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热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发热现象,探讨出血与发热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发热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除部分与原发病、合并感染等有关外,大都与出血有关,发热发生率、热程、体温与出血程度相关,与出血原因无明显关系;热型多为不规则热;平均为5.6 d;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对于此类发热若体温不超过38.5℃可严密观察不作特殊处理,体温超过38.5℃可予物理降温。结论排除原发病、感染等所致发热后,发热对于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继续或停止以及转归与预后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体温变化的规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体温变化规律及护理。方法对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合并体温变化的7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温变化发生率60.0%(72/120)。发热54.2%(65/120),为不规则热,出血后第3~5天体温最高,热程(5.5±2.5)d,一般不超过38.5℃;体温不升5.8%(7/120)。随着出血的控制,体温恢复至正常。结论体温变化对于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继续或停止以及转归与预后都有一定的帮助,并且通过及时评估及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避免误诊或漏诊,促进患者配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廊急性期患者在急性早期和急性晚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急性早期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凶险,预后差,死亡率高,应以基础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为主;急性晚期病情常隐匿,预后较好,护理的关键在预防,饮食护理与心理护理较为重要。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并上消化道出血应根据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不同采取分层护理叮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鲁元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74-17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观察并预防大出血,提高止血成功率,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积极治疗及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对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认识到了完善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发热是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所导致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人体现象。根据发热程度的高低 ,腋下体温分为低热 ,体温不超过 38℃ ;中度热体温在 38~ 39℃ ;高热体温在39℃以上 ,正常腋下体温为 36~ 36 .7℃。急性发热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高热时精神状态好 ,以病毒感染可能为大。例如 :持续高热致代谢增加 ,可损伤机体组织和细胞 ,严重者可引起痉挛。所以对于高热一定要密切注意体温的变化 ,2小时测体温 1次 ,直到体温稳定为止 ,以后每 4小时测 1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护理要点如下 :休 息 发热病人均应保证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总结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12例,丘脑梗死8例,小脑梗死5例,基底节区梗死4例,脑叶梗死3例。脑梗死后1周内发生消化道出血19例,1周后13例。经治疗进行疗效观察: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无效的7例中,死亡5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脑干、丘脑梗死多见,最容易发生在脑梗死后1周内,提示病情恶化,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外感发热属于现代医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范畴,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1994年10月至今,笔者应用解热静口服液治疗风热挟食挟惊型外感发热患儿18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80例,其中男106例,女74例;年龄6月~12岁,平均4.32±2.76岁;病程1.42±0.89天。180例体温均≥38.5℃,其分布情况为:38.5℃~38.9℃105例,39℃~39.9℃64例,40℃以上11例。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L的99例。所有患儿均有外感风热挟食症状,约1/3患儿同时伴有挟惊症状。病例选择:①发热为主症,体温在38.5℃以上,流涕、咳嗽、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26例颅内出血患者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6例为观察组,70例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致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颅压增高、败血症、瞳孔不对称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部位于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及脑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量46.0±5.1mL,明显多于对照组的35.0±4.3mL(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增高、败血症、瞳孔不对称、出血部位与出血量均是颅内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差,颅内压增高、败血症、瞳孔不对称、出血部位与出血量均为颅内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高危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新艳  王志成 《河北中医》2011,33(11):1707-1707
张某,男,42岁,体质量70kg。主因发热、咽痛3d于2011—04—25T10:00门诊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患者3d前因外出着凉而出现发热,咽痛,体温39.5℃,自服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胶囊,症状无明显改善。刻诊:发热,咽痛,时有轻微咳嗽,全身疫痛,乏力,不思饮食。否认药物过敏史,食用海鲜过敏。体格检查:体温38.5℃,心率92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1.3/16.0kPa(120/85mmrig)。急性发热病容,精神萎靡,咽红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0.75。  相似文献   

10.
<正>正常人的体温是在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达到相对的恒定。若因疾病等原因使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即可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而引起发热。急性发热是指发热时间不超过一周,体温升高超出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一般而言,孩子的体温超过37.4℃就视为发烧。37.5~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以上则为高热。在一天的24小时中,以上午2~6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  相似文献   

11.
钟灵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126-127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及胃镜下治疗措施对疾病治疗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2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3例急诊胃镜检查病变检出率98.4%,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贲门撕裂伤、dieulafoy溃疡,其他原因不明.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应尽早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病因,有活动性出血者用镜下止血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增加止血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4月我院急诊科诊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胃镜检查出血原因分别为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21例,门脉高压性胃病19例、胃溃疡出血10例、2例患者发现出血部位.予维持血容量、止血、降低门脉压力、防治并发症等急救处理.显效26例;有效21例;无效5例,3例死亡.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原因较多,应明确出血的病因和确定出血部位,通过综合抢救措施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需要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3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4h内行急诊内镜治疗。结果:3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成功率92.i%,再出血率为11.1%,所有患者治疗后未见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上安全性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 年5 月-2012 年3 月的88 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划分为结合组与单一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疗程结束后分析大便隐血试验结果 及药效.结果:结合组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单一组的有效率72.7%,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儿感冒退热糖浆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4年5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的9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1·d-1,po,tid;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口服;体温〉38.5℃时给予布洛芬口服及兵兵贴敷额等对症处理。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感冒退热糖浆口服,疗程为3-5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发热消退时间,鼻塞、咳嗽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小儿感冒退热糖浆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症的疗效。方法:将21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刺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均入液静滴,两组治疗第一天体温达38.5℃者均予复方氨基比林针肌注,观察两组用药后退热及咽痛、咳嗽等短状的变化。结果:冶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和退热、咽痛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76例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黔东南地区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与病因、性别、年龄、城乡地域差别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623例UGB中76例无痛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慢性胃炎等为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消化性溃疡居首位,在活动性出血病因中也占绝大多数。2.男性上消化道出血及无痛者较女性多见,男性中无痛者占12.58%,女性中无痛者占11.29%,P〉0.05。3.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中无痛者占8.33%,中年组占10.11%,老年组占20.12%,P〈0.05。4.乡村病员上消化道出血中无痛者占15.62%,城镇病员中占6.19%,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是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病因。病因、性别、年龄、城乡差别等为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家兔急性非消化道出血模型比较,探讨心率用于预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量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分别建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模型及急性非消化道出血模型,设置不同出血量水平,观察在两个不同模型中心率的改变,分析心率改变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量与心率存在相关性。与急性非消化道出血随着出血量增加心率增快不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随着出血量增加,心率并不一定增快,两组心率的改变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心率改变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模型中与急性非消化道出血模型存在差异,但仍可用于预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选择与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脑出血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显微镜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术后再次脑出血,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ADL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选择与脑出血患者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显微镜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能改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