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辛海莉  张震江  张卫同  张海群 《中国药事》2018,32(10):1430-1434
目的:探讨解放军总医院一体化智能门诊药房的管理与实践。方法:对发药流程和业务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信息化集成下的自动调剂流程,使高峰时段患者平均取药等候时间控制在7.7分钟以内,患者满意度提升了1.48%。信息化手段用于药品入、出、存和效期的精细化管理及运维监测系统调配人力资源,故障语音播报系统使故障处理时间平均缩短3分钟。发放合理用药指导,提高了患者依从性。结论:门诊药房的信息化、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药房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是现代门诊药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为国内医院门诊药房自动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我院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运行实践,通过数据收集与调查问卷,分析对比自动发药机使用前后的工作流程、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采用投资收益率法对自动发药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 自动发药机使用后工作流程得以优化,综合效益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投资收益率良好。结论:自动化药房是现代化药房建设方向,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PillPick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PillPick)和自动摆药机(automatic dispensing machine,ADM)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住院药房PillPick和ADM的设备参数和使用数据,评价两者的工作效率、差错率以及其他系统功能。结果 平均每分钟ADM比PillPick多分包14.92包(串)。ADM的平均"差错率"比PillPick高0.09%。结论 PillPick和ADM比较,PillPick的优点是差错率较低、精细化管理水平较高;ADM的优点是成本较低、工作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郭首兵  李永兵 《中国药事》2017,31(7):824-82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全体药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立活动主题,对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较多、窗口发药效率低和药师调剂差错较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设定目标、拟定对策、确认结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发生次数由每周156次下降到48次,药师每小时发药处方由102张提高到161张,调剂差错由每周12件下降至每周5件,患者平均候药时间由5.6 min减少至3.2 min,退药事件由每周36件减少到17件。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工作效率,改善了药师工作质量,降低了调剂发药错误率,缩短了患者候药时间,减少了患者退药事件,该院药学服务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张菁  周峥  赵蕊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34(10):1485-1488
目的 为了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率,探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门诊智能药房发药系统质量优化措施。方法 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药品调配数量错误、品种错误2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并评价优化措施的效果。结果 优化后的智能发药系统差错发生概率中,数量错误由1.22‰下降到0.55‰,品种错误由0.33‰下降到0.22‰,改善前后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智能药房是国内医院药学发展新的趋势,最大化地发挥智能药房的优势,必将为临床安全用药和医院药事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促进医院门诊药房的智能化建设。方法 评价自动化发药系统引入后(2021年)的效果,并探讨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结果 与系统引入前(2020年)比较,系统引入后医院门诊药房年处方总量增长了9.45%,处方直发率达38.88%;增设1个用药咨询窗口。在药品的调配中,自动发药系统的年均自动化率为38.43%,参与调配处方的年均比例达69.49%;每张处方的平均调配时间由(5.52±0.81)min缩短至(1.84±0.36)min,患者取药平均等候时间由(10.14±1.46)min缩短至(6.96±1.20)min。结论 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高了药房的运转效率,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杏翠  陈晶  徐小薇 《中国药事》2017,31(11):1353-1358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门诊药房药品破损情况,为降低药品报损率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度东院门诊药房破损药品数据,对破损药品种类、金额、数量及原因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月平均药品报损金额为1325.88元,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均有报损,人为操作不当、机器压坏及自制制剂包封不严是导致药品破损的主要原因。结论:为减少药品报损数量,应对易损药品加强管理;发药机遇到故障应及时维修,减少机器对药品的进一步损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探讨流行性感冒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以"流行性感冒"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查找2009年1月-2019年1月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90篇,使用Excel 2013、SPSS 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将符合纳入标准方剂中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频数分析发现,在290例临床治疗文献中,单味中药甘草(204,70.34%)、连翘(168,57.93%)和金银花(151,52.07%)出现频率最高;在性味统计中,寒(16次,53.33%)、苦(19次,42.22%)最为常见;归经中肺经(25次,32.47%)、心经(14次,18.18%)最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8组;聚5类为系统聚类分析中的核心组方。结论 对临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临床处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流行性感冒疾病最关键的药物配伍以及高发证型,对于减少临床大处方用药和开发新药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莉莉  王欣  陶祥  刘慧 《中国药事》2018,32(1):124-130
目的:探讨降低药房紧急领药数量的方法,完善药品供应链。方法:以“降低药房紧急领药数量”为主题,通过圈员的头脑风暴,找出使用物流系统(SPD系统)的问题,并采取推行电子条码、自动调整单元包数量、合理设置安全库存等对策解决问题,评价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10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后,药房紧急领药包数降幅达到45.3%,目标达标率100.8%;同时,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使用物流系统(SPD系统),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药房紧急领药数量,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强化门诊药房运用药品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领药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医院药品供应,合理降低药品库存积压,提升门诊药房领药管理能力。方法 利用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法及时发现药品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中领药系统潜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对供应链服务平台领药流程的改进,使领药差错从137次下降为32次,风险降低比率达到76.64%,显著地降低了领药错误的风险。结论 通过FMEA法,前瞻性地发现领药系统的漏洞和隐患,通过不断研究改进措施,切实提高药品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的领药功能,使门诊药房领药更加合理与准确。  相似文献   

11.
