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各种慢性肝损伤之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其发病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动态平衡发生紊乱,最终导致ECM过度沉积。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调控,其中很多靶点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尚没有完全定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OCS-3可通过调控肝脏内炎症反应、细胞增殖活化、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等影响肝脏疾病的发展进程。许多学者认为SOCS-3可作为肝纤维化疾病诊断、预测预后的生物分子指标以及治疗靶标。该文从SOCS-3系统概述、SOCS-3与肝纤维化关系、SOCS-3在防治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SOCS-3在防治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各种慢性肝损伤之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其发病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动态平衡发生紊乱,最终导致ECM过度沉积。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调控,其中很多靶点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尚没有完全定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OCS-3可通过调控肝脏内炎症反应、细胞增殖活化、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等影响肝脏疾病的发展进程。许多学者认为SOCS-3可作为肝纤维化疾病诊断、预测预后的生物分子指标以及治疗靶标。该文从SOCS-3系统概述、SOCS-3与肝纤维化关系、SOCS-3在防治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SOCS-3在防治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李丽  陈东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171-1172
肝纤维化(HF)是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的过程,它是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是众多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必经阶段.研究业已证明,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损伤因子作用下,HSC增殖、活化,产生细胞外基质(ECM),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细胞、重要环节[1].进展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现就其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郑毅 《药品评价》2007,4(4):288-288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细胞。ECM的过度合成导致肝组织重构,甚至肝纤维化、肝硬化。骨形成蛋白7(BMP7)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的成员。本研究旨在观察BMP7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作用。慢性肝病组患者血清BMP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发现肝硬化组BMP7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共同通路,是紧随肝细胞破坏之后的自身修复过程。以ECM合成增多和降解减少为特征-即肝纤维化的实质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ECM在肝内过度沉积所致。ECM主要是由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合成,故HSC在肝纤维化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而在肝内ECM降解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伦根 《药品评价》2006,3(5):339-341
肝纤维化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其自然转归通常缓慢.是一种主动性病变过程。肝纤维化的治疗与慢性肝炎的总体治疗原则类同.主要是祛除病因、抑制肝细胞炎症、防止肝细胞坏死和损伤、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增殖、促进HSC凋亡、促进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等多环节。临床治疗应满足安全、有效并对肝脏具有特异性靶向,药物或治疗方法应针对肝脏内细胞、ECM及介质分子等方面。鉴于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多阶段不同的启动因素和持续致病因素存在的差异.且体内正负反馈交叉调节,故治疗不应限于发病环节的某一点.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主要由肝脏细胞外基质(EC M )合成、分解间失衡所造起,主要涉及基质蛋白的合成增多、降解减少或二者兼备,是Ⅲ、Ⅳ型胶原或其它细胞外基质增多,破坏肝的组织结构最终损坏肝功能。肝纤维化的过程既是初期 ECM 合成增加,更是后期降解降低的结果。在肝纤维化ECM 合成增多和降解减少的全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 M Ps )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 IM Ps )二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1]。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对慢性肝损伤的愈合反应,为一个可逆的过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脏分泌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c,ECM)的主要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展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控制HSC的活性并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肝纤维化病程中,一系列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的HSC,影响其增殖、趋化、代谢及凋亡。鉴于Kupffers细胞为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其在肝纤维化病程中对HSC细胞的活化增殖、凋亡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HSC、Kupffers细胞及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阐明其关系,有助于以HSC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wnt信号转导通路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的代偿反应所形成的一种肝脏疤痕组织,并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群和细胞因子的复杂改变。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B)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而HSC的激活需要通过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才能实现,研究发现HSC激活过程中存在wnt信号转导通路。近年来,针对wnt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过程,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是多条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一系列细胞信息分子网络共同控制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肝纤维化病变过程中最关键的细胞因子之一。其中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是TGF-β信号转导调节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促进ECM生成的主要途径。本文就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增殖在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控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并逆肝纤维化的进程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综述以肝星状细胞激活与增殖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为中心,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病作用方面的作用机制。通过干预细胞外信号传导通路,为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Kupffer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与转归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俊燏  刘耕陶 《药学学报》2008,43(9):884-889
