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病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并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肾阳虚是CKD的重要病机,肾阳虚证与CKD的发展过程具有密切联系。肾阳虚证是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中的重要证候之一,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的作用,若肾阳不足,对各脏腑的温煦功能减弱,则出现肾阳虚证,以畏寒肢冷,面色?白或黧黑,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弱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相关研究,从动物模型及组织病理学、水液代谢、神经内分泌、生化代谢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分析其异常变化,并深入探讨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证候标准化研究和治疗研究,分别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方面对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研究思路与方向,为将来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肾阳虚证是慢性肾脏病的临床重要证候之一,而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中医学界研究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研究方法。为了对这一模型进行系统的研究,指导相关实验研究的开展,本文对二十年来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文献做了总结与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造模方法、模型评价与模型应用方面仍存在造模方式局限、评价指标缺乏特异性及对证候本质研究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本质的研究。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了采取复合因素造模、增加特异性检测指标、引入多组学分析、完善模型评价体系等等措施,并提供了本团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推动该模型的深入研究,深化对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认识,促进构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标准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标准、辨证标准与技术方法,并为相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不仅给众多患者增加了精神和经济负担,也给我国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带来重大问题,而结合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手段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全民大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中医大家都曾对“肾阳虚”证候进行了大量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方药,现代中医药工作者依据中医典籍理论,对这一证候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为其与慢性肾脏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通过运用一系列的现代科学实验技术对二者的相关内涵进行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慢性肾脏病临床常用相关生物学指标和“肾阳虚”证候的相关研究入手,并将一系列临床、实验研究进行阐述分析,进而对二者相关性论述,针对当前关于“肾阳虚”证候与慢性肾脏病生物学指标相关研究较为片面、欠缺的现状,系统总结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候相关生物指标的研究方法,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辩证标准规范化研究提供科学思路,进而为中医学证候本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取得了较肯定的疗效,但因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达到统一,阻碍了中医药疗法的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对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力求形成共识度较高的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方案。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向全国20位资深中医专家发送问卷调查,从慢性肾脏病3、4期基本证型、基本方剂、方剂组成等方面进行咨询。结果: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证型可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水气证、浊毒证)。脾肾气虚证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阴两虚证可选用参芪地黄丸加减,肝肾阴虚证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脾肾阳虚证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阴阳两虚证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标实证均在本虚证的基础上加减用药。结论:通过此研究,初步制定了目前全国共识度较高的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辨证分型及选方用药,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推广运用,为慢性肾脏病中医诊疗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证的思路,并对代谢组学自身特点、研究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的优势进行了介绍.认为代谢组学作为后基因时代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在方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极具意义.而脾肾阳虚证作为慢性肾脏病多发证候,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分析其特异性代谢产物标志物,进而促进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肾虚湿瘀”理论下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型分布有何特点,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常见证型的辨证要点。方法 通过对中国肾脏病应用创新联盟大数据平台中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于江苏省中医院孙伟主任医师处就诊的2899例患者中四诊信息齐全的慢性肾脏病人共计1445例进行证型分布、证型兼夹特点、四诊信息统计,并将相似症状进行规范合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与名医经验结合探究常见证型辨证要点。缺少结果部分,请补充。结论 脾肾气虚证是慢性肾脏病本虚证的为核心;血瘀证、湿浊证、湿热证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标实证,湿毒证只有在CKD 5期有较多分布,其他各分期均少见。并得出这5个常见证型的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阴虚、肾阳虚证与尿渗透压之间变化的规律,为临床中医辨证、肾功能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21例中医辨证为肾阴虚、肾阳虚证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渗透压、肾功能等进行了检测,分析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中医症状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渗透压和肾功能结果与肾阴虚、肾阳虚有关,且尿渗透...  相似文献   

8.
