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女性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于卵巢、盆腔腹膜表面或其他盆腔组织。报告1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15年发生阴道残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患者4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伴腹痛3年、加重2个月就诊,全腹增强CT发现左侧髂血管旁不规则软组织,多学科会诊后拟诊断为阴道残端病变行腹腔镜探查术,根据术中所见行左侧阴道残端肿物切除术,切除组织经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阴道残端EMs。结合此病例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上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出血病例提供了诊疗思路,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手术后并发阴道残端EMs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例 1  36岁。因左侧腰痛、间断血尿 1年就诊。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示右肾积水、左输尿管下端梗阻 ,长约 1cm。 1992年 5月 16日以输尿管狭窄、肾积水收住院。患者 2年前因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行子宫切除术。输尿管盆腔段有约 2cm长的狭窄段 ,快速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异位 ,行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切口甲级愈合 ,9天出院。例 2  4 0岁。因经期腹痛、腰痛 2个月就诊。妇科检查 :子宫偏左 ,左附件区可触及 5 .0cm× 3cm大的囊性包块。B超示左附件区有一 5 .2cm× 4 .2cm× 4 .0cm大的囊性肿物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结直肠EMs及1例输尿管EMs伴淋巴结转移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1例患者因腹腔播散性腺肌瘤累及肠道,行肿物、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周淋巴结内可见子宫内膜异位。1例患者因深部浸润型EMs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病变累及直肠,切除直肠,术后病理示EMs,肠周淋巴结可见异位子宫内膜。1例患者因右肾积水、右输尿管肿物行右输尿管镜检查,后行开腹右输尿管局部切除+右输尿管膀胱瓣吻合术,术后病理示髂内淋巴结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结论:EMs淋巴结转移发病率可能被低估,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中对于区域淋巴结的切除及术后药物辅助治疗可减少疾病复发。对于EMs淋巴结转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病例摘要 患者,女,78岁,主因"子宫内膜腺鳞癌ⅢcG3复发化疗后"于2010年10月5日入院。患者4年前因绝经后阴道出血于本院行子宫分段诊刮术。术后病理:"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腺鳞癌)"。于2006年9月28日行闭式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病理证实为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11例术前宫颈外观正常而术后病理切片提示病变,其中9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宫颈锥切术。术前宫颈外观异常8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宫颈肿物,1例表现为宫颈息肉,4例表现为宫颈紫蓝色结节;6例患者主诉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和/或性交后出血;4例浅表的宫颈紫蓝色结节行结节切除术,宫颈肿物及息肉行病灶切除2例,全子宫切除2例。结论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伴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性交后出血。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采取个体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1病历报告患者57岁,孕5产4。子宫全切术后15年,因发现盆腔肿物1d,于2005-03-10入院。该患者于15年前,因月经量增多3个月,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肌瘤于1990-02-25入院。当时妇科检查: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质硬,活动。临床诊断:子宫平滑肌瘤。行全子宫及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送病理检查:全子宫及左侧附件切除标本,子宫大小14·0cm×4·0cm×3·0cm,子宫颈处见圆形肿物,直径9·0cm,切面灰白,呈编织状。病理报告: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患者4个月前开始出现肛门右侧疼痛,呈阵发性,伴右下腹酸胀不适,无其他症状。