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搜集并筛选近十年发表与中医药治疗UC相关的文献,对证型和药物信息进行提取、规范,构建数据库并应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本研究共提取方剂243首,药物188种,高频用药为甘草、白术、黄连、党参、白芍等28种,以补虚药及清热药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先,五味则偏苦、甘味,用药大多归脾胃经。运用Modeler 15.0软件在S≥14%,C≥90%,L≥1.0条件下挖掘出28个药物关联规则,聚类出6个组方并与各证型相对应。结论 UC证型分布以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脾气虚证、寒热错杂证为主。核心用药多味苦、甘,入脾胃经,功效上以补虚、清热、理气、收涩、渗湿、温里药为主。组方多为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经典方加减而成,药物配伍上体现了从脾论治的治疗思想,清热除湿、调气理血并重,后期注重补火助阳,多药相合,多法并用以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全国各省市地区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提供详细信息和治疗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以及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通过官网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COVID-19治疗期处方的中药用药频次、药对关联、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聚类处方等,运用图表等形式对中药处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并对其轻症、重症处方的中药的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筛选后,纳入中药处方78个,涉及的中药总数144味,总处方用药频1022次;功效267个,总功效频次2897次;药性9种,总频次906次;药味10种,总频次1434次;12经总频次2162次。聚类处方治疗期中药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①杏仁、麻黄、甘草、黄芩、石膏;②半夏、陈皮、苍术、草果、藿香;治疗期轻症中药用药种类为116种,总用药频次为6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为杏仁、甘草、黄芩;重症中药用药种类为95种,总用药频次为351次,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杏仁、石膏。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数据,以图表文字相结合展示中医药治疗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具体用药规律,并对治疗期轻症及重症用药进行对比,为临床上指导治疗COVID-19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分析虫类药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筛选出含虫类药治疗肝癌的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186首治疗肝癌的含虫类药处方,涉及中药221味,其中虫类药35味,高频虫类药为鳖甲、牡蛎、土鳖虫等;虫类中药多与补虚类药、解毒类药、化瘀类药、化湿类药、理气类药等配伍使用,处方中常用虫类药药味数为1-3味,药性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咸、甘为主,近1/3的虫类药均有毒性,主入肝、肾、心、胃、脾经。获得使用频次≥20次的常用含虫类药物药对47对,药物关联规则20条。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含虫类药物新方核心组合12个,治疗肝癌的候选新处方6个。结论 运用含虫类处方治疗肝癌常用鳖甲、牡蛎、土鳖虫等虫类药,其疗效确切、效专力猛,多与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等功效的药物联用,契合病机,体现了肝癌扶正祛邪之大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古代中药复方治疗肺痨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治疗肺痨的处方,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肺痨处方数据库,并使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3 及数据挖掘软件IBM SPSS Modeler 15.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749首肺痨治疗处方,中药种类合计475味,排列在前10味的高频药物分别为:甘草、人参、茯苓、当归、芍药、麦冬、生姜、白术、柴胡、生地黄。中药类别中占据前5类的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健脾)利湿药。高频药物间生成4个聚类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中提取12个公因子,经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8%,最小规则置信度≥ 72%,提升度>1,得出关联规则8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29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11条。结论 通过对中华医典的挖掘,客观呈现古代医家治疗肺痨的组方用药经验,为现代临床用药指导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藏医证型辨识的准确性是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因素,对进一步确定诊疗标准起着很大作用。针对传统藏医尿诊依赖临床医生的丰富经验并存在主观差异的问题,开展基于尿诊医案信息的证型分类的客观化研究,基于类属属性构建证型多标签分类模型,实现藏医尿诊辅助证型辨识。