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全年在我院阴道分娩的产妇420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胎儿胎头娩出后给予缩宫素10U快速静脉滴注,同时给予米索前列醇200μg置入直肠,深度约5~6cm,对照组在胎儿胎头娩出后给予缩宫素10U快速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后2h及产后24h内阴道流血量。结果: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应用能减少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许艳玲 《吉林医学》2013,34(17):3355-3356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足月妊娠自然分娩的非高危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 U,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胎儿娩出后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600μg,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可缩短第三产程,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芳  张新芳 《医学争鸣》2005,26(17):1584-1584
1 临床资料 2003-02/2004-08单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1210例,分为研究组720例,对照组490例.研究组于第2产程末,建立静脉通路,缓慢静滴50 g/L葡萄糖液+缩宫素2.5 U维持;在胎头娩出前,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600 μg,使其自然溶解;胎头娩出后续加缩宫素2.5 U静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顺产的产妇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同时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直肠上药。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虎淑玲 《甘肃医药》2015,(3):221-222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用于产后出血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例住院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以及对照组48例,单用缩宫素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内出血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内出血量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廖东林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6):446-446,448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于分娩后常规给予缩宫素20u治疗,观察组(50例)于分娩后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0.4mg联合缩宫素20U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程度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2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同时静滴缩宫素20 u;对照组胎儿娩出后立即静滴缩宫素20 u,观察比较两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207±53)ml,产后24 h出血总量(320±65)ml,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351±79)ml,产后24 h出血总量(425±89)ml,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有轻度胃肠道反应,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较单纯使用缩宫素能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周蔺 《中外健康文摘》2007,4(11):113-114
目的探讨催产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静脉应用缩宫素同时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片600ug。结果21例产妇联合用药后,子宫收缩明显加强,阴道流血明显减少。结论联合应用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效果好,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5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缩宫素组、米索前列醇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缩宫素组在胎儿分娩后给予肌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单用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组应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2、24h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的改变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产后出血率低于缩宫素组和米索前列醇组(P<0.05),联合治疗组Hb及Hct下降幅度最小,缩宫素组下降幅度最大(均P<0.05).结论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比单用任一种药物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聂宏 《当代医学》2014,(5):140-141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3例足月阴道分娩的产妇,分别采用米索前列醇400μg联合缩宫素10 U(观察组,n=62)或缩宫素20 U(对照组,n=61)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产后2 h和24 h内出血量分别为(122±49)ml和(221±48)ml,产后出血率为1.6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2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1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予缩宫素20 U肌注,同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55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予缩宫素20 U肌注。观察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后至产后2 h的阴道出血量。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体重及新生儿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后至产后2h的阴道出血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优于单用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9年顺产产妇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20U缩宫素+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观察组同时肛塞米索前列醇400μg。比较两组产后2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4h总出血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能够加强宫缩,更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3.
李卫红  张兰 《中原医刊》2009,(23):23-24
目的观察口服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及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单胎、头位无并发症产妇30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0例,分别分为口服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给药组(实验组),单纯缩宫素给药组(对照组A)及口服米索前列醇给药组(对照组B)。观察三组产后出血量,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纽子宫收缩明显加强,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各组产妇用药产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口服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索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少,对血压无明显影响,方法简易,安全。  相似文献   

14.
王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17-2218
目的观察比较缩宫素、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3例产妇分为缩宫素组、米索前列醇组、联合组各141例,比较3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产后2 h出血量明显低于缩宫素组和米索前列醇组,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最低,仅发生2例,占1.4%。米索前列醇组和联合组产后不良反应事件共21例,占4.7%。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明显,用药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青凤华 《吉林医学》2012,33(12):254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行剖宫术的产妇的一般资料,按照产妇及家属自愿选择、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使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单用注射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和比较两组孕妇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寒战,占2.1%,对照组出现8例不良反应,占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较好,术后出血量较少,并发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产后出血预防中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顺产产妇11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采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60例采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对比2组产妇产后血压、治疗效果、出血量与止血时间。结果:对比2组产妇术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出血量、止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0.05),2组产妇术后血压与血红蛋白数量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预防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相较于缩宫素而言,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更为有效,可实现快速止血,具有安全、高效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苏凤丽 《右江医学》2011,39(4):465-466
目的评价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然分娩的519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0例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239例单纯应用缩宫素。对比两组产妇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时及产后2 h出血情况。结果胎盘娩出时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盘娩出至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明显强于单用缩宫素,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及缩短第三产程,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使用增强子宫收缩强度与收缩频率的功效,探讨其临床治疗产后出血的优势。方法将我院接诊的足月分娩且无高危因素的产妇258例依据用药方式差异予以分组,参照组128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注10 U缩宫素,实验组130例在胎儿娩出静注缩宫素同时,将0.4 mg米索前列醇片置于产妇直肠前壁,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第三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在20 min内2例出现颤栗,1例发热,2例恶心呕吐。结论米索前列醇配合缩宫素可以加强产妇子宫收缩力度,降低第三产程时间和控制产后出血量,且副作用不明显,深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善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15-116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160例足月阴道分娩产妇按照入院先后的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在胎头娩出后立即给缩宫素10U,肌肉注射或静滴,观察组在缩宫素治疗的基础上于直肠肛塞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的持续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以及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及第三产程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术后2h平均出血量及24h平均出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者联合应用降低了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的出血量,副作用少,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合阳县医院分娩或手术过程中出现的12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2组产后2小时、24小时阴道出血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小时(205.2±51.6)mL,24小时出血量(260.5±55.4)mL显著低于对照组(265.4±60.4)mL、(328.5±7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8.3%、11.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