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病因是风、暑、寒等时邪挟毒伤正,或正气本虚复感邪毒,伤及心包、损伤心脏,或经卫气营血之传变逆传心包。病位在心,关键在心经气血阴阳变化。病毒性心肌炎多为病毒引起的心肌损伤所致心排血量降低发生的冠脉供血不足综合征。逆传心包主要表现为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张炳立  肖照岑 《中医杂志》1997,38(11):648-651
《温热论》中辨舌内容在全篇占有较大比例,是叶天士长期诊治温热病的经验总结,突出了舌诊在温病诊断学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叶氏依据各种舌象表现所反映的病机,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即依据察舌指导治疗,亦是对“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总治则的补充。依舌辨证、察舌论治是临床诊治温病不可缺少的内  相似文献   

3.
《温热论》论治绛舌浅探山西省忻州地区卫校郭治安[关键词]《温热论》,绎舌《温热论》(以下简称《论》)中论述绛舌颇多。全书论舌34处,其中绛舌达15处,占有44%,居其首位,而且内容丰富,足见其重要,试探讨如下:一、绛舌的主病绛舌属于红舌的范畴,《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枳术丸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理机制,为新药研发及经典方剂临床拓展运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白术、枳实、荷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ADME筛选中药活性组分;通过Gen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血脂异常主要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药物-成分-靶点”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而后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枳术丸成分-血脂异常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等,核心靶点有ESR1、NOS2、ESR2、PPARG、PTGS2、PTGS1、MAPK14、ACHE、ADRB2、F7等,分子对接验证亦显示评分大于4.25者占总数85%,大于5者占63.6%,即大部分靶点与成分的结合活性较好。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以及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等通路,其功能主要为调节细胞内类固醇受体的生命活动等。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枳术丸的临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温热论笺正》一书,为清末民初医家陈光淞为“笺叶氏之旨,而正诸家之失”而作,于温热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有颇多发明,实为研习温热病必备的参考书,建国以后历版《温病学》统编教材均有引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辨舌是叶氏《温热论》的重要内容,其有"必验之于舌"之明训。舌诊对辨别病邪性质、病位、邪正盛衰,指导辨证救治都有一定意义。1辨病邪性质温病病因甚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温热类病邪与湿热类病邪,《温热论》辨病邪性质首重舌苔,其论及的舌苔  相似文献   

7.
刘林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9
探讨叶天士《温热论》对温病湿热证“内外合邪”的病因观和强调脾胃在湿热演变中重要地位的病机观,以及对湿热证的三焦分部诊断分型和“湿去热孤,重在祛湿”、“三焦分治,重在脾胃”的治疗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叶天上为温病学说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推为温热大师,其所著《温热论》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然其篇中“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一句,颇令人费解.章虚谷释为“伤寒先受手足经,足经脉长故多传变,温邪先受手手经,手经脉短故少传变.”说理甚为牵强.故周学海力辟其非,认为“此义世皆以手足经释之,非也.伤寒也有不传经考,但传经者多,湿病传经者少,所以然者,寒邪为敛,其人以渐,进一境则转一家,放变证多.温邪为开,重门洞辟,初病即常兼二三经,再传而六经已毕,故变证少.”此说虽有一定道理,但仍…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7)
营血的概念提出最早开始于《黄帝内经》时期,后代医家多有论述,至清代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更是将营血理论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本文通过管窥《黄帝内经》及《温热论》中对营血的阐述,对营血的内涵进行深度地挖掘探析,并分别叙述该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及延伸,从而揭示营血形成的理论基础,为营血理论辨治相关疾病奠定坚实的基础,亦有助于拓展中医的辨证思维,体现中医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10.
郭榕榕  牛阳 《光明中医》2020,(20):3172-3174
温热病复证疗法是清·何廉臣在《重订广温热论》中首次以专篇论述。以该文本为基础,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相关古代文献,探讨温热病复作的病因病机、演变结果、治则治法。总结出病因有劳复、食复、自复、怒复;温热病屡发转归结果是四损四不足;治则有首辨虚实、消食积热、清泄肝火、涤荡余邪。旨在补充温热病疗法和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谈《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军 《河南中医》2007,27(4):9-10
吴瑭在著述《温病条辨》时,受到了《伤寒论》的巨大影响。“近师承于叶氏,而远追踪于仲景。”“其处方也,一遵《内经》,效法仲祖。”这种影响不是对《伤寒论》的简单模仿,而是系统地继承,并在继承中加以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三焦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继承和发展;二、“救津液”思想是对《伤寒论》“存津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遣方用药是对《伤寒论》经方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书,其理论与临床实际联系紧密,理法方药也非常完善。其论述外感疾病太阳病证治所占篇幅超原书三分之一多,其开拓了外感疾病在预防、辨证与治疗等方面的思路。文章对《伤寒论》在外感疾病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并通过四则病案,探讨了《伤寒论》在指导外感疾病临床遣方用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重阳气贯穿在《伤寒论》始终。阳气贵在流通,阳郁就是阳气郁滞失宣,不能畅达,失去鼓舞、温煦、抵御、气化作用。若实邪阻滞,或为寒凝,或为热壅,或为湿遏,或为痰阻,或为血瘀,皆可使阳气郁滞,失于温煦,而出现阳郁之证。枢者,气之枢纽也,少阳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亦可郁遏;血虚失载亦可致阳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四本《伤寒论》所据底本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超尘 《河南中医》2006,26(11):1-4
20世纪有四部《伤寒论》翻刻本、影印本或排印本在中医界有较大影响,它们是1912年武昌医馆翻刻本、1923年恽铁樵影印本、1955年重庆中医学会《新辑宋本伤寒论》、1959年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译释》排印本。这四部书均称据赵开美《仲景全书·伤寒论》而翻刻、影印或排印。考证后认为:武昌医馆本是柯继文依照杨守敬提供的“影钞本”翻刻的;恽铁樵本是以日本安政三年崛川济本为底本削去返点符号而影印者;《新辑宋本伤寒论》源于恽铁樵本;《伤寒论译释》本亦以恽铁樵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含麻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梳理含麻黄方剂的麻黄用法,初步推断出麻黄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是麻黄碱,而麻黄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提取麻黄碱。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自古以来被誉为"方书之祖",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祖国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其创立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诊治的核心思想之一[1]。《伤寒论》以六经理论为辨证线索,分经审证而治之。其中对耳鼻喉科疾病论述的条文较多,但散在分布于各篇,现将其中对耳鼻喉疾病的具体论述提炼整理,归纳总结,以期为耳鼻喉科疾病专科论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参究伤寒用附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伤寒论》附子运用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对临床正确掌握附子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伤寒论》有关“食”的论述,从“辨能食与不能食”、“辨欲食与不欲食”、“辨进食后反应”、“辨食物在体内的停留”4个方面概括了仲景对“食”的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19.
张静莎  耿连岐 《光明中医》2016,(14):2006-2009
从《伤寒论》中脉诊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仲景祖师脉证合参用于指导临床的学习体会。本人初入临床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患者,深感惶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工作之余,面对浩如烟海的医学巨著,顿感无处下手,幸有名师指导,师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针灸科耿连岐主任,老师教导:《伤寒论》是学习中医诊病的桥梁,而从脉学切入学习《伤寒论》是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论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葛根汤类方、柴胡汤类方、栀子汤类方、承气汤类方等11种类方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