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 1992年 12月至 2 0 0 2年 3月共开展 3岁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 6 17例 ,现将 CPB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6 17例 ,男 36 4例 ,女 2 5 3例 ;年龄 39小时~ 36个月 ,平均年龄 14 .6± 10 .4个月。其中新生儿 (≤ 2 8天 ) 5例 ,婴儿 (≤ 12个月 ) 335例 ,幼儿 (13~ 36个月 ) 2 77例。体重 2 .3~18.0 kg,平均 8.5± 2 .8kg,其中 <5 kg35例。术前呼吸道感染 132例 (2 1.39% ) ,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 4 5例、中度 5 7例、重度 4 8例。急诊手术 8例 (1.2 9% )。 6 17例患者病种见表 1。表 1  6 17例患者…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术后早期拔管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心内手术的开展使病人能在24小时出院,两周内回到工作岗位[1]。保证这种快通道技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围手术期麻醉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术后早拔管成为快通道技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我院自1997年4月以来,在择期心脏手术病人中,进行选择性早期气管拔管,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择期心脏手术134例,男77例,女57例,年龄6~71岁。按病种和手术分为四组:1组为房、室缺修补58例;2组为瓣膜置换49例;3组为冠状动脉搭桥20例;4组7例,病种包括心脏粘液瘤2例、单心房矫治1例、法四根治4例(表1)。 麻醉方法 以咪唑安定0.2mg/kg、吗啡0.1mg/kg为术前药(小儿肌注氯胺酮4mg/kg)。诱导先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维库溴铵0.1mg/kg和芬太尼5~7μg/kg。病人入睡后辅以1%~3%异氟醚,随即气管插管,继以机控呼吸。维持:在体外转机前,0.5%~4%异氟醚吸入,手术切皮及体外转机前追加芬太尼1~2μg/kg;转机后采用0.5%~3%异氟醚持续吸入,根据肌松仪测定结果追加肌松药。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与成人体外循环管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顺利进行,探讨其体外循环(ECC)的特点,方法:对近3年来施行的59例10kg以下婴幼儿ECC进行总结,并与同期205例成人ECC进行比较。结果:婴幼儿组死亡5例,成人组死亡5例,两组术中均未发生ECC意外和与其它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成人组在转流时间,阻断时间,预充液用量,钾用量,碳酸氢钠用量,库血用量,转流中尿量等方面明显高于婴幼儿组(P<0.05和P<0.01),而转流中流量和使用库血例数则较婴幼儿组明显减少(P<0.01),整个ECC期间婴幼儿组血气改变较大,特别是在转流20分钟时较明显(P<0.05),两组对血钾的影响判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婴幼儿ECC应采用高流量灌注,应用高质量膜肺,并注意心肌保护,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预充液应选择不含糖溶液。  相似文献   

4.
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对25例体重在8kg以下婴幼儿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本文总结其体外循环(CPB)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脏空跳状态下心内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胃动素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胃动素变化的临床观察解水本姚松朝荣阳贝亚军胃动素是由胃肠道细胞分泌的一种脑-肠肽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胃肠道的运动。我们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胃动素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与测定,对其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中胰岛素抵抗 (IR)情况。方法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2 6例 ,分别测定其麻醉前、CPB前、CPB 15min、开放升主动脉后 5min和停CPB 2 0min的血胰岛素、C肽、生长激素、皮质醇、血糖和红细胞压积 ,计算胰岛素血糖比 (I/G)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1/ (I×G) ]。结果 胰岛素、C肽、生长激素、皮质醇、血糖在CPB中和CPB后浓度均显著高于CPB前 (P <0 .0 1)。1/ (I×G)体外循环前为 0 .0 2 3 0 ,转机后CPB 15min、开放升主动脉后 5min和停CPB 2 0min分别为0 .0 0 2 1、0 .0 0 2 6、0 .0 0 2 9,与体外循环前相比有显著下降 (P <0 .0 1)。I/G体外循环前为 1.37,转机后CPB 15min、开放升主动脉后 5min和停CPB 2 0min分别为 2 .0 9、1.85、1.91,与体外循环前相比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CPB中应激激素和血糖浓度增加明显 ,CPB期间存在明显的IR ,并且这些变化随应激刺激的增强而加强。  相似文献   

