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评价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11年2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或经关节突“V”型截骨矫形术的方法治疗2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男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5岁。共30个椎体骨折,两个椎体骨折8例,单个椎体骨折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VAS评分6~9分,平均8.3分,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6例,E级15例。胸腰椎后凸Cobb角为38°~54°,平均47.4°。采用X线片观察Cobb角改善情况,应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应用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脊髓功能情况。结果:9例患者接受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13例患者接受经关节突“V”型截骨矫形术治疗。手术时间190~260min,平均221min;术中出血量650~1400ml,平均876ml。术后5d时Cobb角3°~14°,平均9.1°,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改善率79.5%,术后VAS评分1~5分,平均4.2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2例由E级变为D级,经营养神经治疗后恢复为E级,其余未有加重情况。术后随访3~62个月,平均20.2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5°~22°,平均12.5°,VAS评分0~6分,平均4.1分,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1例C级患者改善为D级,2例D级患者改善为E级,无加重病例。影像学显示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现象。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上位椎体骨折,1例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上位第二个椎体骨折,均予对症、抗骨质疏松治疗后胸背痛症状缓解。结论: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改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改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26例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局部畸形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1~42岁,平均30.6岁.均采用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路径,切除后凸顶点(包括伤椎后上角和伤椎上方椎间盘),截骨矫正手术前、后进行系统影像学检查,测量胸腰段Cobb角的变化;手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全部患者术前及手术后3年进行神经功能Frankel评分、腰痛VAS评分和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年,平均4.1年.手术固定范围包括伤椎上、下方各2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186.0±22.8)min,平均出血量(680.0±31.5)ml.术后胸腰段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T_(10)~L_2 Cobb角由手术前22.3°±3.5°矫正为2.2°±2.1°,矫正率90.1%±4.5%;没有明显神经损害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没有发现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害的20例患者(Frankel评分D级12例、C级6例、B级2例),术后3年Frankel评分得到改善(E级14例、D级4例、C级1例、B级1例),腰背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6±1.3改善至2.2±0.5,Oswestry评分由术前(62.5±8.6)%改善至(16.2±4.3)%.结论 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治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19年6月,分别采用SPO、PSO、BDBO和PVCR截骨矫治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41例成人患者,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72±12.22)岁。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20±1.34) h;术中出血量平均(1 800.25±240.50) ml。随访时间(36.72±7.38)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VAS和0DI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身高显著增加(P<0.05),ASIA脊髓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0.05)。影像方面,术后Cobb角、SVA和顶椎椎管矢状径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后凸畸形矫正率78.56%,所有患者均达至骨性愈合。[结论]后路截骨矫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04-2012-12采用后路Ponte截骨矫形手术治疗1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陈旧胸腰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X线片观察Cobb角、SVA间距改善情况,应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观察神经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为0~5分,平均3.3分;矢状位后凸Cobb角11°~23°,平均17°,丢失2.2%;SVA间距为-1.6~2.0 cm,平均1.1 c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矢状面平衡恢复好,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部位截骨矫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 月至2014 年2 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治疗26例骨质疏松性陈旧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 例,年龄55~75岁,平均67岁;胸椎1例,胸腰椎21例,腰椎4例;共29个椎体骨折,单椎体骨折23例,双椎体骨折3例;术前后凸Cobb 角为32°~51°,平均(42.00±4.75)°;VAS 评分6~9 分,平均(8.40±0.75)分,脊髓功能按Frankel 分级:D 级4例,E 级22 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X 线片观察Cobb 角改善情况,应用VAS 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应用Frankel 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6例患者手术时间120~175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800~1 500 ml,平均1 100 ml.术后第2天时Cobb 角5°~15°,平均(9.60±2.50)°,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改善率76%;VAS 评分1~5 分,平均4.00±1.00,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脊髓功能Frankel 分级1例由E 级变为C级,其余未有加重情况。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6.4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 角5°~19°,平均(11.00±3.50)°,VAS 评分1~6 分,平均(4.40±1.25)分,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 分级由E 级变为C级1例,恢复至D级,余无加重病例。