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梦映  周素芳  陈莉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68-369,372
了解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现状,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梧州市市区20所小学二年级在校学生1 304名进行为期1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除引起龋齿和牙龈出血的原因外,小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如每天刷牙2次、选用含氟牙膏和正确刷牙方法的持有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10.76,17.73和8.41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以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探索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措施,为制订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防治策略和儿童口腔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遵义市3所幼儿园大班的全部314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A组(教育家长)、干预B组(教育教师及园医)及对照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以同样问卷调查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并比较.结果 干预前儿童的刷牙行为、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2个干预组儿童每日刷牙行为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儿童每天2次刷牙率增加,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933,7.441,P值均<0.05);对照组刷牙行为3个月无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74,P>0.05).2个干预组儿童睡前进甜食行为有明显减少,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116,2.353,P值均<0.05),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21,P>0.05).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干预后A组儿童教育后大部分不良饮食习惯得以改善,表现在软食、精细食物、甜食及无喜好方面,B组儿童在喜肉类及喜甜食方面,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不良口腔行为习惯中,A组儿童睡前含奶嘴干预后有改善,无不良口腔行为的人数明显增多,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B组儿童咬手指及添唇行为、无不良习惯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KAP理论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改善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在促进青少年口腔健康中的意义及效果。方法在2019年9月-2021年12月于昆明市3所初中中每所抽签选择3个初一班级作为研究对象,3所中学抽取的3个班级分别列为A组(n=90)、B组(n=90)、C组(n=90),在其青春期龈炎治疗中,三组均予以同一幻灯片文稿展示口腔卫生重要性,同时A组进行牙模演示宣教,B组进行视频口腔卫生宣教+牙模演示宣教,C组进行模型口腔卫生宣教+菌斑指示剂使用指导刷牙,观察三组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的牙龈指数(GI)变化以及人群简化软垢指数(DI-S)变化。结果三组口腔健康教育前的GI指数及DI-S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健康教育一个月后,C组GI指数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GI指数稍低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I-S指数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DI-S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通过幻灯片文稿展示口腔卫生重要性的基础上再进行模型口腔卫生宣教和使用菌斑指示剂指导刷牙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GI指数,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DI-S指数,对促进青少年口腔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现状及其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乌鲁木齐市5所小学的一、二年级共1 0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印发口腔健康教育资料和开设专题口腔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进行为期1个学期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对龋病、六龄齿的重要性和定期口腔检查必要性的认知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28.62,44.00和34.56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0.27,411.31,259.28,P值均<0.01);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健康教育后小学生刷牙次数、刷牙用时和刷牙方式等口腔健康行为与教育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 增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对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宣传方式在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326例口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方式予以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对口腔预防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就诊或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率.结果 术前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71.2%,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2.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或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 针对性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并能正确有效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从而降低口腔手术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干预方式对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行为及龋齿的影响,评估同伴教育干预对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形成正确口腔行为的效果。 方法 采用整群法抽取3所小学二年级学生395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校常规宣教(老师或者医护人员授课),观察组学校常规宣教和同伴教育(口腔兴趣小组)结合,干预时间约1年。干预前后开展问卷调查、牙模刷牙和口腔检查。 