肝纤维化是由于反复肝损伤引起持续性炎症反应、瘢痕组织形成,导致正常组织结构破坏甚至器官衰竭的一类疾病。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证实,肝脏内慢性长期炎症是导致过量瘢痕形成的主要诱因。在肝损伤期,Kupffer细胞快速激活并释放大量可溶性调节因子(包括过氧化物、细胞因子和蛋白酶等),刺激肝星状细胞增殖、迁移和活化。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Kupffer细胞还参与肝纤维化转归,其功能可能与调节星状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关。因此,深入研究Kupffer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细胞因子环境下与星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肝纤维形成的病理学过程和肝纤维化转归的生理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文  王建华 《药学进展》2020,44(3):179-19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全球最流行的肝脏疾病,其疾病谱包含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的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的肝脏病理表征,临床上需要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式干预,但目前全球尚无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物获批上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内、细胞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是一个尚未被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综述了肝脏中几种主要的非实质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探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开发靶点与不同细胞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徐翀 《齐鲁药事》2011,30(7):404-406,409
肝纤维化是一个可逆的动态过程,研发药物抑制、逆转肝纤维化成为治疗慢性肝病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肝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不同药物作用靶点,对目前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肝内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而降解减少的一种失衡性沉积的病理结果,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进展的共同反应,现在还没有药物被批准用于肝纤维化临床治疗。目前,纤维化可逆性已被确定为抗纤维化药物的重要原则和靶点之一。松弛素治疗因其能减弱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纤维化特性并逆转已形成的纤维化而受到重视。本文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治疗现状、松弛素的概述及其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为拓展松弛素疗法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The beneficial antioxidative,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tumorigenic effects of curcumin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relation to cancer and other chronic diseases. 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it may be of therapeutic interest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Hepatic fibrosis (scarring) occurs in advanced liver disease, where normal hepatic tissue is replaced with collagen-rich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if left untreated, results in cirrhosis. Curcumin inhibits liver cirrhosis in a rodent model and exerts multiple biological effects 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which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patic fibrosis. In response to liver injury, these cells proliferate producing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Curcumin induces apoptosis and suppresses proliferation in HSCs. In addition, it inhibits extracellular matrix formation by enhancing HSC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expression via PPARgamma and suppressing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expression. In this issue, Chen and co-workers propose that curcumin suppresses CTGF expression in HSC by inhibiting ERK and NF-kappaB activation. 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curcumin modulates several intracellular signalling pathways in HSC and may be of future interest in hepatic fibrosis therapy.  相似文献   

17.
免疫系统在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K细胞及其受体积极参与了抑制肝纤维化的过程,NK细胞对活化型肝星状细胞具有靶向性杀伤作用。该文综述NK细胞及其受体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期望NK细胞能成为今后治疗肝纤维化研究中的一个新的药物干预靶标。  相似文献   

18.
司晶  唐露  李臣诚  徐寒梅 《药学进展》2021,45(3):205-211
肝纤维化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疾病,与癌症、艾滋病并称“世纪三大顽疾”。肝纤维化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肝组织损伤和修复异常、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细胞外基质累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也没有相关药物获批上市。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肝纤维化治疗药物逐步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及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瘦素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瘦素是由ob基因编码产生的分子量为 16ku的物质 ,以游离或结合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瘦素在多种肝脏疾病的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瘦素受体(leptinreceptor,OB R)结合而激活肝星状细胞及Kuffer细胞 ,从而调节脂肪肝、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肝硬化中炎症因子及纤维化因子的表达。该文就瘦素的生物学活性 ,瘦素在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多种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Hepatic fibrosis occurs in response to chronic liver injury, regardless of the cause. An impressive amount of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fibrosis has emerg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hallmark of this event is the activation of the hepatic stellate cell. The latter event causes accum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formation of scar, leading to deterioration in hepatic function. Aim To assess chronic liver injury, many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methods have been suggested. Methods Although transient elastography, image analysis of fractal geometry and fibrotest with actitest have been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liver biopsy remains the recommended choice, especially when histological staging of fibrosis or response to treatment is needed. Conclusion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anti‐viral therapy have resulted in many reports on fibrosis and even on cirrhosis regression, especially early and in young people. A number of new agents have been sugges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fibrosis, with promising results in animals; however, their efficacy in humans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The investigation of heterogeneity and plasticity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is a topic of scientific interest and may result in improvements in patien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