加(P〈0.05)。随着PA不断下调,WOBp不断增加,在40%PA时显著高于在60%PA(P=0.000)及80%PA时(P=0.000),在60%PA时显著高于80%PA(P=0.000);WOBv不断降低,在40%PA时显著低于在60%PA(P=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至2013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及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SIMV)加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后的呼吸力学、血气等指标。结果与SIMV组比较,ASV组潮气量(VT)显著增加[(627.3±58.8)mL比(430.5±76.8)mL,P〈0.01],而呼吸频率明显下降[(15.5±3.6)次/min比(22.3±2.8)次/min,P〈0.01],气道峰压(PIP)显著下降[(2.31±0.60)kPa比(3.31±0.82)kPa,P〈0.05],平均气道压无明显改变(Pm)[(0.74±0.68)kPa比(0.77±0.25)kPa,P〉0.05],吸气阻力(R)显著下降[(1.51±0.52)kPa·L^-1·s^-1比(2.35±0.24)kPa·L^-1·s^-1,P〈0.05]。ASV组器械附加功(WOBimp)(0.02J/L比0.06J/L,P〈0.01)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0.027kPa·s比0.051kPa·s,P〈0.01)均较SIMV组明显降低,带机时间明显缩短[(7.2±2.1)d比(9.5±2.9)d,P〈0.05]。SIMV和ASV两种呼吸模式下血气分析、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SIMV模式相比,ASV可以降低呼吸功并改善高通气力学,缩短带机时间,推荐用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8例骶髂关节痛患者临床资料.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27例采用骶髂关节内注射臭氧治疗,41例采用骶髂关节内注射消炎镇痛液(复方倍他米松0.5 ml,2%利多卡因2 ml,生理盐水1.5ml)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缓解骶髂关节痛患者的症状(均P<0.05),两种治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法评估痛疼程度分别为(0.51±0.03)与(0.34 ±0.06) cm,治疗次数分别为(1.98±0.94)和(1.82±0.88)次,住院时间分别为(14.6±7.0)和(14.9 ±6.4)d(均P>0.05).表明骶髂关节内臭氧注射可以改善骶髂关节痛患者的疼痛,与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及影响成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28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PPV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NPPV治疗组应用NPPV进行呼吸支持。动态观察治疗后的变化,评估达到预设气管插管标准的病例数和相关的指标。结果 NPPV成功率为66.7%(10/1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率(33.3%比86.4%,P=0.009),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异(7.7%比27.3%,P=0.300)。NPPV治疗成功组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例数明显少于失败组(2/10比4/5,P=0.01;1/10比3/5,P=0.03)。相关分析显示NPPV治疗失败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显著相关(r=0.58,P<0.05;r=0.53,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是NPPV失败的独立因素(r2=0.33,P=0.024)。与NPPV治疗前相比,成功组治疗24 h后呼吸频率显著降低[(29±4)次/min比(33±5)次/min,P<0.05],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升高[(191±63)mm Hg比(147±55)mm Hg,P<0.05],心率、APACHEⅡ评分、pH值和PaCO2无显著变化(P>0.05);失败组24 h后呼吸频率显著增快[(40±3)次/分min比(33±3)次/min,P<0.05],PaO2/FiO2呈下降趋势[(98±16)mm Hg比(123±34)mmHg,P>0.05]。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NPPV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有选择的病例中,NPPV治疗ALI/ARDS有效和安全,可以改善ALI/ARDS氧合,降低插管率。此研究结果支持NPPV作为ALI/ARDS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液灌流(HP)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氧合指数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CRRT+H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变化及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发生率、机械通气比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入住ICU时间。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有逐步上升趋势,但B组患者氧合指数上升程度大于A组(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B组APACHEⅡ评分下降程度大于A组(P〈0.05)。A组ALI/ARDS发生率为75.0%,机械通气比率为75.0%,VAP发生率为55.0%,均明显高于B组的40.0%、40.0%和10.0%(P〈0.05);A组入住ICU时间为(17.7±4.2)d,明显长于B组的(13.0±4.4)d(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CRRT联合HP治疗SAP患者能有效改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并可降低ALI/ARDS、VAP发生率,缩短患者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8.
郑德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27-112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11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6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并分析两组基本临床情况、介入后的TIMI血流分级、平均住院天数、7d后的LVEF、ST段回落、cTnI和CK-MB的峰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治疗组TIMI 3级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对87.5%,P>0.05),但CK-MB峰值[(212.02±102.98)μg/L对(278.30±116.96)μg/L,P<0.05],cTnI峰值(46.36±36.00)μg/L对(57.78±30.56)μg/L,P<0.05]及平均住院天数[(9.36±4.76)d对(15.67±6.91)d,P<0.01],ST段回落[(6.97±3.66)mm对(4.35±2.17)mm,P<0.01];7d后的LVEF[(53±7)%对(45±8)%,P<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对32例需长期机械通气的ICU老年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DT),取同期36例传统气管切开术(TST)作对照,PDT组手术时间短于TST组[(10.6±3.4)min和(30.9±7.1)min,P〈0.01];PDT组切口长度小于TST组[(1.3±0.2)cm和(3.2±0.3)cm,P〈0.01];PDT组出血量小于TST组[(10.4±3.8)ml和(40.7±11.7)ml,P〈0.01];PDT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PDT组(15.6%和38.9%),P〈0.05。PDT适用于需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排出量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给予或增加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t〉65mmHg。采用脉搏轮廓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法监测患者心率(HR)、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每搏排出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和心功能指数(CF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给予或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显示:CI和SVI显著增加[(4.08±1.18)比(3.50±1.10)L·min^-1·m^-1,(35.98±9.93)比(30.45±8.64)mL/m^2,均P〈0.05],CVP和GEDVI亦显著增加[(8.61±2.91)比(8.17±2.73)mmHg,(762.22±143.83)比(700.44±137.90)mL/m^2,均P〈0.05),CFI显著增加[(5.62±2.24)比(5.25±2.29)L/min,P〈0.05],MAP和SVRI明显升高I(77.72±8.22)比(6n17±4.26)mmHg,(1469.33±471.35)比(1289.44±397.30)dyn·s·cm^-5·m^-2,均P〈0.05],HR无明显改变[(114.50±17.98)比(113.94±17.21)次/min,P〉0.05]。动脉血乳酸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23±3.92)比(4.46±4.67)mmol/L,P〈0.05]。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前后GEDVI变化(ΔGEDVI)、CFI变化(ΔCFI)与CI变化百分比(ΔCI%)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和0.92,均P〈0.05),而治疗前GEDVI、CFI则与ΔCI%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增加患者心排出量,与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心脏前负荷以及心肌收缩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