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高分化及黏液型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下肢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高分化型脂肪肉瘤边界清楚,T,WI及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内部分隔厚度〉2mm;CT为均匀低密度,分隔轻中度强化。病理见较多分化好的脂肪细胞。4例黏液型边界大部分清楚,T,WI等低信号,3例夹杂少许高信号脂肪影,T2WI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多房分隔:CT上呈等、低混杂密度,不均匀团片样、云絮状强化,实性成分及粗大间隔强化明显。病理上疏散黏液中见短梭形细胞或单泡状脂母细胞。结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典型,多数黏液型脂肪肉瘤伴有少量脂肪,MRI及CT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脂肪肉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脂肪肉瘤的31例患者资料、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31例患者中,去分化脂肪肉瘤13例,高分化脂肪肉瘤10例,多形性脂肪肉瘤4例,粘液样脂肪肉瘤4例,肿瘤平均最大长径约(16.97±9.70)cm,病灶以等-高回声为主61.3%(19/31),回声分布不均匀90.3%(28/31),多表现为乏血供,以Adler血流分级为0级51.6%(16/31)和I级41.2%(14/31)为主。主要的病理亚型高分化脂肪肉瘤超声特征以高回声为主70.0%(7/10),去分化脂肪肉瘤则表现为低回声46.2%(6/13)和高回声30.8%(4/13)的双相模式。结论 脂肪肉瘤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超声准确诊断该病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肌层良恶性脂肪源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肌层脂肪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脂肪瘤组36例和脂肪肉瘤组3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肿块的位置、最大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回声等级)、有无钙化、有无细线状分隔、无回声区、血流情况等。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鉴别肌层脂肪瘤与脂肪肉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脂肪瘤组与脂肪肉瘤组在肿块最大径、回声等级、细线状高回声及血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肿块位置、边界、形态、钙化、无回声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径(OR=1.025,P=0.005)、回声等级(OR=0.321,P=0.038)、细线状分隔(OR=0.048,P=0.001)是脂肪源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肌层脂肪瘤与脂肪肉瘤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92%,曲线下面积为0.913。结论 肌层良恶性脂肪源性肿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够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较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肢体横纹肌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2例肢体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超声及影像学结果。结果 22例肿瘤病理分型:腺泡性19例,胚胎性2例,多形性1例。病变均位于肌层,其中大腿5例,小腿6例,上臂2例,前臂3例,手部6例。9例肿瘤呈不规则形,7例呈椭圆形,6例呈分叶形,22例肿瘤均未见明显包膜,13例边界清晰,9例肿瘤边界不清。肿瘤内部均表现为实性不均匀低回声,其中17例肿瘤内可见类似肌纤维纹理样高回声,4例肿瘤内可见液化坏死区,肿瘤内均未见钙化。多数肿瘤血流信号丰富(n=20)。频谱多普勒示肿瘤内部动脉阻力指数(RI)为0.77±0.09。结论肢体横纹肌肉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以便为临床制定治疗和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声像图表现。分析高分化和去分化脂肪肉瘤超声特征与病理类型的联系。结果 纳入高分化脂肪肉瘤23例,去分化脂肪肉瘤37例。高分化脂肪肉瘤回声等级明显高于去分化脂肪肉瘤(3.43vs1.51,P0.001),高分化脂肪肉瘤内部分隔显示率高于去分化脂肪肉瘤(78.3%vs 2.7%,P0.001),高分化脂肪肉瘤内部坏死明显低于去分化脂肪肉瘤(4.3%vs 70.3%,P0.001)。结论 超声对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膝部脂肪肉瘤1例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3岁,无意中发现左侧膝关节外上侧约2cm大小肿物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左侧膝关节外上侧可触及2.0cm×1.0cm大小肿物,质稍软,无压痛,边界清,活动性好。超声所见:于脂肪层内见一大小约2.0cm×1.1cm的不均质团块,内回声不均匀,加压检查时轻度变形。CDFI示:其内可见搏动性血流信号(图1)。超声诊断:左大腿内侧实性占位病变,考虑脂肪肉瘤。病理诊断:黏液型脂肪肉瘤。图1脂肪层内肉瘤声像图A频谱图B声像图讨论:脂肪肉瘤是一种由不同分化程度和异型性的脂肪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是成年人较常见的一类软组织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7.
