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居民服务利用满意度的因素,为卫生服务中心改进服务品质的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对大张庄镇200名居民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和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占29.0%,女性占71.0%,48.0%的签约居民比较愿意继续保持签约关系。结论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较好,居民依从性较高,建议进一步细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涵,加大社区医院的医疗卫生设备和人力资源投入,增加服务项目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推行以家庭医生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居民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为工作内容、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为工作形式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运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西青区李七庄街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现状及居民对签约模式满意度。方法收集2017-2019年李七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人群一般资料,并每年随机选取已签约居民1 00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结果 2017-2019年天津市李七庄街地区签约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签约人数分别为9 973人、15 009人和20 187人。2017-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逐年递升,分别为70.0%、80.8%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886,P<0.001。结论李七庄街社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越来越多,签约服务满意度逐年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方法采用两阶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是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江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12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依托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更满意。在就诊环境、就诊设备、就诊体验、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对就诊环境满意为95.52%、服务态度为94.25%和沟通顺畅为90.24%,未签约居民分别为86.1%、82.39%和78.69%,满意项目与签约居民的相同,但满意度均低于签约居民。结论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方法 采用两阶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是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江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12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依托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结果 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的服务更满意。在就诊环境、就诊设备、就诊体验、医疗技术、服务态度等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对就诊环境满意为95.52%、服务态度为94.25%、沟通顺畅为90.24%。未签约居民分别为86.1%,82.39%,78.69%,满意项目与签约居民的相同,但满意度均低于签约居民。结论 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情况.方法:以北京市某区所辖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50名签约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x2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45±0.17分;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有患者婚姻状况、年龄、签约年限和健康状况;99.3%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J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对J市3个市辖区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 000名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阶聚类分析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二阶聚类分析将调查对象分成三类:第一类别912例,占组合的53.4%;第二类别369例,占组合的21.6%;第三类别385例,占组合的22.5%。不同类别调查对象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不同。结论应根据人群特征和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格林模式在家庭医生签约实践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区某街道某一小区内380户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实践,以家庭为单位将居民随机分为试验组(190户)和对照组(190户)。试验组运用格林模式进行宣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模式,比较两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居民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为49.4%,对照组为30.5%,试验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已签约居民中,对家庭医生服务了解程度、对签约责任人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签约内容满意度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格林模式在家庭医生签约实践过程中能明显提高居民签约率及居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天津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度与满意度情况,从而为提升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16个行政区的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机构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底册中随机抽取被试样本,采用电话收集数据的方式完成对签约居民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居民服务利用情况、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度、依从性和配合度较高,对家庭医生服务较认可。影响居民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区域、供需不匹配以及签约服务内容等方面,签约居民对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 需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水平及服务质量,细分居民群体,以更好地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增加居民对签约的知晓度,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居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签约家庭医生的影响程度和应用效果。方法采取社区居民81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研究和调查。结果有效研究人数760人,其中签约家庭医生居民320人(42.1%),未签约家庭医生居民440人(57.9%);近三个月以来,因为身体不适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签约居民(64.5%)明显比未签约居民(28.63%)高(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性别、职业、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合理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率,具有良好的签约效果,而且还能合理优化社区卫生资源,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差异,了解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为完善甘肃省乡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确定甘肃省农村地区1 900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后进行数据描述、χ2检验等。结果签约居民首次诊疗选择家庭医生、接受慢性病服务和接受健康体检服务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签约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是家庭医生的服务态度、签约服务模式、技术水平和报销比例,分别为95.77%、92.51%、87.88%和85.18%;对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药品种类和药品价格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51.95%、65.31%和75.24%。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显著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居民满意度较高,但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药品种类和药品价格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差异,依此验证签约家庭医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主要使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显著高于非签约居民,满意度的各项指标也普遍高于非签约居民。在控制了基本人口学变量后,满意度综合指标的回归结果也表明是否签约是影响满意度的核心解释变量。结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进而促成分级诊疗的有序医疗格局。服务利用提升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居民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及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银川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7-9月选择银川市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480名签约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签约居民续约意愿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56份,有效回收率为95%。签约居民有续签意愿者占71%。