方法 收集915例青海省藏医院和青海久美藏医院住院患者的尿诊医案信息,建立藏医尿诊医案数据库,根据藏医理论对尿诊医案信息进行规范化和编码处理,以不同证型标签的正负样本中心为基础基于类属属性构建分类预测模型。结果 所构建模型根据患者医案信息进行多标签分类,获得证型辨识结果(汉明损失0.2111、排序损失0.3055、0-1损失0.3579、覆盖率0.7066、平均精准度81.71%。结论 模型在藏医尿诊证型辨识问题中表现出应用价值,为藏医尿诊的计算机辅助诊疗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寒症和热症是藏医概括病症类别的一对纲领。藏医认为,贪欲、怒嗔、愚痴或时令邪气、饮食不当、起居异常等导致三因素紊乱,尤其是赤巴功能的紊乱而引发热症。藏医将肺炎归于热症范畴,即肺热症。藏医药治疗肺热症是基于热病学的治疗理念,在分清寒热、把握恰当时机的基础上,采用饮食、起居、药物和外治法等治疗方法来清除热症,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临症时,肺炎可遵循藏医热病学的诊疗规律来施治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1990年至2020年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文献,总结选穴情况,逐一输入Excel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文献中筛选出治疗高血压14个单穴进行分析,高频放血穴有9穴,穴位主治病症是缓解头额胀痛,清热降火。放血穴主要集中在头部,挖掘出11种二项关联和3种三项关联,穴位聚类分析后聚为4种。结论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发现,临床治疗高血压选取的放血穴有功能配伍,也有部位配伍,还有功能功能部位配伍。这些选穴、配穴规律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制定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发作期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779首方药,涉及药物259味,其中常见证型为热性哮喘证,常用药物40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稍多;归经主要归肺、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6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10个。结论 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方药以化痰平喘、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息风解痉、祛瘀通络为主。用药性味体现了苦温、苦寒燥湿化痰,辛温宣肺祛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中日友好医院黄力教授门诊处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处方进行挖掘与整理。结果 共收集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处方91例,涉及中药178味,累计用药频次1 602次。处方中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肺、脾、心、胃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中益气、健脾宁心、润肠通便、敛阴止汗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用药核心配伍组合为“黄芪-白术-茯苓-川芎-葛根”。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4类:健脾益气类;活血化瘀类;利水消肿类;升阳解表类。结论 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多以补中益气汤中核心药对为底方进行画裁,从调整“气、血、水”三者关系入手,灵活运用补益中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三法,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近代中医大家蒲辅周先生的临床治疗湿证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为传承其临床经验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蒲辅周先生医案处方共100首方剂,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单药、对药、角药的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 蒲辅周先生治疗湿证使用单药频次最高的为茯苓51次(占51.00%)、甘草42次(占42.00%)、通草42次(占40.00%),高频对药为通草-茵陈27次(占27.00%),通草-薏苡仁27次(占27.00%),半夏-茯苓26次(占26.00%),常用角药为滑石-通草-杏仁20次(占20.00%),通草-茯苓-薏苡仁18次(占18.00%),通草-薏苡仁-茵陈18次(占18.00%)。核心处方药物为茯苓、甘草、通草、薏苡仁、半夏。结论 蒲辅周先生治疗湿证的用方以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的三仁汤、杏仁滑石汤等方剂为主,药物以茯苓、薏苡仁、通草等为主,用于临床时还应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朱丹溪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及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1.6.3),对《格致余论》《金匮钩玄》和《丹溪心法》三部著作中治疗痛风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32首治疗痛风的方药,包括中药90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为甘草、苍术、川芎、黄柏、当归、生姜和黄芩;用药以温性和平性,归脾、肝、心和肺经中药为主;功效以活血化瘀、发散风寒、清热燥湿、补气和补血为主;演化得到8个核心组合及4个新方。结论朱丹溪治疗痛风着眼于其病因病机"热血得寒,汙浊凝涩",药物的选用以治血为本,多用辛温苦燥之品,活血行瘀的同时散燥寒湿。 相似文献
12.
