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在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清洁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外科住院行腹部手术,切口符合清洁切口,并符合肥胖标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仅采用外科换药方法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观察比较2组术后观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甲级愈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乙、丙级愈合率分别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2.5%;二次缝合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可减少肥胖患者腹部清洁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率及二次缝合率,且可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自制负压引流器在经腹阑尾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因急慢性阑尾炎行经腹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手术阑尾切除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放置自制负压引流器进行引流,对照组患者常规缝合,术后2组患者均常规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例患者切口感染,对照组术后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1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自制负压引流器对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有效地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在肥胖患者腹部术后皮下置管负压引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肥胖患者腹部术后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中的作用。方法180例肥胖腹部术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术后腹壁皮下放置输液管作为引流管,接负压引流装置持续引流,并做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x^2=13.23,P〈0.01);观察组切口非甲级愈合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X^2=15.13,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8.5±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6±1.2)d(t=35.55,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硝唑注射液局部冲洗预防会阴侧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将会阴侧切的32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2例。对照组:胎盘胎膜娩出后,缝合侧切口前用0.9%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壁及切口处,缝合完毕用浸有0.5%碘伏液碘伏棉球擦洗,术后96h拆线。观察组:在行会阴切开缝合术之前,用0.9%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壁及切口处,然后用甲硝唑注射液局部冲洗会阴侧切口。缝合完毕用浸有0.5%碘伏液碘伏棉球擦洗,术后96h拆线。术后4d拆线时观察切口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3例,感染率为1.9%,甲级愈合154例,占97.0%;对照组术后感染8例,感染率为4.9%,甲级愈合148例,占91.4%。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应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会阴侧切口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侧切口迅速愈合,提高了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最佳预防措施。方法将有影响切口愈合危险因素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都使用常规的预防方法,观察组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采取脂肪层不缝合留置负压引流球,皮肤表层可吸收线连续褥式缝合技术,对切口愈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术后易致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采取脂肪层留置负压球的缝合技术不但可显著提高切口甲级愈合,切口瘢痕小、软、平整、美观。结论脂肪层留置负压引流缝合技术是预防切口延期愈合的重要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强力负压引流装置+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6例应用自制强力负压引流装置、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及常规包扎;对照组56例应用手风琴式负压引流器、创面加压包扎固定。比较2组在导管留置时间、总引流量、拔管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强力负压引流装置+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方法的患者,术后导管留置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总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制强力负压引流装置及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方法,能显著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龙生  彭艺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73-175
目的探讨自制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肥胖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碘仿纱布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异物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切口裂开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潘氏管负压引流对妇科手术切口延期愈合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观察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行妇科腹部纵切口手术者117例,分为对照组(67例,切口行常规缝合)及置管组(50例,皮下放置潘氏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置管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5%(P<0.05);切口延期愈合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5%(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皮下放置潘氏管负压引流对预防妇科手术中腹部纵切口延期愈合效果肯定,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潘氏管负压引流对妇科手术切口延期愈合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观察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行妇科腹部纵切口手术者117例,分为对照组(67例,切口行常规缝合)及置管组(50例,皮下放置潘氏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置管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5%(P<0.05);切口延期愈合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5%(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皮下放置潘氏管负压引流对预防妇科手术中腹部纵切口延期愈合效果肯定,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手术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非污染手术切口,观察组98例,进行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对照组82例,进行传统丝线单纯间断缝合。结果:观察组98例,甲级愈合率98.98%,乙级愈合率1.02%,无丙级愈合;对照组82例,甲级愈合率86.58%,乙级愈合率10.98%,丙级愈合率2.44%。结论: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手术切口具有损伤小,愈合快,术后切口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皮下引流管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9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14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放置皮下引流管,对照组患者术后不放置皮下引流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及二次清创缝合发生率.