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重型颅脑损伤且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诊断为对侧硬膜下积液的平均时间为13 d。4例患者保守治疗最终积液较少或消失,5例患者通过微创穿刺引流术清除积液,其中4例全部或大部分积液清除,1例积液复发患者通过行微创穿刺引流加颅骨修补术清除积液。9例患者中最终4例患者发展成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较常见,可通过去骨瓣减压术后2~3周常规复查头颅CT发现对侧硬膜下积液。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是此类患者常见的晚期的结局,建议此类患者需要严密的观察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0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是否继发硬膜下积液分为硬膜下积液组(120例)和无硬膜下积液组(488例),分析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模拟颅内压骨窗保护装置在预防去骨瓣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42例设为观察组,从2008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4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模拟颅内压骨窗保护装置,对照组不给予保护,仅实施常规术后治疗,观察两组的脑膨出与硬膜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观察组2例发生脑膨出,2例发生硬膜下积液;对照组5例发生脑膨出,6例发生硬膜下积液。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术后应用模拟颅内压骨窗保护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脑膨出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宁亮  钱令涛  李严  梁卫东  朱司阳 《安徽医学》2015,36(9):1106-1108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47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的4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和常规治疗,试验组2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疗效评估。结果试验组脑梗死、脑积水、纵裂积液、硬膜下积液、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彭俊  张明伟  曹相军  袁德良  范秀运 《西部医学》2009,21(11):1952-1953
目的探讨硬膜修补材料在颅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应用硬膜修补材料的效果。结果4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及硬膜材料修补,术后减压效果明显,早期术后并发症少(硬膜下积液2例,交通性脑积水2例,外伤性癫痫4例),41例行Ⅱ期颅骨修补显示修补材料与脑组织不粘连,并基本保持原有的解剖层次。结论硬膜修补材料用于去骨瓣减压术减压效果明显,并发症少,Ⅱ期颅骨修补容易,出血少,解剖层次清晰,不易损伤硬脑膜及脑组织。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3-8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和6个月后的GO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脑膨出14例,需处理的脑积水5例、癫痫7例、颅内感染6例、硬膜下积液18例。随访1年以后预后良好26例,预后不良19例。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并发症较常见,其中脑膨出和需要V-P分流的脑积水是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 76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3例)和非脑积水组(707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0 d;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骨修补时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瞳孔反射及瞳孔散大、环池情况、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损伤部位、术后脑室积血及术后昏迷时间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结果 76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53例(6.97%);脑积水组患者GCS 3~8分、中线移位≥10 mm、硬膜下积液、颅骨修补时机≥3个月、SAH、术后昏迷时间≥30 d等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脑积水组(P<0.05);GCS 3~8分、硬膜下积液、颅骨修补时机≥3个月、SAH、术后昏迷时间≥30 d均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70、2.212、1.960、1.990、2.188,P<0.05)。结论 GCS 3~8分、硬膜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6~2010年28例去骨瓣减压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应用前瞻性随访方法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对去骨瓣减压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早期颅骨修补使患者的意识及神经系统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患者原有硬膜下积液减少或消失,患者术后无一例感染。结论只要患者颅骨修补时机及修补材料选择适当,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改善将是有帮助的。早期颅骨修补可尽早恢复患者颅腔生理的完整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果严格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42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发生的42例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共42例,占同期去骨瓣减压病人的16.3%,术后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在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率很高(16.3%),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去骨瓣减压以后,压力填塞效应消失,脑肿胀脑水肿消退,脑脊液循环受阻等有关,其发生率比一般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高但手术治疗后效果较好,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该类重病人的康复,故需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8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术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定标准对其进行评定,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术后出现迟发血肿9例,切口脑脊液漏2例,对侧硬膜下积液5例,肺部感染3例,癫痫1例。术后6个月78例均获得随访,恢复良好16例,中残17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12例,病死18例;术后因继发颅内高压而再次手术患者5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但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出现并发症时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相似文献   

11.
张福征 《当代医学》2010,16(34):88-88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36岁。因重型颅脑损伤、右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左顶枕部硬膜外血肿行右侧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左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后4周头部CT检查出现左侧额颞顶硬膜下及纵裂积液,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无效,积液逐渐增多,行腰大池外引流术,积液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潘亮 《吉林医学》2014,(4):816-817
目的:评价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半年通过GOS评分效果,恢复良好16例、中残20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7例;术后有4例出现减压处膨隆,经过脱水治疗后明显好转;有3例出现皮瓣下积液,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可充分减压,最大限度的保护脑功能,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间于我院治疗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60例,其中行预见性一次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88例为实验组,行分两次进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72例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术后恢复情况,判断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可以明显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对于术后的恢复情况,同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欧阳淦权 《吉林医学》2013,34(9):1740-1741
目的:分析特重型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大骨瓣减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大骨瓣减压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例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修补硬膜,对照组使用敞开硬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进行骨瓣减压术后,出现了迟发性颅内血肿、脑膨出、脑硬膜下积液及脑积水等并发症。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2种并发症的有11例,对照组有18例,两组患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进行硬膜修补的效果要比敞开硬膜的效果好,在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因此,在临床中可以推广修补硬膜术。  相似文献   

15.
张学慧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0):619-619,632
目的 :分析 3 2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原因。 方法 :对我科 1996年 1月至 2 0 0 3年 11月发生的3 2例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共 3 2例 ,40侧 ,占同期去骨减压病人的 18 1%。结论 :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在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率很高 (18 1% ) ,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去骨瓣减压以后 ,压力填塞效应消失 ,脑肿胀脑水肿消退 ,脑脊液循环受阻等有关 ,其发生率比一般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高 ,严重影响该类重病人的康复 ,需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创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个月按照GOS分级方法进行预后评估:恢复良好25例,重残13例,持续性植物状态生存9例,死亡11例。结论标准创伤大骨瓣减压术比常规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30例,在减压后4~6周行颅骨修补,观察修补后硬膜下积液的变化.结果:去骨瓣减压后并发的硬膜下积液经保守、穿刺抽液、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未见好转,经颅骨修补后积液消失,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病例早期修补颅骨可治愈去骨瓣减压后并发的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结果恢复良好22例、中残11例、重残6例、植物人4例、死亡5例。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提高临床预后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9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98例患者中男193例,女105例,年龄(38.23±10.86)岁,最常见的致伤因素是交通事故(162/298,54.36%).76例(25.50%)出现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32/298,10.7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入院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GCS评分、血肿量为危险因素.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较常见,早期手术干预(<12 h)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颅脑损伤较重、脑内大量血肿的患者更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运动头带加压包扎处理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分为实验组(n=38)与对照组(n=40)。实验组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运动头带加压包扎去颅骨骨瓣部位,对照组未使用运动头带加压包扎去颅骨骨瓣部位,比较两组硬膜下积液转化成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缓解吸收、死亡率以及预后。结果实验组硬膜下积液转化成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硬膜下积液自行吸收率高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使用运动头带加压固定,处理硬膜下积液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脑压下降后应早期予以加压包扎,避免出现去骨瓣减压相关性脑积水及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