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忠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573-5576
目的分析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学龄前儿童14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并设置统一的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452例受检儿童共检出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120例,患病率为8.26%,其中6~12个月的患病率为13.76%,1~3岁的患病率为7.90%,4~6岁的患病率为4.38%,不同年龄儿童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的幼儿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出生体质量、喂养的方式、消化功能、辅食添加时间、妊娠期贫血情况、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饮食习惯、铁制剂服用情况、家庭收入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在早期关注孕妇及胎儿的营养状况,适时添加辅食及合理搭配儿童的饮食结构,可起到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大庆市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15所幼儿园1893名学龄前儿童,采用统一调查表询问一般状况及病史,并进行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测定.数据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93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5.8%.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儿童饮食及胃肠因素、母亲贫血史是影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因素.结论 该市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低于我国儿童,但仍应根据影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因素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达州市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门诊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 432例6个月~6周岁儿童,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50例缺铁性贫血儿童,患病率组间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家庭收入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均P<0.05)。性别、年龄以及家庭常住地组间差异不显著(均P>0.05)。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早产、哺乳期孕期缺铁、不适时添加辅食、既往胃肠道病史、家长育儿知识缺乏以及不均衡的饮食结构均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呈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应关注学龄前儿童IDA高危因素,适当干预,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流行病学特征及患病危险因素。 方法 2020年10—11月采用问卷与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海口市3~6岁学龄前儿童AD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病危险因素。 结果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AD总患病率为4.79%,其中男性为5.20%,女性为4.33%,3~4岁儿童为5.65%,5~6岁儿童为4.10%,男女及各年龄段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儿病情以轻中度为主,64.95%的患儿在1岁内首次发病,45.36%的患儿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过敏史、居住城市、儿童被动吸烟、居住环境潮湿、母亲孕期及儿童出生后居住新装修半年内房屋是学龄前儿童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海口市3~6岁学龄前儿童AD患病率较高,父母过敏史、居住城市、儿童被动吸烟、居住环境潮湿、儿童出生后及母亲孕期居住新装修半年内房屋是学龄前儿童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罗艳  周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575-3576
目的:对哈萨克族1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2010年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汉族儿童100名,维吾尔族儿童100名,哈萨克族儿童100名,对随机抽取的儿童进行血液检测,并对受检儿童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母亲贫血史、生育史、母乳喂养史、儿童疾病史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哈萨克族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高于汉族和维吾尔族儿童(P<0.05)。哈萨克族儿童易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其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母亲贫血史、生育史、母乳喂养史等有关。结论:哈萨克族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应积极改善儿童的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及时为儿童添加辅食,合理营养,注重母亲孕期保健,重视儿童的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情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0例门诊体检婴幼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情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结果120例婴幼儿中确诊为营养性缺血性贫血27例(22.5%),<1岁、1~2岁及2~3岁的发病率分别为39.1%、14.5%、5.3%,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晚期贫血、早产、辅食添加时间延迟、出生体重低、偏食挑食等是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26例(96.3%)患儿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1例患儿由于喂养困难,经治疗恢复后血红蛋白又发生降低。结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年龄段为<1岁;母亲孕晚期贫血、早产、辅食添加时间延迟、出生体重低、偏食挑食等是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北京市取部分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北京市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的300例0~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常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含量、总铁结合力等检测,观察儿童缺铁性贫血分布现状,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300例儿童缺铁性贫血96例,发病率为32.00%,轻度、中度、重度贫血分别为22.00%、8.33%、1.67%,7~12个月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最高,为42.14%,≤6个月儿童发病率最低,为16.00%;②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饮食情况、消化功能、母亲妊娠期贫血、早产均是影响北京市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因素(OR值分别为0.668、0.861、5.447、5.316、1.969、5.668,均P<0.05).