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6例,按照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麻醉后实施常规手术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保温处理。对2组患者麻醉期间体温变化、麻醉后苏醒与拔管时间进行观察,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处理后,观察组患者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为(46.2±6.3)min,对照组清醒时间为(75.4±10.3)min,对照组拔管时间为(21.3±7.3)min,观察组拔管时间为(16.4±8.2)min,对比2组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患者体温低,增加了麻醉后苏醒与拔管时间,给机体造成较大损伤,因此,对于麻醉患者应采取保温措施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充气加温毯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充气加温毯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切皮时、手术30min、手术90min、手术120min、手术结束时患者体温、围术期其他指标(手术时间、输液量、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低体温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30min、手术90min、手术120min、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分别为(36.65±0.32)℃、(36.54±0.30)℃、(36.50±0.29)℃、(36.58±0.32)℃,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段体温(P<0.05);观察组输液量(2 215.36±153.65)mL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拔管时间(18.69±5.21)min、完全清醒时间(29.68±6.35)min,短于对照组的(37.54±6.84)min、(61.54±7.41)min(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10.53%,低于对照组的30.36%(P...  相似文献   

3.
刘德敏  刘红 《河北医学》2016,(8):1361-136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留置尿管耐受度的影响,为提高全身麻醉患者护理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情况及尿道刺激反应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及术中出血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10.16±1.78)min、拔管时间(14.51±1.17)min,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12.24±1.82) min、拔管时间(16.70±1.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低于对照组,麻醉苏醒后观察组患者尿路刺激反应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促进麻醉后清醒、缩短拔管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程度,提高留置尿管耐受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髂筋膜间隙组织复合全身麻醉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麻醉药用药剂量、拔管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及躁动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丙泊酚为(723.4±24.5)mg,瑞芬太尼为(420.6±9.7)μg、拔管时间(12.3±0.7)min及麻醉清醒时间(16.7±1.1)min均少于对照组麻醉用药剂量丙泊酚为(946.2±21.3)mg,瑞芬太尼为(526.1±9.5)μg、拔管时间(18.5±0.9)min及麻醉清醒时间(24.5±1.2)min(P<0.05);观察组躁动评分(1.6±0.4)分低于对照组(2.5±0.6)分,2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手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操作简便,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对性维持体温护理干预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102例拟行输尿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外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维持体温护理,对比两组术前10 min、手术开始后20 min、术毕时鼻咽部温度,寒战发生率,麻醉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后20 min、术毕时鼻咽部温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1.96%(1/51),对照组寒战发生率为17.65%(9/51),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维持体温护理干预有利于维持输尿管结石患者体温恒定,减少术中寒战的发生,缩短术后复苏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刘伟 《河北医学》2014,(6):951-954
目的:研究腹腔冲洗温度和不同冲洗方式对胃肠道手术患者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数字法将胃肠手术病患36例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在关腹前以室温之下生理盐水冲洗碗对腹腔冲洗。观察组则以冲洗装置对生理盐水缓慢加热后匀速冲洗。对比两个组别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鼓膜温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冲洗液剂量为3195±789 mL,复苏拔管的时间为43.6±7.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数据4282±1045 mL,51.4±8.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和冲洗时长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4(22.22%),烦躁和躁动为4(22.22%),肠道通气时间为21.9±4.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数据10(55.56%),11(61.11%),25.2±5.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寒战程度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冲洗之后温度为36.3±0.4℃,术后30min温度为36.5±0.3℃,均显著低于冲洗之前温度36.9±0.3℃;观察组冲洗之后温度为36.5±0.1℃,术后30min温度为36.6±0.3℃,均显著低于冲洗之前温度36.8±0.2℃。同时,观察组在冲洗之后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冲洗之后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冲洗液进行加热之后匀速冲洗腹腔,能够减少冲洗剂量,缩短复苏拔管的时间,以及肠道的通气时间,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患体温下降情况迅速恢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为寻求麻醉安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行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全凭静脉麻醉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静吸复合麻醉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IL-6、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ADR)的浓度变化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在术中、术后24 h均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对照组上升较观察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在术中、术后24 h均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P〈0.05),对照组上升较观察组明显(P〈0.05);对照组术中、术后24 h血清ADR、NADR浓度升高(P〈0.05),观察组术中血清ADR、NADR浓度有所下降,术后24 h升高(P〈0.05);两组患者BIS在术中较麻醉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5.47±2.27)min]、拔管时间[(8.92±2.14)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5.81±5.95)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8.97±2.51)min]、拔管时间[(13.45±4.93)min]、定向力恢复时间[(24.14±7.25)min],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损伤手术中比较,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创伤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少,拔管期更加平稳,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在老年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老年患者54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分别将麻醉前、俯卧位10 min、碎石1/2 h、碎石1h以及手术结束等各时点记作T0、T1、T2、T3和T4,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HR(心率)、SBP (收缩压)和DBP(舒张压)水平,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寒颤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T1时SBP和DBP均较T0时低(P<0.05),其他时点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T1、T2、T3和T4的HR均较T0时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T1、T2、T3、T4 HR均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为(15.6±5.5)min,拔管时间为(26.5±5.9)min,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为(11.3±4.2)min,拔管时间为(16.1±5.7)min,2组患者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寒颤,对照组中发生寒颤8例,寒颤发生率为29.6%,观察组患者寒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可有效减缓心率,降低血压,患者寒颤发生率较低,应用效果良好,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在颅脑损伤急诊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90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则使用常规麻醉药物。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分别为(9.47±1.12)min、(6.35±1.27) min;对照组相应为(16.01±1.77)min、(8.33±1.31)min,观察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术后无副作用,对照组术后副作用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且<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可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副作用较少,麻醉效果好,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杜抗  刘磊 《中国乡村医生》2023,(26):137-139
目的:探讨麻醉后监护治疗室(PACU)对全身麻醉患者主动进行保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需进入PACU的全身麻醉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保暖护理,观察组行主动保暖护理。比较两组入PACU 5、15、30 min及离开PACU时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麻醉后完全清醒时间。结果:入PACU 5、15、30 min,两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PACU时,观察组体温、心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完全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ACU对全身麻醉患者行主动保暖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术后低温,降低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11.
