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剑波  李秀惠 《肝脏》2012,17(8):596-598
一、慢性肝炎病毒 (一)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呈全球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我国1~59岁普通人群的HBsAg携带率为7.18%[2].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3].我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的约30万例.HBV慢性感染不仅难以治愈,造成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且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4].  相似文献   

2.
<正>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由利什曼原虫寄生人体单核巨噬细胞内所致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疾病。国内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基本消灭黑热病,90年代发病率升高。WHO估计每年约有150万皮肤利什曼病和50万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新病例出现,感染人数1 200万,误诊、漏诊病例数量不少~([1])。全球每年  相似文献   

3.
利什曼病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按临床表现可区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皮肤黏膜利什曼病3种。利什曼病广泛分布于亚、非、欧以及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带,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短期内颇难解决。中国的利什曼病有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2种。原流行于中、东部7省平原地带的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至1983年已告消除,但在新疆南部的一些古老绿洲平原地带则仍有该病发生。西部的山丘和荒漠地带的内脏利什曼病为动物源型,防治难度大,为目前该病的主要流行区。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克拉玛依发现了皮肤利什曼病,该病在国内的分布区域尚待调查。近年来在四川、安徽、新疆和河南等省(自治区)发现国外输入的皮肤利什曼病,该病能否在我国西部传播,尚待观察。艾滋病(AIDS)的流行,人群中HIV感染人数的增加,使利什曼原虫/HIV共感染的机会增多,这对我国利什曼病的流行态势将产生何种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李杰  庄辉 《肝脏》2012,17(1):2-5
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其感染人数是艾滋病人数的10倍以上[1].全球估计有57%的肝硬化病例和78%的肝细胞癌(HCC)病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关.全世界约有20亿人已感染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50~7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疾病.约有1.3~1.7亿人为慢性HCV感染,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HCV感染相关疾病[2].201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第63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一项议案,呼吁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尽管目前甲型肝炎(甲肝)和乙型肝炎(乙肝)有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在发展中国家,多数慢性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尚未得到有效的治疗[3].  相似文献   

5.
陈菊梅 《传染病信息》2005,18(Z1):35-37
目前全球有20多亿人感染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其中有约3.5亿人为慢性感染(终生感染)者.这些感染者可能死于肝硬化及肝癌的几率很高[1].这3.5亿人当中,75%居住在亚洲[2].原发性肝癌或肝细胞癌(HCC)在许多亚洲国家位列癌症死因的前3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而80%的肝癌起因于乙型肝炎(乙肝)[3].我国是全球乙肝和肝癌负担最沉重的国家,HBV流行率最高,HBV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总数的1/3以上.据估计约有1.2亿~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相似文献   

6.
张群  庞国进  丛敏 《肝脏》2013,(11):772-77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作为全世界感染HBV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HBV携带者虽然已由9.75%降至7.18%,但仍有9 300万慢性HBV携带者,其中约有2 000~3 0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和肝癌[1]。  相似文献   

7.
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在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特别规划(UNDP/world bank, WHO, specical programme for research and training tropical diseasea,TRD)中被列为6类主要热带病之一[1].在我国也被列入五大重点寄生虫之中,依据WHO1975~1995年估计丝虫病流行于世界上80多个国家,约1.2亿人感染淋巴丝虫病,受该病威胁的人口已超过11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2].1994年WHO指出淋巴丝虫病已经成为重要的致残病因[3]. 本病在中国、印度、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广泛流行[4],我国是全球丝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5],因此对丝虫病发病机制的了解在临床工作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丝虫病的致病机制予以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厄瓜多尔,利什曼病临床症状除皮肤型和粘膜皮肤型外,还有许多临床表现,这种临床症状的多样性被认为是由于利什曼原虫虫种的多样性造成的。现已知厄瓜多尔有7种利什曼原虫,其中最常见的种是巴拿马利什曼原虫[L.(v.)panamensis]和圭亚那利什曼原虫[L.(v.)guyanensis],按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法将其归类为圭亚那复合体(guya-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结核病,2000年至2020年将有1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2亿人发展为结核病,3500万人死于该病[1].结核分枝杆菌高水平的潜伏感染以及与HIV的合并感染,给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2].  相似文献   

