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抗癌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有增多的趋势,其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呈进行性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药物引起肺部形态学的改变有:1.实质性损害,如肺泡嗜伊红细胞浸润,巨噬细胞浸润或以变态反应为主的肉芽肿等。临床症状呈多种表现。停止用药或给予激素治疗多可恢复。2.因肺泡损伤所引起的病变,如巨噬细胞浸润型的一部分和肺泡增殖、化生的肺实质及肺间质的改变以及组织蛋白的胶原化等,此型  相似文献   

2.
依据病理组织学所见进行诊断和预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急性肝损害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在形态学上分类为①肝细胞损害型;②胆汁淤积型;③混合型。中毒型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害,罕见出现胆汁淤积,但过敏型者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型。也有某些药物可引起这两种所见,即表现为混合型。  相似文献   

3.
一、青霉素类 天然型青霉索极少能引起肝损害,偶尔可引致伴有发热和皮肤发红等变态反应症状的肝功能异常,其发生机制当为药物变态反应。合成青霉素较天然型品类的肝损害发生率高。日本迄今已积累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导致的肝损害10例以上。阿莫西林造成的住院者9例。类型以肝细胞损害型、混合型居多。亦有胆汁淤积型病例。同克拉维酸之合剂安美汀[奥格门汀(Augmentin)]所致重症肝损害发生率约为1/10万,多呈胆汁淤积型并有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的病变不只限于造血器官,亦可以引起全身脏器的白血病细胞浸润。白血病的肺部病变主要有:白血病肺部浸润,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出血、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以及肺梗塞等。堀内笃报告132例,临床检查有肺部病变者34例(25.7%),尸检84例中67例(79.7%)肺部发现异常。关于胸部X 线所见,伊藤等分为五型:(1)肺纹理增强;(2)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3)肺门增大;(4)弥漫性阴影;(5)肿瘤样阴影。赤羽分为下列五型:(1)浸润型;(2)支气管肺炎型;(3)肺不张型;(4)肺门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害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药物代谢——遗传因素与发病危险性 野村文夫 药物性肝损害可分为中毒性(荆量依赖性,可预测)和对药物的特异体质导致(不可预测)两大类,而药物代谢在发病上与其任何一类均相关。近年,不伴变态反应症状的药物性肝损害呈现增加趋势。起因于药物代谢之个体差异者亦增多。考虑到这些特征性变化,已开始着手修订新的诊断标准。目前研究认为,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机制主要同药物代谢上起中心作用的细胞色素P450(CYP)相关。Cheung(2005年)应用人型化cyp2el转基因小鼠证实,cyp2el敲除小鼠可使其肝毒性减弱。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肺炎15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药物性肺炎,按其发病机制,至今大致可分为由细胞障碍(主要由抗癌剂)和由变态反应引起的两种i致病药剂涉及抗菌药剂、中草药、卜受体刺激剂、干扰素、金属类药剂等诸多方面。作者报告了1985年以来遇到表田村药物性肺炎(过敏...  相似文献   

7.
胸片和胸部CT呈双肺弥漫性阴影的疾病有多种,统称为弥漫性肺疾病。其中,间质性肺炎是炎症主要累及肺泡壁疾病的总称,其病理学所见多种多样,病因包括药物、吸入无机或有机粉尘等、继发于胶原病和结节病等及病因无法确定者。其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系病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炎的总称,根据病理组织学所见来分类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系指由于反复吸入真菌孢子、细菌、鸟类蛋白、二异氰酸盐等有机或无机的尘埃,而诱发的从细支气管到肺泡的Ⅲ型与Ⅳ型的变态反应,其结果造成弥漫性肉芽肿性间质性肺炎,因此又称外源性过敏性肺炎。引发本病的生活环境与诱发病理过程的各种尘埃(抗原...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 《日本医学介绍》2004,25(6):274-276
关于肺结核病治疗,与常见的细菌性肺炎治疗比较有很大不同。细菌性肺炎时,根据诊断推测出致病菌,一般选择1—2种抗生素治疗。数日后再根据敏感试验及药物效果进行治疗。药物疗效可根据3日后胸片、症状、咳痰量、白细胞数及分类、CRP、血沉等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0.
一、发生率、发生机制与病型 据日本1999年进行的药物性肝损害全国调查统计资料。起因药物判定为1种的1667例中由化疗药物引起者有122例占7.2%,仅次于抗生素(22.0%)、解热镇痛剂(11.9%)和消化系统疾病用药(7.4%)。部分的抗肿瘤药可能诱发中毒性肝损害,但应用中发生的肝损害几乎全是变态反应性机制所致。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损伤与代谢性肝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俊宏  姚桢 《日本医学介绍》1997,18(10):450-453
药物性肝损伤与代谢性肝损伤东俊宏等一、药物性肝损害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制的进步与应用的普及,其副作用的发生率亦见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约占药物副作用的4%~7%,甚至偶可发生致命的病例。药物性肝损害分可预知的剂量依赖性与不可预知的非剂量依赖性,即以发热、嗜...  相似文献   