志玛优措多杰仁青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6):72-76
目的:分析藏医药治疗“白脉病”的组方规律,研究用药特点,为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四部医典》《藏药方剂大全》《秘诀补遗·钥匙》《临床札记》《藏药方剂宝库》等藏医药经典著作中收集和整理明确治疗“白脉病”的藏药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软件”(TCMI V3.0)对常用药物频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藏药药性理论分析治疗“白脉病”药物性-化-味的使用频次等。结果:汇总出藏医治疗白脉病的方剂102首,涉及单味藏药220种,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20味,西红花和丁香的使用频次较高;丁香、麝香和丁香、肉豆蔻是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发现“肉豆蔻、丁香、珊瑚、麝香、西红花、天竺黄”为主的5首核心组合,以及藏药性-化-味理论分析出苦味和甘味、凉性的使用频次较高。结论:频次、药物组合、核心组合以及药性的分析结果都揭示藏医治疗白脉病的核心药物功效以行气泄隆、清脉热为主,并始终遵循协调人体三因动态平衡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挖掘潘立群教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其门诊使用中药治疗的7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病历,将患者临床信息录入分析平台。采用python内置numpy、pandas库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关联规则和Kmeans聚类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中药的频次、类别、归经及处方药物关联规则。结果 符合统计要求的中药145种,共使用1260次,频次超过50%的是黄芪、甘草、皂角刺、附子、王不留行、桂枝;药物类别频次较多的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补阴药等;药性多温、平,味属苦、甘、辛,主归肝、肺、脾经;得出常用药对34组,方剂6首。结论 潘立群教授辨治浆细胞性乳腺炎擅用托法,在不同阶段,有透托和补托之分,体现出分期治疗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中医药临床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方剂92首,涉及中药120味;常用单药有酸枣仁、丹参、甘草、川芎、茯苓,常用对药有丹参-酸枣仁、川芎-酸枣仁、甘草-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川芎-甘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远志→酸枣仁、知母→酸枣仁、川芎,甘草→酸枣仁,进而演化得到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核心药物8个、核心组合18个和新候选处方9首。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物、组合、新候选处方的挖掘,发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重视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与安神药的配伍使用,标本兼顾,共同增强冠心病和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V2.5)对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病因病机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医案,将其方药信息录入TCMISS,借助该平台集成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法等分析方法探索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药物组方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120个医案,包含处方共120首,涉及中药89味,其中使用频次前6味中药为桂枝、鸡蛋花、白术、泽泻、石膏、桔梗,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居多,归经多属肺、脾、肝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所得的用药模式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桂枝与鸡蛋花、桂枝与泽泻、白术与桂枝,进一步分析得到的核心药物为泽泻、桂枝、白术,为五苓散的药物组成,并基于复杂熵聚类方法演化出6首新处方。结论 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以阳明“气血津”不足和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为主要病机线路,清解阳明伏火、加强阳明本体液津血的生化化生及恢复三焦气化功能正常为主要治法,其核心代表方剂为木防己汤和五苓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挖掘分析中医治疗重症流感样病例的用药规律,为临证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收集重症流感样病例的医案,分析其处方的中药频数、药物组合、关联规则,总结用药规律。结果 高频用药为甘草、杏仁、连翘、黄芩等,2味药的高频药物组为杏仁-甘草、黄芩-甘草、连翘-杏仁、麻黄-甘草等,3味药的高频药物组为麻黄-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甘草、石膏-麻黄-杏仁、石膏-杏仁-甘草等。互相关联的药物主要构成5组:①桔梗、甘草、五味子、生姜、细辛、麻黄、石膏;②忍冬藤、海浮石、桑叶、赤芍;③桂枝、前胡、麻黄、陈皮、半夏、桔梗、薄荷、茯苓;④橘红(陈皮)、桔梗、赤芍、半夏、连翘、桂枝、紫苏、甘草、荆芥;⑤前胡、旋复花、半夏、厚朴、杏仁、葶苈子。结论 重症流感样病例用药主要有清热类、止咳化痰类、解表类;关联的药物组以解表、通络、清热、化痰(饮)治法常见,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得出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妇科彩超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3768例,处方数8986个,其中中药信息201242条,影像学资料4322条,使用的中药362味,使用复杂网络软件Liquorice系统进行挖掘分析。结果 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药使用频次 > 2000的中药35味,核心处方复杂网络图中的药物有当归、白芍、川芎、醋延胡索、醋香附、蒲黄、炙甘草、党参,得到3层核心药物加减配伍子网络图。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反映了真实世界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治疗AM应在活血化瘀的总前提下,佐以理气止痛,益气补血。寒凝血瘀者温经散寒,热灼血瘀者清热解毒,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正气虚弱者补肾益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通过证候、用药频次及剂量、药物的性味、归经以及药物间的关联性等方面分析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1222首方剂的分析,慢性胃炎的证型主要为虚证、湿热证、气滞证及血瘀证;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以健脾胃、清湿热、理气止痛、养阴护胃为主;药物的四气方面,温性药物4767种、寒性药物4715种、平性药物3786种、凉性药物1001种、热性药物63种;药物的五味方面分布为以苦味及甘味为主,兼以辛味之品,佐以少量的涩、咸、酸之品;药物的归经方面分布为脾经最多,其次是胃、肺、肝经,之后为心、肾经;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当支持度20%,有14个常用药对,置信度≥0.6时的药对有15组。结论: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稳中有变,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进行数据挖掘并探究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1984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症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中药处方65首,涉及中药125味,其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中药为桂枝(45次)、白芍(45次)。高频药对有桂枝-白芍、桂枝-大枣、白芍-大枣等。主要核心处方为白芍、桂枝、大枣、甘草、生姜、黄芪、当归。结论 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分析得出的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用药规律研究可指导临床应用,但须注意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