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寻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对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急性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腹腔感染兔动物模型,复方清热颗粒药液灌胃,每日2次,连续5d。末次给药后60min无菌心脏取血,离心分离出含药血清。应用外排泵抑制剂(CCCP)选择出外排泵阳性的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9株,应用复方清热颗粒含药血清和环丙沙星(CIP)进行干预,将干预前后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别行增菌培养,提取外膜蛋白,行蛋白电泳,紫外凝胶成像后分析外膜蛋白中OprM量的变化来推测复方清热颗粒对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的作用机制。结果复方清热颗粒含药血清作用前后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M量的变化相近。结论复方清热颗粒含药血清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外排泵,但不能改变其外排泵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韩燕  任爱民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57-1659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剂对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耐药机制的影响.方法 建立急性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腹腔感染兔动物模型,予复方清热颗粒药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则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末次给药后无菌心脏取血,离心分离出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应用外排泵抑制剂(CCCP)选择出外排泵阳性的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9株,应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出在有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复方清热颗粒、泵抑制剂的情况下环丙沙星对上述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结果 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含药血清可以降低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结论 复方清热颗粒含药血清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外排泵,从而改善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痰热清与临床常用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细菌外排泵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抗生素对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结合外排泵抑制剂(50 mg·L~(-1))检测抑菌圈直径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外排泵基因表达量筛选外排泵阳性菌株。KB法观察痰热清(终质量浓度3 g·L~(-1))与抗生素对抑菌圈直径的变化。菌株与痰热清、抗生素亚抑菌浓度共培养进行Real-time PCR检测。KB法观察痰热清持续作用外排泵阳性菌后对抑菌环直径的影响。结果:经鉴定筛选得到两株MDR-PA外排泵阳性菌株。痰热清与阿洛西林、氨曲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普深均有协同抗菌作用。在抑制细菌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方面,4种药物按作用效果强弱比较为头孢哌酮痰热清头孢他啶舒普深。痰热清持续作用外排泵阳性菌株后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普深联合用药疗效较好。结论:痰热清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普深可通过下调细菌外排泵基因表达,使细菌耐药性减弱,降低抗生素临床使用剂量,从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体外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研究黄芩苷联合头胞他啶对生物膜的协同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条件致病菌,在医源性感染中检出率越来越高。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包括产β-内酰胺酶、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酶的修饰钝化作用、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泵出作用等,而且它对不同抗生素有着不同的耐药机制,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GDA)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定0,5,10,20,30μmol/L NGDA培养后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0,5,10,20μmol/L NGDA培养后MC3T3-E1细胞周期,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0,10,20,30,60μmol/L NGDA培养后MC3T3-E1成骨细胞m TOR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NGDA浓度从5μmol/L开始有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的作用,20μmol/L时MC3T3-E1增殖活性最强,而30μmol/L时MC3T3-E1增殖活性明显低于20μmol/L时(P<0.05)。0,5,10,20μmol/L浓度的NGDA刺激下,成骨细胞MC3T3-E1进入S期的比例分别为28.9%,38.3%,44.2%,58.2%。NDGA浓度在20μmol/L时m TOR信号通路下游底物p-4E-BP1、p-S6水平明显高于0μmol/L时(P<0.05),但30μmol/L时m TOR信号通路下游底物p-4E-BP1、p-S6水平开始明显下降。结论低浓度NDGA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诱导细胞周期进入S期,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对m 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上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本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引起难治性菌血症和败血症。烧伤后感染了铜绿色假单胞菌可造成死亡。目前它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文对其特性,耐药机制以及耐药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近年细菌耐药率越来越高。临床尤以感染性疾病的多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突出,不仅是临床急危重症的棘手问题,也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和焦点。为此,作者综述了近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并对β-内酰胺酶、主动外排系统、密度感应系统等主要耐药机制着力阐述,进而阐释相关的中医药治疗措施,以期为抗生素治疗无果时探索中医药治疗思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近1年来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情况和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检出的176株铜绿假单胞菌,用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并做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76株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的分布以痰液为主,占56.3%,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骨外科、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阿米卡星有较低的耐药率,耐药率依次17.0%、20.4%、22.2%、22.7%、28.4%;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头孢西丁、头孢呋辛酯、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耐药率,耐药率依次为100%、97.7%、97.6%、93.8%、92.0%、96.5%.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1.2%至68.8%.结论:我院临床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和外科患者的痰液标本中,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耐药性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对2004—2007年湖北地区17所三级甲等医院成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在12种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46—5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16—23%)。4年间,除2005年各抗生素的耐药率较2004年均出现了各自最大的涨幅(4—14%)外,其他年份耐药率基本平稳。结论应密切关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化,并继续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以遏制耐药率的上升及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公认的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以抗生素耐药著称,其耐药机制主要与群体感应和免疫逃逸相关。中医药能从多方面治疗耐药PA所致感染。通过基于群体感应和免疫逃逸关联耐药机制,对PA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耐药机制、中医药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为临床中药及中西药合用治疗耐药PA感染提供依据,并为中药-机体、中药-病原菌及中药-抗生素间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2.
