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药合用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因此带状疱疹好发于老年人,且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可高达50%~75%.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更好地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继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86例,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继发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对患者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生继发感染患者91例,感染率为9.23%;共检出病原菌8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5株占67.07%;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损严重、皮损面积>5%、初治时间≥3d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继发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继发感染病原菌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且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方法.方法:选取132例患者,66例带状疱疹无后遗神经痛患者为对照组,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观察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合并疾病、早期治疗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最早治疗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患者是否有基础性疾病合并、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等因素直接相关,必须及时采取治疗对策,降低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疼痛病理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临床各种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探讨其好发因素及干预方法,对预防和减少PHN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方法对3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及152例未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康复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HN发生的相关因素可能为患者年龄较大、发病时有严重的前驱痛、治疗时间不及时、早期未合并使用小剂量激素、皮损的严重程度、疗程过短、伴有原发疾病及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等。结论高龄、急性期有严重的前驱痛、治疗过晚、疗程过短、伴有其他原发病及伴有焦虑及相关症状的患者易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积极控制原发疾病,早期综合治疗,适量使用激素,适当的心理干预均可能减少PHN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老年人带状疱疹(HZ)在社区医院临床治疗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中老年人带状疱疹(HZ)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发病年龄呈中高龄化趋势,>60岁为高发人群。四季发病,夏秋季高发,多数病例神经呈不同程度的灼痛或刺痛,部分患者神经痛较重,程度剧烈。先神经痛后有疱疹64例(80%)。神经受累尤以胸、肋间神经区较多48例(60%),三叉神经区次之16例,伴发Hunt综合征2例,臂丛神经5例,腹神经5例,腰骶神经6例。后遗神经痛36例(45%),反复发病4例,特殊型疱疹18例(22%)。结论应提高基层社区医院对中老年人带状疱疹(HZ)的认识,有助早期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徐霄 《工企医刊》2015,(1):1183-1184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发病特点,治疗和转归。方法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年龄、季节有关,年龄越大,病情越重,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结论早期治疗,合理用药,早期联合皮质激素对缩短病程,减少疼痛及后遗神经疼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总结分析方法。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确诊的3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为指标来观察神经阻滞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中,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评分降低(2.61±1.9)分,68.6%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疼痛;之后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1.72±0.83)分,11.4%存在疼痛。合用神经阻滞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中,神经阻滞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良好,疼痛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60岁以下带状疱疹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加强心理护理、疱疹局部皮肤护理、神经痛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果患者皮损痊愈,平均住院15d出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合理治疗、配合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是缩短病程、减轻神经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无统一定义,较为广泛被接受的定义为急性带状疱疹经过治疗,PHN多在皮损完全消失或1个月内消失,但有些患者可持续数月数年.按照该定义,PHN发生率在带状疱疹发病人群中为19.2%,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PHN平均发病年龄为67岁,≥50岁发病率为<50岁者的约14倍.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逐渐增多。患处皮肤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迅速止痛较为棘手。我部从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采用带状疱疹周边针灸划痕、针刺(简称针灸划刺法)、埋线及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均能在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护理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2015年6月-2016年12月)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所有患者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结果:对比所有患者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的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比较且患者12周的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患者4周、8周的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有更好的护理作用,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而且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活化并进而复制而产生的急性神经根及皮肤的炎症性疾病。其治疗方案众多,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也不一致。目前较为公认的是阿昔洛韦静脉疗法,它能迅速中断病毒的复制,起到缩短病程的作用,而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的影响仍有争议,干扰素也具有较好的阻断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且二者作用的环节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联合应用的患者有比单用阿昔洛韦更好的疗效。为了客观地评估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自1995~1997年观察了45例带状疱疹应用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45例带状疱疹均是1995~1997年本院确诊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4例,女性31例。年龄从30~80岁。随机分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13.
傅军雄 《现代保健》2008,5(35):57-57
目的 观察三棱针拔罐并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三棱针拔罐并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1例。结果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三棱针拔罐并用可以有效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逐渐增多.患处皮肤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迅速止痛较为棘手.我部从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采用带状疱疹周边针灸划痕、针刺(简称针灸划刺法)、埋线及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均能在60h之内收到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姜伟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1):31-32
目的探讨自拟解痉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0月收治的2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给予自拟解痉汤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5例,局部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36%。结论自拟解痉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见效快,复发率低,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波定向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临床护理。方法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120例,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进行定向照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照射治疗;护理组患者在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有效率达到95.00%;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6.67%。护理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微波定向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92例,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随年龄的增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例数逐渐增多;药物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的效果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结论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目前仍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疗法,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44例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选取44例,对其护理方法、出院指导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地实施护理后,44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有40例治愈,4例好转,有效率高达97个百分点。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将十分有利于其痊愈性治疗,能消除患者的痛苦,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特点与中西药治疗效果。方法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倒,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间显效率与好转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老年人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皮肤病,常以发疹重、病程长、剧烈神经痛及容易遗留后遗神经痛为特点。其中后遗神经痛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于2003年-2006年采用中药汤剂与西药相结合方法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