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其病势缠绵,致残率高,日久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故而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副作用较大,患者依从性差,而中医以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受到关注。寻求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治疗是研究的重点。类风湿关节炎病与肾相关,肾精亏虚、络脉瘀阻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重要病因,补肾解郁、活血通络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2.
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中,中医药疗效显著。准确的辨证分型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前提与关键。通过论述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发展、分期辨证以及其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初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的地域分布、发病年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征象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以期促进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及证候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现代医家运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列方剂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的特色药物,以期为研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提供思路.方法 从近二十年核心医学期刊和相关的中医药书籍中,收集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组方340首.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方药学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统计分析所用药物.结果 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用的254种中药中,虫类药和藤类药共32种,使用频次为806次.结论 虫类约、藤类药与其他药配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运用频次较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26例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①免疫抑制剂;②对症治疗.治疗组依据舌脉症象辨证分型,给予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法疗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是最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是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并发症。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增加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死亡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总结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也需要更多的研究为中医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是现代难治风湿免疫病之一,《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中风历节病"对现代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重要启示。临床研究表明,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其组方特点符合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正虚邪实病机特点的认识,组方过程中扶正祛邪药物同用配伍得当,同时不忘扶脾缓急止痛,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现代医学证实,为后世医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组方用药提供了准绳。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D缺乏与类风湿关节炎关系紧密,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改善其病情;"肾虚寒盛,肾虚为本,痹症为标"是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病因病机,温补肾阳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立法治则;前期课题组发现中医"肾藏精"功能和维生素D轴相近,提出维生素D可被视作"肾藏精"的客观物质基础;相关补肾中药及复方对维生素D轴产生调节作用的同时又能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据上述推测,补肾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通过调控维生素D轴发挥作用,维生素D轴可能是补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靶点,为类风湿关节炎防治提供新思路,充实中医药补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蠲痹汤和石膏知母桂枝汤分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76例;结果总有效率93.4%;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章216篇,方剂277首,对其进行分析,方剂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味中药分别是当归、桂枝、白芍,主要的关联规则为蠲痹汤加减,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温经散寒通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文献研究显示以扶阳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亦取得一定成果。文章总结近年以扶阳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提供思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一定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评价散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湿证的疗效及安全性。该试验将168例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每组各56例。分别给予散痹汤加减,甲氨蝶呤,散痹汤加减+甲氨蝶呤,疗程均为16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健康状况(HAQ)、疾病活动指数(DAS28)、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和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治疗后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2.7%,优于中药组79.2%和西药组的82.4%(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散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湿证具有有效性;中西药组和中药组中医证候评分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其他症状中西药组改善均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散痹汤加减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湿证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药组(3.8%,2/53)中西药组(16.4%,9/55)西药组(33.9%,18/53)(P0.05)。综合以上研究散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湿证的疗效与甲氨蝶呤无明显差异,具有有效性,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甲氨蝶呤低;散痹汤加减结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湿证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且可降低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临床诊察的数据挖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中、西医诊断的特点及关联。方法 采集85项RA常见的临床信息,并归为病变部位、量化诊断、症状描述、普遍状况、环境因素5类;从中国期刊网和Medline中分别提取RA中、西医诊察的数据集,分析5类临床信息在中、西医数据集中的出现频数,并进行χ^2检验;并基于“同时出现”方法分析中医若干诊察与RA有关生物因素的关联。结果 中、西医学对RA的诊断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现代医学比较。中医学侧重于诊察RA的症状描述与环境因素,并与RA中的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因素具有一定关联。结论 对RA症状、环境等因素的诊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特色,具有潜在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也为探索中医学的诊断与观察特点。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The predictive roles of symptom combination traditionally evalua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were explored. Three hundred and ninety six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197 subjects receiving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WM) and 199 subjects receiving TCM therapy (TCM). A complet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18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ypically assessed in TCM were recorded before the randomization. The ACR responses were used for efficacy evaluation. ACR20 and 50 responses with WM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TCM group. The 18 symptoms in RA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4 symptom combinations with factor analysis, which represent joint symptoms, cold pattern, deficiency pattern and hot pattern in TCM respectively. TCM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weak-symptom combination 3 (deficiency pattern in TCM), and WM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 combination 2 (cold pattern in TCM). Symptom combinations judged with TCM may have influence on the efficacy of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A.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致残率高。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尚未完全明确,且常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激素等不良反应明显,而中医药对本病临床疗效确凿。然而,由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的辨证分型尚缺乏统一客观标准,加之地域等因素,如何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成为提高RA中医药疗效的关键。为此,作者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发现,血小板数量(PLT)与RA的发生和活动性等方面密切相关,并与中医热证(湿热痹阻)和瘀证(痰瘀互结等)呈正相关,从而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关注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以期为RA中医证候诊断提高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现代文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分布特点,为中医症状术语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依据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痹证"、"痹症"、"痹病"为关键词检索2000-2009年的相关文献,并选取其中涉及症状的相关内容,在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建立Epidata数据库,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从纳入分析的文献中共获取规范化的症状名称154个,其中舌象26个,脉象17个。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而规范化研究是中医症状学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刘维  孙淳  吴沅皞 《中草药》2014,45(19):2878-2882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历史悠久,并且在临床中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相关中药单体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理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黄酮类单体成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对黄酮类中药单体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辨证论治,从整体上协调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而达到阴阳平衡,有望能够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或不发作。方法:根据笔者多年来运用中医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医治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辨证论治。结果:根据案例病人类风湿关节炎所属证型进行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效果良好,随访几年无复发。结论:西医的药物治疗虽然能有效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但治标不治本,且长期服用此类西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非常大。而中医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评价了中医药治疗RA疗效评价存在的不足及困境,讨论引入生存质量(QOL)作为中医药治疗RA疗效评价指标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强调引入QOL作为中医药治疗RA疗效评价指标必须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和量表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1例RA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中医证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与免疫学、血常规、血液流变学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邪气痹阻、瘀血阻络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或发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构建和应用合适的动物模型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获得与人RA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文章就现阶段中医药研究中所用的RA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个人在实验中的体会和中医临床辨证的特点,对建立符合中医药研究需要的RA动物模型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