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100P、GATA3、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11年1月~2013年12月5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32例尿路上皮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32例尿路上皮增生中S100P、GATA3、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 S100P、GATA3、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中至强阳性表达,在低级别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87.5%、85.0%,在高级别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87.5%、100.0%;在尿路上皮增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6.2%、6.2%。结论 S100P、GATA3、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与尿路上皮增生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in1、C-my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石蜡标本84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1例bin1、C-my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in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阳性率81.8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4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73,P=0.051)。 C-myc 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3,P=0.001)。 bin1在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非浸润型(χ2=7.685,P=0.007),随着组织分级及UICC 分期增高bin1阳性表达率降低(χ2=15.817,P=0.000;χ2=11.104,P=0.010)。 C-myc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无关。 bin1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呈负相关(r=-0.302,P=0.005;r=-0.411,P=0.000;r=-0.302, P=0.005);随着bin1表达增高C-myc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n1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进展相关,C-myc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发生有关。提示bin1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预测因子,bin1、C-myc有可能成为肿瘤化疗的一个分子靶向目标。  相似文献   

3.
吴雪琴  梁劲荃  蒋德菊  朱正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494-1496,1587
目的探讨P16、CyclinD1和P53基因产物在葡萄胎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取葡萄胎和正常早孕流产标本各30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CyclinD1和P53抑癌基因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早孕绒毛组织中,P16表达100%(30/30),CyclinD1和P53为阴性。在葡萄胎组织中,P16、CyclinD1和P53表达分别为77%(23/30)、23%(7/30)和30%(9/30),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随着滋养层细胞增生表达减弱(P〈0.05)。结论P16、CyclinD1和P53基因与人葡萄胎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癌基因P53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正常卵巢、45例良性、30例交界性、65例卵巢上皮癌中VEGF、P 53及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卵巢、良性、交界性、卵巢上皮癌中VEGF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17?.50%(7/40),24.44%(11/45),63.33%(19/30)和73.85%(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卵巢癌组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正常卵巢、良性、交界性、卵巢上皮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20.00%(8/40)、24.44%(11/45)、56.67%(17/30)、56.92%(37/65),4组中C-erbB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15.00%(6/40)、15.56%(7/45)、50.00%(15/30)、67.69%(44/65),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C-erbB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VEGF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与P53及C-erb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4和0.23,两者均P <0.05),共同促进卵巢癌发生发展。结论 VEGF、P53及C-erbB2蛋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及C-erbB2在癌基因方面促进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发生,共同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三种蛋白的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尿路上皮癌中p53、PCNA、Ki67表达差异。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53、PCNA、Ki67在尿路上皮癌石蜡组织标本46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石蜡组织标本32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尿路上皮癌组织中p53、PCNA、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P〈0.01),而弱阳性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PCNA、Ki67在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蛋白表达存在较大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urvivin、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这两种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Survivin、p53蛋白在1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69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恶性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6.7%(P〈0.05);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率为43.5%,在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13.3%(P〈0.05)。两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Survivin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相关性(r=0.464,P〈0.05)。结论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卵巢癌的诊断、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且二者在卵巢上皮性癌的癌变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与PTE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均为阳性,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6.8%(29/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与T2~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6.5%(35/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增高(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负相关(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和PTEN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乳腺增生病、乳腺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进行多指标联合检测,并结合显微镜下组织学形态特点进行观察,以利于乳腺癌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34BE12、actin、P63 、S-100、C-erbB-2 、PCNA、CyclinD1在159例乳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k/34BE12、actin在乳腺良性病变中高表达,在恶性病变中低表达呈阴性,S-100差异不显著(P〉0.05),C-erbB-2、PCNA、CyclinD1在乳腺增生病中呈阴性表达,随着上皮增生和异型程度加重,其阳性表达逐渐递增,其中C-erbB-2在原位癌达高峰,而侵润性癌则出现下降,结论对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不典型增生及乳头状瘤病进行ck/34BE12、actin、P63 、S-100、C-erbB-2 、PCNA、CyclinD等多项指标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并将为乳腺癌的病理学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旭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73-3174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4例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VEGF进行染色,同时计数肿瘤内的MVD,观察VEGF的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54例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1.1%(33例),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VEGF阳性组的MVD计数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P〈0.05),而且随着VEGF阳性表达的增强,MVD计数显著增加(P〈0.05);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的增加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显著增强(P〈O.05)。结论VEGF的异常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MVD增加及恶性进程有关,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i)与p53蛋白在肠癌和增生性病变中表达及其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肠腺癌,16例肠腺瘤伴非典型增生,20例肠腺瘤,10例肠息肉组织中GST—pi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GST—pi与P53蛋白在肠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和86.1%,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腺瘤伴非典型增生组的表达率为81.25%和68.75%。