浅表脂肪瘤的超声分型及与病理对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浅表部位脂肪瘤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检查620例浅表部位脂肪瘤患者,观察肿块数量、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毗邻关系、距皮肤深度、是否在脂肪层内等,同时观察包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典型的脂肪瘤380例,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包膜高回声,肿块内部呈低回声,与周围脂肪回声相似,问有纤细的条纹状高回声分隔;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大量成熟的脂肪细胞。高回声脂肪瘤175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呈高回声,明显高于周边脂肪组织回声,分界清楚,但无包膜,内部回声较均匀;镜下可见脂肪细胞及毛细血管和纤维组织。非典型脂肪瘤65例。结论浅表脂肪瘤的超声分型,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脂肪母细胞瘤患儿中,男∶女比例约1.3∶1,64例(87%)为3岁以下患儿;发病部位主要位于四肢30例(41%)。病变最大径线为0.8~13 cm,平均值(12.30±4.26)cm。包块均为单发,无包膜。超声声像图表现:局限型44例,弥漫型29例。73例包块中49例包块边界清楚(67%),46例形态规则(63%),45例内部以稍高回声为主(62%),44例内部可见条索状强回声分隔(60%);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0级血供19例(26%)、Ⅰ~Ⅱ级血供49例(67%),Ⅲ级血供5例。弥漫型与局限型脂肪母细胞瘤包块在大小、边界及形态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内部有Ⅰ、Ⅱ级血供的数目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母细胞瘤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单发,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好发于皮下软组织或肌层,边界多清楚,形态多规则,多为内部伴有强回声分隔的稍高回声团块,无血供或可见Ⅰ、Ⅱ级血流信号。弥漫型脂肪母细胞瘤与局限型比较,多位置较深,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血供更丰富。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71岁,因摔伤致左臀部胀痛6月余就诊我院。查超声示:左侧臀部肌层内可见一囊性为主混合回声团,大小约150mm×89mm×75mm,边界欠清,内可见分隔样及团样等回声。CDFI:其周边可见条状血流信号。超声印象:左侧臀部肌层巨大血肿?(图1a和b)。MRI示:左臀部至大腿后内侧肌间可见巨大类圆形等T1长T2信号影,内信号不均,可见多发分隔。印象(图1c和d):左臀部至大腿后内侧肌间巨大占位性病变,血肿?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术,抽出淡黄色清亮液约280ml后修正诊断:创伤性关节滑囊炎?遂行左臀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黏液样脂肪肉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房囊肿型肾细胞癌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多房囊肿型肾细胞癌患者的超声资料,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11例患者超声检查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多房囊性肿物,囊内液体表现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区,依据液体性质和/或有无实性成分的不同,一些小囊中有高低回声混杂的区域。11例患者中4例患者由于囊内有出血,囊内容物可见部分略高回声,1例纤维分隔上有营养不良性钙化,11例分隔上均未见结节,5例肿物内可见部分实质样成分,但比例小于10%。8例患者囊内分隔及瘤体内缘发现短线状或条状彩色血流。所有患者超声表现与病理学结果密切相关。结论多房囊肿型肾细胞癌在超声检查中的特征表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软组织肿物良恶性鉴别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对120例四肢软组织肿物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肿物大小、形态、边界、回声、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和血流特点等,并将超声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120例四肢软组织肿物中,良性病变106例,恶性肿瘤14例;其中102例(85.0%)高频超声诊断与病理相符。高频彩色超声提示,良性肿物多显示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均质低回声、中等回声或稍高回声,与血供无密切关系。恶性肿瘤均为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较小肿瘤表现为均质,较大肿瘤表现为部分坏死、血供丰富,伴有淋巴结转移等。恶性肿瘤在低回声、边界不清楚、高血流3个方面超声特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物(P均<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除可观察肿物位置、大小、性质外,结合周围血管解剖关系、彩色血流显像等,对提示肿物的性质、引导临床进一步穿刺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及确定手术方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37岁,既往体健,以"间断上腹痛20余天"就诊于我院,入院后腹部CT印象:胰腺体尾部囊实性占位伴出血,见图1a。胰腺MR平扫+增强印象:胰腺体尾部囊性病变伴出血,考虑良性,见图1b。超声检查示:胰腺体尾部可见一囊性回声,壁较厚,不光滑,内可见分隔回声,见图1c~d;胰尾区可见一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可见小片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印象:胰体尾部囊性及囊实性占位。