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一般抗心绞痛的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除采用常规治疗外,同时口服辛伐他汀和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 2组的治疗效果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治疗:吸氧、强心、利尿、抗血小板治疗、抗凝血酶治疗、钙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两组均以7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含服硝酸甘油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绞痛发作次数、含服硝酸甘油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电图改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心绞痛可显著减少发作次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心绞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8例确诊为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组加用速碧林(低分子肝素)5000IU(0.4ml)腹部皮下注射,Q12h,连用28天,并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晚间顿服,1次/d.安慰剂组给予同样剂量的安慰剂片剂.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后2周和4周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血脂和凝血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发病频率无明显差别,但治疗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4周时,治疗组患者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较安慰剂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心绞痛临床效果好,可广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均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1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Q12h,皮下注射,连用7天,合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4天。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它副作用,有效率94.1%。对照组2例进展为AMI,有效率7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并改善心肌缺血,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2h/1次辛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对照组42例,给予硝酸酯、阿司匹林、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洪 《右江医学》2008,36(4):396-397
目的探讨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剂滞及阿司匹林等传统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治疗,观察14天。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14天末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TC、LDL-C、TG、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治疗UA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辛伐他汀滴丸。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9.4%,观察组有效率为94.4%,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疗法,使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蔡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胡恩泽 《西部医学》2011,23(11):2148-2149,215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U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剂滞及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TC、LDL-C和TG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UA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祖荣 《河北医学》2011,17(12):1636-164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传统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仅加用辛伐他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观察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严建琼 《吉林医学》2012,(1):116-1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4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次,1次/d,晚间口服。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腹壁皮下注射,每隔12小时注射1次,连续应用7 d,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随时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两组患者凝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分辛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除常规用药外,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每12 h皮下注射1次,连用7~10 d,辛伐他汀20 mg,每晚顿服1次,连服8周。对照组除常规用药外,另加普通肝素100 mg加50 g.L-1葡萄糖溶液500 mL维持静脉滴注,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于正常值的1.5~2倍,连用7~10 d。检测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6%)(P<0.05)。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明显升高,TC、LDL-C、TG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UA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μ,2次/d,皮下注射,连用10d,辛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顿服1次,连用2w。结果观察组30例,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自2008年6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阻滞剂。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还要服用辛伐他汀和给予低分子肝素。两周后观察疗效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9.6%。治疗组的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实际病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则仅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对照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均明显提高,分别可以达到42.31%和92.31%,且无效率明显降低,仅为7.69%。另外,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0.6ml腹部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长期服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对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3.3%和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和改善心电图变化。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辛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对照组42例,给予硝酸酯、阿司匹林、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酒石酸倍他乐克、地尔硫卓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12小时/次皮下注射,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14天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