结果 190例患者,手术均较成功,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93%,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9.66%;观察组3例(2.07%)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12例(8.28%)发生切口感染,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例行二次清创缝合,对照组7例行二次清创缝合率,观察组二次清创缝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放置皮下引流管可以降低切口感染和二次清创缝合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双管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放置硅胶侧孔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对照组放置普通橡皮侧孔引流管接普通负压袋。并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置管时间、住院天数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皮下积液2例(占3%),常规抽液,3天后治愈;对照组发生13例(占22%),1例须重置引流管,5天后拔除;置管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少3.3天,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4.2天,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创面引流,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皮下置双腔管负压引流在腹部Ⅲ类切口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用皮下置双腔管负压引流对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腹部手术Ⅲ类切口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常规间断全层缝合腹膜及腱膜肌层,皮下置双腔管负压引流,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对照组100例,常规间断全层缝合腹膜及腱膜肌层,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对两组患者年龄大于60岁、皮下脂肪>3cm的患者均给予减张缝合。结果实验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5%,乙级愈合率5%,丙级愈合率0%,没有一例切口敞开引流及切口裂开。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65%,乙级愈合率23%,丙级愈合率12%,实验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皮下置双腔管负压引流对预防外科腹部手术Ⅲ类切口感染及切口裂开的预防效果肯定,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简便易行,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皮肤缝合方式改良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改良缝合方式对剖宫产后皮肤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00例采用改良后缝后方式缝合皮肤,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褥式缝合法缝合皮肤。术后2个月观察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甲级愈合率为100.0%,对照组为98.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缝线反应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10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皮肤对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改良后缝合方式皮肤得到良好的甲级愈合效果,缝线反应率低,缝合后皮肤瘢痕美观自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杨京燕 《中国药业》2009,18(11):84-84
目的观察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将248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186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6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阴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会阴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1.08%,对照组为1.13%;观察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1768例、乙级愈合82例、丙级愈合10例,对照组分别为584例、32例、4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4.9±1.5)d,对照组为(5.1±1.4)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针对影响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患者在术中使用QUILL线联合皮下负压管缝合腹部外科手术切口的术后恢复情况及疤痕效果。方法 研究所选取腹部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实验组选取术前超声检测手术切口区域脂肪层>2 cm的患者,关腹后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层间置管负压引流1根,使用倒刺线缝合皮肤,术后使用红外线照射切口治疗,观察组选择皮下脂肪层厚度>2 cm不置负压引流管,使用传统缝合方法缝合[1],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天数,脂肪液化例数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使用电刀、性别、年龄、脂肪层厚度及所患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切口愈合时间,患者术后满意度显著好于观察组(P<0.05),两组数据具有对比性。结论 本研究发现通过留置皮下引流管连接负压后,使用QUILL线缝合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皮下脂肪层液化,促进切口愈合,且患者术后切口无需拆线[2-4],切口未见明显疤痕改变[5],患者满意度好,在临床上达到良好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在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诊疗的腹部切口为Ⅲ类手术切口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腹部Ⅲ类手术切口采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缝合,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常规缝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8%,对照组为12%,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在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中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黄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4,(7):1051-1052
目的:探讨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装置SAFE-VAC在甲状腺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甲状腺术后采用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引流,对照组40例患者甲状腺术后采用传统负压引流球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延期愈合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发生皮下积液9例,发生率为22.5%,术后伤口Ⅰ期愈合34例(85.0%);观察组40例患者中发生皮下积液2例,发生率为5.0%,术后伤口Ⅰ期愈合39例(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8、3.914,P&lt;0.05)。结论高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用于甲状腺术后创面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发生率,伤口Ⅰ期愈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对产妇伤口愈合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自然分娩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产妇行传统会阴侧切缝合术,观察组患者行改良会阴侧切内皮缝合术。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后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及会阴切口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坐起哺乳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的间断性分层缝合术相比,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可显著提高产妇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缩短了哺乳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极大的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2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细线缝合。观察2组住院天数、切口疼痛、拆线疼痛情况,对比2组术后感染和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切口疼痛和拆线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康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有利于切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