鱼腥草素钠(sodium houttuyfonate,SH)是一种有效抑制致病菌感染的传统中药鱼腥草的活性成分的衍生物,但其抑菌机制尚没有被阐明.本研究通过铜绿假单胞菌运动能力试验发现,SH可在有效抑制与细菌致病性相关的浮泳运动、蹭行运动和集群运动能力.平板分析法实验结果表明24 h内SH对浮泳运动、蹭行运动和48 h内SH对集群运动的抑制趋势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性特点;并且在1倍SH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512 mg·L-1)条件下,细菌的运动能力和阳性对照阿奇霉素(1倍MIC 16mg·L-1)一样基本丧失.进一步,基因表达分析发现SH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鞭毛和菌毛结构基因flgB和pilG的表达,提示SH抑制细菌运动能力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运动相关的特殊结构鞭毛和菌毛的合成而产生.因此,该研究结果首次证明SH可有效抑制细菌的运动能力,并探讨了抑制机制,为该药物在临床上治疗条件性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多阳离子聚合体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体外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scudomonas aeruginosa,100609)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密度法测定PEI多阳离子聚合体分别与4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的影响。同时使用光密度法测定不同浓度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PEI多阳离子聚合体与亚最小抑菌浓度(11.5%MIC的浓度)的替卡西林共同作用对P.aeruginosa,100609的抑菌作用并计算抑菌百分数。结果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260mg·L-1的PEI分别使替卡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MIC降低4~64倍。在细菌动力学致死-增殖研究中,发现PEI可显著增强替卡西林对P.aeruginosa,100609的抑菌作用,且其作用与PEI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性,表明PEI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结论PEI多阳离子聚合体可以显著增强青霉素类药物对P.aeruginosa,100609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抗铜绿假单胞菌牛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和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100 g·L-1,阿奇霉素200 mg·L-1,两药联合后MIC分别为25 g·L-1和25 mg·L-1抑菌分级指数(FIC)0.1875,提示两药协同作用明显.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SMIC5.1,3d均为15.6 g·L-1,7 d31.25 g·L-1;SMIC801,3,7d均为250 g·L-1,形态观察提示黄连解毒汤SMIC80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与阿奇霉素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芳  黄卫锋  段强军  吴大强  程惠娟 《中草药》2016,47(24):4388-4394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SH)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群感效应系统的影响,以期探明SH抗PA的作用机制。方法微量稀释法测定SH和阿奇霉素(AZM)对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SH对PA LasA蛋白酶活性和绿脓菌素生成的影响;平板法观察PA的形态;半定量PCR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群感效应相关的基因lasI、rhlI、lasR、rhlR、phzM、pqsA、pslA、lasA、las B、tox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SH和AZM对PA的MIC分别为512μg/m L和64μg/m L;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SH能够抑制LasA蛋白酶的活性和绿脓菌素的合成;SH能够显著影响PA的形态;半定量PCR和q RT-PCR结果显示在SH作用下lasI、rhlI、lasR、lasA、pslA、phz M基因表达显著发生变化。结论 SH具有抗PA群感效应属性,通过抑制PA的群感效应系统发挥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痰热清干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所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依前期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选取痰热清为研究药物,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wissADME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获取痰热清各味中药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挖掘PA相关呼吸系统疾病靶点,参考用药指南选取PA临床用药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药物-疾病共有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平台分析共有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痰热清干预耐药PA感染的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主要作用靶点和活性成分,采用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合作用。