结论 北京市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有所降低,以轻度多见,应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母乳喂养,改善饮食,6个月前给予积极地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学龄前儿童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石家庄市本地2 327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儿童末梢血,应用XS-500i/XS-9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浓度,按WHO制定的贫血标准诊断儿童贫血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儿童及家长相关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s回归分析贫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2 327例学龄前儿童中有573例儿童患有贫血,贫血率为24.6%。其中轻度贫血264例(46.1%),中度贫血248例(43.3%),重度贫血61例(10.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12个月、妊娠期贫血、早产、>6个月添加辅食、有贫血史、未服用铁剂和家庭经济收入≤5 000元/月的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OR=1.340,95%CI:1.143~1.571)、妊娠期贫血(OR=3.080,95%CI:2.355~4.029)、早产(OR=1.618,95%CI:1.299~2.015)、添加辅食时间晚(OR=1.420,95%CI:1.207~1.671)、有贫血史(OR=1.468,95%CI:1.008~2.139)、家庭收入≤5 000元/月(OR=1.533,95%CI:1.190~1.974)是学龄前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服用铁剂(OR=0.804,95%CI:0.699~0.924)是学龄前儿童贫血的保护因素。 结论 石家庄市学龄前儿童贫血与年龄、妊娠期贫血、早产、添加辅食时间、贫血史、是否服用铁剂和家庭经济收入相关。加强贫血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科学喂养,平衡膳食,是预防和降低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回族地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干预治疗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吴忠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检查的3 000例婴幼儿,并对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族地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46.33%,影响因素依次为母亲孕期贫血、主要看护人/母亲文化程度、辅食转换时间及出生体重。结论贫血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回族地区婴幼儿母亲孕期贫血情况、主要看护人、母亲文化程度、喂养方式及辅食转换时间是导致婴幼儿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预防婴幼儿贫血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江苏丹阳6~24月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调查对象, 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血红蛋白和微量元素铁的测定, 通过对其监护人的现场问卷调查获得婴幼儿、母亲及父亲的基本情况、母亲孕期及哺乳期相关情况、家庭一般情况、婴幼儿喂养情况、家庭饮食习惯、接受健康教育情况等相关资料。应用多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3.32%。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母亲孕晚期是否贫血、是否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母亲哺乳期营养状况、家庭年人均收入、母亲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育儿指导等7个因素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应重点针对当地经济条件较差、父母亲文化水平低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提倡科学喂养, 合理地添加辅食, 多措并举才能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6月~2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建议。方法对门诊1316例6月~2岁儿童全部进行末梢全血细胞分析及微量元素测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分析。结果唐山地区6月~2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23.94%,男孩患病率26.67%,女孩患病率19.97%,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在年龄分组中,6月~、1岁~、2岁~患病率分别为36.18%、25.13%、9.07%,差别有显著意义,且农村高于城市,早产、出生县级医院以下、辅食添加晚及辅食不合理是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结论积极控制缺铁性贫血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儿童接受定期保健检查对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行保健检查的100例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定期接受保健检查,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儿童未接受定期保健检查(检查时间不固定),观察组儿童接受定期保健检查(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体检),比较两组儿童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对家长认知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于辅食重要性、补铁辅食含铁状况、治疗方法、疾病危害和影响因素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受定期保健检查可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同时可改善儿童的血红蛋白,家长对于保健检查和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为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来医院儿保门诊进行规范化健康体检的1658例6~36月龄婴幼儿进行调查分析,血红蛋白<110g/L作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贫血患病率。结果: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6.6%,其中轻度贫血占95.5%,中度贫血占4.5%,各年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孕期是否贫血、是否接受育儿指导、6个月内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情况、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复感染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仍较高,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孕期营养、指导科学育儿、开展健康教育对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山西太原华工社区8个月~2.5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7年4月华工社区接受健康体检的290名婴幼儿,结合其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化验结果,分析婴幼儿贫血的患病情况、特点,探讨发病原因。结果 华工社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检出率为15.17%,其中8个月龄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最高,为21.35%。