在当地门诊静滴抗生素(名称不详)7d,症状好…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血管肉瘤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的间质性肉瘤,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相对困难,确诊主要依据组织活检,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报道1例子宫内膜血管肉瘤患者的诊治情况。患者因阴道异常出血1个月余就诊,期间出血量多于平时月经量。入院后完善专科查体、妇科超声及盆腔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综合外院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切片,考虑子宫内膜肉瘤。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子宫内膜血管肉瘤,临床分期ⅢC1期,术后患者未行辅助治疗,术后5个月复查考虑复发转移。子宫内膜血管肉瘤术后复发时间短且具有远处转移的风险,术后辅助性放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1病例分析患者,女,年龄59岁,2010年01月19日患者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月余于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和诊刮术,术中病理报告提示子宫内膜癌,2010年01月26日行全麻下腹腔镜辅助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示子宫中低分化内膜样腺癌,侵及子宫壁全层,脉管内见癌栓,双侧宫旁及双附件未见癌,送检右闭孔淋巴结转移1/8,左闭孔淋巴结见癌转移O/9,左髂外淋巴结见癌转移1/7,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术前诊断性刮宫结合宫颈赘生物活物活检确诊率为66.7%(6/9);临床分期为Ⅰ期11例,Ⅱ期2期,Ⅲ期1例,Ⅳ期1例;行全子宫(含次广泛)及双侧附件切除术8例,行全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术6例,行宫颈赘生物摘除术1例;术后11例全身化疗,3例辅以盆腔放疗;随诊2例死亡,13例已存活7-21年。结论:对此类患者,术前诊断性刮宫是必要的。疑有恶性应送冰冻病理检查;以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辅以化疗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因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因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住院治疗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8例患者在初次子宫切除时均保留一侧或双侧附件,其中26例(68.4%)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2例(31.6%)出现症状就诊发现。2例患者行药物治疗,36例患者手术治疗。病理证实卵巢良性肿瘤13例,卵巢恶性肿瘤3例,瘤样病变11例,炎性病变7例,盆腔平滑肌瘤和阑尾肿瘤各1例。卵巢肿瘤和瘤样病变中,子宫切除术后5年以上发现者分别占87.5%(14/16)和18.2%(2/11)。再次手术后随访,仅1例出现盆腔包裹积液。结论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肿物存在卵巢肿瘤可能,且多为术后5年以上发现。良性疾病患者再次术后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慢性子宫内翻是一种罕见病,报告1例老年女性因子宫内膜腺肉瘤导致子宫内翻,继发感染、尿潴留及静脉血栓栓塞的病例。患者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就诊,期间发现肿物自阴道逐步脱出,经专科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考虑是继发于宫底肿物的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病程中患者先后出现感染、尿潴留及左下肢全程静脉血栓栓塞。经多学科会诊,最终于椎管内麻醉下行经腹会阴联合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子宫内膜腺肉瘤,临床拟诊ⅠA期,患者拒绝再分期手术及辅助治疗,术后随访2年无新发肿物。针对该类罕见疾病,结合超声及盆腔磁共振成像典型征象可尽早明确诊断,其治疗需针对原发肿瘤、继发于内翻子宫的并发症及患者自身合并症,制定个体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 3 8岁 ,孕 3产 1。因双下肢水肿半年 ,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累及右心房 ,盆腔囊实性占位性病变” ,于 2 0 0 1年 6月 18日入我院心外科病房。患者于 1999年 3月因检查发现“子宫肌瘤” ,在外院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妊娠 3个月大小 ,子宫表面血管呈串珠样增粗改变 ;右侧宫角和右侧附件融合为一体 ;右侧骨盆漏斗韧带血管内可触及实性肿物 ,行全子宫及右侧附件切除术。病理报告为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肉眼可见平滑肌瘤延伸到血管腔内。询问既往病史无特殊。入院前半年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 ,尤其以右…  相似文献   

13.
例1,49岁。2年前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2月常规随访主诉右下腹偶感隐痛,妇科检查示阴道残端愈合,无异常分泌物,建议门诊随访以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2年患者仍偶感右下腹隐痛,且渐有坠胀感,近期加重,遂来院就诊。患者术后无接触性出血史。妇科检查示阴道粘膜充血,淡黄色分泌物较多,阴道顶端右侧见肉芽组织直径约2cm,盆腔右侧扪及囊肿约4cm。B超示右侧盆腔有一液性区4cm×3cm×3cm,疑为右卵巢。拟诊为1.右附件囊肿;2.阴道残端肉芽。行肉芽摘除术。术时患者感右下腹有剧烈牵拉痛,肉芽摘除后在阴道残端见一小破口,并见未吸…  相似文献   

14.
