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传统二尖瓣置换术(MVR)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MVR治疗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MV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将其分为3组,组1:35例,保留全部二尖瓣装置;组2:19例,保留二尖瓣后瓣瓣下结构;对照组:23例,行传统MVR手术. 结果术后早期对照组和组1各死亡1例,晚期对照组死亡2例,组1和组2各死亡1例.术后3~1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对照组和组2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 LVEDD)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组1LVEDD 增大不明显(P>0.01).组1、组2左心室射血分数 (EF)和短轴缩短率(FS)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1). 结论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MVR时保留二尖瓣装置有利于术后左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氯化喹啉治疗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溶血二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 9年以来我科使用氯化喹啉治疗了 5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严重溶血的患者 ,效果良好。现将典型的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例 1 女 ,2 4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MS)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MI)。 1989年 1月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植入国产 2 4号碟瓣。术后第 4天心尖区再次出现收缩期杂音 ,有高热、寒颤、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40 g/ L,总胆红素 2 2 2 mm ol/ L,直接胆红素 32 μmol/ L。超声心动图示有瓣周漏。术后 35天再次手术缝合瓣周漏 ,术后心尖区收缩期杂音消失 ,但上述症状无改善。血…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房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二尖瓣置换术 (MVR)同期Cox迷宫III型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房颤 (Af)的效果。方法  1994年 3月至 1999年 2月间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病人 5 4例。其中男 30例 ,女2 4例 ;年龄 (45 32± 6 37)岁。风湿病史 15年以上 ,房颤病史 2~ 7年。术前心功能III~IV级。均行MVR +Cox迷宫III型手术 ,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者附加三尖瓣成形术 (TVP) 34例 ,清除左房血栓 4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 ,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 (75± 2 0 )min和 (12 4± 36 )min。复跳后出血 2例 ,止血治疗均有效。随访 2 4~ 5 0个月 ,术后Af均消失。有 1例为结性心律 ;窦性心律者占98 11% (5 2 / 5 3例 ) ,最大体力活动时均无窦性迟钝现象 ,无需安装起搏器 ,均有心房收缩功能 ;术后 1年心功能Ⅰ级者占 98 11% (5 2 / 5 3例 ) ,II级 1 88% (1/ 5 3例 ) ;无抗凝严重出血 ,亦无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早期死亡 1例 (1 85 % ) ,术后 1周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第 3年晚期死亡 1例 (1 88% )。结论 MVR同期行迷宫III型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房颤安全有效 ,能消除Af,恢复心房收缩功能 ,可避免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 ,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治疗策略.方法:2002年3月至2010年10月,外科手术治疗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53岁,平均(38.6±13.6)岁.合并原有风湿性心脏疾病22例,先天性心脏病14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风心病人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MVR+AVR)1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除予以动脉导管未闭(PDA)缝合,房、室间隔缺损(A,VSD)修补外,同期行二尖瓣置换4例,二尖瓣成形(MVP)3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前心功能IV级,全身状况极差,感染难以控制并伴有消瘦及恶病质,术后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症及呼吸功能衰竭.术后随访18例,随访时间6个月~48个月,随访期内无复发,心功能恢复至1级9例,Ⅱ级5例,Ⅲ级4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合理矫治原有病变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e repair,MV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连续4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男36例、女11例,年龄10个月~65岁,平均年龄(42.38±15.27)岁。结果二尖瓣成形术后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18±7)个月,(14~1 586)d,术毕二尖瓣功能正常或有微量反流33例(70.21%),二尖瓣轻度反流11例(23.40%)。2例(4.26%)术毕监测发现中度反流,再次行成形术终获成功,1例(2.13%)术毕监测发现中重度反流改行二尖瓣置换术。随访二尖瓣成形术后患者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针对不同瓣膜病变,运用合理的瓣膜成形技术,二尖瓣成形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术前诊断、术中监测、术后即刻评估修复效果可为二尖瓣成形提供良好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NYHA 心功能Ⅳ级的二尖瓣狭窄(MS)、二尖瓣关闭不全(MR)、或二者兼有的患者,其10年生存率不到40%。二尖瓣替换术(MVR)大大地改善了这类病人的预后,但也带来手术死亡等并发症。MVR 的死亡率已降低,60年代约为15%,而70年代未和80年代初则不到10%。70年代初期,对二尖瓣功能不全伴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仅行 MVR 而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为明确 MVR 和MVR+CABG 的手术死亡率及其术前和术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4月 ,我们对 1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施行了三尖瓣置换术 (TVR) ,占同期心瓣膜置换术的3.4 1% ,并就 TVR的近远期疗效进行了观察。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19例 ,男 4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 2 .3± 10 .2岁。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10例 ,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 9例。术前均有肝肿大 ,12例出现心源性恶病质。胸部 X线片示 :心胸比率 0 .6 9± 0 .12 ;超声心动图示 :三尖瓣重度反流 ,合并二尖瓣和 /或主动脉瓣病变 ;心电图示 :心房颤动 18例。术前心功能 级 5例 , 级 14例。行 TVR+二尖瓣置换术 (MVR…  相似文献   

8.
