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血清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CTA)和TCD检查,且均采集静脉血检测其血清D-D水平。比较TCD与CTA检测颅内动脉狭窄的结果,以CT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D对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D-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记录曲线下面积(ALTC)。【结果】CTA检查结果显示:112例患者中检出颅内血管狭窄者81例,总检出狭窄血管202条,无狭窄者31例。TCD检测出狭窄血管191条,TCD对狭窄血管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2,其中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为91.76%,阳性预测值为93.98%,一致性最好,Kappa值=0.85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AUrC值为0.714,以>0.85 mg/L为分界点时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为48.15%,特异度为87.10%;TCD联合血清D-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93.83%,准确性为95.54%,明显高于血清D-D单一检测(P<0.05),与TCD单一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联合血清D-D检测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对MCA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评价两种方法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78例患者722条血管进行TCD和DSA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89.2%,特异性达98.2%,假阳性是10.0%,假阴性是2.0%。TCD和DSA显示重度狭窄、闭塞基本一致,对于轻、中度狭窄DSA阳性率会更高些。结论:TCD和DSA具有互补性,是检测动脉狭窄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血管病变分布情况、血管狭窄程度、头颈部动脉CTA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DSA组共发现血管狭窄病变142处,其中轻度狭窄58处,中度狭窄46处,重度狭窄31处,闭塞7处;CTA组共发现血管狭窄病变131处,其中轻度狭窄52处,中度狭窄42处,重度狭窄30处,闭塞7处;DSA诊断阳性142处,阴性1 023处;CTA诊断阳性140处(真阳性131处,假阳性9处),阴性1025处(真阴性1014处,假阴性11处);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敏感度为92.25%、特异度为99.12%、准确性为98.28%、阳性预测值为93.57%、阴性预测值为98.93%。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Kappa值为0.84(P...  相似文献   

4.
正颅内动脉狭窄(IAS)是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主要病理基础,IAS的缺血性临床表现随着其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将有临床症状的IAS定义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ICASS)[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CT血管造影术(CTA)及经颅多普勒(TCD)等检查方法在ICAS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尚存在争议[2,3]。本文通过分析比较TCD、DSA、CTA三种方法在诊断ICASS患者中检出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梗死血管狭窄病变程度准确率。方法 选取收治的170例脑梗死患者,均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诊断血管狭窄、侧支循环检出、侧支循环等级情况。结果 170例脑梗死患者显示出1082条血管,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检查与DSA检查符合率为82.72%,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43,95CI:0.709~0.777,P0.001);CTA检查灵敏性为88.89%、特异性为90.32%、准确性为89.41%,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76,95CI:0.626~0.926,P0.001);170例脑梗死患者颅内1532条侧支动脉,CTA检查与DSA检查侧支循环等级符合率为97.85%,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06,95CI:0.867~0.944,P0.001)。结论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脑梗死可有效鉴别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等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血管超声在急性缺血性脑率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经头部Ct或核磁共振(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了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其中21例同时进行颈部血管超声(CVUS)检查,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结果 21例患者42条血管同时进行CVUS和SCTA检查(CVUS/CTA),发现颈总动脉狭窄10/14条,斑块30/18条;颈内动脉狭窄12/10条,斑块10/8条.24例患者48组血管同时进行TCD和SCTA检查,共发现颈动脉系统血管闭塞6/17条.结论对于颈部和近端颅内血管狭窄的评价,超声检查和CT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超声检查对远端颅内血管的评价不足,联合使用CVUS、TCD和SCTA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系统的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院7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532条血管),均施行CTA、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以DSA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A、TCD单独与联合诊断其血管狭窄程度的准确度。结果:DSA检测结果显示,76例患者的532条血管中正常382条、轻度狭窄33条、中度狭窄62条、重度狭窄55条;以DSA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CTA与TCD联合诊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准确度92.86%(494/532)均高于CTA、TCD单独诊断的78.76%(419/532)、73.12%(389/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血管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能提高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度,为临床诊断与对症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化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肌酐.