10.
人体利什曼病的病原至少有利什曼属的13个种和亚种。这些利什曼原虫都是通过白蛉吸血从其它感染的人或哺乳动物传给人的。已有约80个国家有利什曼病的报告。每年的新病人可能有40万。利什曼病在临床上可分为3大类:内脏利什曼病,如不治疗,可导致死亡;皮肤利什曼病,常产生永久性面部损形;新世界的粘膜皮肤利什曼病,可产生严重的鼻、口、咽腔残缺,有时致死。由于各型利什曼病相互之间在流行学上有其本质上  相似文献   

11.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 (L eishmania)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不同虫种的感染导致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内脏利什曼病是致死性疾病 ,皮肤及皮肤粘膜利什曼病则可能造成广泛而严重的皮肤损害甚至留下疤痕。虽然从古代开始人们就想获得有效的疫苗 ,但直至体外前鞭毛体的培养成功后才揭开了抗利什曼病疫苗研究的序幕 ,而绝大多数的科学试验是立足于抗皮肤利什曼病。1 灭活疫苗  将单纯灭活前鞭毛体接种人体以观察其保护作用及人体的免疫反应 ,试验结果显示 ,可诱导受试者对自然感染显著的保护性 ,同时提示皮试转为阳性可以作为获得保护性免疫的…  相似文献   

12.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广泛流行于亚非、南美等76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约2亿人受感染,6亿人受感染威胁[1].近50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血吸虫发病率从解放前的0.81/10万下降至2007年的0.06/10万.但近几年钉螺感染率下降不明显或有反复,可能与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洪水、气候变化等有关.农民和渔、船民感染率仍较高[2,3].  相似文献   

13.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可导致各种感染[1].目前MRSA正在全世界快速蔓延,全球有多达5300万人携带MRSA[2].MRSA所致感染可呈散发、流行、甚至暴发,并可在医院内交叉传播造成流行.因MRSA传播迅速、控制困难、治疗棘手、后果严重,故有"超级病菌(super bug)"之称[3].MRSA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高,给公共卫生事业造成极大负担[2].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在中国,脑卒中是仅次于癌症的第2位杀手[1],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致残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造成的后遗症会给患者带来心理、生理上的障碍[2].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疾病患者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人,存活患者600万~700万;其中75%以上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率40%以上[3].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其较高的医疗费用使诸多家庭不堪重负,甚至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CHD)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CVD)。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有1 7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占死亡人数的29.2%;760人万死于心血管疾病,570人万死于脑血管疾病,其中80%的患者属于中低收入的国家;到2015年,全球将有2 0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我国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流行对宏观和微观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诊断出第 1例艾滋病 2 0年后 ,人们已广泛认识到艾滋病的流行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危机[1] 。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UN AIDS)估计 ,到 2 0 0 1年末全球艾滋病幸存者将达到4 0 0 0万人 ,2 0 0 1年有 5 0 0万人感染艾滋病 ,30 0万人死于艾滋病[2 ] 。目前 95 %的感染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而过去 5 0年的发展成果 ,包括儿童生存和期望寿命的增加 ,正由于艾滋病的流行而抵消。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躲过这种疾病的威胁 ,它牵动着诸多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 ,同时这一疾病已严重影响千百万人的生命 ,威胁着众多家庭…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全球约有1.7亿慢性感染者,每年有300~400万新发感染病例[1].在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普通人群中抗HCV的阳性率为3.2%[2].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估计全球每年有100万~200万人直接死于HBV持续感染[1].中国每年乙型肝炎发病超过600万人次.目前,已发现的HBV基因型为A~H 8种[2].  相似文献   

19.
利什曼病在临床上分为3种类型,即皮肤利什曼病(CL),粘膜利什曼病(McL)和内脏利什曼病(VL)。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是通过媒介白蛉叮咬含有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人或动物储存宿主再叮咬健康人而传播  相似文献   

20.
石庆阳  饶慧瑛 《肝脏》2021,26(6):590-592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在人群之间流行.HCV感染人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其中慢性丙型肝炎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影响全球1.84亿人[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数据,全球在2015年有7100万慢性HCV感染者[2].HCV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及亚型,基因1 型是主要的流行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