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预测肝硬化脾切除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术后吻合口闭塞。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 静脉高压行脾切除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术患者53例,依据门静脉系统CT对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性的检查结果,将患者 分为通畅组39例和闭塞组14例。比较两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血栓形成情况、血流方向等超 声指标,分析预测脾肾静脉吻合口闭塞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通畅组比较,闭塞组门静脉内径增宽,脾静脉内径变 窄、血栓形成、血流速度降低、血流量减少、血流呈向肝性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门静脉内 径增宽,脾静脉内径变窄、血栓形成、血流速度降低、血流量减少、血流呈向肝性改变等超声指标是预测肝硬化 脾切除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术后脾肾静脉吻合口闭塞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排螺旋CT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脐静脉开放中的诊断价值和脐静脉与腹壁静脉侧支、附脐静脉的关系。方法:对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脐静脉或附脐静脉开放扩张的病人,利用螺旋CT进行动态双期扫描,观察门静脉、脾静脉及再通脐静脉脉强化时间及强化方式以及测量脐静脉的管径,评价CT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脐静脉开放的影像学价值。结果:9例门静脉高压脐静脉开放患者见肝裂增宽,肝圆韧带增粗,内见开放的脐静脉,呈蚓状粗管形或细管形扩张扭曲走行,自肝左叶的门静脉左支的矢状部向外延伸,沿腹壁一直走向脐环,扩张的脐静脉内径为(0.3~2.5)cm,其穿过腹壁肌层与上腹部腹壁浅静脉相延续3例,与脐部周围血管相延续6例。脐静脉开放组与对照组比较其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门静脉脉高压时与门静脉左支相连的侧支静脉为脐静脉,利用螺旋CT检查可以显示脐静脉及附脐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和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经皮腹膜后隙牌肾静脉分流术(PRESS)技术的开发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30例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观察牌静脉、左肾静脉的走行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结果牌静脉紧靠肠系膜上动脉起端右前方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为门静脉,脾静脉与左肾静脉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左侧位置关系较为恒定。结论经股静脉的插管须先进入左肾静脉,然后在肠系膜上动脉起端左侧穿向脾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MSCT对正常人的肝门静脉和脾静脉进行研究与测量,求得其解剖学数据,供临床参考。方法在106例成人MSCT上腹部连续冠状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选取肝门静脉主干和肠系膜上静脉层面,对肝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进行了研究。结果经肠系膜上静脉的断层上,测得肝门静脉角的大小为(105.51±36.41)°,脾静脉近端口直径为(8.14±0.38)mm,肠系膜上静脉近端口直径为(9.52±1.77)mm。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可以清晰显示肝门静脉的主干,自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的汇合点至肝门处分支前,其长度最长为71 mm,最短44 mm,平均(56.85±2.55)mm;近肝端口直径为(12.87±1.50)mm,远肝端口直径为(12.78±0.73)mm,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0.305,P>0.05)。结论经肠系膜上静脉及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测得的肝门静脉近肝端口、脾静脉近端口、肠系膜上静脉近端口直径及肝门静脉角的大小可为了解胰腺周围静脉回流状态及压力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胡桃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方面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回顾性观察134例正常检查者及4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左肾静脉最窄内径及左肾门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以明确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对左肾静脉形态的影响,并计算出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参考范围。结果134例正常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为49.8°±26.2°,“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25.3°±8.0°;正常人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为(1.26±0.72)cm,“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0.58±0.21)cm,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影响左肾静脉的形态,漏斗型左肾静脉(左肾门区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与左肾静脉最窄内径的比值〉3)的出现率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35°时为30.6%((15/49),〉35°时为4.7%(4/8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实验组通过对家兔肝静脉主干进行缩窄制作布加综合征模型;对照组同样麻醉进腹后仅游离出肝静脉主干而不做任何处理随后关腹。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术后1周对照组和术后1、2、4周实验组开口处内径、肝左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肝左静脉流速。饲养8周后测定两组门静脉压力,并进行肝脏活检。结果:术后1、2、4周实验组开口处内径、肝左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肝左静脉流速与对照组术后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组门静脉压力升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均出现肝静脉闭塞或严重狭窄,出现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瘀血性肝硬变等表现,而对照组无上述表现。结论:利用肝静脉主干缩窄法可成功制备家兔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临床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MS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此2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左肾静脉(LRV)征象,左肾静脉梗阻位于SMA与腹主动脉(AO)之夹角间,此2例SMA与腹主动脉(AO)...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系膜下静脉分流加断流术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测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参数和手术中动态测定门静脉的压力,对24例门脉高压症肠系膜下静脉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联合组)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并与35例行脾切除加PCDV(断流组)及10例行脾切除加近端脾肾分流术SRS(分流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联合组术后的门静脉血流量(PVF)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自由门静脉压(FPP)亦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分流加断流组FPP的下降与PVF的减少成正相关r=0.7017,P<0.005.(2)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参数在术后半年之内进一步降低,半年之后即保持相对稳定。结论肠系膜下静脉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能适量地降低门静脉血流和压力;术后门静脉血流向肝内灌注良好,门静脉系统的瘀血状态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方法:47例无症状性、体位性或运动性血尿或蛋白尿青少年患者为左肾静脉压迫组,23例尿检正常青少年为对照组,超声测量左肾静脉狭窄段和近肾门段的内径及峰值流速,并计算内径比值(近肾门段内径/狭窄段内径)。