4个月至6岁儿童心脏瓣膜成形术19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 4个月至 6岁儿童房室瓣、主动脉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 ,199例 4个月~ 6岁 ,平均 (2 94± 1 5 0 )岁病儿瓣膜成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 10 4例 ,女 95例 ;体重 3 1~ 2 1 0kg ,平均 (11 7± 3 4 )kg ,81例≤ 10kg ;其中≤ 1岁者 16例 ,≤ 3岁 12 5例。全组均为先天性瓣膜畸形 ,包括 :单纯瓣膜病变 2 1例 ,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 (MI) 7例、三尖瓣关闭不全 (TI) 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1例 ,主动脉瓣狭窄 (AS) 1例 ,MI并TI 2例 ,MI并AI 2例 ,MI并AS 1例 ,MI并二尖瓣狭窄 1例 ;合并其他心内畸形 178例 ,其中MI 12 2例 ,TI 2 6例、AI 9例、三尖瓣狭窄 2例、AS 2例、MI并TI13例 ,MI并AI 2例 ,MI并AS 2例。主要合并心内畸形包括 :室间隔缺损 12 7例、II孔房间隔缺损 31例、动脉导管未闭 3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 6例、法洛四联症 3例、三房心 2例、法洛三联症 2例、肺动脉闭锁 3例 ,其他 3例 ;9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瓣膜成形术同时矫治心内其他畸形。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4例 ,均为体重≤ 10kg ,心胸比率≥ 0 7者 ,死亡率 2 0 1%。死亡原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2例 ,严重肺部感染及肺动脉高压危象各 1例。 16 3例 (82 % )随访 2个月~ 8年 ,平均 4 7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60岁以上老年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修复(MVP)与生物瓣膜置换(MVR)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诊疗中心行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或生物瓣置换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包括同期行三尖瓣修复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排除合并主动脉瓣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二次手术患者,最终纳入患者82例。根据二尖瓣手术方式分为二尖瓣修复组(MVP组,25例)和生物瓣置换组(MVR组,5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曲线,通过Log 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围手术期全组患者平均年龄(66.37±4.41)岁。54.9%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P=0.99),主动脉阻断时间(P=0.88),术后住院时间(P=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VR组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5.3%;MVP组无住院期死亡(P=0.24)。随访5年,最长随访63个月,平均随访47.03个月。MVR组6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死于非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VP组无死亡。两组均无再手术病例。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老年患者采用二尖瓣修复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置换术联合DeVega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和评价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DeVega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28例二尖瓣置换术联合DeVega成形术;对照组:32例同期进行的单纯二尖瓣置换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资料及心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心功能明显改善,未发生急性右心功能不全,且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联合DeVega成形术有利于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对提高二尖瓣置换术的早期和晚期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3年 12月至 1998年 6月我们共施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 89例 ,占同期换瓣手术 32 % (89/ 2 79)。现就双瓣膜置换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术中遇到的难点、术后处理及降低手术死亡率的措施等方面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89例中男 33例 ,女 5 6例。年龄 16~ 6 8岁 ,平均 41 2岁。风湿性心脏病 86例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SBE) 2例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SBE 1例。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 16例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 1例 ,二尖瓣闭式扩张及体外循环直视二尖瓣成形术后 1例。心功能II级 4例 ,III级 6 0例 ,IV级 2 5例。 7例有…  相似文献   

12.