结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更常见于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者,三者的相对危险度、卡方值、P值分别为2.138、2.152、2.610,23.344、5.610、13.251,0.000、0.018、0.000.有卒中史者也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卡方值、P值为4.299、0.038.颅内动脉狭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0.17 mmol/L)比非狭窄组(1.20±0.12 mmol/L)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5±0.67mmol/L)比非狭窄组(3.30±0.66mmol/L)高(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等,保护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1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记录不同部位脑血管狭窄的数目,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H型高血压及各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狭窄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1)131例高血压患者,H型高血压患者94例(71.76%),81例(81/94,86.17%)存在血管狭窄;单纯高血压病患者37例(28.24%),25例(25/37,67.57%)存在血管狭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略高于颅外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年龄、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三酰甘油P值均小于0.05,OR值分别为1.043,1.312,1.159,3.413,1.850。结论 (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型高血压的比例明显大于单纯高血压。(2)H型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3)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4)年龄、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三酰甘油均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平  余翔  张抗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19-222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颅内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或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70例(84.4%)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15.6%)无明显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间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明亮血管征(BVS)及磁敏感加权血管造影(SWAN)磁敏感血管征(SVS)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病(A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101例AICVD患者采集颅脑3D-ASL及SWAN图像,以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诊断BVS和SVS的一致性。以CT血管造影(CTA)结果为标准(39例阳性),评价BVS与SVS检出颅内动脉狭窄的效能;根据动脉狭窄位置分为大动脉狭窄亚组(n=16)和中小动脉狭窄亚组(n=23),比较BVS与SVS检出大动脉狭窄与中小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及其诊断差异。结果观察者间判断BVS及SVS的一致性高(Kappa均≥0.8,P均<0.05)。3D-ASL显示BVS阳性30例、阴性71例,SWAN显示SVS阳性23例、阴性78例;根据BVS及SVS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4.36%、98.39%及89.11%和56.41%、98.39%及82.18%。BVS与SVS判断颅内大动脉狭窄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1,P=0.01),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S与SVS诊断颅内中小动脉狭窄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3,P=0.01),而BVS阳性率(82.61%,19/23)显著高于SVS(56.52%,13/23)(P<0.05)。结论BVS与SVS诊断A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均较好,二者对大动脉狭窄诊断效能相近,BVS对中小动脉狭窄更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检查的方法对预防性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优越性。方法:将2000-01/2004-06中原油田总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30例随机分3组:CDFI组单独使用CDFI检查患者双侧颈动脉(214例);TCD组单独使用TCD检查患者双侧颅内动脉(73例);联合组以CDFI和TCD联合检查患者的颅内外动脉(143例)。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颅内外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存在线性关系,联合组(88%)与CDFI组(77%)相比,明显提高了颈动脉硬化的阳性率(χ2=7.89,P<0.05);联合组(62%)与TCD组(77%)相比,降低了TCD检查结果的假阳性(χ2=5.60,0.01相似文献   

13.
目的经颅多谱勒(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对2004年7月~2008年6月经门诊就诊主诉为眩晕1229例患者的TCD检测颅内Willis环。结果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68/1229(13.67%),其中MRA为89/168(53%)、椎.基底动脉79/168(47%)。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TCD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秦正良  刘高飞  陈心岭 《临床荟萃》2008,23(22):1612-161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试验法(NASCET)测量标准分为5个等级。结果①颅内动脉狭窄61例,颅外动脉狭窄40例,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5例;②126例动脉狭窄患者中,单支狭窄76例(60.3%),多支狭窄50例(39.7%);③动脉狭窄的常见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前动脉>椎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虹吸段>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④DSA示狭窄程度:126例患者189条狭窄血管中,重度狭窄或闭塞52条(27.5%);⑤82/91例(90.1%)脑卒中病灶与血管狭窄的部位相对应。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颅内血管狭窄为多见,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颈内动脉颅外段。  相似文献   

15.
