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选取的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折均愈合;1.5年随访期间,3例(8.11%)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时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患者Cobb角、疼痛程度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入路和固定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患者18例.其中行手术治疗11例,非手术治疗7例.结果 除1例颈椎骨折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17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1例L4~5骨折患者术后7个月复查骨折未愈合,经再次手术,后路椎弓根钉更换,前路切开植骨融合,术后骨折愈合.非手术患者脊柱活动范围及后凸畸形程度等较入院前无加重.X线片显示椎体骨折愈合好,手术患者内固定物亦无松动和断裂现象.16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0例1年后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因病情特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定期复查,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及神经恢复情况,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方式以及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实际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90例患者均经过相关手术治疗,其中出现3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在手术后的4个月内,均实现骨性融合,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选择正确的固定方式以及入路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48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并且在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记录,最终分析治疗方法以及临床表现。结果在接受调查的48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患者中,手术成功的有46例,占总人数的95.8%,其中,有2例由于手术中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占总人数的4.2%。随后院方需要对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和记录,了解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其中5例患者由于术后引发呼吸衰竭造成死亡,4例患者因为术后发生褥疮感染的情况,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背痛腰痛的情况。院方对于发生褥疮感染和背痛腰痛的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及止痛药物进行治疗,患者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经过临床治疗和跟踪观察能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患者死亡率比较高,主要治疗方式还需要以手术为主,但是患者家属在术后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情况,一旦出现其他症状及时就医,才能够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身体情况,以此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1992~2002年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7例,5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采用AESCULAP的MACS TL胸腰椎前路固定系统进行固定,观察疗效.结果2例颈椎损伤患者均因呼吸衰竭在1年内死亡;1例T12/L1损伤患者因褥疮感染于2年后死亡;2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经对症治疗3月后症状缓解;2例胸腰段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年后复查脊髓神经损伤程度由原来B级恢复至C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旦发生脊柱骨折,容易造成脊髓损伤;对脊髓损伤的患者,应争取早日行手术减压和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1992~2002年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7例,5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采用AESCULAP的MACS TL胸腰椎前路固定系统进行固定,观察疗效。结果2例颈椎损伤患者均因呼吸衰竭在1年内死亡;1例T12/L1损伤患者因褥疮感染于2年后死亡;2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经对症治疗3月后症状缓解;2例胸腰段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年后复查脊髓神经损伤程度由原来B级恢复至C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旦发生脊柱骨折,容易造成脊髓损伤;对脊髓损伤的患者,应争取早日行手术减压和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本实验选取了96例在2009年9月份到2011年5月份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患者打乱分为48例实验组(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理组)和48例对照组(经椎弓根截骨组),后进行统计及比较各组患者的矫正度、矫正丢失、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矫正度、矫正丢失、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好,建议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艺双 《河北医学》2010,16(1):112-11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3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结果:3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与精心护理,术后复查X线片提示颈椎融合成功,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加强围手术护理是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而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包括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加强气道护理、保持颈椎稳定性和合理的功能锻炼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前路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椎骨折的病例进行研究,男10例,女2例。均采用前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按照脊柱骨折的AO分型,其中A型5例,B型3例,C型4例;本组胸腰椎骨折发生的部位在T7-L2之间。影像学分类:压缩骨折3例,爆裂骨折6例,混合型2例,牵伸性损伤1例。骨折累及三柱骨性结构者9例。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10例。所有患者均行前路手术治疗。收集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神经症状的改善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对12例患者进行平均24.2个月的随访。结果如下:合并脊髓损伤的10例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均有恢复,12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已骨性愈合。术中合并脊髓损伤1例,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脱落等合并症出现。结论手术治疗可以使大多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折愈合良好,神经系统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前路钉棒系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20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例患者拒绝治疗而死亡,2例患者完全瘫痪,1例患者不全性瘫痪,其余1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或消失,且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中,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患者给予植骨、固定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醒麻醉+平衡体位下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 )合并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33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清醒麻醉+平衡体位下行手术治疗,其中AS合并颈椎损伤14例,合并胸腰椎骨折19例,AS合并颈椎骨折者,入院后即行Halo-vest固定于平衡体位,在Halo-vest保护下行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融合为手术,AS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维持患者平衡体位,在清醒麻醉下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手术,经过10~43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术后1周,3,6,12个月X线片、CT,局部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是否存在松动断裂现象,矫正角度有无丢失以及脊髓神经恢复情况( Frankel分级)。