浅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门诊药房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升门诊药房管理水平,优化药学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通过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门诊药房现行管理模式,阐明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和结论:本院门诊药房绩效管理的措施有效可行,全自动单剂量摆药安全、高效、简单,在本院实践过程中现行的工作模式日益凸显其优势,但也确实存在不足之处,若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门诊药房的工作和服务质量将会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谢明华  葛敏  彭佳蓓  王鼎盛 《中国药房》2014,(41):3889-3891
目的:为医院实施门诊药房自动化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工作流程,对自动发药机、智能传送系统、自动补药系统等设备在我院门诊药房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自动化建设给我院门诊药房带来的改变。结果与结论:经统计,我院应用自动化发药系统后降低了药师工作强度(68%)、提高了工作效率(37.5%)、降低了内部调剂差错(84.88%)、优化了发药模式、提升了服务理念、改善了药房环境、提高了药品管理水平,但同时应注意做好自动化系统停用时的应急预案、核算控制系统的运行成本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比我院住院药房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和全自动针剂摆药机使用前、后10个工作日内,5个科室2种摆药模式的用时差异.结果 片剂机器摆药总用时均较人工摆药总用时由(1.12+0.57) min减少至(0.56±0.34)min,针剂机器摆药总用时均较人工摆药总用时由(2.02 +0.54) min减少至(0.72±0.23) min,片剂摆药药师由原来的8人减少至4人,针剂摆药药师由原来的5人减少至1人.结论 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具有具有方便、卫生、快捷、准确等优点,提高了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是医院药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国内自动化药房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自动化发药系统及其工作流程,以不同时间段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和药师步行数为指标,评价了自动化发药系统对调剂效率和调剂工作强度的影响,探讨了自动化药房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结果:自动化发药系统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缩短20%,调配药师步行工作强度降低65%,门诊药房自动化促进了药师工作重心的转移。结论:自动化药房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和发药速度,寻找患者排队等候的解决方法。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每月随机抽取300例门诊取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名门诊药房药师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7月开始实施旨在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发药速度的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有效的药房工作制度,保证药品的充足供应,合理摆放药品,对常用的拆零药品进行预分装,设立退药窗口与咨询窗口,有效处理纠纷,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每个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和药师的调配发药时间。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7月12月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师调配发药时间分别为(1.96±0.90)min、(0.97±0.23)min,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4.202,P均<0.05)。结论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和发药速度,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医院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的故障排除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使用摆药机过程中遇到的故障具体分析原因,总结处理方法。结果与结论 必须有专人负责摆药机的日常操作和维护,才能使摆药机运行稳定,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住院药房口服摆药调剂内差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由复核药师在《中心药房口服摆药调配差错记录本》登记的资料,运用PDCA方法,分析调剂内差原因,针对数量差错和药品破损进行优化和改善,对改善前后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口服摆药调剂内差差错率显著降低,由改善前的0.166%降低至0.034%,目标达标率为135.766%,进步率为79.674%。药师在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和团队凝聚力等无形成果方面较改善前有很大的提高。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使发药差错问题得到不断纠正和解决,保障了我院住院患者的口服用药安全与切实利益。  相似文献   

18.
我院门诊药房新型调剂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维中  袁欣  万日义 《中国药房》2005,16(18):1384-1385
目的:探求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调剂模式。方法:介绍我院门诊药房“按清单摆药”模式的硬、软件构成和运转情况,并与传统模式比较,分析其优劣。结果与结论:该摆药模式提高了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值得在大、中型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