结果 筛选得到痰热清中所含5味中药潜在活性成分共107个,预测作用靶点共746个,PA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及临床用药靶点共959个,韦恩图分析获取成分和疾病共有靶点213个;最终预测核心靶点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酪氨酸受体激酶(SRC)、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亚基(PIK3CA)、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MAPK、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论 痰热清组方配伍合理,具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主要通过抑制PI3K-Akt和EGFR-MAPK信号通路,抑制耐药PA在呼吸道过度黏附、产生黏液并分泌炎性因子和内毒素,从而缓解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桂枝Cinnamomi Ramul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桂枝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羧酸及其衍生物,分别鉴定为桂枝酸A(1)、二氢红花菜豆酸(2)、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3)、香草酸(4)、丁香酸(5)、对羟基苯甲酸(6)、反式肉桂酸(7)、反式邻羟基肉桂酸(8)、erythro-guaiacylglycerol-8′-vanillic acid ether(9)、水杨酸(10)、decumbic acid(11)、邻羟基苯丙酸(12)、原儿茶酸(13)、邻香豆酸葡萄糖苷(14)、cryptamygin-B(1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刘慧妍  黄馨慧  张艳海 《中草药》2017,48(10):1998-200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分析方法,同时测定中药材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败酱草Patrinia scabiosaefolia、枇杷叶Eriobotrya japonic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木瓜Chaenomeles Fructus papaya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方法使用快速溶剂萃取法,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静态萃取时间6 min,制备样品溶液,液相色谱分析采用Acclaim C_(30)色谱柱,以乙腈-0.2%醋酸(85∶1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3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样品提取时间为10 min,待测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达到基线分离,且无样品基质干扰,r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在95.8%~102.7%,本法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的平均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且一法多用,可用于8种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吴超  赵宗哲  鲁明明  赵文明 《中草药》2014,45(11):1561-1565
目的 通过体外溶出实验比较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的单层和双层渗透泵片在释药行为上的差异及各自的优劣。方法 分别制备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增溶型单层渗透泵片和双层渗透泵片,并对处方中的影响因素:渗透压活性物质的种类和用量、助悬剂的用量、包衣液中致孔剂的用量和包衣厚度进行优化,通过体外溶出实验对比2种制剂的释药行为。结果 制备的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片和双层渗透泵片均符合零级释放,对2种制剂分别与零级释药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系数分别为r1=0.998 1,r2=0.990 6。结论 人参皂苷Rg3双层渗透泵片比单层渗透泵片释药更加完全,但是制备工艺比单层渗透泵片复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扶正透邪方及其不同功效在不同时点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大鼠免疫稳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16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模型组(n=40),单纯透邪组(n=40),早期扶正组(n=40)和延迟扶正组(n=40),空白组予蒸馏水灌胃;模型组在感染后予蒸馏水灌胃;单纯透邪组在感染后予清热透邪药物免煎颗粒(3.5 g·kg-1)灌胃;早期扶正组在感染后予扶正透邪全方免煎颗粒(10.75 g·kg-1)灌胃;延迟扶正组在清热透邪药物免煎颗粒灌胃的基础上于感染后第3天加扶正药物免煎颗粒[(3.5+10.75) g·kg-1]灌胃;3个治疗组灌胃每日2次,每次2 mL。除空白组外将每个组根据3 h,1 d,3 d,5 d,7 d时间点分为5个小组(n=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MG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 h时,与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单纯透邪组、早期扶正组、延迟扶正组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3 d时,与模型组比较,早期扶正组和延迟扶正组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透邪组比较,早期扶正组和延迟扶正组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1 d时,与模型组比较,单纯透邪组、延迟扶正组HMGB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5 d时,与模型组比较,延迟扶正组HMGB1含量明显降低(P<0.05)。7 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MGB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早期扶正组HMGB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3 d时,与模型组比较,早期扶正组、延迟扶正组IL-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5 d时,与单纯透邪组比较,早期扶正组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7 d时,与单纯透邪组比较,早期扶正组、延迟扶正组IL-10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5 d时,与模型组比较,早期扶正组TIPE2含量明显降低(P<0.05)。7 d时,与模型组比较,单纯透邪组、延迟扶正组TIP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扶正透邪全方或加用扶正药物在早期可促进炎症反应消除病原菌,晚期抑制炎症反应,避免炎症级联效应和肺组织损伤,说明扶正药物在感染后对维持机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