袁丰莲 《中国康复》2007,22(4):247-24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特点,筛选对于诊断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TCD检测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收缩期峰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脉动指数(PI),着重对血管反应性进行观察。结果:86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为中轻度31例,中度17例,重度1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共计65例为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组),无动脉狭窄21例为无狭窄组。狭窄组患者大脑中及前动脉血管反应性明显低于非狭窄组(P〈0.05);轻、中度患者Vp、Vd、Vm、RI及PI与非狭窄组比较无明显改变,重度患者则可见Vp低于非狭窄组(P〈0.01)。结论:TCD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与MRI及血管造影取长补短,可提高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率,并可作为ICVD高发人群筛选工具。血管反应性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指标,血流速度只能起参考作用,不能作为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依据及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检查的方法对预防性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优越性。方法:将2000-01/2004-06中原油田总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30例随机分3组:CDFI组单独使用CDFI检查患者双侧颈动脉(214例);TCD组单独使用TCD检查患者双侧颅内动脉(73例);联合组以CDFI和TCD联合检查患者的颅内外动脉(143例)。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颅内外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存在线性关系,联合组(88%)与CDFI组(77%)相比,明显提高了颈动脉硬化的阳性率(χ^2=7.89,P&;lt;0.05);联合组(62%)与TCD组(77%)相比,降低了TCD检查结果的假阳性(χ^2=5.60,0.01&;lt;P&;lt;0.05)。结论:CDFI和TCD联合检查颅内外动脉,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干预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有效、无创的超声诊断方法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血管病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分为31例颅内动脉轻度狭窄组、32例中度狭窄组、33例重度狭窄组,另外选取22例颅内动脉无狭窄者作为对照。检测各受试者Hcy、IMA、MPO、hs-CRP水平,对比分析不同病变程度组患者指标间差异,Hcy、IMA、MPO、hs-CRP水平与脑血管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与颅内动脉无狭窄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血清Hcy、IMA、MPO、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狭窄程度增加Hcy、IMA、MPO、hs-CRP水平升高(P0.05),Hcy、IMA、MPO、hs-CRP与颅内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3,0.32,0.30,0.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脂、IMA、Hcy等因素是影响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cy、IMA、MPO、hs-CRP水平随脑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可能是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血管狭窄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确诊的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颅内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128例中共检查血管1112条,TCD发现狭窄血管183条,其中135条与DSA诊断一致,但在TCD检查正常的血管中DSA发现血管狭窄29条,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82.3%,特异性94.9%,阳性预测值73.7%,阴性预测值96.8%,其中对大脑中动脉的价值最大,其后依次为椎动脉、大脑前后动脉。结论:TCD对诊断脑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对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诊断须慎重。  相似文献   

19.
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和诊断的可靠性。资料和方法:选用浙江大学附一院1140例行TCD检查且颞窗良好的患者,同时记录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一般情况,利用SPSS9.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计算高血压(HT)、糖尿病(DM)、同患两种疾病(MIX)和不患这两种疾病(Nor)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频率,X2或Fisher检验HT、DM和MIX与Nor患者狭窄频率的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脑动脉狭窄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其中10例在TCD检查后3天内行MRA或/和DSA检查,比较TCD和MRA/DSA的一致性。结果:TCD诊断HT、DM、MIX和Nor患者MCA狭窄的频率分别为9.3%、8.9%、20.4%和1.8%(其余血管从略);HT、DM和MIX远较Nor患者有更高的MCA狭窄频率(X2=30.8,P<0.05、P=0.007、P=0.000);HT和DM是引起MCA狭窄的独立高危因素。对于MCA,TCD检查与MRA/DSA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TCD技术对颅内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是可靠的。TCD检查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独立高危因素,引起较高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例临床怀疑急性CVD的患者进行CTP联合CTA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3D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 16例CTP检查发现脑梗死前期低灌注,其中1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TA检查13例中有11例可见相应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并结合CTA原始图像可准确的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其余3例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CTA未检出狭窄.4例患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CTP及CTA联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技术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