4~6个月龄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检出率低于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母亲怀孕期是否患有贫血与婴幼儿贫血关系密切。结论 本社区8个月龄~2.5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15.17%,应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科普教育,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6例患儿中轻度贫血占55.7%(59/106),中度贫血占37.7%(40/106),重度贫血占6.6%(7/1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接受育儿指导、患儿居住地、喂养方式、母亲受教育程度、早产/多胎(包括双胎)、就诊原因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P< 0.01或<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OR=6.721,95% CI:1.892~24.365)、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OR=1.537,95% CI:0.471~7.263)、早产/多胎(包括双胎)(OR=5.671,95%CI:1.217~37.816)、消化道感染(OR=1.978,95% CI:0.367~29.645)、消化道出血(牛奶过敏)(OR=4.629,95% CI:1.276~31.679)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贫血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多因喂养方式不合理,早产、多胎及合并诱发疾病的贫血出现早且程度重,针对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了解吉林市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3-9月抽取吉林市农村426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吉林市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3.85%,其中轻度贫血44名(10.3%),中度贫血12名(2.8%),重度贫血3名(0.7%).贫血患病率在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母亲孕期补铁、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期补铁、家庭月收入、饮食习惯是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027,1.059,2.360,3.998,P值均<0.05).结论 吉林市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以轻度贫血为主.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普及贫血知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饮食习惯,防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6~36月龄基层社区儿童贫血的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6~36月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常规,分析儿童的贫血率、男女童之间的贫血率差异,以及不同年龄儿童贫血率差异,并对儿童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00例儿童中共有124例出现贫血状况,贫血发生率为24.80%。124例贫血儿童中轻、中、重度以及极重度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6.80%、8.00%、0.00%、0.00%。男性儿童的贫血率显著高于女性儿童(χ~2=2.057,P=0.049)。相比其他年龄组的儿童,6~12月龄儿童贫血发生率较高(χ~2=4.469,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添加辅食时间、半年内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母亲是否贫血、饮食习惯(包括不良饮食习惯等)、是否经常吃蛋黄、出生体重、经济条件为6~36月龄基层社区儿童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该社区6~36月龄儿童贫血率较高,提高儿童家长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合理喂养为今后改善儿童贫血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及门诊指导。方法 择取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在2019年6月-2022年6月接收的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并且分析实施门诊指导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6个月至1岁婴儿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1~3岁幼儿;足月儿的贫血发生率要低于未足月儿;母孕期贫血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要高于母孕期未贫血的发生率;4~6个月龄时未按时添加辅食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按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非低出生体重儿;挑食厌食儿童的贫血发生率高于不挑食厌食儿童;留守儿童的贫血发生率要高于非留守儿童。但是人工喂养、母乳喂养以及混合喂养贫血与不同性别贫血等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和年龄、足月情况以及母孕期贫血、挑食厌食、未按时添加辅食、低出生体重儿、留守儿童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对其实施相应的儿童保健门诊指导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贫血严重程度,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邱婷婷  高修银  严文君 《中国校医》2010,24(7):485-485,487
目的调查徐州市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状况,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性贫血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方法选取我市6所幼儿园2 506名学龄前儿童测定血红蛋白。结果调查的2 506名儿童中,贫血234例,贫血率为9.25%。其中男童1 261人,贫血118例,贫血率9.35%;女童1 245人,贫血114例,贫血率9.15%。男女儿童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必要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缺铁性贫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实施儿童合理膳食,积极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检测指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12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MCV、MCH、RDW以及微量元素水平,并分析缺铁性贫血儿童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MCV、MCH低于对照组,RDW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铁、锌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铜、钙、镁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DA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孕期贫血、父母育儿知识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儿童病史以及喂养方式。多因素分析表示,年龄、孕期贫血、父母育儿知识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喂养方式是危险因素。结论 MCV、MCH以及RDW在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加强儿童营养保健知识的宣传,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从而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