陈丽霞  梁务英  陈志芬 《吉林医学》2014,(34):7680-7681
目的:探讨围术期保温对全身麻醉小儿腹部手术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加温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不采用任何升温装置,加温组患者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及加温毯加温。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中心体温,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加温组术后温度为(36.56±0.18)℃,对照组为(35.07±0.17)℃(t=17.463 5,P<0.01)。加温组苏醒时间为(16.5±6.3)min,短于对照组(20±6.8)min(t=4.824 2,P<0.01);加温组拔管时间为(20±5)min,短于对照组的(28±6)min(t=8.0164,P<0.01)。对照组有8例患者术后发生寒战(40%),加温组无术后寒战发生(0%,)(χ2=7.656 3,P<0.01)。结论:围术期采用输液加温器及加温毯加温,可有效地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并能缩短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寒战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杨晓辉 《现代医学》2014,(11):1336-1338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的9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BIS监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50),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后,手术结束时,清醒拔管前、后5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手术结束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随访术中知晓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果:两组间性别比、年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及两组间各时间点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各时间点间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全身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与全身麻醉诱导前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全身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术中知晓情况以及术后认知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技术应用于指导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全身麻醉的安全性,促进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行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麻醉后常规手术处理,观察组麻醉后给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体温变化情况、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予保温措施的观察组患者体温高于对照组,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心率、血压及寒颤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患者体温下降发生低体温时可延长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对患者机体有较大危害,临床需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胸部手术患者,观察组(n=30)实行全身麻醉联合硬外膜麻醉,对照组(n=30)则采用全身麻醉,对2组手术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律(HR)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麻醉药量(15.9±2.1)mL和清醒时间(8.1±1.6)min;对照组吸入麻醉药量(33.3±3.5)mL和清醒时间(20.1±3.4)min,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手术上,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有助于缓解麻醉药物对患者呼吸及循环状况的影响,促使患者较快地清醒,从而提升临床康复治疗效果,应当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全凭静脉插管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0)。给予对照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插管全身麻醉,给予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插管全身麻醉,比较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恶心呕吐、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腹后10min,无创动脉压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同时,观察组的无创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6.24±2.34)min、恢复呼吸时间(5.76±2.21)min、拔管时间(8.31±2.13)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12±2.84)min、(15.49±5.14)min、(24.18±4.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4 h无恶心、呕吐现象发生,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有9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全凭静脉插管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中,其麻醉效果较好,患者在术后苏醒较快,比较安全,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使用术中体温保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8例做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法,观察组采用37℃进行加温。对治疗后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术后平均体温、出血量、麻醉恢复时间、总尿量分别为(35.90±0.53)、(445.35±41.64)、(10.23±4.86)、(1055.32±421.43);对照组依次为(36.67±0.82)、(518.28±48.79)、(17.35±5.78)、(795.41±408.75);观察组术后平均体温、手术出血量、麻醉恢复时间、肾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寒战良好率(90.9%)显著优于对照组(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6%与对照组11.4%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体温保护能有效改善关节置换手术情况,减少术后低温、寒战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手术室复合保温护理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复合保温护理,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体温、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室时2组体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结束时体温、麻醉后0.5 h体温、麻醉后1 h体温、麻醉后1.5 h体温、麻醉后2 h体温、手术结束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应激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肾上腺素、皮质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复合保温护理能够有效缩短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维持患者体温,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手术治疗的54例胃癌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1、12、24h3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1.3±1.1)分、(0.8±0.8)分、(0.6±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1.2)分、(2.7±1.0)分、(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评分是(4.9±0.6)分、拔管时间(10.8±6.2)min,两者均优于对照组的术后苏醒评分(4.0±0.2)分与拔管时间(21.3±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9例,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痛苦,促进患者苏醒,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手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前加以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应激反应、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6.03±1.18)min]、麻醉苏醒时间[(18.31±1.53)min]与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60.53±5.28)min]均短于对照组[(9.43±1.69)、(27.58±2.67)、(83.69±7.3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后15 min、术后24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25±0.97)、(1.53±0.42)分]均低于对照组[(4.61±1.06)、(2.31±0.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全身麻醉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58)和对照组(n=140)观察组使用血浆靶细胞浓度为2μg/L的瑞芬太尼进行术后全身麻醉复苏,对照组不使用辅助药物全身麻醉后自然复苏,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21.42±6.71)min较对照患者的拔管时间(15.32±4.09)min长,观察组的苏醒评分为(4.2±1.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苏醒评分(2.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显效快、作用强,使用后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时间明显缩短,具有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