是否知道家庭医生的姓名及坐诊时间(χ~2=7.314,P=0.007)、是否知道家庭医生的联系方式(χ~2=11.416,P=0.00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可以提高就医便捷性(χ~2=5.970,P=0.015)、是否享受过家庭医生上门服务(χ~2=8.673,P=0.003)、认为家庭医生是否比非家庭医生工作更仔细(χ~2=9.503,P=0.002)、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收费是否满意(χ~2=9.641,P=0.002)、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是否满意(χ~2=21.962,P<0.001)、家庭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是否满意(χ~2=26.137,P<0.001)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评价(χ~2=15.456,P<0.001)与签约居民续签意愿有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住所到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的时间(OR=0.555,95%CI为0.330~0.934,P=0.027)、是否满意家庭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OR=1.969,95%CI为1.189~3.259,P=0.008)、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OR=1.737,95%CI为1.091~2.768,P=0.020)是影响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银川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相对较高。从住所到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的时间、对家庭医生诊疗技术水平的满意度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是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2015,(9):142-143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推广试点,随机将社区居民分成两组,一组实施以家庭医生签约综合管理服务模式的方案,根据不同居民选用不同的综合管理方法。另一组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社区卫生服务。试行12个月后,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效果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两组居民对不同服务方式的满意率、疾病治愈率。结果实验组的居民总满意率高达9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91.09%;而其中实验组的总满意率中,非常满意率占86.42%,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非常满意率59.04%;实验组一般疾病总治愈率(包括治愈和基本治愈)达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治愈率92.20%;而其中实验组的治愈率占73.23%,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治愈率61.9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良好,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一般疾病的治愈率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社区家庭医生的视角,探究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对所在社区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103名家庭医生进行调研,运用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对满意度的10个维度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有16.4%的家庭医生表示不明确其工作职责,28.21%的家庭医生认为家庭医生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一般,30.1%的家庭医生对职业发展缺乏信心,不太看好家庭医生的未来发展前景;被调查家庭医生认为居民不愿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原因是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缺乏信任。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该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家庭医生业务能力,以及提高家庭医生待遇。政策建议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经费管理;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知水平;加强家庭医生人才培养、引进;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家庭医生工作积极性;各方联动,完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1+1+1"组合签约的居民1 044名,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包括完善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提供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等特色服务。比较签约前后就诊服务覆盖率、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签约后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与签约前对比均下降,家庭医生就诊覆盖率和满意度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医生开展"1+1+1"组合签约工作,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在提高家庭医生有效利用率、管理健康、控制费用、提高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工作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及利用情况,为完善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2019年7月对武汉市4个社区749名≥16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49名被调查居民中,签约居民252人,签约率为33.7%,其中主要为≥60岁的老年人(51.6%)和慢性病人(52.8%)。在签约居民中,80.6%知道家庭医生的姓名,47.2%看病时首选自己的家庭医生,88.1%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82.9%有续签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听说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为家庭医生对解决健康问题有帮助是促进居民选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114、1.945、14.068、3.697和2.334,P值均<0.05)。结论:武汉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处于较低水平,居民知晓和利用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强化宣传,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紧扣居民需求,并向普通人群延伸。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在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探讨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拦截的方式对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实施效果评价情况和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66.28%的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表示完全满意,不同年龄、工作状况和性别的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很高,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可能有助于居民平等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建议进一步推广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丰富社区用药品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了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普及。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街道18个居委100户居民家庭,共1800名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更好地实现了有序就诊。在社区卫生中心首诊以及双向转诊方面的比例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为35.15%,转诊的比例为21.43%;未签约居民分别为16.87%和9.61%。签约居民利用较多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在社区看病配药、免费健康体检和参加健康讲座。未签约居民使用最多的项目同样如此,但使用比例低于签约居民。结论 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下沉就诊比例更高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比例更高。这表明签约服务已经初显成效。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认知的相关因素,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取两阶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2 120名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相关数据,分析影响其认知的相关因素。结果受访居民的年龄、婚姻、户籍、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为影响其认知的主要因素。其中,中老年居民(51~65岁及65岁以上)、已婚、本区、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收入水平低于50 000元/年的居民整体认知度较高。结论多种形式宣传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强服务质量和政府主导,完善运行机制,从而引导居民全面正确认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发挥其"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情况和机构管理者满意度情况,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抽取参与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的149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及满意度等。结果 72家(43.3%)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持,58家(38.9%)机构目前签约服务主要注重保证已签约居民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96家(64.4%)机构印发了相关宣传文件,60家(40.8%)机构未制定任何激励措施;管理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项配套措施总满意度较低;城乡管理者满意度在医保的配套支持(t=-2.72,P=0.01)和上下级医院的信息系统整合(t=-2.45,P=0.02)两个方面有差异。结论加强医保参与,完善配套措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坚实家庭医生服务基础;注重考核激励,促进长效运行;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