结果 干预后,两组学生口腔知识和健康行为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除“最易发生龋齿牙齿”,干预后观察组其他问卷项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牙模刷牙合格率(82.51%)高于对照组(5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9, P<0.001),且均高于各组干预前水平(χ2=242.984,P<0.001; χ2=95.404,P<0.001)。干预前后两组乳牙患龋率和恒牙患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乳龋充填率(42.99%)高于对照组(30.63%),恒龋充填率(59.57%)高于对照组(4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3,P<0.001, χ2=4.778,P<0.05),且均高于各组干预前水平(P<0.001)。 结论 学校常规宣教和同伴教育结合方式能更大程度促进小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形成正确行为和提高龋齿充填率,同伴教育用于小学生口腔卫生宣教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口腔健康的干预模式。方法于2013年5—12月选取宁波市镇海区3所小学二年级学生550人,按班级随机分为窝沟封闭组(A组)、窝沟封闭结合宣教组(B组)和对照组(C组),开展不同模式的口腔健康干预,为期一年。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饮食习惯资料,并对窝沟封闭剂的脱落率、六龄齿患龋率、简化口腔卫生指数(软垢、牙石指数)和牙龈指数等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前三组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习惯形成率在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A、B组及B、C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习惯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干预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和饮食习惯形成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均0.017)。A、B两组的软垢、牙石和牙龈指数的观测结果明显好于C组(P0.05),其中B组的软垢指数优于A、C组(P均0.017);结论窝沟封闭结合口腔卫生宣教模式,较未干预和只进行窝沟封闭术模式,更有利于改善学龄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0):814-817
为了解营养健康教育对北京、烟台小学生和教师知识水平、饮食行为的影响,探讨基于学校的科学的营养教育模式,以北京市西城区、烟台市福山区2个城市地区8所学校(干预组5所、对照组3所)的小学生1 072名、教师374名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开展营养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教师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的变化。干预组、对照组营养知识得分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干预前后得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营养知识知晓率、饮食行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小学生、教师对营养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营养知识得分均有提升(P0.05)。干预组小学生、教师在干预后早餐营养状况有所改善(P0.05)。小学生及教师西式快餐的消费比例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营养知识教育很有必要,以学校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宣教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营养健康知识,促进其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北医药学院不同专业大四医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为该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20名临床医疗系医学生和120名药护学院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口腔健康基本知识,对有效问卷进行回收统计并按医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分为“临床”组和“药护”组,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240名大四医学生12条核心内容中除“选用小头软毛刷”一项知晓率较低外(68.75%),其余内容学生掌握率均在70%以上。120名临床医疗系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均在70%以上。120名药护学生有2项内容知晓率低于70%,其他知识点回答正确率均在70%以上。健康教育前临床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药护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宣教后,240名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教育前(P〈0.05)。2组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医学院不同专业大四医学生对口腔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临床医疗系专业学生掌握情况优于药护专业学生。短期的口腔健康宣教有助于迅速提高医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对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并开展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石家庄市小学生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城市和农村小学生生活习惯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展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5—6月在石家庄市23个县市区中各选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1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石家庄市小学生吃早餐比例为85.31%,城市和农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小学生常喝饮料、常吃零食和油炸食品比例分别为10.2%,12.8%,3.1%,农村小学生常喝饮料、常吃零食和油炸食品比例分别为16.9%,21.0%,11.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觉时间8 h的城市和农村小学生比例分别为53.5%和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间到室外活动、1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市城市和农村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异,农村小学生饮食生活习惯不健康,而城市小学生运动习惯不健康。  相似文献   

11.
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对改变小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作用,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选取济南市4所学校1 213名小学生(干预组632名,对照组581名),干预组进行为期1 a的营养宣教,对照组不进行营养干预,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均提高,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小学生吃早餐比例及健康饮食行为应答率均提高(P值均<0.01).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教育辅以家庭健康教育能提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小学生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2.