1 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下位椎体骨折,1 例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均予对症、抗骨质疏松治疗后胸背痛症状缓解;影像学可见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需重视术中操作及术后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测经椎弓根截骨(PSO)与Smith-Petersen截骨(SPO)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探讨截骨矫形术式选择。方法:2006年3月~2014年12月,对47例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了截骨矫形手术。其中男30例,女17,年龄22~69岁,平均42.5±15.5岁。均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导致的创伤性后凸畸形。47例患者主诉均为腰背部疼痛。针对不同病理特征和畸形程度,32例行PSO矫形,15例行SPO矫形。PSO手术在病椎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SPO手术在病椎上下及相邻间隙做2~3节段SPO截骨矫形。通过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畸形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SVA),分析两种方法矫形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两种方法临床疗效。结果:47例中有42例获得随访,其中PSO手术29例,SPO手术13例。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9.4±7.8个月。4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后凸畸形Cobb角PSO组术前为41.8°±10.5°,术后为2.6°±1.2°,末次随访时为3.2°±1.3°,矫正率92.3%;SPO组术前为40.2°±9.6°,术后为4.9°±2.3°,末次随访时为5.3°±3.5°,矫正率86.8%。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O组SVA术前为5.0±4.1cm,术后为-0.6±2.2cm,末次随访时为1.2±1.5cm;SPO组SVA术前为3.5±2.2cm,术后为0.8±0.6㎝,末次随访时为1.3±1.1cm。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SVA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O组VAS术前为6.46±1.72,末次随访时为0.91±0.59,ODI术前为(69.4±12.1)%,末次随访时为(23.7±11.5)%;SPO组VAS术前为6.51±1.87,末次随访时为2.08±0.75,ODI术前为(68.1±16.3)%,末次随访时为(33.1±12.5)%,两组随访VAS和ODI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病理特征和畸形程度的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选用PSO或SPO矫治均可取得良好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27例。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测量后凸Cobb角,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后凸畸形的纠正情况。结果 25例获得随访,余2例失访,2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5.1±1.7)°,JOA评分(19.2±2.3)分,VAS评分为(3.5±1.3)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后凸Cobb角(6.4±2.1)°,JOA评分(24.5±3.2)分,VAS评分为(1.7±0.7)分,术后3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并具有创伤小、短期内纠正角度无明显丢失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后凸畸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楔形截骨撑开植骨、跨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6月-2008年5月以来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跨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均为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病例,病程时间平均12.6年,平均24.2(16~45)岁,后凸角均>40°(平均46.4°±3.5°),均有长期腰痛病史,合并神经症状16例.18例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钉棒系统跨节段加压固定矫形,8例患者应用截骨面前方撑开式植骨纠正后凸畸形.将手术前后患者X线片后凸Cobb's角比较,统计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2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4.6个月),术后后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矫正角度幅度平均达86.45%±4.56%.1例患者术后出现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结论]该方法术中即可改善后凸畸形,对于畸形矫正幅度满意;椎体前方撑开式植骨可减少脊柱加压短缩,降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249-1253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4年7月,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1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2例、女16例,年龄54~73岁,平均65.8岁。15例采用后路经后凸顶点(椎弓根或椎间隙)截骨(PSO)闭合矫形或前方撑开后方闭合矫形术。3例采用后凸节段切除截骨(VCR)双轴旋转矫形和前柱重建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脊柱矢状位平衡(C7铅垂线与S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SVA)、后凸角、腰椎前凸角(LL)的变化。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JOA29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的比较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改良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手术前后凸角度平均(45.9°±13.2°),腰椎前凸角平均(35.9°±20.8°),脊柱SVA平均(38.4±51.1)mm。随访时间平均51个月,末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10.7°±6.7°),平均改善率76.7%,腰椎前凸角平均(27.7°±12.5°)。末次随访脊柱SVA平均(14.6±49.5)mm,平均改善率为63.2%。术前4例神经损害患者改良Frankel分级为3例D2、1例D3,术后提高至3例D3、1例E。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为6.8、JOA29评分平均为14.6、ODI评分平均为58.8%,术后腰痛VAS评分平均为2.3分、JOA29评分平均为20.2分、ODI评分平均为31.1%,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可有效治疗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恢复脊柱序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PVP/PKP)、后路Ponte截骨椎板间融合术和后路短缩椎弓根截骨术(PSO)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有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7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胸腰交界区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40例,男8例,女32例,年龄52-86岁。其中,行PVP/PKP 16例,Ponte截骨17例, PSO截骨7例,比较三种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PVP/PK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纠正角度最少,PSO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最多, PSO组Cobb角纠正角度最好,Ponte组其次。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改善,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减少,但PVP/PKP组有5例(5/16)术后出现疼痛再发甚至加重或出现神经功能症状,影像检查发现后凸畸形进展,给予翻修手术,行前方或后方减压截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症状缓解。