12.
汉方药是日本人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改良的药物。日本国内所认可的汉方药是根据汉方医学治疗理论,按一定规则,将草药配合而成的。汉方药与中国的中药或中成药在药物品质、规格等方面都不相同。汉方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日本运用很广。在世界范围内,汉方药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尽管很多人认为汉方是安全的。但是医药用品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小柴胡汤适用于改善慢性肝炎所引起的肝损害,但是对于肝硬化、肝癌的患者因曾经引起过严重的间质性肺炎,  相似文献   

13.
呋喃呾啶肺     
在抗菌药物所致之呼吸系损害中,由呋喃妥因(呋喃咀啶)所致之肺部病变较多,多命名为呋喃(?)啶肺(Nitrofurantoin lung),据推测,本症在4400万用本药者中有一例发病。呋喃咀啶所致之肺部病变,自1962年Israel 与Diamond 报告以来,国外报道颇多。  相似文献   

14.
结缔组织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发病与免疫异常有关,是侵犯关节、浆膜、结缔组织和血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肺部具有丰富的血管及结缔组织,故作为靶器官常易受损,且往往导致致命的损害,给预后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正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一、类风湿性关节炎(RA)RA 是以侵犯关节为主的运动器官疾病。1948年Ellman 首次报道了RA 的肺病变,并视为RA 全身性病变的表现之一。主要有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变性、结节性肺病变以及伴动脉炎的肺动脉高压症等表现。  相似文献   

15.
提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胃损害、肝损害和肾损害,而对于肺损害却知之甚少。据统计,药物性肺损害占全身药物不良反应的5%-8%,有的可造成肺组织永久性损害,严重者会危及生命。药物性肺疾病由呼吸科或放射科医生首先发现,其他各科均有发生药物性肺疾病的可能。20世纪60年代以后,药物更新换代加速,而医生对新药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经验不足,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药物性肺疾病诊断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晚期肾功衰竭的药物疗法晚期肾功衰竭的药物疗法,是以饮食疗法和正确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由延缓肾功能损害和针对原发病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症的药物所组成。其目的在于①尽可能地抑制肾功能损害;②控制合并症;③使即将进行的透析顺利进行。肾功衰竭患者的药物代谢...  相似文献   

17.
做为中药的副作用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小柴胡汤等引起间质性肺炎的问题。关于间质性肺炎的研究 ,始于 1 989年筑山等所著的小柴胡汤的报告 ,1 992年干扰素被广泛适用于C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治疗 ,由小柴胡汤和干扰素并用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急速增加。因此 ,1 994年 1月规定禁止两者并用 ,且在 1 996年 3月在小柴胡汤的附加文件中将间质性肺炎作为警示被登载 ,以后关于副作用的报告相继出现 ,迄今为止已确认有 2 0多例死亡病例。做为间质性肺炎的致病药物 ,起初认为主要为小柴胡汤 ,后来又报导柴苓汤、柴朴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辛夷清…  相似文献   

18.
樊晓红 《日本医学介绍》2003,24(3):144-144,F003
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所见多种多样 ,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 ,无疑对开发治疗方法、预测治疗反应性和预后、阐明病因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迄今 ,间质性肺炎在临床上 ,病理学上有多种分类方法 ,其概念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 ,自 1 975年Liebow的病理学分类以后 ,原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炎又分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U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 (DIP)、急性间质性肺炎 (AIP)、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BOOP)。近年来 ,随着开胸以及外科胸腔镜下肺活栓的普及 ,病例在积累 ,对各种间质性肺炎的病理所见、临床表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高血压的长期治疗中,考虑到肾脏对血压的调节作用,参照肾功能损害程度选择降压药物尤为重要。本文重点阐述根据肾脏对高血压发生及发展的影响选择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选择降压药物的方法。一、不同病因的肾功能损害其降压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抗风湿药与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减轻症状类抗风湿药与药物性肝损害 几乎所有的减轻症状类(病症缓解类)抗风湿药(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DMARD)均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但其发生率依药物的品种而有不同。可使肝酶增升的DMARD中,以甲氨蝶呤(MTX)和来氟米特(LEF)的概率最高,其次即是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含SH基药物例如布西拉明(bucillamine)、D-青霉胺。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AZT)和环孢菌素的发生率亦较高。关于MTX与LEF,以下将予详述,其余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一般见于用药后的3个月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