结论在肠道增生性病变中既有GST—pi与p53蛋白的表达,并随着细胞增生程度的增高、非典型增生到肠癌其表达率亦明显增高,说明肠道病变中细胞的异型性与GST—pi、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可作为检测肠癌和肠道的癌前期病变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MGA2与DNMTl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以膀胱尿路上皮患者的癌组织及正常人的膀胱组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组织HMGA2与DNMTl的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HMGA2与DNMTl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0%和60.00%,与相对应的对照的正常膀胱组织相比较,HMGA2与DNMTl的表达增高显著,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MGA2与DNMTl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当中的过量表达,通过检测和干扰HM-GA2与DNMTl基因可能为膀胱尿路上皮的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CEA-mRNA、CK20-mRNA为靶基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以及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探寻靶基因作为食管癌微转移检测的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3例食管癌组织中CEA—mRNA、CK20-mRNA的表达;检测53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靶基因的表达,并以10例良性食管疾病患者和2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53例食管癌患者病理组织中CEA—mRNA、CK20-mRNA的表达率为96.23%(51/53)、100%(53/53),外周血中CEA.mRNA、CK20-mRNA表达阳性率为52.83%(28/53)、49.06%(26/53);对照组中,10例食管良性病变患者和2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均有1例CEA-mRNA表达、无CK20-mRNA表达。结论CEA—mRNA、CK20-mRNA是检测食管癌组织及食管癌外周血微转移良好的分子标志物,两者表达与食管癌TNM分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ΔNp63、VEGF和PCNA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ΔNp63、VEGF和PCNA的表达,并将三者的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ΔNp63、VEGF和PCNA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58.3%和84.3%;与对照膀胱组织相比,其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理分级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理分级低级别、浅表性尿路上皮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ΔNp63、VEGF和PC.NA的过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转移相关,且三者在其浸润转移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和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LSCC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AH)、15例声带息肉(VCP)和10例正常喉黏膜(NLM)组织中CyclinD,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LSCC中CyclinD、和PTE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O%和48.0%。LSCC中CyclinD,表达阳性率高于AH、VCP和NLM,而PTEN表达阳性率低于AH、VCP和NLM(P〈0.05)。CyclinD,和PTEN表达与LSCC分级程度、临床分期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SCC中CyclinD,表达与PTE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5)。结论联合检测CyclinD。和PTEN蛋白的表达对提示LSCC恶性程度、临床进展和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瘦素受体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转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和瘦素受体蛋白在不同阶段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胃癌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56例胃黏膜活检标本和6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streptavidin pemxidase)法检测leptin和leptin receptor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leptin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8%(3/19)、31.6%(6/19)、44.4%(8/18)、53.3%(8/15)和80.0%(36/45),各组同进展期胃癌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leptin receptor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9/19)、52.6%(10/19)、55.6%(10/18)、53.3%(8/15)和62.2%(28/45),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leptin在胃癌发生过程中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提示leptin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并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②leptin receptor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变过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提示在胃癌发生发展中leptin不是通过上调leptin receptor含量而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沉渣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选取30例正常人,纳入观察组。2组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尿沉渣,统计并分析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3、7、17、9p21染色体畸变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探针敏感性为36.67%,7探针敏感性为43.33%,17探针敏感性为40%,9p16探针敏感性为50%,4组合用探针敏感性为70%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沉渣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MAbSC3A及雌激素受体(ER)和激素受体(PR)表达的意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C3A抗原的表达,并与ER和PR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66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54/66)、56.1%(37/66)和53.0%(35/66)。29例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病变和31例正常子宫内膜SC3A阳性率分别为51.7%(15/29)和12.9%(4/31)。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C3A抗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ER和PR,同时也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结论:SC3A抗原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和CK20mRNA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56例胃癌患者,2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CEAmRNA和CK20mRNA。结果胃癌组,CEAmRNA及CK20mRNA的阳性率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6.8%,较单项阳性率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不同分化程度,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CEAmRNA的阳性表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CK20mRNA的阳性表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微转移检出率,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可作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9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VEGFR-3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VEGF—C、VEGFRG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67.4%(60/89)、55.1%(49/89)和66.3%(59/89),癌旁组织:22.6%(12/53)、20.8%(11/53)、11.3%(6/53),正常组织:13.2%(7/53)、11.3%(6/53)、0,P〈0.05]。DukesB、C和D期的大肠癌P53阳性率[分别为:61.1%(11/18)、76.2%(16/21)、87.1%(27/31)]均高于DukesA期[26.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ukesD期高于DukesB期(P〈0.05)。大肠高分化腺癌P53阳性率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7%(16/35)比78.3%(18/23)、81.1%(25/31),P〈0.05],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P53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大肠癌中60例有淋巴结转移,VEGF—C和VEGFR-3阳性率分别为76.7%(46例)和63.3%(3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9例,VEGF-C和VEGFRG阳性率分别为48.3%(14例)和37.9%(11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VEGF—C和VEGFR-3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VEGF—C在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2/24)、67.6%(25/37)和82.1%(23/28),黏膜下层阳性率与浆膜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的阳性率分别为29.2%(7/24)、54.1%(20/37)和78.6%(22/28),浆膜层阳性表达率高于黏膜下层和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低、中、高分化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69.6%(16/23)、51.4%(18/35),VEGFR-3阳性率分别为77.4%(24/31)、56.5%(13/23)、34.3%(12/35),VEGF-C和VEGFR-3在低分化程度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程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P53的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预后、评价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MP-7(基质溶解酶)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大肠腺瘤及20例非肿瘤性息肉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中MMP-7的表达。结果35例大肠腺瘤中23例MMP-7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65.7%),其中伴有上皮非典型增生的14例中,有13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92.8%);20例非肿瘤性息肉中3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15.0%)。结论MMP-7的表达与大肠腺瘤的上皮异型增生程度有关,可为大肠腺瘤切除后的监测和随诊提供标准,可作为评价腺瘤癌变危险性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