患者,30岁,因"反复不规则阴道出血3年"于2005年3月14日首次入院.入院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血清CA125水平正常,官腔诊刮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彩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侵及浅肌层.于2005年3月23日行经腹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后不同病理类型盆腔包块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因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后发现盆腔包块,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行手术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最常见病例类型为盆腔炎症性疾病39.3%(22/56),其次为卵巢良性肿瘤19.6%(11/56)、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6.1%(9/56),卵巢输卵管瘤样病变12.5%(7/56),卵巢输卵管恶性肿瘤8.9%(5/56)。盆腔炎症性疾病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发病时间距离子宫切除后年限及发病年龄低于其他组(P<0.05)。盆腔炎性疾病组盆腹腔手术次数多于其他组(P<0.05)。随着子宫切除术后间隔延长,卵巢良恶性肿瘤比例增加。结论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病理类型多样,以良性为主,术后5年以上出现的盆腔包块,多为卵巢肿瘤,建议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6.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尿管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输尿管内异症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有肾积水及输尿管梗阻;4例有继发痛经;3例术前曾怀疑内异症进行过药物治疗;2例肾血流图检查提示单侧肾功能已很差;5例患者均进行了开腹手术,3例进行了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部分输尿管切除和膀胱输尿管再植术/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部分输尿管切除及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全子宫切除及输尿管松解术;术后随诊时间超过6个月,1例未切除子宫及双附件者,术后1年出现继发痛经,另4例无症状。结论:多数输尿管内异症来自盆腔内异症的直接侵犯,当患者有盆腔内异症,且又出现输尿管梗阻,则高度提示输尿管内异症。应尽早手术治疗,解除梗阻,保护肾脏。除非患者渴望生育,一般最好同时切除全子宫双附件,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子宫内膜切除术是通过去除子宫内膜,达到减少经血量目的的腔内手术,主要适应症为功血,可同时切除突向宫腔的肌瘤。腺肌病因有进一步手术的指征,故非适应症。在1990年5月至1993年4月所施208例子宫内膜切除术中,经术中镜下所见,B超监视示灌流液进入肌层及病理证实,发现子宫腺肌病28例。经术后3~34个月随访,2例子宫切除,26例疗效满意,成功率92.86%,月经均有改善,贫血治愈,18例术前痛经者77.8%术后痛经消失,22.2%减轻。文中就子宫内膜切除术能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子宫切除的治疗原则常使患者望而却步,若术前能对此病正确诊断,选择轻症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有可能成为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 1999年9月至2003年3月应用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100例手术指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月经过多,无生育要求,合并粘膜下肌瘤≤5.0cm的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12例同时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 除3例因异常子宫出血行第二次手术切除子宫外,其余97例月经均有所改善,手术成功率97.0%。术后94例无月经,3例为月经点滴状,12例痛经明显改善。结论 子宫内膜切除术可减少或停止月经,切除子宫内膜的同时切除子宫肌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及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1996年行手术治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3组,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者为A组(54例);行广泛或次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者为B组(14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或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或次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者为C组(42例),分析3组的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 A、B、C 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5%、90.5%、95.1%,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诊超过2年的71例中9例复发,复发率为12.7%;9例复发者中7例于3年内复发,其中盆腔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5例;A、B、C 3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3.9%、9.1%、12.5%,其中盆腔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9%、9.1%、8.3%,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8%、9.1%、12.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手术方式不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扩大手术范围或行淋巴结清扫术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在术后复发患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辅助治疗时应考虑术后复发的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20.
例1.27岁,结婚3年未孕。2005-02—16因肛门坠胀感1个月余收住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有痛经病史。1997年8月因盆腔肿块于外院行左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此次人院前1个月余无明显诱因自感肛门坠胀,在当地医院行静脉补液抗炎治疗,但效果欠佳,遂于2005-02-03至我院门诊,妇科检查示骶前区直肠前方可触及一直径约5cm肿块,粘连固定,由于肿块位置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