改良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反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改良二尖瓣成形术在小儿二尖瓣反流中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9年3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小二尖瓣中、重度反流行改良二尖瓣成形术患儿106例。全组男69例,女37例;年龄0.4~8.5岁,平均(3.7±1.8)岁;体重6.6 ~52.0 kg,平均(10.0±3.5)kg。术前超声评估左心室功能。按年龄分为3组:<6个月16例;6个月到2岁51例;2岁到8.5岁39例。另有7例合并二尖瓣狭窄,根据术前血流动力学、功能状况和解剖结构分别采用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死亡3例(2.8%),其中2例为术后二尖瓣反流加重严重影响心功能,1例为合并难以纠治的肺高压。其他患儿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小儿二尖瓣反流行成形术可行,术后早期效果良好,瓣膜发育尚可,再手术率相对较低。对小儿二尖瓣反流早期干预可以减少瓣膜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的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5年1月到2011年11月,115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占同期心脏瓣膜手术的8.4%( 115/1366例),其中男65例,女50例;年龄(74.3±3.1)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8例(59.1%),非风湿性瓣膜病47例(40.9%).术前心功能Ⅲ~Ⅳ级75例(65.2%).行二尖瓣置换术(MVR) 55例(47.8%),主动脉瓣置换术(AVR) 33例(28.7%),AVR+ MVR 16例(13.9%),二尖瓣成形术(MVP)3例(2.6%),AVR+ MVP 5例(4.3%),三尖瓣置换术3例(2.6%).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8例(15.7%),三尖瓣成形术71例(61.7%),Bentall手术6例(5.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13.0%).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例(0.87%).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包括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6例,新发房颤17例,呼吸机延迟拔管1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脑部并发症3例.术后6个月复查,112例(97.4%)生存,心功Ⅲ~Ⅳ级8例(7.14%).结论 老年患者心脏瓣膜手术虽然手术风险较高的,但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4月我科共行半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手术 92例 ,全部恢复顺利 ,痊愈出院。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92例 ,男 5 2例 ,女 4 0例。年龄 1~ 4 4岁 ,平均年龄 11.0± 3.5岁。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纠治术 80例 ,二尖瓣成形术 (MVP) 9例 ,二尖瓣置换术 (MVR) 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冠心病(CHD)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1-2019-01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CHD合并IMR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CABG+二尖瓣置换术(MVR),观察组采用CABG+PBMV。比较2组治疗时间及术前、术后即刻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观察组ICU、术后呼吸机、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即刻LVEF大于对照组,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PBMV治疗CHD合并IMR能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瓣膜置换术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4月开始 ,我们采用保留胸骨上部连续性正中小切口行心瓣膜置换术 ,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9例 ,男 3例 ,女 6例。年龄 15~ 5 7岁 ,平均年龄41± 14.9岁。二尖瓣狭窄或合并关闭不全 6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 3例 ;合并亚急性心内膜炎 1例 ,伴心房颤动6例 ,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 1例。心胸比率 0 .41~ 0 .91,平均 0 .6 5± 0 .15 ,心功能 级 5例、 级 4例。常规行心电图、胸部 X线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6例 ,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术 (DVR) 3例。病理诊断为风…  相似文献   

17.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临床经验,并观察其与常规MVR比较的临床效果。方法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54例,其中行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24例(保留二尖瓣后瓣组),行常规MVR30例(常规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指标。结果保留二尖瓣后瓣组无死亡患者,常规手术组死亡1例;保留二尖瓣后瓣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种类和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常规手术组减少;术后3个月保留二尖瓣后瓣组LVEDD较常规手术组减小,LVEF较常规手术组增大(P<0.05)。结论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手术操作不复杂,不增加心内手术时间,有可能减少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术中操作仔细可以避免卡瓣,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更适用于心功能较差、左心室较大的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2月 ,我们采用经右心房房间隔和左心房顶联合切口 ,对 2 3例再次二尖瓣手术或左、右心房均较小的病人进行二尖瓣置换术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 3例中男 12例 ,女 11例 ;年龄 2 6~ 6 5岁。原发疾病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2 1例、退行性瓣膜病变和冠心病所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各 1例。本次手术包括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 9例、二尖瓣置换术后 4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和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二尖瓣狭窄各 1例 ;单纯二尖瓣狭窄 6例、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狭窄和冠心病合并二尖瓣腱索断裂各 1例。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章杏英 《护理学杂志》1993,8(5):199-200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二尖瓣狭窄的一种非手术性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PBMV的操作方法,并结合临床13例患者的护理,提出了术前应做好用物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主动配合,密切监测心功能血压变化,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积极防治穿刺口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126例患者行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27~85(67.6±10.8)岁。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01例,心瓣膜退行性变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二尖瓣腱索断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75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0例,AVR+MVR(双瓣膜置换术,DVR)19例。结果行M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5±7.8)min,体外循环时间(85.3±10.1)min;行A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0.6±12.4)min,体外循环时间(142.3±15.6)min;行D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03.5±18.4)min,体外循环时间(182.3±21.8)min。全组无手术死亡。住院时间(25.7±5.9)d,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2.5±1.9)d。术后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未见瓣膜关闭不全。结论生物瓣膜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采用生物瓣的手术风险与机械瓣无异,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