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比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满意度的差异,以此验证家庭医生签约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主要使用个案控制匹配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通过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签约居民组与未签约居民组各有260例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协变量达到均衡,匹配后签约居民组在11个维度上的满意度均高于非签约居民组。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有助于促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提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比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满意度的差异,以此验证家庭医 生签约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主要使用个案控制匹配签约居民与 非签约居民,通过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签约居民组与未签约居民组各有260例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协变量达 到均衡,匹配后签约居民组在 11个维度上的满意度均高于非签约居民组。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有助于促进新冠病毒疫苗接 种工作,提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天津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度与满意度情况,从而为提升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16个行政区的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机构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底册中随机抽取被试样本,采用电话收集数据的方式完成对签约居民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居民服务利用情况、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度、依从性和配合度较高,对家庭医生服务较认可。影响居民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区域、供需不匹配以及签约服务内容等方面,签约居民对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 需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水平及服务质量,细分居民群体,以更好地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增加居民对签约的知晓度,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居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推行初期取得的成效及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需求、签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取109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需求、签约情况及影响因素等。共发放问卷1090份,有效回收1027份,有效回收率94.22%。结果915例(84.9%)居民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769例(74.9%)居民愿意或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不同收入、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度及对社区实行首诊制的接受度与居民签约意愿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有了一定的认可,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提高的方面,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差异,依此验证签约家庭医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主要使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显著高于非签约居民,满意度的各项指标也普遍高于非签约居民。在控制了基本人口学变量后,满意度综合指标的回归结果也表明是否签约是影响满意度的核心解释变量。结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进而促成分级诊疗的有序医疗格局。服务利用提升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居民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100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居委为单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4人,研究组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签约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居民、家庭医生、卫生条线工作人员的知晓率、满意度和签约使用率等。结果:研究组延伸处方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预约转诊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家庭医生对签约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明显。结论: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居委卫生工作人员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有效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1 00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居委为单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4人,研究组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签约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居民、家庭医生、卫生条线工作人员的知晓率、满意度和签约使用率等。结果:研究组延伸处方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预约转诊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家庭医生对签约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明显。结论: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居委卫生工作人员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有效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通过调查分析,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深入推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同一个区域的居民与家庭医生、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描述与比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结果: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评价呈现差异化,签约居民的整体满意度较高,重点人群满意度更高;家庭医生职业满意度较低,与学历呈负相关;基层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最低。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关注非重点人群健康需求,健全激励机制,优化基于绩效评价的资源配置;家庭医生应创新服务模式,落实签约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区域内医联体联动效应,尤其是信息互联互通保障协作,加强资源的积聚和统筹,提升服务能力;引导居民转变就医观念,改进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有效使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格林模式在家庭医生签约实践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区某街道某一小区内380户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实践,以家庭为单位将居民随机分为试验组(190户)和对照组(190户)。试验组运用格林模式进行宣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模式,比较两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居民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为49.4%,对照组为30.5%,试验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已签约居民中,对家庭医生服务了解程度、对签约责任人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签约内容满意度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格林模式在家庭医生签约实践过程中能明显提高居民签约率及居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了解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指标及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反馈情况。方法通过对2014—2016年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的13位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情况进行调查,测评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率及满意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有效签约率、预约门诊率、履约率逐年增加,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率及满意度也是逐年增加;调查发现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服务人数基本达到饱和,签约率未见提高,家庭医生对再新增签约意愿减弱;家庭医生首诊率近2年无明显提高。结论随着家庭医生工作的深入,有效签约率、预约门诊率、履约率、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率及满意度明显提高,居民签约率的提高受限于家庭医生数量,家庭医生首诊率达到一定比例后呈现暂时的顶端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现阶段在城乡结合部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如何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来达到调动以家庭医生为主的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以及居民的满意度.方法:以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所有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从2011年6月起实行流程优化后服务,为期一年,观测其效果.结果:流程优化服务实行一年后,中心5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成员工作压力减轻,积极性、自我评价、服务质量与效率和居民满意度均有所改善,中心绩效考核成绩提高.结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需因地制宜地进行工作服务流程的优化,这样既能有效减轻服务人员压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对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东明街道社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情况、家庭医生制服务利用率及满意率,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实施与推进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6月采取整群配额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社区调研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68份,有效应答率为91.2%。