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为:(胰腺体尾部肿物)考虑多形性肉瘤。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0岁.发现右侧腹部包块就诊,超声检查于肝脏下方右肾外侧见范围约7 cm×5 cm的实性肿物,边界清,不同切面扫查,肿物外形可呈不规则形,内回声强弱不均;亦可似"糖葫芦"状,中间见凹陷的切迹,中心呈线状强回声,周边呈较均匀的低回声,单层低回声厚约2.4 cm,考虑为结肠袋的轮廓,中心线状强回声为肠腔内气体,周边低回声为增厚的肠壁(图1).CDFI:低回声内血供丰富,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图2),动脉收缩期峰速53 cm/s,舒张期流速12 cm/s,RI 0.78.超声提示:右侧腹部实性占位(考虑升结肠肝曲部结肠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下肢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病理对照。结果黏液性脂肪肉瘤多数位于下肢深部肌肉间隙内,形态多不规整,边界清晰,其内主要为囊性信号,其内部可见排列紊乱的纤维间隔,T1WI肿块为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肿块呈高信号,信号无减低,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组织学上以黏液成分为主,脂肪含量极少。结论下肢黏液性脂肪肉瘤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可以推测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PLS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PRPLS病灶多较大,平均12.3cm,形态多不规则,但边界多较清晰,66.7%可见包膜回声,病灶多呈实性,偶见液化,无钙化,乏血供。低危险度与高危险度病灶比较,除了短/长径比值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PLS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但普通超声难以判断肿瘤危险度。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0岁。1年前在外院行下腹部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肠系膜间质肉瘤。1周前无诱因出现下腹胀痛不适就诊。超声检查:盆腹腔内探及一巨大低回声肿物,占据大部盆腹腔,大小19cm×23cm×22cm,形态规则,内回声不均,可见高回声分隔,肿物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及分布不均强回声斑;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实性肿物内可引出丰富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5岁.因发现右侧颈部肿物来诊.查体:右侧颈部可触及一不规则肿物,质软、边界不清、移动性差,无压痛.超声表现:右侧颈部可见一大小约3.5 cm×1.6 cm的不规则混合性肿物(图1),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物中央部分呈无回声,可见散在的条索状结构;周边呈低回声,内可见多个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CDFI:肿物周边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侧颈部混合性肿物.术中所见:右侧前斜角肌外侧胸锁乳突肌后缘见一大小3cm×2 cm的肿物(图1),质软、无移动性,边界不清,与周围脂肪、肌肉、颈外静脉相粘连.病理结果:颈部异位胸腺囊肿.  相似文献   

18.
乳腺黏液癌的声像图特点及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对44例乳腺黏液癌的超声与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型:本组28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均质,后方回声增强.病理黏液量多,部分边缘呈膨胀性生长.本组误诊率64%(18/28).混合型:本组16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质,后方回声不增强.病理黏液量少,边缘均呈浸润表现.误诊率19%(3/16).结论单纯型黏液癌类似良性疾病,了解其声像图特点对提高诊断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脾原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脾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超声表现以提高对脾脏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脾肿瘤19例和肿瘤样病变11例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表现对照.结果5例原发恶性淋巴瘤表现为脾脏增大,脾内有低回声肿物或结节,边界不规则,脾门淋巴结受侵;4例脾血管肉瘤表现为脾内肿物,边界不规则,回声不一.2例脾结核表现为脾内多发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结节,其余10例良性肿瘤和9例肿瘤样病变均表现为边界光整的肿物或(和)结节.结论超声在鉴别脾脏原发良、恶性病变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肿物边界光整提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血管瘤的超声分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脾血管瘤的声像图表现与超声诊断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脾血管瘤共20个病灶纳入统计分析,其中30%为高回声型,35%为低回声型,20%为实性为主型,15%呈囊性为主或囊性型。不同超声分型的脾血管瘤形态均较规则,边界较清楚,85%病灶乏血供。超声对高回声型病灶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非高回声型(P=0.002)。结论超声对非高回声型脾血管瘤诊断准确性低,应结合临床及超声造影等技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