8.
超滤术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滤术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王永春1梁保成1王光策1992年10月至1993年12月,我们应用人工肾的超滤原理,在重症心脏直视手术心肺转流中并联一个人工肾,作心肺肾转流,现将应用情况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同期重症心脏直视手术的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的对我院122例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与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全部病例术前30min肌注哌替啶1mg/kg,东莨菪碱0.01mg/kg,采用安定0.4ms/kg,芬太尼5~8μg/kg,维库溴铵或潘库溴铵0.12mg/kg诱导插管。采用芬太尼、潘库溴铵维持麻醉45例,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77例,68例采用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常规连续监测ECG、CVP、SPO_2,桡动脉管置管连续监测SBP、DBP、MAP,同时测咽部温度、电解质、动脉血气、尿量、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体外循环转流后及早给体外循环机内加1~5μg/kg/min的硝普钠,心跳复跳后用1~5μg/kg/min多巴胺增强心肌收缩力。结果:血流降温18.9℃~30℃,主动脉阻断时间10~134min,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68例,电击复跳54例,自动复跳率为55.7%,全部病人麻醉平稳,心血管系统基本稳定,无发生麻醉死亡。结论:采用芬太尼、潘库溴铵,芬大尼、维库溴铵或静吸复合麻醉,均能维持麻醉平稳,心血管系统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体重〈10 kg行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婴幼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88例体重〈10 kg行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1.0个月~2.5岁(12.4±5.5个月);体重2.5~9.7 kg(6.4±2.8 kg)。术后对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如无效,给予西地兰或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治疗;对Ⅱ°和Ⅲ°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率缓慢患者,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激素,临时/永久心脏起搏器;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结果围术期共死亡4例,病死率4.5%。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术后发生窦性心动过速5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心率200~300次/分);房室传导阻滞6例(Ⅰ°1例、Ⅱ°4例、Ⅲ°1例);室性心律失常6例;均经给予对症处理、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安置临时/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好转或治愈。随访76例,随访时间6~40个月(20.4±11.5个月),所有患者健康状况良好,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失访8例。结论体重〈10 kg的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加强监护,慎重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复杂型心内畸形,体重〈6 kg、年龄〈6个月的婴幼儿术后早期更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20例10 kg以内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CBP)管理体会。方法根据病例术前心肺循环情况、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采用氯胺酮、依托咪酯、力月西、维库溴铵、芬太尼。经升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建立体外循环,预充液用菲克雪浓、红细胞、血浆,加入甲基强的松龙、碳酸氢钠、甘露醇、氯酸钾、硫酸镁、氯化钙、速尿。浅、中低温循环,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结果20例患儿麻醉满意。CPB时间33~104 min,升主动脉阻断6~61 min,除1例房间隔缺损(ASD)患儿经除颤1次复跳,19例自动复跳,20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做好术前准备,选择良好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合适的麻醉深度,合理的预充,确切的心肌保护,CPB维持较高的灌注流量,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对保证低体重患儿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我们自1995年9月至1997年3月,连续243例行体外循环(CPB)下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28例,女115例。年龄10个月~54岁,平均(15.86±12.28)岁。体重6~92kg,平均(29.23±...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使用大剂量抑肽酶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抑肽酶组,n=60),B组(对照组,n=60),AB两组均在主动脉阻断后行冷晶体停跳,至开放关作末次温血灌注。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胃肠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病率为 2 .1% ,但死亡率却高达19 .4%~ 87.0 % [1] 。随着体外循环及手术技术的提高 ,重症、复杂手术的逐年增多 ,消化道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中胃肠激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对象与方法2 0例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患者 ,年龄 36~ 78岁 ,平均 46 .3岁。术前患者无服用相关药物或消化道疾病病史 ,各项常规检查基本正常。患者全部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浅低温CPB ,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血气、尿量等指标。分别在麻醉前、CPB前、CPB 15min、…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出血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1990年至1995年,共行各种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1502例,其中32例(2.13%)因术后出血行剖胸止血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7~58岁,平均31岁。风心病瓣膜病16例;先心病12例,其中四联症4例...  相似文献   

17.
6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防治杨宁马顺然王烈陶平杨绍福王崇云急性心包填塞(ACT)是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LOS)难以鉴别,常因诊断失误而延误救治,导致严重后果。我院自1986年6...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又称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物,是正常生理条件下血液中存在的天然抗凝物质,主要作用于依赖组织因子的外源性凝血途径,有重要的调节机体凝血系统作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过程对机体凝血系统将产生一系列变化,我们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液中TFPI及激活凝血时间(ACT)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资料与方法选择1996年3~5月住院心脏手术病人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37岁,平均(142±86)岁。包括室间隔缺损11例,二尖瓣置换6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春梅 《护理学杂志》2001,16(6):358-359
婴幼儿呼吸系统功能尚未完善 ,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 ,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1 997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科对 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术 ,现将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2例中 ,男 2 9例、女 2 3例 ,年龄 6~ 2 6个月 ,平均 (1 5.3± 4.8)个月。体重 6~ 1 0 (7.84±1 .0 3) kg。室间隔缺损 (VSD) 2 7例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 8例 ,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 7例 ,法洛四联症 (TOF) 1 0例。术前合并顽固性心衰 6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期间脑氧供需平衡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内直视手术30例,通过监测脑氧饱和度、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颈内静脉血乳酸差值,综合分析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脑氧供需平衡。结果:(1)在体外循环复温过程中,rSO2及SjO2均明显下降;(2)体外循环开始后,动脉血乳酸和颈内静脉血乳酸进行性增加,但在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AVDL均未见明显增加,提示: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麻醉过程中,复温期间有脑氧供需失衡的趋势,应加强监测,术中若维持PaCO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