结果:左肾静脉压迫组的左肾静脉近肾门端内径与狭窄段内径的比值为4.13±2.34,而对照组为2.16±0.56;左肾静脉压迫组狭窄段内径和流速分别为(0.16±0.07)cm/s和(83.3±37.2)cm/s;对照组分别为(0.24±0.09)cm/s和(43.1±10.8)cm/s,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左肾静脉近肾门段内径与狭窄段内径比值>4.0,即可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十分有用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动态扫描在肠系膜上静脉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肠系膜上静脉梗死病人,分析平扫、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的CT表现特点,并与超声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肠系膜上静脉梗死患者表现肠系膜上静脉内见圆形充盈缺损,增强显示肠管扩张、肠壁增厚、靶征、肠壁强化程度减低等肠缺血的CT表现。CT平扫肝脏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后。门脉供血减少,门静脉期延迟,肝脏一过性血供不足,肝实质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延时扫描造影剂在肝脏内分布均匀。结论CT动态扫描在肠系膜上静脉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龙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53-265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肾静脉狭窄段和近肾门段的内径及峰值流速,并计算内径比值(近肾门段内径/狭窄段内径).结果 观察组左肾静脉狭窄段的内径[(0.16±0.04)cm]及流速[(83±37)cm/s]与对照组[(0.24±0.10)cm与(43±11)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左肾静脉近肾门段内径/狭窄段内径比值为(4.1±2.3),对照组为(2.2±0.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左肾静脉狭窄段内径及峰值流速,计算内径比值,是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十分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胃左静脉扩张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在伴有或不伴有其他侧枝循环时胃左静脉增宽与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使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三组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内径及其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胃左静脉内径及其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进行了测量,并比较三组的食管静脉出血率。结果:曲张组的胃左静脉宽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率均大于其他两组,脾肾分流组的胃左静脉的扩张程度及出血发生率均小于其他两个组,脐旁静脉组的胃左静脉扩张程度与脾肾分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没有其他分流的情况下,胃左静脉扩张患者的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率高,脐旁静脉开放可以减少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几率,而有脾肾静脉分流患者的食管静脉出血率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62例门静脉高压症的MRI特点。(1)门静脉主干内径为13.4±3.1mm,脾静脉内径为10.2±2.8mm,与正常对照组门静脉主干内径9.3±1.4mm和脾静脉内径6.1±2.1mm比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0/62例)以及腹膜后侧枝循环(14/62例),脐静脉重开(8/62例)、肝内侧枝循环(3/62例)等侧枝循环征象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症的可靠征象。(3)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以肝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成或狭窄和肝内侧枝循环为特点,而肝硬化则主要表现为肝叶比例失调及肝表面呈结节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诊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的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3月间德清县人民医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共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HVPG测定,根据HVPG水平将入组患者分为高压组(16例)、正常高值组(28例)及正常组(52例)3组。对门静脉、肝右静脉及脾静脉等进行超声检查,收集内径、流速、血流量及充血指数等血管的超声指标,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Spearman分析HVPG与超声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HVPG与超声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分析,综合评估超声诊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VPG的价值。 结果 不同肝静脉压力梯度水平的患者在肝功能分级、门静脉(PV)内径、PV流速、PV血流量及PV充血指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检验显示去除干扰因素后肝功能及门静脉内径和充血指数与HVPG均呈正相关(r=0.524,P<0.001;r=0.614,P<0.001;r=0.458,P<0.001),门静脉流速则与HVPG呈负相关(r=-0.378,P=0.039)。将有统计差异的指标带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内径和充血指数与HVPG独立相关(OR=2.397,P=0.020;OR=2.708,P=0.013)。 结论 超声指标门静脉内径和充血指数与HVPG呈独立正相关,临床可依据二者评估肝静脉压力梯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周围血管的3D解剖结构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应用GE64层CT对50例体检者进行扫描,采用Myrian系统对胰腺周围动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进行3D重建,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可完全显示;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可完全显示;门静脉干长度为(44.28±10.23)mm,胰后干长度为(32.13±7.08)mm;门静脉与脾静脉之间的夹角可分为3型:Ⅰ型,<90°;Ⅱ型,=90°;Ⅲ型,>90°.30%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56%汇入肠系膜上静脉,14%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交汇点.结论 术前可利用Myrian系统对胰腺周围血管行3D重建,为研究胰腺周围血管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可减少胰腺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张悦凤  苗瑞瑞  陆伟 《医学综述》2007,13(7):523-524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病因复杂,包括炎症性、肿瘤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外伤性及原因不明等。治疗包括全身抗凝,外科手术切除及经皮经股动脉介入溶栓、经颈静脉门静脉溶栓治疗、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血栓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门静脉CT成像(CTPV)预测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门静脉CT成像数据,按照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A组,n=27)和非出血组(B组,n=23),比较分析2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左静脉和食管-胃...  相似文献   

18.
手术搭建门体静脉分流通路可缓解脾亢伴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胃底和食管静脉曲张的出血症张,并改善其血相。但是,肠系膜静脉系统的血液不经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可导致脑病的发生。本文报道1例因接受近段脾肾分流术而导致脑病的患者,通过肠系膜静脉-左肝门静脉旁路手术而恢复其进入肝  相似文献   

19.
门脉性肝硬变所致门静脉高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的病人,在我省比较多见。我院外科过去分别采用了多种手术治疗方法:如脾切除加大网膜包肝包肾,脾肾静脉吻合术,门腔静脉吻合术,肠系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组(2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测量左肾静脉近肾端最宽处内径a及其血流峰值速度Va,经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所导致的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 b及其血流峰值速度Vb,通过简化伯努利方程计算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压力差(△P)。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a/b(p<0.05)、△P(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以△P≥3.5mmHg为临界值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准确性达97.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首选方法,△P与a/b内径比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