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中的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2012年1月-12月入住河南省肿瘤医院ICU≥48h的住院患者。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794例,发生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为4.53%,日感染率为17.570%o,经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后日感染率为6.479%e。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人,日感染率8.368%o,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人,日感染率为1.541‰;无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发生。共检出病原菌45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6.67%。结论ICU开展目标性监测可以动态了解ICU的医院感染情况,并针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方法自2011年6~11月,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33人次的资料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远远高于全院医院感染发生率,多与有创性操作有关。结论应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专项干预的力度。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的易感因素,保证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安全,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才能相对性地减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8,(8):1374-1376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目标性监测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抽取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60例患者资料,分析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发生部位,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1 000~1 500 g之间患儿呼吸机实用率和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最高,不同出生体质量患儿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间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500 g以上患儿感染发生率为最高,感染症状主要发生于下呼吸道等部位,不同部位和出生体质量患儿感染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目标性监测,有助于新生儿各类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在我院医院感染综合监测的统计中,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处于医院感染高发的科室,研究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了解ICU病房患者医院内感染情况及感染的构成,同时,探索医院感染监测的新模式,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达到降低其感染率的目的。方法采取目标监测的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09年1月ICU病房的患者进行导尿管相关性感染、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监测。结果 (1)对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采用目标监测优于全面综合性监测。(2)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尤其是侵入性操作有关。结论 (1)应适当开展医院感染高危患者的目标监测。(2)ICU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发生医院内感染相对较多,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分布特征,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 ,对我院2010年1~12月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3种侵入性相关操作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ICU患者感染率为3.81%;感染例次率为5.74%;日感染率为14.62‰;例次日感染率为22.05‰。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提出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管理办法,采取有效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的对策.方法 用常规监测与目标监测相结合,总结我院的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与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对2008-2010年我院发生医院感染的ICU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520例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6例(8.85%),主要感染部位是泌尿道、呼吸道、胃肠道,这与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相关.结论 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管理办法,采取有效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的对策。方法用常规监测与目标监测相结合,总结我院的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与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对2008—2010年我院发生医院感染的ICU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520例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6例(8.85%),主要感染部位是泌尿道、呼吸道、胃肠道,这与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相关。结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管理办法。方法常规监测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总结ICU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实践经验。结果有效控制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结论在综合性监测基础上,对ICU病房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等实行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目标性监测监控和跟踪干预,逐步形成和健全目标性监测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易照友 《北方药学》2016,(1):181-181
目的:分析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制定预防措施。方法:研究对象是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133例患者,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出现医院感染的20例,感染率达到了15.04%。其中,感染部位为血液的占10%,感染部位为泌尿道的占20%,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的占70%。另外,9例患者的感染是由于使用呼吸机引起的,占45%,9例患者的感染是由于留置尿管引起的,占45%,2例患者的感染是由于中心静脉插管引起的,占10%。结论:ICU患者属于医院感染高发人群,通过目标性检测及早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评价N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对入住NICU〉48 h的患儿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预防控制感染,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病例2 201例,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是3.17%和1.28%(P〈0.05);日感染发病率分别为4.11‰和2.12‰(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日感染发病率分别是3.32‰和5.18‰(P〈0.05)。未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感染性病原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见。结论: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便于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兵  吴金  吴彬 《安徽医药》2005,9(6):451-45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对本院ICU 2001年1月~2003年12月的所有分离菌株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222株细菌,革兰阴性(G-)杆菌共127株(57.21%).革兰阳性(G )菌43株(19.36%).G-杆菌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G 球菌前3位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ICU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菌为主,G 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细菌耐药率高.应根据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用药,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听诊器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1日起入住我院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并于2015年3月30日前转出ICU或死亡的患者,总计611例,根据床位分为干预组(n=296,使用床旁听诊器进行听诊)和对照组(n=315,使用医生自带的听诊器进行听诊)。所有听诊器均在每日查房前用75%乙醇擦拭表面1次。观察记录研究期间所有对象的医院感染情况及部位、感染病原菌、生命体征和转归,转出ICU后随诊48 h,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5%vs 14.9%, P<0.05),主要表现在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4%vs 8.6%),并且明显缩短ICU住院时间(12.2±9.3dvs 14.2±8.8 d),但在其他部位的院内感染、28 d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床旁听诊器能显著降低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院ICU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4—2018年ICU住院患者的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病原菌的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其次是外周血、尿液。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居首,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检测出的革兰阴性菌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三种革兰阳性菌的药敏结果对很多常见抗生素完全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糖肽类抗生素仍敏感。结论ICU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多数细菌已产生多重耐药性,致病菌耐药性较高,应加强临床ICU患者的综合管理以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李信胜  黄丽  沈世红  周树生 《安徽医药》2013,17(9):1606-1608
目的 探讨某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ICU患者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菌株的鉴定和药敏实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129株病原菌.检出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26.36%)、大肠埃希氏菌(13.95%)、铜绿假单胞菌(10.08%)、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9.3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20%).在真菌感染方面,培养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3株,未发现曲霉等菌株.在耐药性方面,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29%、5.56%、23.08%、100%.葡萄球菌未发现有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MRSA及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0.00%和52.94%.结论 ICU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具有高耐药性,故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把重点放在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和预防感染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的现患率与日常检测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即监测系统的效果.方法 统计既往两年我院日常检测到的医院感染病例,与2012年4月29日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的现患率调查中,感染的人次率和例次率较日常监测值高,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所占比例最高,但排序略有差异;现患率调查中标本送检率高于日常监测.结论 作为评价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现患率调查较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细菌鉴定应用美国MicroScanWalkAway.96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3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占30.42%;其次为呼吸内科,占25.15%。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57.81%;其次为脓液及分泌物,占17.85%。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高,均〉45.O%;对多黏菌素B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20%和9.1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需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常见菌种及耐药性,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ICU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真菌敏感试验。结果 824例患者中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108例,感染发病率为13.11%;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为常见,占53.04%,其次为泌尿道(31.3%)、血液(6.08%)、肠道(4.36%)等;在所分离的115株真菌中,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6.09%)、光滑假丝酵母菌(23.48%)、无名假丝酵母菌(11.3%)及热带假丝酵母菌(10.43%);所有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部分耐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激素应用等是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ICU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菌在ICU的分布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04年6月本院ICU所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菌株及体外耐药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72株革兰阴性菌前六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革兰阴性菌耐药率最低。结论:明确ICU的革兰阴性菌分布和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助于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讨论应用FMEA进行ICU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内蒙古林业总医院2015年1月和2016年12月在职的院感管理人员和ICU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利用FMEA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并针对得出的高风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同时比较控制措施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改善情况。结果 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实施后FMEA得分较实施前各风险因素得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CAUTI)0.65%较实施前2.46%有较大降低(χ2=4.898,P=0.027),医院感染率8.46%较实施前13.65%有较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0,P=0.013);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CLABSI)以及手术部位相关感染率(SSI)较实施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方法的使用可以指导院感科找出关键风险事件,有效地反映出院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雷元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3):348-349,351
目的 探讨有效的感染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方法 对ICU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分离,并对菌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82.96%,前几位分别是鲍曼氏不动杆菌21.98%,铜绿假单孢菌14.29%,肺炎克雷伯菌13.19%,嗜麦芽黄单孢菌8.79%;革兰阳性球菌占17.0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54%.药敏显示各菌耐药水平均较高.结论 加强ICU感染管理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和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