调查对象的1 368人中已有546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率为39.9%。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提供的相关服务利用率在59.71%以上,对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整体满意率不高。结论东明街道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情况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当(39.88%),但服务整体满意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人群对于签约家庭医生意愿较高,建议签约按照按需服务和分类服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可及性。此外,还应加强家庭医生队伍能力建设,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1+1+1"组合签约的居民1 044名,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包括完善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提供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等特色服务。比较签约前后就诊服务覆盖率、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签约后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与签约前对比均下降,家庭医生就诊覆盖率和满意度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医生开展"1+1+1"组合签约工作,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在提高家庭医生有效利用率、管理健康、控制费用、提高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工作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实证数据探索家庭医生在引导居民首诊与转诊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上海"1+1+1"签约试点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 745份。使用描述统计与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是否签约对首诊与转诊的影响。结果:签约居民首诊比例(35.15%)显著高于未签约居民(16.87%),同时转诊比例(21.43%)也高于未签约居民(9.61%)。同时,Logistic模型在控制了基本人口学变量与认知、健康状况、满意度、需求满足状况这些相关变量后,发现签约居民首诊概率是未签约居民的1.582倍,转诊概率是未签约居民的2.087倍。结论:签约是影响居民首诊与转诊的显著变量,家庭医生在分级诊疗中已经初步发挥了引导首诊与转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和满意度情况,为深入推进广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3个地市共26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抽样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627名,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95份。问卷整理后使用Epidata 3. 1录入数据,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开展签约服务后,医务人员认为工作内容增加,工作方式发生改变,工作压力增大,工作时间增加。满意度方面,城市家庭医生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 38±0. 72)分,乡村家庭医生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 85±0. 87)分,乡村地区家庭医生总体满意度高于城市家庭医生;城乡家庭医生满意度最低的3个方面为收入报酬、福利保障、职称晋升。[结论]家庭医生团队素质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务人员工作现状需要进一步改善,需要进一步完善支撑保障措施;建立家庭医生团队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为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江苏省13个市各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从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0名重点签约居民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4份,回收有效率为97.69%。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非常满意149人,占58.66%;满意90人,占35.43%;一般15人,占5.91%;无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居民。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571,95%CI:1.029~2.980)、家庭年收入4万元(OR=3.690,95%CI:1.107~12.293)和家庭年医疗支出5 000元(OR_(1 000元)=3.727,95%CI:1.604~8.663;OR_(1 000元)~=2.366,95%CI:1.228~4.558)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相对较低。结论江苏省居民对家庭签约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男性、低收入及低医疗支出群体的满意度较其他人群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现况,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调查,建立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评估模型,依据模型与调查数据对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现况进行评估。结果重点人群满意度较高,相关制度体系与团队协作服务模式运行顺畅,服务团队已与居民建立良好关系。按照5级评分,重点人群满意度、团队协作两个指标5分,与居民关系、制度完善程度、职责明确程度3个指标4分,服务内容满足度、终身学习与支持系统、绩效合理性3个指标3分,居民需求满足度、人力资源数量满足度、团队服务能力自评3个指标2分,与上级医院关系紧密度1分。结论天津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服务能力水平与居民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建议从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家庭医生团队岗位胜任力和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多角度探索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供方的视角,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于2018年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地区的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描述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工作满意度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山东省农村地区195名家庭医生中,家庭医生工作满意率为57.4%;家庭医生工作压力、工作需要、工作职责、上级支持满意程度、报酬与工作量匹配程度、家庭医生培训是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提升农村地区家庭医生医疗专业能力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是提高农村地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是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推行以家庭医生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居民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为工作内容、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为工作形式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运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西青区李七庄街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现状及居民对签约模式满意度。方法收集2017-2019年李七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人群一般资料,并每年随机选取已签约居民1 00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结果 2017-2019年天津市李七庄街地区签约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签约人数分别为9 973人、15 009人和20 187人。2017-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逐年递升,分别为70.0%、80.8%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886,P<0.001。结论李七庄街社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越来越多,签约服务满意度逐年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及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银川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7-9月选择银川市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480名签约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签约居民续约意愿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56份,有效回收率为95%。签约居民有续签意愿者占71%。是否知道家庭医生的姓名及坐诊时间(χ~2=7.314,P=0.007)、是否知道家庭医生的联系方式(χ~2=11.416,P=0.00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可以提高就医便捷性(χ~2=5.970,P=0.015)、是否享受过家庭医生上门服务(χ~2=8.673,P=0.003)、认为家庭医生是否比非家庭医生工作更仔细(χ~2=9.503,P=0.002)、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收费是否满意(χ~2=9.641,P=0.002)、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是否满意(χ~2=21.962,P<0.001)、家庭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是否满意(χ~2=26.137,P<0.001)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评价(χ~2=15.456,P<0.001)与签约居民续签意愿有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住所到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的时间(OR=0.555,95%CI为0.330~0.934,P=0.027)、是否满意家庭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OR=1.969,95%CI为1.189~3.259,P=0.008)、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OR=1.737,95%CI为1.091~2.768,P=0.020)是影响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银川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相对较高。从住所到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的时间、对家庭医生诊疗技术水平的满意度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是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