分析依托微信群开展大学生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寻结核病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潍坊医学院6个班级共307名学生,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微信组.2组在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后,传统组采用发放宣传手册和摆放展板方式、微信组依托微信群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2组大学生结核病各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干预后微信组结核病各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行为形成率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传统的结核病干预方式效果不明显,利用微信群开展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比较同伴教育和专家讲座对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选择适当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徐州市488名大一学生随机分成同伴教育组和专题讲座组,分别采取同伴教育和专家讲座2种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种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结果 教育前,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专业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教育后两组大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分别提高了(2.77±1.56)和(2.86±1.54)分(P值均<0.01),对艾滋病的正向态度得分提高了(0.91±0.75)和(0.92±0.77)分(P值均<0.01).在“目前有比较有效的控制艾滋病进展的治疗方案”和“给予同性恋(同性性行为)理解”2个问题上专题讲座的效果优于同伴教育(P值均<0.05),其他问题的知晓率或正向率两种教育模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两种教育模式均为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评分行之有效的方式,且各有优缺点.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防治方法对龋病患儿口腔链球菌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40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防治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健康宣教,222名)与观察组(氟防龋,178名),跟踪随访1年,间隔6个月行口腔检查1次,比较2组龋病新增率,并于防治前、防治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无龋病儿童链球菌细菌数量。结果观察组末次随访龋病新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防治前比较,2组无龋病儿童防治后6个月、12个月总链球菌、口腔链球菌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防治后6个月总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变异链球菌数量显著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防治后24个月变异链球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宣教、氟化物使用均能有效预防龋病发生,减少口腔链球菌细菌数量,其中氟防龋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探索大学生时间洞察力教育效果及其对大学生生活方式课程效果的影响,为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津巴多时间观疗法资料,设计编写大学生时间洞察力教育材料.依照医学伦理原则将北京某高校2015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传播》通选课的129名大学生分为干预组(59名)和对照组(70名);干预组进行为期9周的时间洞察力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时间洞察力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51人和对照组69人完成研究.干预前,两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时间洞察力和生活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在时间洞察力方面的过去消极降低(0.17±0.34)、现在宿命降低(0.05±0.47)程度均大于对照组(-0.01±0.42,-0.13±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生活方式方面,吃早餐频率增加(0.82±1.72)、吃蔬菜频率增加(0.71±1.65)、吃油炸膨化食品及方便速食品减少(0.59±1.56)程度均大于对照组(0.07±1.88,0.12±1.94,0.20±1.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时间洞察力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的时间洞察力向理想方向移动,且可能有助于改善其生活方式课程效果.可尝试在健康教育中加入时间洞察力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长沙市望城区大学生为例,抽样调查作为大学生口腔正畸治疗过程对自身口腔卫生状况,特别是对牙龈的影响,有无牙龈炎等表现.方法:将115例即将粘接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90倒配合录像资料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25例进行常规健康宣教.采集两组正畸患者矫治后第3个月、第6个月牙龈指数(按牙龈炎诊断标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矫治后第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牙龈炎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系统的配合录像资料的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改善正畸患者口腔卫生,对减少牙龈炎的发生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江苏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16年,选择江苏省病情较重的10个县(区),每个县(区)选择3个乡(镇)中心小学校的4~6年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同时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抽取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为74.43%,家庭主妇为78.43%;干预后小学生为97.49%,家庭主妇为96.66%,干预后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健康教育前,各地的小学生、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于家庭主妇(P<0.05);干预后,小学生知晓率和家庭主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健康教育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应用于大学生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同伴教育应用于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参加"青春健康同伴教育"选修课的120名大学生作为同伴教育组,按照个体匹配,选取其他选修课的学生120名作为对照组。对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教育实施前后分别对2组大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前,2组大学生的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且2组大学生每项题目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同伴教育组学生的一般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且多数题目的知晓率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感染艾滋病"等5项题目的知晓率均高于90.0%,且教育前后2组学生不同组之间及本组之间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2组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相关态度及性行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身份的同学或朋友继续交往的学生人数比例在同伴教育组达76.7%,高于本组教育前及对照组教育后该人数比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同伴教育组中支持多个性伴侣及一夜情的学生人数比例均较教育前有所下降,而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学生人数比例有所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学生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方面,同伴教育是一种切实有效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探究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当前健康教育技术手段的适宜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2 106名小学 生开展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实施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正确刷牙率。结果:干预 后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84.26%)明显高于干预前(8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052,P<0.01)。干预后儿童 正确刷牙率(79.74%)较干预前(77.86%)稍有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115,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 提高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但正确刷牙率提高效果欠佳,需要改进和加强当前健康教育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以建立合理的实施方案。方法:通过以专题讲座为主,结合问卷调查、个体检查、示范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开展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教育,应用授课前及授课后即刻问卷调查、授课后1个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52名孕妇进行授课效果评价,并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结果建立数据库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听课前、后孕妇对相关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水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成绩提高均值达26.71±14.57。听课前与听课1个月后成绩比较t=29.918,P=0.000,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听课后即刻与听课1个月后成绩比较,虽然成绩略有下降,但t=1.457,P=0.1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切实可行,收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