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16例脊髓损伤者,除1例无明显恢复外,神经功能均有恢复,33例患者骨折部位均骨性愈合,术后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角度丢失,2例患者遗留胸背部疼痛( VAS评分2分),给予消炎镇痛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清醒麻醉+平衡体位下行手术治疗是治疗AS合并脊柱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讨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68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病例中筛选而出,所有病例均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效果纳入研讨中。结果 68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均较为成功,治疗有效率为100.00%,手术时间为(203.17±25.08)min,术中出血量为(872.65±63.19)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ODI和VAS评分与术前对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其效果确切,能够获取满意的矫形效果,可良好的融合,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大。  相似文献   

13.
系统联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联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远期疗效:方法:2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确诊后除常规应用NSAIDs药物外.加用甲氨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经至少2年以上的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用药后患者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脊柱活动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并给予系统药物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彭林 《求医问药》2011,(9):161+16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0年3月收治的7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结果:经过手术治疗与精心护理,术后复查x线片提示颈椎融合成功,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术后随访2~6年。7例患者植骨融合均愈合,无假关节形成。6例术前继发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中,2例术后神经功能由术前Frankel D级恢复至术后E级,2例由术前C级恢复至术后D级,1例A级患者无明显恢复。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3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经L2或L3行椎弓根腰椎截骨术进行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颌眉角、全脊柱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等。结果: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为258±36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56±278mL,随访时间为23—7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2±7个月,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假关节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治疗后患者的颌眉角、全脊柱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较治疗前减小,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2009年7月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工作组制订的一项A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评分(ASDAS),对98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进行了治疗,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观察。方法对98例病人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患者主观临床症状及客观实验室试验(ASDAS-ESR、ASDAS-CRP及ASDAS-PLT),对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通过运用ASDAS评价方法,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治疗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法及康复计划,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 ASDAS评价AS疾病活动度判定方法较好,能有效地区分疾病病情活动程度,指导临床医生对不同的病情活动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更能将致伤、致残率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颈椎椎弓根钉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弓根钉在强直性颈椎炎脊柱骨折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5例利用颈椎弓根钉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和D级各1例。患者在复位后进行椎板切除减压,固定范围为受累椎体的上下各一个节段,有神经症状者进行椎板切除减压,在受累的上下各一个节段置钉。结果:术后平均3.6月(3.1~4.5月)骨折处出现愈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脱出,1例C6置钉时损伤椎动脉,术后无脑缺血及新发神经症状。除2例Frankel A级以外,其它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椎弓根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脱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50例临床特点及用药评怙。方法:对50例强直性脊柱炎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5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强直性脊柱炎为慢性进展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严重功能受损。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与HLA-B27密切相关。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经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瑞立芬与控制病情进展药如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氯喹等联合治疗,能及时控制病情,改善症状,预后良好,个别病例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且规范强直性脊柱炎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3年住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29例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专业化护理,评价进行专业化护理对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护理后在疼痛、晨僵、脊柱活动度的缓解率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专业化护理有助于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1.新型脊柱矫正器的研究新型脊柱矫正器是天津中西医结合骨折研究所研制的。该矫正器通过21例临床患者观察取得满意效果。13例强直性脊柱炎(骨性未触合)驼背畸型平均改善11.9度,身高增加了5.9cm,同时并广泛用于脊柱结核、脊柱骨折、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截骨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