[结论]对于胸腰交界区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PVP/PKP手术创伤小但翻修率高,Ponte截骨手术总体效果更好,PSO截骨手术能达到更好的矫形效果但创伤更大,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改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transpedicular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改良PSO治疗的1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矫正情况、置入钛网的高度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9个月,手术时间190~305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量1 400~2 450 m L,平均1 740 m 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功能及自我形象的改善,腰痛VAS评分下降了(6.3±1.4)分,ODI下降了(52.12±7.43)%,获得34.6°±3.2°的后凸角的矫正,末次随访时矫正度数丢失1.6°。融合率为87.5%。1例患者出现大腿前侧皮肤麻木,术后3个月随访痊愈。结论改良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采用此方法治疗的21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影像学资料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6~24个月,平均随访18.7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没有出现有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中ASIA分级C级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19例.结论 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陈建良  许勇  万蕾  姚光校 《中国骨伤》2020,33(2):121-126
目的:观测Smith-Petersen截骨(SPO)、经椎弓根截骨(PSO)和全椎体切除截骨(VCR)3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探讨截骨矫形术式选择。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对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后路截骨矫形术,患者均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6个月),经过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包括应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针灸等。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6683岁,平均73.4岁;病程860个月,平均34.6个月。8例患者共8个椎体骨折。骨折节段:T101个;T111个;T123个;L12个,L21个。8例患者均表现为单节段椎体陈旧性骨折楔形变引起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胸腰段局部后凸和疼痛症状均呈渐进性发展,表现为中枢性矢状位失衡。术式选择上采用SPO截骨3例,PSO截骨3例,VCR截骨2例。通过影像学测量分析矫形效果,包括术前后脊柱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长节段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10月~2015年10月采用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长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25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9.0±7.2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患者胸腰椎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颌眉角、脊柱矢状面偏移(SV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96.4±51.5min,术中出血量1612.0±490.2ml,2例患者术中硬脊膜破裂,及时修补,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9.0±6.6个月,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ODI由术前33.9±6.5分降至术后6个月8.5±3.6分,末次随访时为6.8±5.0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6个月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的颌眉角、胸腰椎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SVA、PT、S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颌眉角、胸腰椎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SVA、PT与术后2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S、PI与术后2周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断裂,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长节段融合术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其对后凸畸形的矫正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00例OVCF患者及采用PKP治疗的90例OVCF患者临床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经后路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37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经后路行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平均随访38.6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截骨区前缘和后缘的高度以及填写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结果 术前Cobb角为41.6°±7.8°,术后3个月Cobb角为7.8°±4.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8.6°±4.1°,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丢失(P>0.05).截骨区前缘高度增加(2.7±0.8)mm.截骨区后缘高度压缩(7.2±3.1)mm.术前、术后3月VAS评分分别为(7.1±2.9)分和(2.5±1.3)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完整地保留了伤椎峡部及下关节突,保持了伤椎与下位脊椎的连续性,减少了截骨区脊椎矢状面的移位,同时也保留了神经根通道的上壁,从而减少了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环钻在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行常规PSO和应用环钻行PSO治疗37例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资料。常规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55.6±3.7)岁;后凸角为45.3°±4.6°。环钻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53.3±4.2)岁;后凸角为47.6°±5.9°。评估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常规组随访时间为12~22个月,环钻组为13~20个月。手术时间、出血量、人均输血量常规组分别为平均(224±45) min、(1043±234) ml、(876±300) ml,环钻组分别为平均(180±31) min、(785±163) ml、(500±230) ml。Cobb角术后平均矫正率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矫正丢失率常规组分别为91.4%、5.8%,环钻组分别为90.9%、6.2%。JOA评分改善率常规组为81.1%,环钻组为83.7%;常规组VAS评分降低(7.7±1.1)分,环钻组降低(7.8±0.8)分。术后常规组1例患者诉鞍区麻木,末次随访时基本正常。两组术后均无感染、血栓形成,末次随访时截骨间隙及后方植骨已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螺钉松动、断裂、脱出等并发症。结论 环钻用于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截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