脑钠肽与慢性肾脏病肾功能水平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肾功能水平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52例单纯慢性肾脏病患者资料,根据K/DOQI指南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并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均较正常组为高,且随eGFR的减少而逐渐增高,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在中医各证型中的趋势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结论]血浆BNP浓度随中医证型和慢性肾脏病分期的加重而升高。慢性肾脏病肾功能水平可影响血浆BNP水平。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BNP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证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证型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90例,按照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气滞血瘀证,同时测定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以及测定ALP、TRACP-5b、PINP、β-CTX水平,并探究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水平。结果:(1)气滞血瘀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INP、β-CTX、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及脾肾阳虚证组(P0.01),肾阳虚证组PINP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β-CTX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组(P0.05);(2)气滞血瘀证组L1-4椎体骨密度值明显低于肾阳虚证组(P0.05)。结论:PINP、β-CTX、TRACP-5b水平可作为鉴别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气滞血瘀证与其他证型的客观检测指标,推测中医证型存在客观的现代医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通过肾活检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者34例,肾病综合征者23例,狼疮性肾炎5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2例,急性肾衰1例。其中脾肺气虚25例,气阴两虚20例,肝肾阴虚11例,脾肾阳虚9例,病理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炎25例、IgA肾病21例、膜性肾病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IgM肾病2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狼疮性肾炎8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2例;新月体性肾炎1例。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证型与肾脏病理有内在的相关性,慢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多数兼有血瘀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测定168例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发现2组所测的T3、T4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肾阴虚组明显高于肾阳虚组,血清T3、T4指标与慢性肾脏病的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临床实际出发,研究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有无内在相关性,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标准及其物质基础。方法:在搜集大量慢性肾衰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中医证候学的研究,将慢性肾衰患者分成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和阴阳两虚四型,然后进行尿毒症毒素方面的检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尿素氮、肌酐、中分子物质(MMS)、甲状旁腺素(PTH)均以脾肾阳虚患者血中浓度高。TC、TG以肝肾阴虚组的水平最高。结论: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有其内在相关性,高浓度的BUN、SCr、PTH、MMS可以作为判定脾肾阳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中成药在西医医院与中医医院的应用现状。方法对278例长期使用中成药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及其主诊大夫进行问卷调查,将采集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慢性肾衰竭的辨证分布,以及中医医院组、西医院组中成药辨证应用情况。结果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虚证以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最多见,实证以浊毒和湿热最多见。中成药的辨证准确率中医院优于西医院。结论中成药的应用基本与本病辨证分布的特点吻合。西医院的辨证准确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从肾病诊治包含的哲学思想和临床典型医案着手,探讨“脾肾相关论”的临床指导作用。全文分二部分,分别从肾病诊疗中包含的哲学思想以及脾肾相关理论在肾病诊治中的重要应用两方面进行阐述。五脏相关论从理论到临床均体现了中医的哲学思想,对辨证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病如肾淀粉变性等具有显著疗效,其学术思想对提高中医临证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开展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治疗工作期间,观察真武汤加减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分组;对照组(35例)选择依那普利+呋塞米+地高辛片药物施治;观察组(35例)选择真武汤加减方法施治;最终就2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疗效、射血分数、中医证候疗效与N端脑利钠肽水平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疗效、射血分数、中医证候疗效与N端脑利钠肽水平展开对比,观察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合理应用真武汤加减方法施治,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射血分数、中医证候疗效与N端脑利钠肽水平,从而优化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能力以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观察分析,总结其规律及分布特点,为今后辨证及疾病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集2009年11月~2011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7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病程、主要临床表现、客观检查等,明确其诊断、分级及中医分型等内容。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176例,中医证型所占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血瘀证64例(36.36%),肾阳虚证56例(31.81%),痰热蕴肺证40例(22.72%),水凌心肺证12(6.81%),肺气虚证4例(2.27%)。2.60~70岁的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证居多,其次为血瘀证;70岁以上的患者中医证型以血瘀证居多,其次为肾阳虚证。病程小于10年的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证居多,其次为痰热蕴肺证;病程在10~15年的和大于15年的患者,中医证型均以血瘀证居多,其次为肾阳虚证。结论: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其病性以血瘀证为标,肾阳虚为本。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轻重与病程及年龄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肾阳虚证14例的辨证因子与证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临床很多疾病与肾阳虚相关,故肾阳虚证的研究对于疾病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于四川彭州大保乡卫生院义诊时,从165例患者中筛选出14例肾阳虚证患者(肾阳虚组),男∶女为3∶11;年龄(41.45±12.37)岁。同期选择10例正常人(对照组),男∶女为8∶2;年龄(49.80±13.91)岁。对上述正常人和肾阳虚患者分别以肾阳虚证的评分标准[1]为依据进行评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辨证因子进行分析,讨论如下。1辨证因子与证候肾阳虚证的临床症状很多,但每一症状对辨证的贡献度并不一样。而证的诊断则往往…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29-2131
目的:以肾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为研究切入点,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重构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微观指标的相关性,探讨慢性肾脏病进程的可控性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2012年5月—2013年6月119例肾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左心室肥厚有无分为伴LVH组和非LVH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两组间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肾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中医证候分布本虚证以脾肺气虚为主,标实证多以肾络瘀痹为主。结论:心肾脉络损伤与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血肌酐、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是影响肾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筛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60例,归纳其中医证型,分别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含量,设健康对照50例,并将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湿热中阻型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脾肾阳虚外,其余证型均存在明显的高瘦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其水平依次为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其中湿热中阻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更易于脂肪变。结论:湿热中阻是慢性丙肝的主要证型,高瘦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可以作为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